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國各省份名字由來,都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歷史紅塵


我國地域遼闊,領土面積廣大行政區劃也非常多,僅省一級行政區就有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華北五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七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

中南六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海南省。

西南五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五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

港澳臺地區:香港特區、澳門特區、臺灣省。



我國曆史久遠,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省的名字也都有自己的來歷。我們一起看看。

北京:簡稱京。“京”是都城的意思。明成祖遷都北平之後,實行兩京制。原先的國都稱之為南京,新首都北平稱之為北京。雖然中途曾經曾經改過名字,但是北京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北京市的簡稱取自北京的京。

天津:簡稱津。1400年,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發起靖難之役,靖難成功之後,朱棣將此地改名為天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後來在天津築城設衛,稱之為天津衛。天津市的簡稱取自於天津的津。

河北省:簡稱冀。河北省原名為直隸,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因其位置位於黃河以北和河南省相對,因此改之為河北省。因古代冀州大部分位於現在河北省境內所以簡稱冀。河北省會原為天津,後遷至保定,現在省會為石家莊。

山西省:簡稱晉。山西省名字中的“山”是指太行山,因其位於太行山以西,因此稱之為山西省。山西省在古代主要位於晉國境內,因此簡稱為晉。山西省現省會為太原。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蒙。清朝將較早歸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後歸附的蒙古諸部稱之為外札薩克蒙古。以後逐漸演變為內蒙古和外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省會原先在張家口,現在在呼和浩特。內蒙古的簡稱取自其中的“蒙”字。



遼寧省:簡稱遼。遼寧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遼寧在清朝初為盛京將軍轄區,清末改稱為奉天省,東北易幟之後改名為遼寧。遼寧的簡稱取自遼河的遼,省會在瀋陽。

吉林省:簡稱吉。吉林省的名字源於吉林市,吉林全稱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省的原省會為吉林。1954年長春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吉林省省會遷往長春。吉林省的簡稱取自吉林的“吉”。

黑龍江省:簡稱為黑。黑龍江省的名字來源於黑龍江,原為黑龍江將軍轄區,後改為黑龍江省。黑龍江原省會為齊齊哈爾,現在省會為哈爾濱。黑龍江省的簡稱取自黑龍江的黑。



上海市:簡稱滬或申。南宋時期在上海一帶設立上海鎮,元朝時期設立上海縣,上海建城。此後以上海縣為核心發展為現在的上海市。原松江下游地區也稱為滬江,所以簡稱為滬。因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春申君的封地,所以也簡稱申。

江蘇省:簡稱蘇。江蘇+安徽原為江南省,後來兩省才分開。江南省的東部地區為江蘇省。江蘇省的名稱源於江寧和蘇州,合稱之為江蘇省。江蘇省原省會為蘇州,江寧(南京)為兩江總督衙門所在地,現在江蘇省會為南京。江蘇的簡稱取自江蘇的蘇。

安徽省:簡稱皖。江蘇+安徽原為江南省,後來兩省才分開。江南省的西部地區為安徽省。安徽省的名稱源於安慶和徽州,合稱之為安徽省。安徽省省會原為安慶,經過多次搬遷之後,現為合肥。安徽的徽州改名為黃山。因安徽境內有一座皖山,春秋戰國時有皖國,故簡稱皖。

浙江省:簡稱浙。浙江省名字來源於浙江,浙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浙江省的簡稱取自於浙江的浙。浙江省省會為杭州。

江西省:簡稱贛。古代不僅有江西還有江東。江東和江西取名於長江下游的一點偏南北走向處,可以稱之為江西和江東,也可以稱之為江右和江左。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江西省古代為贛越之地,加上省內最大河流贛江,因而簡稱為贛。江西省省會為南昌。

山東省:簡稱魯。山東和山西相對。因在太行山以東,所以稱之為山東省。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位於山東境內,因而簡稱為魯。山東的省會在濟南。

福建省:簡稱閩。福建的名稱源於福建境內的福州和建州,合稱之為福建。宋朝的時候在此地設立福建路,因而得名福建。因福建原為閩越國所轄,所以簡稱為閩。福建省會為福州。



河南省:簡稱豫。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因此稱之為河南省。河南大部分土地和古代豫州重合,因此簡稱為豫。河南原省會為開封,現在省會為鄭州。

湖北省:簡稱鄂。湖北省與湖南省相對,因大部分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北,所以稱之為湖北。湖北的簡稱來源於古代的鄂國和鄂州。湖北省會為武漢。

湖南省:簡稱湘。湖南省與湖北省相對,因大部分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南,所以稱之為湖南。唐玄宗時設立湖南觀察史,開始有湖南地名。因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湘江。所以簡稱為湘。湖南省會為長沙。

廣東省:簡稱粵。廣東省和廣西省相對,取名於廣南東路,簡稱廣東。也有說法是位於廣信以東,稱之為廣東。廣東古代屬於越地,越和粵在古代一樣,所以廣東簡稱為粵。廣東省省會在廣州。

廣西自治區:簡稱桂。廣西和廣東相對,取名於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也有說法是位於廣信以西,稱之為廣西。廣西的簡稱源於古代的桂林郡和桂林。廣西原省會為桂林,現省會為南寧。

海南省:簡稱瓊。海南省源於海南海北道,簡稱來自瓊州。海南省會為海口。



重慶市:簡稱渝或者巴。1189年,宋光宗先被封為恭王,後即位稱帝。宋光宗自認為“雙重喜慶”,著即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重慶古代曾經名為渝州,所以簡稱為渝。因其曾在巴國境內,也簡稱為巴。

四川省:簡稱為川或者蜀。1001年,宋朝將四川一帶分為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設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省由此得名。 四川的簡稱取自其中的“川”。又因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核心在四川,所以簡稱蜀。四川的省會在成都。

貴州省:簡稱貴。貴州省得名一說來自於貴陽境內貴山,一說宋朝皇帝的“惟爾貴州”。貴州的簡稱來自於貴州的貴,和貴山的貴。貴州省的省會為貴陽。

雲南省:簡稱雲或者滇。關於雲南省名的來歷說法很多。第一、“彩雲南現”說,雲南建縣時,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 ;第二、“雲山之南”說,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第三、“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雲南追到彩雲,設置雲南縣 。雲南簡稱來自雲南的雲。因境內有滇池,古代有滇國,所以簡稱為滇。

西藏自治區:簡稱藏。清朝時稱為西藏,並設立西藏辦事大臣。簡稱來自西藏自治區的藏,省會在拉薩。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陝西來源於陝原以西,陝西得名。 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開始轉化為政區名稱。陝西的簡稱來源於名稱裡的陝,又因其是秦國的發源地,所以又簡稱為秦。陝西省會在西安。

甘肅省:簡稱甘或者隴。甘肅的名稱來自於古代甘州和肅州的合成,元代時設立甘肅行省。甘肅的簡稱取自甘肅的甘和甘州的甘,又因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甘肅省的省會為蘭州。

青海省:簡稱青。青海省地名源於青海湖,清朝設立青海辦事大臣始得名。青海的簡稱來自於青海的青。青海省會為西寧。

寧夏自治區:簡稱寧。寧夏取名自夏地安寧的意思。寧夏簡稱取自寧夏的寧。寧夏的省會為銀川。

新疆自治區:簡稱疆。乾隆即位時,還有一些國土沒有納入清政府版圖,乾隆皇帝將最後由自己所確立的清政府統治的地區稱為新疆。新疆這個名稱,有另外一層意思。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摺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於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一層新的意義。新疆自治區的簡稱來自於新疆的疆。新疆的省會在烏魯木齊。



香港特區:簡稱港。關於香港的名字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於這個港灣用於運送香料。一說這個港灣附近有一條香甜可口的溪水,所以稱之為香港。香港特區的簡稱取自香港的港。

澳門特區:簡稱澳。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特區的簡稱取自澳門澳。

臺灣省:簡稱臺。臺灣源於居於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 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 臺”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臺灣省會在臺北。


依稀說史


中國各省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中國各省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1 北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 天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 上海:

北宋初期,這裡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裡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 黑龍江省:

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點擊查看大圖

5 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 遼寧省:

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 河北省:

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 河南省:

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 山西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 山東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 湖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 湖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 浙江省:

境內的浙江盤迴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 江西省:

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 陝西省:

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 安徽省:

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 江蘇省:

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 甘肅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 貴州省:

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 四川省:

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裡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 雲南省:

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裡,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 廣東省:

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 福建省: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 臺灣省:

古代臺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臺灣」,清光緒年間建立臺灣省,簡稱臺。

25 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 寧夏回族自治區:

這裡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7 廣西壯族自治區:

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28 西藏自治區: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0 內蒙古自治區:

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我國各省的名字很多是在古代沿用至今,有的省份是以地理的位置命名,有的是沿用古稱或由古稱演變而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各省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如果還有人不知道各省份名字的來歷,我下面為大家梳理一下,這對指導小孩也很有幫助,很方便記下各個省份的名字。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省份

河北,黃河以北

河南,黃河以南

山東,太行山東

山西,太行山西

湖北,洞庭湖北

湖南,洞庭湖南

臺灣,臺灣島,古時也有臺灣府;還有種解釋為,颱風的港灣。

雲南,雲嶺之南,還有一種說法是因漢時出現彩雲得名。

內蒙古,漠南蒙古

以山川河流命名的省份

浙江,因錢塘江而得名,古稱浙江。

黑龍江,因黑龍江得名

青海,因青海湖得名

沿用古稱或由古稱演變而來的省份

四川,宋時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陝四路,因而得名。

廣東,宋時屬廣南東路

廣西,宋時屬廣南西路

江西,唐時江南西道、宋時江南西路,因而得名。

安徽,從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蘇、從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甘肅、從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西藏,清朝時命名

新疆,清朝時命名

陝西,古時河南陝縣以西。

北京,明朝國都

天津,此名字說是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時,路徑此處得名,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津:渡口。

上海,元朝時為上海縣。

寓意為名的身份

遼寧,意為遼河地區永久安寧

吉林,吉林烏拉簡稱,滿語中為沿江地區的意思。

新疆,清朝時取故土新歸之意。

寧夏,為西夏地區安寧之意。

重慶,古時稱:渝。北宋改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後繼位,為宋光宗皇帝,稱“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因此得名。

香港,古時轉運香料的港口,還有一種說法是附近有一處泉水非常香甜而得名。

澳門,古稱濠鏡澳,原為蠔鏡澳。因當地生產蠔,海灣“規圓如鏡”而得名,後因地名不夠雅而改成濠。至於澳門的地名,澳為港口,門為十字門而得名。

(吃貨眼中的中國)

以上圖片純屬娛樂,並無任何地域攻擊行為,大家當做玩笑即可。上面的各省份名字的來歷中如有不對或者疏漏的地方,還請各位提醒,本人第一時間修改。


大國布衣


北京名字由來:1369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天津名字由來: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讚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上海名字由來:名稱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另一種說法認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山東名字由來:以在太行山之東得名。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

  山西名字由來:以在太行山之西得名。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名字由來:以在黃河之南得名。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名字由來:以在黃河之北得名。明設北平省;後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改河北省

  湖南名字由來:以在洞庭湖之南得名。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

  湖北名字由來:以在洞庭湖之北得名。明屬湖廣省;後置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

  江西名字由來:以在江南的西部得名。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安徽名字由來: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建國後為安徽省

  江蘇名字由來: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浙江名字由來: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明設浙江省;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福建名字由來: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廣東名字由來: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

  廣西名字由來: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

  雲南名字由來: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

  貴州名字由來:以貴山得名。明置貴州土司;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

  四川名字由來: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

  重慶名字由來: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

  黑龍江名字由來:以黑龍江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

  吉林名字由來: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

  遼寧名字由來: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1929年民國改遼寧省;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年光復後仍改遼寧省

  內蒙古名字由來:以漠南蒙古得名。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設內蒙古自治區。

  陝西名字由來:以陝原之西得名。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

  甘肅名字由來: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

  寧夏名字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明屬陝西省;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銷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

  青海名字由來:以青海湖得名。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

  新疆名字由來:以其為新闢疆土稱新疆。清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清末設新疆省;建國後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臺灣名字由來:以臺灣府得名。清設臺灣府及臺廈道,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日佔,民國收復,恢復臺灣省

  西藏名字由來:以清正式定名得名。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民國為西藏地方;建國後改西藏自治區。

  海南名字由來:以海南島得名。清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1988年升海南省。

  香港名字由來:有兩種解釋:一是相傳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帶,有一條名為“瀧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傳說此溪澗湧出甘甜而帶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飲用,並將溪澗名為“香江”,更將溪澗出海處改名為“香港”,最後演化為整個島嶼的名稱。二是明朝時候東莞生產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稱“莞香”。傳說香港於明朝時亦盛產莞香,因此時人稱石排灣一帶為“香港”,而港灣附近的村落則叫作“香港村”。

  澳門名字由來:名字最早記載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此後還有“濠江”、“海鏡”、“鏡湖”等多個別名。約四、五百年前,澳門蠔產豐富,南北兩海灣,水靜灣圓,有如明鏡。後來澳門又稱作澳,即“泊囗,外國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又因為當時澳門地屬香山縣,也稱為“香山澳”。至於澳門現在的名字“澳門”,其由來則有多種傳說:

  一、“門”是中國內河通往海洋的海峽總稱,澳門內港的媽閣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海峽像門,故稱“澳門”;

  二、澳門南面對開的乙水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間,成十字門狀,所以亦有“十字門”之稱,故稱“澳門”;

  三、澳門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兩山相封成門,故稱“澳門”。






雲鷹qwe


浙江

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為浙江。浙江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江蘇

以江寧府、蘇州府各取一字得名。

上海

上海之名最早來自北宋設置的上海務。上指靠近源頭一面。上海之名來源於水名。

安徽

同江蘇一樣,是以安慶、徽州兩府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

以江南的西部得名,並非是江河湖海扥地理名稱確定的名字。

湖南湖北

以洞庭湖之南、之北得名。

河南河北

以黃河之南、之北得名。

山西山東

以太行山之西、之東得名。

福建

同江蘇一樣,是以福州、建州兩府各取一字得名。

廣東廣西

唐朝時期,嶺南道一分為二,劃分為東、西兩道,設廣西和廣東。

陝西

來源於西周初年,以陝原以西得名陝西。

重慶

宋光宗繼任繼位,從當時的恭州封王,隨後稱帝,這是雙重喜慶,改名重慶。

四川

四川得名並非境內有四條大河,而是因為川陝四路,得名四川。

貴州

始於宋朝,當時土著首領控制下的地區歸順朝廷,書寫“惟爾貴州,遠在要荒”,因此得名。

雲南

雲南當地出現五彩雲霞,因當時縣城在彩雲之南稱呼雲南,也因為在雲山之南。

海南

因其位於南中國海域,得名海南。

青海

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得名。

西藏

明朝稱該地區為烏斯藏,又因為位於西部,且海拔高,得名西藏。

甘肅

同江蘇一樣,是以甘州、肅州兩府各取一字得名。

寧夏

以西夏安寧得名。

新疆

新疆對於乾隆帝是新的疆土,故得名。

內蒙古

以漠南蒙古得名,為與蒙古有所區別,得名內蒙古。

遼寧

以遼河流域永遠安寧得名。

吉林

清朝建立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而得名。

黑龍江

因境內最大的河流黑龍江而得名

北京

因為北平的名稱,後定為首都,改名北京。

天津

因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得名。

香港

之前是內部的小港灣,因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而得名。

澳門

澳是古代的港口,此處海水縱橫成十字,得名澳門。

臺灣

臺灣一名源於居於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


不務齋



概括而論,省級行政區名稱的命名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丶地理位置命名:

如河北丶河南丶山東丶山西丶湖北丶湖南丶西藏丶海南丶陝西丶雲南丶江西丶廣東丶廣西等。

二丶古代官府名稱或轄區名稱命名:

如安徽丶甘肅丶江蘇丶福建丶四川等。

三丶賦予一定紀念意義的命名:

如重慶丶天津丶新疆丶寧夏丶遼寧等。

四丶以境內中心城鎮命名:

如吉林丶上海丶北京等。

五丶以境內河湖名稱命名:

如浙江丶青海丶黑龍江等。

六丶與民族名稱相關的命名:

如內蒙古丶臺灣等。

七丶其他:

如貴州丶香港丶澳門等。

簡稱的命名,大致可歸納為:

一丶以歷史名稱命名:

如滬丶渝丶桂丶冀丶晉丶魯丶豫丶鄂丶粵丶瓊丶秦丶蜀等。

二丶以境內河湖山脈名稱命名:

如贛丶湘丶貴丶浙丶隴等。

三丶以全稱中的一或多個字代替。

四丶綜合上述幾類情況命名:

如閩丶皖丶黔丶滇丶黑丶遼丶青丶藏丶甘等。

1.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

京: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津: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丶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至今。

冀:古代時屬冀州,故又稱冀。

4.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丶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至今。

晉:春秋時屬晉地,故簡稱晉。

5.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丶察哈爾丶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至今。

蒙:取全稱「內蒙古」中字作為簡稱。

6.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併恢復遼寧省至今。

遼: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

7.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至今。

吉:滿州語稱「沿江」為「吉林烏拉」,即沿松花江的意思,故簡稱吉。

8.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至今。

黑:北部有名河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

9.上海:上海之稱始於宋代,時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滬:古時有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簡稱「滬」。

10.江蘇:以江寧丶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丶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丶江南浙西道丶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併恢復江蘇省至今。

蘇:境內有蘇州,故簡稱蘇。

11.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至今。

浙:因最大河流浙江而得名,浙江則今之錢塘江,簡稱浙。

12.安徽:以安慶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至今。

皖:春秋時該地曾為皖國,故簡稱皖。

13.福建:以福州丶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至今。

閩: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14.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至今。

贛:省內有一主流贛江,簡稱亦由此而來。

15.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丶西路;金更名山東東丶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至今。

魯:春秋時屬魯國地,故亦稱魯。

16.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至今。

豫:古為豫州之地,簡稱豫。

17.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丶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至今。

鄂:古代時為鄂王封地,簡稱鄂。

18.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至今。

湘:境內有一著名湘江,簡稱湘。

19.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至今。

粵:春秋時屬百粵地,簡稱粵。

20.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至今。

桂:歷史上廣西地域屬桂林郡,故簡稱「桂」。

21.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至今。

瓊: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臺丶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22.重慶:"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南宋光宗趙惇因先被封為恭王,後接帝位,是雙重喜慶。1997年3月14日重慶定為直轄市。

渝: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3.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丶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丶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丶川南丶川西丶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至今。

蜀:古蜀國地,故簡稱蜀。

24.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至今。

黔:秦時為黔中郡,亦稱黔。

25.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至今。

滇:古代屬滇國地,簡稱滇。

26.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至今。

藏: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於故稱「烏思藏」。

27.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源於周代周丶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原一帶古稱陝原,陝西就是陝原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丶邠甯丶環慶丶秦鳳丶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至今。

陝: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

28.甘肅:以甘州丶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丶臨洮丶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至今。

隴:隴山之西,又稱隴省。

29.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至今。

青:因省內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30.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銷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至今。

寧:取全稱中的「寧」字作為簡稱。

31.新疆: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伊丶西丶庭三州和安西丶北庭兩個都護府;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丶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清未取「故土新歸」之意設新疆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至今。

疆:取全稱中的「疆」字作為簡稱。

32.香港:宋代以前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小村名「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33.澳門: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蠔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像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丶小橫琴丶路環丶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34.臺灣:以臺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日佔,仍稱臺灣;民國收復,恢復臺灣省至今。

臺: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


豫鄉里鈞語鈞瓷


1、河北省

戰國時期便有河北之名,指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唐代有河北道,1928年改名河北省。

2、河南

戰國時期指黃河以南的韓、魏、宋等國。漢朝時設置河南郡,唐時設置河南府和河南道,為一級行政區劃之始。

3、湖北

因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在洞庭湖以北地區設置荊湖北路,清康熙三年分湖廣左司為湖北省沿襲至今。

4、湖南

因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時設置湖南觀察使,清康熙三年改名一直至今。

5、浙江

浙江戰國時期指的是今富春江、錢塘江,以江流盤折得名。元朝時有江浙行省,明朝開始設置浙江省。

6、江西

隋唐時習慣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間西南東北向江流地區南岸稱為江東,長江以北、淮水以南為江西。元朝時設置江西行省,明清因之。

7、陝西

周成王將王畿之地以陝陌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陝陌以西稱為陝西。

8、山東

山東原來指的是崤山以東秦以外的六國地區,金朝時設置山東東路,山東始為政區名。

9、山西

山西原指崤山以西的地區。元朝時設置山西宣慰司,建立行中書省,以居元大都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10、黑龍江

因江水色黑,蜿蜒如龍而得名。

11、青海

青海原指古西海(今青海湖),清初蒙古厄特併入青海北部,被稱為青海厄魯特。雍正置西寧辦事大臣。1925年改稱青海省。

12、遼寧

趙國時期便有遼東、遼西郡,以後遼陽、遼東均作為政區出現。康熙四年改遼東將軍為奉天將軍,後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安寧之意改為遼寧省。

13、吉林

清康熙二十七年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吉林市),吉林烏拉系滿語,“吉林”即“沿”之意,“烏拉”是“大川”之意,後設置吉林將軍,1907年置吉林省。

14、貴州

唐時在貴陽一帶設置羈縻州矩州,沿襲宋代。當地因“魚模、脂微”不分,故宋代很多中原人把“矩州”寫成“貴州”,明永樂年間設置貴州布政司,為政區之始。

15、臺灣

臺灣自漢至元成為夷州、琉球。16世紀有“大員”之稱,本指臺灣南安平鎮一帶。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包括今臺南一帶。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置臺灣省。

16、福建

唐上元元年設置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洲,因首設二州而得名。

17、甘肅

唐置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11世紀西夏設置甘州監軍司,轄甘州、肅州。元朝時設置甘肅行省。

18、安徽

清初分江南為江蘇、安徽二省,以巡撫總督駐安慶府和徽州首字而得名。

19、江蘇

清初分江南為江蘇、安徽二省,以兩江總督住所所在地江寧府和蘇州府的首字而得名。

20、雲南

漢代置雲南縣於今祥雲縣,以傳說漢武帝時“彩雲”南現白崖,縣在其南而得名。

21、四川

唐置劍南道,分劍南西川和劍南東川節度使,加上山南西道,時人習慣稱為“三川” 。 宋在蜀地分置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稱為“四路”。宋人將三川和四路合併,稱為四川。

22、廣東

三國時有廣州之稱。五代時稱為廣南,以其地在三國兩晉為廣州之地,居中原之南。北宋時設置廣南路,後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23、廣西

三國時有廣州之稱。五代時稱為廣南,以其地在三國兩晉為廣州之地,居中原之南。北宋時設置廣南路,後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24、寧夏

公元五世紀,匈奴赫連勃勃在河套地區建立的政權稱為夏。北魏時夏國都為夏州。11世紀初,拓拔氏建立大夏政權,宋人以其居住西部稱為西夏。元時在西夏地置西夏中興行省,取夏地安寧之意,改寧夏行省。

25、西藏

元朝開始西藏為烏斯藏,“烏斯”為藏語“中央”之意,“藏”為“聖潔”之意。康熙五十九年平定準格爾叛亂,因其地處中央王朝的西部故名。

26、新疆

今新疆一帶在公元前一世紀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以後多收中央王朝的管轄。清朝收復天山南北二路後,設立伊犁將軍。對於清政府而言,這些地區是新開拓的土地,習慣上稱為“新疆”。

27、內蒙古

蒙古始見民族名,始於唐代。歷史上一般以大漠為界,以北稱為外蒙古,以南稱為外蒙古。1947年東北解放以後,正式成立“內蒙古自治區”。

28、北京

北京在歷史上曾稱為幽都、薊、燕國、幽州、燕山府、大興府、大都、北平等名稱。明永樂元年“以北平為北京”,為北京得名之始。

29、上海

宋代設立上海鎮,以地居海上而得名。元朝元二十九年,在今上海鎮基礎上設立上海縣,1930年設立上海市。

30、天津

天津古稱直沽,元朝時以“海濱津渡”之意改直沽為海津鎮。明朝時燕王朱棣為爭奪王位時曾率軍南下,故其當皇帝以後,改為天津,意思是天子經過的地方。

31、重慶

重慶古稱為江州、渝州、恭州等,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孝宗第三子封藩在恭州,同年又由恭州承嗣帝位,是為二慶,故升恭州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以後相沿。


沙漠孤狼2017


我用打油詩概括性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便於朋友們理解與記憶。

雲嶺之南是雲南,矩貴難分取貴州,川有四路叫四川,陝塬以西作陝西,甘州肅州合甘肅。

海南大島稱海南,臺窩灣支設臺灣,江南西道有江西,福州建州為福建,三江回折意浙江。

安慶徽州組安徽,江寧蘇州成江蘇,青海湖來得青海,遼河安寧改遼寧,吉林烏拉為吉林,黑龍流域黑龍江。

滔滔黃河向東流,兩岸是河南河北;洞庭湖水八百里,因此有湖南湖北;巍巍太行貫南北,東西為山東山西;政通人和廣信府,廣東廣西享太平。

平定西夏有寧夏,聖潔烏思是西藏,故士新歸意新疆,大漠以南是內蒙。

燕京大都改北京,天子渡口謂天津,海上滬瀆稱上海,雙重喜慶為重慶。

島上小村漁民歇,南粵香料集散港,因此得名為香港;明鏡海灣盛產蠔,船隻停泊蠔鏡澳,是澳成門立澳門。(瞿宇輝創建)



書法人瞿宇輝


大家好,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省份名稱的由來,其實說來話長,這裡簡明扼要說一遍。

1.黑龍江省

源自清朝的黑龍江將軍轄區,黑龍江將軍的駐地最初在黑龍江城——就是現在的黑河。黑龍江建省是比較晚的,東三省建省都比較晚,所以東北人經常說自己是東北的,很少直接說自己是東北哪個省的。

2.吉林省

源自吉林將軍轄區,吉林將軍駐地就在吉林市。


3.遼寧省

遼寧這個名稱出現的非常晚,是民國時才有的省名,有遼河安寧之意。在戰國時為遼東、遼西郡,在清朝前期為盛京將軍轄區,盛京就是瀋陽。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為奉天省,奉天的名稱來自於盛京奉天府——瀋陽。

遼寧省改變省名與張學良“東北易幟”有直接關係。在詹洪閣珍藏的1929年《中華最新形勢圖》及相關資料中可以發現,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全國統一。由清朝延續下來的含有“奉天承運”封建色彩的奉天省進入改名之列。經一番斟酌後採用了遼寧省之名。 據1929年2月3日《盛京時報》稱:“奉方請改遼寧二字,蓋取遼河之東為遼東區域,遼河之西為寧遠河區域之義。”這是第一層意思。

據瀋陽文史研究館編著的《瀋陽歷史大事本末》介紹,1929年2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佈第91號訓令,將奉天省改名為遼寧省,自3月1日起實行。取遼域地區社會安寧之義,可以理解為遼河流域地區社會安寧之義。這是第二層含義。

4.河北省

河北一開始是地理名稱,還不是省名。河北地理名稱的出現是很早的事情了,比如三國袁紹佔據的主要地區就是河北。

河北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區劃是在唐朝,設立了河北道,宋朝為河北路,後分為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在元朝為中書省的一部分,明朝為北直隸,清朝為直隸,到民國時正式為河北省。

5.山西省

山西是位於太行山以西,明朝時最早設立了山西省。

6.山東省

山東這個地理名詞很早就出現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人將崤(xiao)山以東的諸國都稱為山東地區。而山東作為行政區劃名稱來自於金國。

金國滅了北宋後,佔領了今天的山東地區。之前的北宋人在這裡設立了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這個京東和劉強東的京東網電商平臺沒有一毛錢關係。當時的山東地區在東京開封以東,故名京東。

金國的京城不是開封,而是上京會寧府,於是就改名,改為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

以為這個地區在太行山以東,所以叫山東。

7.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不是省,名稱當然是地理上的內、外,再加上民族的名稱而來的。

外蒙古就是現在的蒙古國。

8.寧夏

寧夏現在也不是省,是回族自治區。

寧夏省最早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滅掉西夏後,就建立了寧夏行省,寓意是夏國安寧。

西夏的城池很堅固,蒙古人從中亞調集回回國人(回回國就是花剌子模國),使用回回砲(就是重力投石機)攻陷了西夏都城,殺了很多黨項人,因此回回人就定居在寧夏地區,現在是寧夏回族自治區。

9.甘肅省

蒙古人建立寧夏省,一段時間改名為甘肅省。

甘肅最早是西夏境內的軍區,就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二地的合稱,特指河西走廊地區。現在甘肅和寧夏都有,而寧夏只包括黃河流域的賀蘭山一帶。

10.新疆

新疆現在也是自治區,名稱是來自於清朝稱謂的西域新疆。乾隆消滅了大小和卓叛亂,這個地方就成了清朝在西域地區的新的疆土,故名西域新疆。

但是,清朝在這裡一開始也沒有建省,而是建築了伊犁九城,設立了伊犁將軍轄區,位於現在的伊寧市。清末因為有沙俄、阿古柏入侵等事件,清朝才正式設立了新疆省。到了新中國時期,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1.青海省

青海的名稱來源於青海湖。在清朝前期為西寧辦事大臣轄區。民國時期,1928年才建立了青海省。

12.西藏

西藏是有地理方位上的西,加上藏族的藏,才有的西藏。西藏目前也是自治區,不是省。

13.四川省

四川,最早來源於宋朝的川峽四路,元朝時合稱四川,並建立了四川行省,明清繼承了這一區劃設定。


14.雲南省

雲南省最早來源雲南郡,蜀漢時期在這裡設立了雲南郡,南北朝後期時,雲南地區進入了半獨立狀態,在唐朝時建立了南詔國,宋朝時為大理國,中原王朝這時候就封南詔、大理國王為雲南王。

蒙古人攻滅大理國,設立了雲南省,直到現在,一直如此。

15.貴州省

貴州省是明朝時才出現的,之前一直屬於四川地區。明朝時開始改土歸流,設立了貴州省。也成為流放地區,比如說王陽明(王守仁)就曾經被流放到貴州。

16.廣西

廣西現在是自治區,廣西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區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叫做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南是廣州+嶺南的合稱。

明朝時改為廣西省,清朝、民國也是廣西省。到了新中國,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17.廣東省

廣東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區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叫做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明朝時改為廣東省,直到現在。

18.海南省

海南這個地理名稱是元朝時才出現的,最早叫海南海北道,一開始屬於廣西,到了明朝改歸廣東,直到1988年才建省!是我國目前建省最晚的地區。

19.福建省

福建省的名稱源自宋朝的福建路,福建源自這個地區的福州和建州(就是現在的建甌)合稱。

20.江西省

江西源於宋朝的江南西路,就是江西路。明朝為江西省。

21.湖南省

湖南源自宋朝的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明朝時為湖廣省的一部分。

22.湖北省

湖北源自宋朝的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明朝時為湖廣省的一部分。

23.河南省

河南這個地理名詞出現的非常早了,秦漢時有河南郡,唐朝設立了河南道,元朝設立了河南江北行省,明朝設立了河南省。

24.陝西省

陝西的概念是陝縣以西,這個概念是唐朝前後出現的,但是作為行省名詞,還是元朝才有的,元朝設立了陝西行省。

25.安徽省

安徽這個地名出現的非常晚。安徽在明朝是南直隸的一部分,清朝將南直隸改名為江南省。康熙年間分江南省為江南左省、江南右省,古人面南背北,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後來把江南右地區的兩大發達的府(類似現在的地級市)——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其一字,命名為安徽省,跟甘肅、福建的命名方式完全一樣。

26.江蘇省

江蘇跟安徽一直在一起,江蘇就是江南左省,後來清政府把江南左地區的兩大發達的府——江寧府(就是現在的南京)、蘇州府,各取其一字,命名為江蘇。

27.浙江省

浙江的名稱來自於新安江或錢塘江,因為這條江拐了彎,折了一下,故名浙江。

浙江省的名稱直接來源於宋朝的兩浙路——就是浙東和浙西,明朝時為浙江省。

28.臺灣省

臺灣省源自於臺灣島,建立臺灣省還是在中法戰爭之後的事情,因為這場戰爭讓腐朽的清政府意識到了臺灣的重要性,故而建省。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中國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分別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可能有些朋友都能將這34個行政區背下來,但各省區的名字你都知道怎麼來的嗎?

我國的省份命名,大多是從古代沿用至今,有的是以地理位置命名,有的是沿用古稱演變而來。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去發現省名背後的故事。

(一)以方位命名

東西南北常出CP

  • 河南省、河北省——黃河以南和黃河以北

河南簡稱“豫”,古傳夏禹將中華大地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如今河南所在的地方便是“豫州”。

在隋唐以前,河南一直作為地理名詞實用。除了我們知道的河南河北、還有河東(今山西)河西(河西走廊、甘肅青海)。

到了隋朝,隋煬帝在洛陽設立東都,並設立了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河南這一地理名詞從這時起,升級成地名。

隋朝設位於東都的河南府


唐朝時,將東都洛陽所在河南郡改為都畿(jī)道-河南府,並在現在的豫東、皖北、蘇北和山東整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設河南道。河南作為省名,從唐設河南道開始。

唐朝設河南道


河北簡稱“冀”,同豫州河南一樣,冀州也是九州之一。

到了唐朝時,隨南邊的豫州一樣,改成了河北道,河北的省名自此也就定了下來。

唐朝設河北道


不過,在元明清三朝,因為都城都在北京,因此河北省做過中書省(元)、北直隸(明)和直隸(清),在清朝,我們熟知的李鴻章、袁世凱都做過直隸總督。

  • 山東省、山西省——太行山之東、太行山之西

山東簡稱“魯”,在周王分封為齊、魯兩國,常被人們稱為齊魯大地,在九州中屬於青州、兗州。

北宋覆滅後,金人佔領了淮河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在山東地區設置山東西路和山東東路兩路。

金朝設山東東路與山東西路


山西簡稱“晉”,春秋五霸之首的晉國便在山西,九州中屬於幷州。因為位於黃河東邊,因此常被稱為河東。雖然金人設立了山東兩路,但在山西,設置的則是河東北路與河東南路。到了元朝,蒙古人在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山西之名才由此而出。明朝建立後,將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升級成山西行省,山西正式建省。

明朝山西行省下轄州府


  • 湖南省、湖北省——洞庭湖之南、洞庭湖之北

湖南湖北常被稱為荊楚大地,一是兩湖皆位於荊州,二是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舊地。

宋朝設荊湖南路與荊湖北路


北宋時期,以洞庭湖為界,將荊楚之地分為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湖南湖北之名,由此開始。

  • 廣東省、廣西自治區

廣東與廣西和前面幾個省份不一樣,“廣”並不是某條或者某座山,而是一個叫“廣信”的地方。

宋朝設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西漢武帝在平叛粵國後,設“廣信”,屬蒼梧郡,是嶺南的首府,東漢後,又將交趾分為交州和廣州。最後在宋朝,改嶺南為廣南,設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東與廣西之名,由此而來

  • 江西省、江東?

項羽、東吳孫王都稱自己是江東子弟,那“江東”和現在江西省有關係嗎?

唐朝設江南西道


實際上關係並不大。唐時,將江南地區分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之名始於此。而秦漢時期廣大江南地區並沒有得到深度開發,當時並沒有江南的概念,而江東則是由於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折去,將兩岸劃分東西,吳越等地便成了江東,與宋時江南之東,還是有區別的。

  • 陝西省、陝東?

和江西一樣,有“西”而沒有“東”。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底蘊最深後的地區之一,西周、西漢、西晉、隋唐等13個朝代在西安定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元朝設陝西行省


但是陝西省省名的由來,確是隔壁河南省的一座小縣城。陝西這個名稱始於西周初年,據《國語》載,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召公管轄。陝西因此得名。

正式以陝西作為省名則是從宋朝設陝西路開始。

  • 雲南省

雲南有句很出名的旅遊廣告“彩雲之南”,而云南得名也來源於此。

元朝設雲南行省


西漢武帝時期,征服了西南地區,並新建24縣,雲南縣正是其中之一。建縣之時,縣治背面的山上出現彩雲,因縣治在彩雲之南,得名雲南。到元朝推行行省制,在雲南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作為省名被正式確定下來。

(二)以江河湖海命名

  • 浙江省

浙江的錢塘大潮非常壯觀,而錢塘江在古時稱“浙江”,因此浙江這名字就這麼來了。

唐設江南東道


唐時,在江南設置江南道,唐玄宗時將江南道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後來又將江南東道又拆分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浙江之名就在這樣拆拆合合中誕生了。

  • 黑龍江省、青海省

黑龍江和青海一眼就能看出來,省名分別是取自省內黑龍江、青海湖。

清朝滿人發源於東北關外,因此他們認為東北使他們的龍行之地,因此在東北設置了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管轄東北,黑龍江與吉林在後來便成了省名。

《尼布楚條約》後黑龍江將軍轄地


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在古代被人誤是苦寒之地,清朝治理藏區後,分別在拉薩河西寧設辦事大臣,而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青海之名由此而來。建省則是到了1928年的民國時期。

清朝設青海辦事大臣轄地


  • 海南省

海南因南海得名,可以說說我國最晚幾個成立的省級行政區了。海南古時成為瓊州和崖州,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海南島還未解放,國民黨便在海南島設置海南特別行政區。1950年海南解放後,設海南行政公署,歸廣東管理。1988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將海南從廣東劃出,建海南省,設海南經濟特區。


(三)古稱、古制度演變而來


  • 四川省

我以前認為四川是以長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四條大川命名的,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宋朝設川陝四路


四川古稱益州或巴蜀,唐太宗時期將益州改為劍南,唐玄宗又將劍南改為劍南東川節度劍南西川節度,再加上漢中的山南西道,到了宋朝又新設夔(kuí)州,四地合成“川陝四路”,四川因此得名。

  • 安徽省、江蘇省、福建省、甘肅省

安徽和江蘇的前身是江南省,一直是明清時期最富庶的地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因為尾大不掉,在順治朝將江南省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再後來江南左取安慶和徽州的首字,建安徽省,而江南右去江寧和蘇州的首字,建江蘇省。

清朝拆江南省分江蘇、安徽二省


福建和甘肅也是一樣。唐玄宗時期,取自福州和建州之名,設福建經略史,福建之名由此而來。到宋朝,設福建路,成為一級行政區。

唐朝設江南東道,下轄福州、建州地區


甘肅的省名取自甘州和肅州,西夏設的甘肅軍司,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元朝設甘肅行中書省,甘肅正式建省。

元朝甘肅行省下轄的甘州、肅州


  • 西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

西藏在唐朝時被稱為“吐蕃”;元朝時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份子;明朝稱“烏思藏”,設都司。到了清朝正式定名為“西藏”。西藏的“西”,即西域、西番的意思,“藏”則是“烏四藏”“衛藏”的意思,西藏就這樣從清朝沿用至今。

清-藏衛喀木


新疆古稱西域,自漢同西域之後一直用到清朝。在經過康雍乾三朝努力,終於在乾隆手上擊敗了準噶爾,將西域納入統治範圍,而“十全皇帝”乾隆便將西域成為新疆,即自己收復的新領土,並設伊犁將軍管轄。不過當時有很多“新疆”,雍正皇帝時,貴州東南部新闢疆土也叫做“新疆”。當時,西域新疆和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新納入清王朝統治之下的地域,統稱“新疆六廳”

清-新疆


最終確定實在清末的阿古柏在新疆叛亂,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之後。新疆的失而復得,借“故土新歸”之意,於1884年,設新疆省。

  • 貴州省

貴州之名,始於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不過當時貴州指的是現在的省會貴陽。

明-貴州布政使轄地


明成祖朱棣收復貴州之後,在此設立貴州布政使司,貴州才開始作為省名沿用下來。

  •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地區及現在的蒙古國地區在古代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底盤,在秦漢時期稱“匈奴”,隋唐時期稱“突厥”兩宋時期稱“契丹”和”蒙古“,明朝稱“瓦刺”。這些中原地區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到了清朝最終以“蒙古”統稱這一地區,並根據各部落歸附中原時間的先後,將最先歸附的漠南三部成為“內蒙古”,漠北一部稱“外蒙古”。

清朝在內蒙古設的六盟、兩旗和察哈爾


在民國時期,因為民國政府的衰弱,不能對外蒙古進行有效管理,加上蘇俄的威逼利誘,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建國,而內蒙古則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們第一個民族自治區。

  • 北京市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都應天(今南京),稱京師。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取得皇位,因為燕王封地在北平,便將京師搬至北平,但保留了應天的京師班子,因此位於應天的京師稱“南京”,位於北平的京師稱“北京”。

明-北京城


  • 天津市

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之後,聯通海河和運河的天津便開始興起。因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起兵時在此渡河,後來朱棣就將此地改為“天津”,意為“天子渡河的地方”。

  • 上海市

古代民間將吳淞江上游成為“上海浦”,下游成為“下海浦”,後來下海浦被摒棄,留下了“上海”這個地名。宋時,在此設上海鎮,元時設上海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佔領上海,設上海特別市,1949年上海解放後,上海仍然作為中央直轄市,知道如今。

  • 臺灣省

三國時期,東吳曾派遣艦隊前往臺灣地區,當時稱為“夷洲”,因為遠離大陸,一直被認為是未開化的地方。隨著不斷的發展,在臺南形成了當時島內最大的市鎮,而臺南的安平港,又稱“臺窩灣”,住在臺南的少數民族為臺窩灣族,後來臺窩灣漸漸演變成全島的稱呼,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這一地名。

清朝設臺灣府,屬福建省


以寓意命名的省份

  • 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因遼河得名,古時稱遼寧地區為遼東,及遼河以東。春秋戰國時期,遼寧屬於燕國,燕國在此設遼東郡和遼西郡。元朝時設遼陽行省;明朝時設遼東衛;清朝建國是都城在遼寧,因此稱為盛京;民國時稱奉天。到了1952年,遼東遼西合併,去“安寧”之意,建遼寧省。

燕國-遼東郡、遼西郡大致範圍


  • 吉林省

前面介紹黑龍江省的時候,提到了清朝在東北設吉林將軍治理吉林地區。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在滿語中的意思是“沿江的地方”,吉林同黑龍江一樣,省名自清朝沿用。

清朝吉林將軍轄地


  • 寧夏自治區

寧夏在古時屬於塞北地區,長期被遊牧少數民族佔領,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在此建立大夏國,北魏評定後,在此設夏州

元-甘肅行省-寧夏府路


到了唐朝,因党項族人平叛有功,被唐皇封夏州節度使,宋朝時,因不滿遼國統治,党項人李元昊稱帝建國,即西夏


元朝滅西夏後,取“安寧”之意,在此設寧夏府路,寧夏之名由此而來。


  • 重慶市

古時稱:渝。北宋改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後繼位,為宋光宗皇帝,稱“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

,因此得名。


南宋-重慶府


  •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

古時轉運香料的港口,還有一種說法是附近有一處泉水非常香甜而得名。


  •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古稱濠鏡澳,原為蠔鏡澳。因當地生產蠔,海灣“規圓如鏡”而得名,後因地名不夠雅而改成濠。至於澳門的地名

,澳為港口,門為十字門而得名


—— 手動分割 ——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到這裡就全部介紹完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省名都是在唐宋元三朝確定下來的,這其實和每個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有關。

秦朝首創郡縣制度,結束了夏商周的分封制度,建立中央集權政府,成為後世中央與地方行政管理的樣板。


秦朝三十六郡


到了漢代,因為疆域的擴大,在郡縣的基礎上,設置了州級行政,相當於現在的“省”,漢代州名多用古名,如我們熟悉的九州。


漢代設置的“州”


魏晉南北朝基本沿用漢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隋朝統一中國後,採用了和秦朝一樣的郡縣二級制(隋秦真的很像!)。


唐朝代隋後,由於疆域迅速擴大,為便於管理,依據山川河流和交通便利,設置了“道、州、縣”三級行政制度,我們現在一些省份名便從中出現了。


唐代設置的“道”


宋朝在唐朝的基礎上,將“道”改為“路”,大體沿用。元朝雖然是個短命王朝,不過貢獻了首創的行省制度,此後的一級行政區都稱為“省”,並貢獻了多個省名,沿用至今。


元代設置的行省


那麼,大家現在都清楚了各省份名的由來了嗎?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經常分享一些地理和歷史相關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