03.07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在幹嘛呢?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在幹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的交鋒對決,再來看看孫權在幹什麼。

漢中之戰是劉備佔據成都後與曹操爭奪益州門戶漢中所發動的戰爭,從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歷時兩年多的時間,雙方打得難捨難分,最終以劉備險勝,曹操遷漢中百姓撤退關中結束。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確實打得難捨難分 劉備勝了也不容易

1.劉備出師一開始很不順利

一開始劉備進軍漢中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處於下風的,劉備派馬超、張飛、吳蘭、雷銅率軍攻打下辨,結果被曹洪和曹休識破,結果馬超、張飛敗走,吳蘭和雷銅戰死。



隨後劉備又派遣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許都的聯繫,結果被徐晃擊敗。

劉備一開始出兵不利,隨後親率大軍趕往漢中。這時候戰況對劉備不利,然而這些軍事失利並沒有動搖劉備攻下漢中的決心,更加催促諸葛亮提供更多的後援。諸葛亮在楊洪的勸諫下不惜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也要攻克漢中,開始不惜一切代價支援劉備,這一年是公元218年七月。


2.漢中之戰的形勢在朝著劉備有利的形勢在發展。

在公元219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劉備派人在夜裡火燒夏侯淵的外圍鹿角,並分兵去攻打張郃,夏侯淵分兵去救援張郃,結果夏侯淵被黃忠所斬殺。

夏侯淵死後,曹軍人心惶惶,一致推舉張郃為臨時統帥,劉備佔據定軍山後,張郃率眾在陽平關與劉備對峙。

這時候的曹操還在長安,中間的二個月時間,曹魏內部發動動亂,耿紀和太醫吉平等在曹操的鄴城發動暴亂要刺殺曹操,外面的烏丸發動叛亂,曹操派曹彰去討伐,聽聞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親率大軍去往漢中主持大局。

3.劉備與曹操正面交鋒

劉備拿下定軍山後,本想渡過漢水去攻打張郃和郭淮,但看到兩人已有防備,於是放棄了渡河的打算。

曹操來到陽平關後,開始了與劉備的交鋒。


曹操以糧草為誘餌引黃忠與趙雲來劫糧,黃忠中計被困,趙雲單槍匹匹馬救回黃忠和部下張著。曹操率軍在後追趕,趙雲回營後已空營示曹操,並埋伏弓弩手,曹操多疑未敢上前,撤退之時被趙雲反擊曹軍互相踐踏,死傷慘重,趙雲經此一戰被劉備與諸葛亮稱讚“一身是膽”。

之後劉備在陽平關與曹操對峙著,並派劉封前去叫陣,曹操欲調曹彰來與之交戰,並罵劉備常以義子出戰。

在長達數月的對峙過程中,劉備與曹操雙方都損失慘重,曹操面臨的局勢比劉備更加困難之後曹操以“雞肋”為名,撤出了漢中,並把漢中的數十萬百姓遷往關中,劉備得以佔據全漢中。

這以上就是漢中之戰的前後,那麼在這長達兩年的時間裡,作為第三方的東吳孫權又在幹嘛呢?

東吳孫權並沒有閒著,正史裡是這樣記載的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見《三國志吳主傳》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第一件事就是孫權向曹操請降,與曹魏重新修好並結為姻親。第二件事就是記載了孫權外出打獵,但事實上孫權在漢中之戰時,也積極謀劃著如何用武力奪取荊州。




時間回到公元215年,要知道之前孫權與劉備結盟,但從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與劉備的盟友關係開始惡化。孫權在劉備得到益州後,曾多次派人去想劉備討要荊州,但劉備卻以得到雍涼二州之後,再歸還荊州。孫權忍無可忍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但得知曹操徵漢中張魯時,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漢中之戰前的湘水劃界,湘水劃界之後,關羽實際上鎮守荊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



孫權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多次想與關羽交好,並向關羽求親被關羽拒絕,孫權深知劉備與關羽肯定不會輕易歸還曾經借的南郡,於是早就在等待著機會想用武力奪取荊州,後來漢中之戰剛結束不久,關羽北伐給了孫權襲取荊州的機會。


結語:可見在漢中之戰時,孫權也一直在積極的謀劃著,從湘水劃界看,孫權與劉備的盟友關係就不可靠了,孫權向曹魏示好,但由於關羽在荊州,張遼在合肥,孫權並沒有膽量去惹兩人,但卻一直在積極籌劃著,只是在等待著一個可以奪取荊州的機會,之後關羽北伐襄陽,機會來了,孫權抓住了這一時機,與曹操合謀一起夾擊關羽,襲取了荊州。

我是紫氣東來,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點贊、留言、評論與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謀荊州孫權外交轉向

曹操和劉備正在漢中打的難分難捨之際,聯劉派主導魯肅去世,由強硬派呂蒙接權陸口,呂蒙一直以來主導採取強硬措施要奪取荊州,其實,吳蜀聯盟協議早已經破裂,東吳要借奪取荊州以減少對吳國的威脅。

2017年春,孫權派令都尉徐祥向曹操請求“歸降”。這是名義上的歸降,孫權沒有損失一分土地,是為了和曹操緩和關係,以減少曹軍的壓力向蜀軍發起進攻。

就在東吳多次要回荊州無果,和關羽議好失敗後。孫權政權內部展開討論,呂蒙的分析,如果先去打徐州曹操必定會來爭奪,按曹軍的戰鬥力表現,就說吳軍打下徐州也未必能守得住。這就把謀取方向轉向荊州,如果打下來可以有力的據守長江上游,這是最有力的選擇,也是呂蒙派所主張採取的策略。

孫權集團改變對盟友的違約,就是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可以說是用盡良機,靜等機會。

劉備貪利讓孫權反醒

一個大的政策方向的作用,是根據時局發展改變而作出選擇。孫權為了吳國的安全是沒得選擇,經過反思現在正處於有利階段,他必須努力爭取。

1、孫權出利未獲利很憂慮

在赤壁之戰中,孫權看抗擊曹操投入全力,得到的利益卻少,被口號喊的響卻只獲利少出力的劉備,趁機發展自己的實力。

曹操不斷的在擴張壯大,陸續平定連州漢中,關中劉備也沒有閒著,連續獲得半個荊州和西川。孫權經過努力卻只獲得了偏遠的交州外,幾乎是沒有獲利,讓孫權產生了怨恨。

2、劉備失信貪利

210年孫權想要去西川,劉備卻多加阻撓,劉備覺得機會來了,趕快組織力量,迅速奪取了西川,使孫權大感氣憤。

在南三郡的爭奪中,曹操已經攻取了漢中,劉備沒有轍只好求和,孫權答應和解,並把獲得的零陵還給了劉備,合約簽訂以後,轉過頭去就打曹操的合肥,牽制曹操。這使劉備迅速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壯大後的劉備對孫權採取了蠻橫的態度,就讓孫權更加憂心,迫使他重新採取措施調整方向。

孫權對自身危險處境分析得出結論,曹操想要攻打吳國領土要繞道,還有防劉備偷襲,並且路途遙遠,不會產生大的威脅。劉備帶給孫權的威脅會更大,奪取西川后,劉備可以順著長江上中游順流而下,給孫權沉重的打擊,孫權意識到要改變策略聯曹抗劉。

關注相爭,麻痺危機

劉備全身心地投入到漢中之爭,絲毫沒有對這個老盟友留意轉變動向。漢中之戰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勝,形成了拉鋸戰,孫權正積極準備著謀取荊州的良機。

呂蒙做出的一些小動作,像偷襲,調整部署、以及聯曹操展開行動,劉備和諸葛亮應該要提高警惕,引起關注。

結語

孫權呂蒙合謀等待時機為的就是奪回荊州,打擊劉備進出東大門通道,減少劉備的威脅。對日後擴展領土鋪平道路。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強硬派呂蒙的上位,曹操減少攻擊東吳的動向。

這個時期偏偏關羽不聽兒子和眾將的勸說,私自率領軍隊北伐攻打襄樊地區,孫曹合謀對關羽形成夾擊之勢。關羽的行動劉備和諸葛亮失聯中斷消息傳遞,未能及時制止這次冒險的行動,也沒采取相應的指導和協助,劉封,孟達觀望無識救援,關羽的側翼危險,最終造成荊州失守,關羽和眾將士損失殆盡,失策也!


斌哥居丹霞


曹劉在漢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孫權先是正在合肥和濡須囗爭奪曹魏地盤,但甴於曹魏守將得力,孫權一直久攻不下,只取得了收效甚微的小勝,加上吳軍督都魯肅病故,新任督都呂蒙累次提醒孫權,言荊州之重要性,告誡孫權荊州可能成為西蜀的東大門,上可北出中原,下可直襲東吳,曹魏將來對東吳的威襲要比劉蜀小得多‘。因此,吳收兵柴桑,而且還遣徐詳為史,說和魏言和。以一時穩曹。而曹在漢中戰中處處失利,累戰累敗,不得不放棄爭奪西川,兵回許昌。至使劉備終於在諸葛亮的策劃下平定了益州、西川。劉備也走入了人生巔峰,於成都稱漢中王,並表奏天子。而曹操得知後,聲言勢滅賣履小兒,卻被司馬懿言建,使史至吳,約取荊州,操攻西川。東吳於是籌劃謀取荊州。


老黃8012


漢中之戰時,孫權正在家裡反省、磨刀。

正在轉向的孫權

217年,漢中之戰爆發。

這一年,東吳發生了三件大事,預示著孫吳政權外交政策的轉變。

1、217年春,孫權派令都尉徐詳向曹操請求“歸降”。

當然,這個歸降只是名義上的,孫權一份土地都沒有讓出來。

不過,這也意味著,孫權主動與曹操緩和關係,另有所圖!

2、217年,魯肅去世,呂蒙接任陸口守將。

魯肅,是孫權集團中主要的“聯劉派”,借南郡給劉備,正是魯肅的手筆。

呂蒙,一直是主張對劉備採取強硬態度的代表人物。

東吳的這一人事變動,意味深長!

3、217年,孫權集團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討論。

呂蒙提出:現在去打徐州,很可能可以打下,但曹操肯定會來爭奪。

以咱們這些年和曹軍陸戰的表現看,就算我們投入6、7萬人,也未必守得住!

圖取荊州,全據長江,是最有利的選擇!

看來,孫權集團已經在磨刀霍霍,準備對自己的老盟友下手了!

反省中的孫權

孫權做出這個抉擇,是出於對時局的反省。

1、赤壁之戰以來,孫權承擔了主要的抗曹工作,卻得利最少。

赤壁之戰後,孫權吸引了曹操的火力,大打出手,卻幾乎毫無獲利!而劉備卻趁機迅速發展!

可以說,赤壁之戰後,口口聲聲與“曹賊”勢不兩立的劉皇叔基本沒有和曹操發生大的戰爭,倒是孫權抗曹最為積極!

可是,辛辛苦苦的孫權,得到了利益卻最少。

這幾年,曹操平定了關中、涼州、漢中;劉備更是無中生有,獲得了半個荊州及西川。

孫權呢?除了偏遠的交州外,幾乎毫無所得!

2、在孫劉合作中,孫權吃虧太大!

孫劉聯盟建立以來,孫權對劉備算是夠意思的。

正是老孫和曹操硬扛,劉備才得以從容發展壯大。

可是,劉備是怎麼對孫權的呢?

210年,孫權想要經略西川。劉備說孫權要取西川,他就下野!同時,劉備還阻撓東吳西進。

結果呢?劉備自己去取西川了!

孫權氣得大罵劉備是“猾虜”!

212年,孫權和曹操在濡須交戰。劉備口頭上說要回去支持孫權,其實是藉機找茬與劉璋翻臉,奪取西川!

215年,孫權也沒有要回南郡,只是要討回南三郡,結果,孫劉差點提前翻臉!

南三郡之爭中,曹操攻取漢中,劉備求和。孫權沒有趁機敲竹槓,同意和解,甚至還把已經到手得零陵還給了劉備。

合約一訂,孫權二話不說,就跑去打合肥,又幫劉備把曹操吸回了濡須方向!

可是,劉備、關羽,坐大以後,反而對孫權態度蠻橫!

這樣的盟友,真是要重新審視了!

3、劉備已成為比曹操更大的威脅。

孫權所恃者,長江!

孫權當初借南郡給劉備,是因為劉備尚無力構成威脅,因此,以劉備分擔對北方的軍事壓力!

經過歷次與曹操的較量,孫權已經看出:孫權無力上岸北伐,曹操也無力渡河南下。

可以說,曹操實力雖強,但一時還不能構成對孫吳的威脅。

可是,在215年的南三郡之爭中,劉備幾乎馬上就帶來5萬軍隊抵達公安!

215年,劉備能帶給孫權的威脅,比後來的夷陵之戰大得多!

可見:在劉備奪取西川后,劉備集團已經佔據了長江中、上游,一旦順流而下,給孫權造成的威脅要遠遠大於曹操!

而如果有需要,劉備一定會來打孫權!

曹操的威脅是威脅,劉備的威脅難道就不是威脅嗎?

孫權重新審視自己與曹操、劉備的關係,已是必然!

劉備的失策

如果劉備、諸葛亮警惕一些,他們是不難發現孫權“轉向”趨勢的。

215年的南三郡衝突中,呂蒙已經展現出他偷襲、攻心之能,理應引起劉備的高度重視。

也許劉備不會知道孫權與呂蒙的密謀,但是,通過孫權與曹操結好以及呂蒙的上位,應當是能看出端倪的。

以當時的形勢而言,諸葛亮“東合孫權,北拒曹操”的企圖已是一句空話!因為,這已經不符合孫吳的利益!

這種情況下,劉備、諸葛亮對關羽北伐襄樊的軍事行動沒有任何指導、協助,放任關羽調出江陵等地軍馬,可謂失策!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大戰,黃忠斬殺夏侯淵,奪了定軍山,諸葛亮讓趙雲、關興等使疑兵計,嚇走曹軍,曹操夜巡軍營,發現夏侯惇的兵士在收拾東西,準備退軍,因而以亂軍心之名,殺了楊修。曹操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退兵回許都。劉備大獲全勝,佔領了漢中。


當曹劉兩個人在漢中這個地方大戰的時候,劉備和曹操都害怕這個姓孫的去幫助對方。所以劉備就給孫權說,你要守我們之前的約定,讓他暗中偷襲許昌。這個曹操也知道要是孫權幫助劉備,自己可能滿盤皆輸。所以說他聽了這個司馬懿的建議,去討好孫權,讓他們去攻打荊州。這時孫權是有很大優勢的,可以幫曹操把劉備滅掉,自己還可以把荊州搶回來。但是孫權卻沒有聽他們的話。 孫權是非常想要回荊州的,但是他卻沒有幫助他們兩個當中的任何一個。劉曹在漢中決戰,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他們誰會最後贏,要是曹孟德最後打贏了,他可以這個時候在去暗中把荊州給偷襲了。要是這個姓劉的最後贏了呢,他要是去幫助了這個曹操,自己肯定會被劉備給吃掉,所以孫權選擇了觀望。


東吳水上打戰是很厲害的,但是在陸地上打戰卻沒有很強的能力。他們也不太會打山地裡面的戰爭。周瑜好幾次偷襲這個荊州都沒有成功。他們攻打合肥,也是打了好久都沒有打下來。要是他這次去幫助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的話,最後肯定下場也不會太好。


孫權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盤,但是孫權卻是三個人當中得到最多的。他向劉曹都要了十幾萬的糧食軍餉,孫權用得到的這二十幾萬的糧餉來擴大自己的隊伍,來訓練自己的了軍隊,以圖後舉。


廈門老新


三國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歷史,講述了三個政權之間的你爭我奪,各個老大之間都想著幹掉對方的故事。在當曹操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去關中跟劉備"大鬧天宮"的時候,劉備基本上沒有什麼招架的力氣,曹操自然就不會客氣,果斷地佔領了漢中,而偏偏在這時候,孫權還想趁火打劫,要求劉備將荊州的地盤讓出來,但是想想都知道,劉備是肯定不會還的,所以他就說,等我把涼州給攻佔了,那麼就把荊州還給你,這也是把孫權氣得不輕,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的很。

其中曹操在關中之戰中是佔據很大的優勢的,因為他已經打下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地盤,而為了守住這些地盤,不被劉備奪回去,還特地,交代他的手下們一定要把地方守好了。可是關中平原是劉備的大本營,他自然不允許他的後院起火。他先是讓自己的大將黃忠把楊平關給拿下來,然後又將曹操的軍隊死死為主,最終將他的大將夏侯淵幹掉,趁著這個有利優勢,將所有的地盤全部收回來。

可能有人會覺得,正在雙方混戰之時,孫權為什麼不趁火打劫一下,難道不香嗎?實際上,不是孫權不想這麼幹,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註定他不敢這麼幹。

一、孫權此前是和劉曹兩家都合作過的,合作時雙方的關係都還不錯,像關中之戰這種規模,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雙方的主力決戰的規模,絕對是不會允許另外一方勢力摻雜進來渾水摸魚的。所以,雙方在事前都或多或少的警告過孫權。孫權自己就明白了,要是敢撈好處,先不說能不能撈得到,最起碼要有隨時應付大戰的準備,而此時東吳不見得能吃得消。

二、東吳的士兵強項是水站,到了陸地上,那種勇猛就不存在了。此前孫權也組織過幾次反攻荊州的偷襲戰,可是都沒有什麼效果,很大原因要歸咎於東吳的戰鬥力不行。關中之戰涉及的地盤太大,基本上沒水戰什麼事,大多數是山地、平原的戰鬥地形,東吳士兵根本玩不轉,貿然出兵,只會將自己置身於危險境地,得不償失。

但是,我們倒也不能說孫權什麼事都沒幹,他上嘴唇下嘴唇一碰,輕輕鬆鬆就訛了兩方几十萬的糧草,曹操和劉備還不能不給,明知道被敲詐,還得開開心心的給人送過去。而孫權就利用這筆糧草,極大的擴張了自己的實力。什麼事都不用幹,實力還能有所增長,沒有啥比這更開心了。


小芊芊愛歷史


漢中之戰中,劉備、曹操各出兵數十萬,其規模之大令人驚歎,漢中之戰也得以名垂青史。而且,漢中之戰對孫權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在漢中之戰中,孫權卻未發出一兵一卒。


因為漢中之戰,於曹操、劉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戰,所以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害怕孫權協助對方。所以劉備要求孫權方面遵守盟約,東吳方面偷襲許昌,策應劉備;而曹操也知道如果孫權策應劉備偷襲許昌的話,那麼曹操集團隨時都有覆滅的風險,於是曹操採取聯合東吳的之策,讓東吳偷襲荊州,並且曹操承諾得到荊州後歸屬孫權。

我們不難看出漢中之戰,無論孫權策應哪方,對東吳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孫權最終的選擇卻是一兵一卒都未派出,這是為何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的是,三足鼎立對東吳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任何一方取得勝利,對東吳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為何像素這麼說呢,試想一下如果曹操失敗,劉備盡得曹魏根基,加上劉備有著漢室身份,孫權固然不是劉備的對手,東吳會被蜀漢所滅;反過來如果劉備失敗了,東吳不用說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所以孫權此時沒有選擇出兵援助任何一方,其實說白了便是在自保。只有三足鼎立,東吳方可才會安然無恙,因此孫權才沒有出兵。



其次,雖說孫權對荊州朝思暮想,別忘了此時的劉備與曹操並沒有分出勝負。其實等到曹操贏了,孫權再偷襲荊州也不遲;但,如果是劉備贏了,而孫權偷襲奪取了荊州,會是什麼結果呢?想都不用想,引來的是實力暴漲之後的劉備大軍,所以在漢中之戰中,勝負未分之前,孫權不會輕舉妄動。


再者,雖說東吳水師天下無雙,但“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東吳並不擅長野戰與山地作戰,如此東吳自保有餘但絕不可能稱霸天下,所以孫權沒有出兵。

當然了,雖說孫權沒有出兵幫助任何一方,卻是漢中之戰的最大利益獲得者。憑藉著劉備、曹操雙方的膠著狀態,孫權分別向劉備、曹操索取十萬糧餉,劉備、曹操也只能答應。而孫權便是用這從曹操、劉備處得來的糧餉讓用於訓練東吳騎兵戰甲,補足自己的短板。所以漢中之戰的最大利益獲得者便是孫權。


像素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揚武將軍法正向劉備建議,認為曹操雖降伏張魯,卻未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動亂,可是以夏侯淵、張郃的本事尚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

法正還告訴劉備奪取漢中的意義:“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劉備贊同,於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經過準備後,率領諸將進攻陽平關,拉開了全面攻擊漢中的帷幕。

陽平關爭鬥戰持續經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劉備渡過沔水,直逼陽平關南,定軍山陣斬了夏侯淵。

曹操意識到漢中危在旦夕,立即從長安出發。這一年的三月,曹操出了褒斜道,到達了漢中。劉備認為:“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曹劉在陽平關以東、南鄭以西的漢水谷地,展開了對攻。雙方相持了一個多月,劉備令諸軍保守各個山頭,堅壁不出。曹操則舉棋不定,對後方和長江防線放心不下,最後決定放棄漢中,退保關中。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正式撤出漢中。兩個月後,劉備在漢中稱漢中王。這是劉備戎馬一生中的巔峰時刻。

就在曹操和劉備在漢中,爭得難分難解之時,一、孫權大大的才覺得稍稍喘了一口氣,決定與曹操南北議和



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與曹操的合肥之戰中,孫權絲毫便宜沒賺著,逍遙津的餘悸久久未去。可是曹操還老是不住的折騰,孫權覺得不能再和曹操打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春正月,曹操南征淮南,至居巢。二月,濡須口大戰,孫權大將甘寧力挫曹軍,取得了收效甚微的勝利。

但呂蒙多次提醒孫權,應該防範在北邊的關羽,劉備的強勁發展勢頭對東吳的威脅遠遠高於曹操。特別是劉備佔據益州後,荊州是成了蜀漢的東大門,隨時都可能順江而下,侵犯東吳的長江防線。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合肥方向。



經過一番思考,孫權突然做出了個意想不到的決定,他派都尉徐詳去曹操那裡求和。這是孫權對當時形勢的精確把握。

因為孫權剛剛得到一個情報,不久前劉備發起了對漢中的衝鋒。漢中這個地方,對劉備來說,是個保護益州的北前沿屏障。而如果掌握在曹操手裡,對劉備來說就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隨時都有危險。劉備說什麼也要吧漢中搶到手裡。

那麼對曹操而言,他聽到劉備的舉動後也一定會如坐針氈,如果劉備一旦打開漢中,勢必對自己的長安威脅最大。所以曹操無心在合肥、濡須口和孫權爭鬥了,就有了從南方撤退的打算。於是曹操順著這個梯子同意議和,並派遣使者回訪可孫權。雙方盟誓,並且準備兒女聯姻。

所以,這個時候是劉備救了他孫權,不是他孫權本事大。對孫權來說,能不打就不打,不付出任何實質性的代價,一句軟話就把曹操打發的歡氣的走了。

二、孫權都督魯肅病逝,東吳戰略決策何去何從。



南北議和後,曹操忙於應付劉備,孫權把目光轉向荊州,還是徐州?

也是在這一年,孫權的大都督魯肅病逝,年僅四十六歲,這讓孫權悲痛不已。孫權為其舉哀,臨喪。諸葛亮也為其發哀。孫權還顧及與劉備的聯盟,為了避免與劉備的決裂,就讓嚴畯頂替了魯肅的位置。

但嚴畯自認為難當此任,多次請求辭去這一職務。他說:“僕素書生,不閒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他說的感慨,不勝唏噓。這也說明整個江東集團對索取荊州的勢在必得。孫權終於同意其所請,不得不拜呂蒙統領魯肅所部,鎮守江陵。

從這些,我們不能不看出孫權靈活的處事方式和原則。孫權很善於根據形勢調整自己的戰略規劃,在重大危急時刻總能做出許多出乎意料的決策。在三國時代,孫權是最會做外交的。

孫權也充分意識到荊州西部對江東政權的重要性,必須全據長江天塹才能長久立國。“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

就在孫權對與劉備決裂之時,還存有很大顧慮,他還有乘虛北伐,先奪徐州再奪荊州的打算。但是呂蒙的一席話,徹底堅定了孫權的決心。



呂蒙意味深長的說:“今操遠在河北,未暇東顧,徐土守軍,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關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孫權於是下定決心,襲擊關羽,奪取荊州西部。孫權先以嚴畯接替魯肅鎮守陸口,這充分說明了孫權在曹操和劉備漢中大戰中,痛苦的思索,艱難的決定,內心的掙扎,深深的顧慮。如果關羽能夠謹慎地與孫權的保持和睦,是可以保全湘西的。


閒將西話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鄱陽百姓尤突接受曹操所賜印綬,引導百姓作亂,陵陽、始安、涇縣都與尤突相呼應。

公元217年,賀齊與陸遜征討擊敗尤突,斬殺幾千人,剩餘賊眾震懾歸服,丹楊三縣的寇賊全部投降,賀齊從中選擇得精兵八千人。賀齊被授予安東將軍,封爵山陰侯,出任鎮守長江江面上的防護。同年,武都、陰平之下辨之戰開打!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準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攻合肥,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

劉備署任的荊州守將關羽趁襄樊空虛之際,發動襄樊之戰。在此其間,據稱關羽曾數次辱罵孫權所派的使者,後來還派人“擅取湘關米”,孫權以此為名,下令出征荊州,命呂蒙為前部。呂蒙兵不血刃,襲取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將軍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

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公明淏


三國演義裡有記載,劉備在打漢中的時候,孫權在荊州陳兵趁機向劉備索取荊州。劉備和曹操打的難解難分,為了免除後顧之憂不得已分了一半給孫權,分別是零陵郡,桂陵郡,長沙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