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腹部总胀气是怎么回事?

用户3247083697750


腹部胀气又称为胃肠道胀气,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嗳气、屁多、腹部胀痛感;其诱发因素较多,比如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急慢性肠炎、痢疾、肠梗阻等胃肠疾病,再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肝胆胰腺疾病,除了上述疾病因素以外,还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腹部胀气,如下:

1、饮食过快或进餐时话太多,食物会裹挟大量的空气进入胃肠,进而导致胃肠胀气;

2、精神压力过大,消化功能受影响,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胀气;

3、抗生素服用时间过久,肠道内菌群失调,食物残渣被细菌过度发酵而大量产气;

4、产气食物摄入过多,比如黄豆、洋葱、白萝卜、红薯、牛奶等。

所以,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腹部胀气,请尽量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时细嚼慢咽少说话,避免暴饮暴食等等;不过,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腹胀,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病情缓解,症状才能消退。


综合内科张医生


腹部总胀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胀。腹胀是脾胃及消化系统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那么,腹部总胀气,是怎么回事?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1、脾虚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另一方面运化水湿。当脾虚时,脾的上述两个功能就会出现不足,运化无力,从而使饮食物和水湿停聚于中焦,阻滞不通,发为腹胀。

2、食积(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因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油腻等食物时,就会加重脾胃(胃肠)的负担,从而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变慢,使饮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酵变质产生气体,发为腹胀。

3、脾胃不和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和,气机阻滞,脾胃失健,从而出现脘腹痞胀,或食后腹胀等症状。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也会导致腹部胀气。必要时可以结合相关检查进一步来判断。





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


腹胀是一种自我感觉,觉得肚子有饱胀感,还可伴有腹痛,打嗝,嗳气等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是非常多的:

(1)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可因为胃肠道功能障碍,蠕动减慢,肠道菌群失调,产气增多等等。可因为胀气的胃肠道疾病非常多,例如胃炎,胃溃疡,胃癌,功能性胃肠病,便秘,大肠癌,急性胃肠炎等等。

(2)饮食因素

有一些食物,吃了之后,在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如果大量摄入,就有可能导致胀气。例如黄豆,豆浆等豆制品,洋葱,牛奶,碳酸饮料,土豆,小麦,卷心菜等等。

(3)非胃肠道疾病

还有很多非胃肠道疾病,也会导致腹胀, 例如肝硬化患者,引起腹水,大量的腹水就会导致腹胀,还有腹腔肿物,肿瘤,卵巢癌症等等。

所以,仅仅是腹胀这一个症状,可以有几十上百种疾病的可能,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主诉,症状,体检检查,辅助检查等等,才能做出一个诊断。

如果你有腹胀的症状,可以先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多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如果没有显著改善,先去消化内科挂号,让医生给你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看看能否明确病因,然后再根据病因,做出最恰当的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明明没吃多少,肚子就是撑的不行,要么就是时刻感觉肚子了有气,想放又放不出来,磨人的不得了!今天我们汇总一下胀气的原因。

食物发酵作用

摄入大量含糖类(淀粉类)较多的食物,如山芋、土豆、红薯、南瓜、莲藕、玉米及豆类食物等,食物在胃内贮留,可使食物发生酵解而产生大量气体。

吞咽大量气体

在吞气症或顽固性嗝逆、长期精神紧张、忧虑的患者,常因反复嗳气、恶心或吞咽唾液等而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肠梗阻时,患者因腹痛而致腹式呼吸减弱,故使呼吸加快,大量空气随呼吸加快而经口进入胃肠道。

胃肠道梗阻

当胃肠道有梗阻性病变(幽门梗阻、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存在时,因气体从肛门排出体外发生障碍,故导致气体在胃肠道内积聚。

药物作用

服用过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钙等药物后,可在胃内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腹胀。应用大量的抗生素后,如肠道正常细菌受抑制、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后可导致食物发酵而产气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功能,表现为胃排空延迟与餐后胃收缩运动减弱,因此,使胃肠内气体排泄延迟而出现腹胀。


大健康进行时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观上感觉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

大多数患者,在日常活动期间,腹胀进行性地发展和在夜间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伴有腹胀的疾病有:便秘、消化不良、进食障碍疾病和肥胖症、肠胃气胀、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改善腹胀者几种方法:

  • 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摩肚脐周围各20次,如此反复15分钟左右。

  • 热敷腹部,从而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排气。(如果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切忌不能使用热敷,应及时就医)。
  • 可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及一些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融动的药物,如吗叮啉、健胃消食片、莫沙必利等。

  • 少吃产气的食物,如扁豆、黄豆、奶制品、土豆、石榴等;多吃萝卜、橘子、冬瓜等。
  • 食膳:助胃健脾汤(山楂片9克,芡实12克,炒麦芽9克,薏苡仁9克,瘦肉150克,红糖少许。)瘦肉洗净切块,各药一同装入纱布袋内,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文火煎煮至肉烂熟去药袋,加调料和红糖即成。具有健脾胃,助消化,暖脾和胃的功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明作者信息、网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针魂姜兴鹏


腹部胀气,包括腹部实质性的气体滞留于肠腔以及感觉腹胀两种情况。如果有实质性的胀气,一般提示可能有器质性的疾病,阻止气体的流通。



大多数情况下,“腹部总胀气”可能仅仅是一种感觉而已。也就是说,功能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通常把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叫做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功能紊乱;有时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在影响着这种感觉吧!



  • 胃病引起的腹胀

胃病可引起腹胀大多数表现为,中上腹部胀满感为主,也就是肚脐以上、剑突以下的部位。常见于胃和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以及其他胃病。

比较轻的腹胀表现为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减慢,饭后胃胀尤其明显。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幽门部位水肿或者有器质性的病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

  • 肠道疾病引起的腹胀

胃和肠道的疾病导致的腹胀,有一些相关性的,会相互影响。

肠道疾病导致的腹胀中,最严重的是肠梗阻,或者肠麻痹。

肠道梗阻的情况下,肠道内的食糜不能顺利的消化、吸收及身下段肠进一步推送,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分解食物残渣并发酵而产生过多的气体。

肠道的炎症,有时候也会表现为腹胀,其腹胀跟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 其他因素引起的腹胀

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腹胀中,肝病引起者比较多见,而且越来越受到消化科医生的重视。

像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在有腹水的情况下肯定会引起腹胀;有一些患者并没有腹水,但也有胃肠道的功能紊乱,胃肠动力不足,可能跟胃肠道淤血有一定的关系。

缺乏运动、肥胖、暴饮暴食或饥饿、节食等情况下,都能扰乱胃肠道平滑肌的正常蠕动,引起腹部胀气的感觉。

缺乏B族维生素的时候,肠道蠕动有可能也会减慢;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食物的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和腹胀有一定的关系。



腹胀的处理

1.腹胀的处理,主要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如有胃炎和胃溃疡,需要及时的抗幽门螺杆菌和抗酸治疗;伴有肠道炎症,特别是炎症性肠病,则需要积极的抗炎治疗。

2.针对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对缓解一些普通疾病导致的腹胀有一定的效果,但禁用于有梗阻的患者。

3.在生活上,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避免吃容易胀气的食物,饭后可以适当的走走,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4.多吃蔬菜和水果,纤维素的摄入有助于增加胃肠道的内容物量和蠕动,对于形成规律的大便习惯,是很有作用的,而规律的大便能减轻腹胀。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您好,肚子胀气一般在医学中称为腹胀,指的就是腹部的胀满不适,有的时候伴有排气和排便的异常,严重的时候会影响食欲,导致进食量下降。腹胀一般在中医来讲就是脾胃不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劳累、思虑过度、暴饮暴食或者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功能受损,都会出现气机升降的失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继而气机留滞在腹中,称为腹胀。


艾嘉仁


腹部胀气,一般指的都是胃、肠道这些空腔器官积气膨胀,犹如气球一样,手敲击时声音如鼓音。

一、为什么会胀气?

可以这样理解,当气体产生量大于排出量时,就会胀气。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是会产生气体的,例如胃酸跟食物的化学反应、食物的发酵,还有吃东西时因讲话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感觉不到胀气的,因为胃肠道有蠕动功能,通过蠕动功能,使气体排出体外,向上就是打嗝、嗳气,向下就是肛门排气,就是放屁。

所以,引起腹胀的原因,就是两个,产气过多或排气障碍。

二、产气过多:

1、外来因素:进食过多易产气的食物或药物;还有就是难消化、胃排空困难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增加分泌。 如碳酸饮料、碳酸氢钠、地瓜、香芋、豆类、高蛋白、高血脂类食物等。

2、内在因素:食物发酵,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三、排气障碍:

1、上消化道:食管反流、胃部痉挛、胃蠕动减弱、幽门梗阻等,会使胃酸、胃气堆积,引起腹胀,一般为上腹部胀,伴随有反酸、嗳气、呕吐等症状,而幽门梗阻的呕吐物一般有宿食,即停留了一天的食物。

2、下消化道:肠蠕动减弱、肠道肿瘤、肠道感染、便秘等都会引起腹胀,以中下腹或全服胀明显。肠蠕动减弱,会引起食物堆积,过度发酵,从而产生气体;再者粪便堆积,占用肠道空间,使得肠道空间变小,较少量气体便觉得腹胀。

1、改变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容易引起腹胀、难消化的食物;吃东西时,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撑。

2、运动,适合的运动会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一般腹部手术后的病人,提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排气就是这个原理。

3、抑制胃酸过度产生、增加胃肠道的药物:有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莫沙必利、吗丁啉等。


内科尘先生


腹部胀气的原因有很多,分上腹部和下腹部,一般上腹部的胀气多是肝胃引起的疾病,而下腹部胀气多是肠道引起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具体胀气的位置来分析一下大概胀气的原因,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胀气,去医院能检查的都检查了,检查不出来毛病,就是胀气,痛苦不堪。




中医认为胀气和什么有关

①气滞

气滞很好理解,就是因为生气或者闷闷不乐导致的,长时间情绪低落会引起腹胀,我一个女性的朋友每次生气以后都会胀气,而且还挺严重的,如果是因为生气引起的胀气,可以通过疏肝解郁来解决。

②湿气

湿气会导致胀气,因为湿气会影响肠道对事物的吸收,湿气重,肠道基本不吸收食物,会非常容易产生气体。




腹胀的患者,如果查明原因不是因为疾病引起的,那多是中医方面所致,可以通过食疗,运动,按摩等手段治疗腹胀。

①按摩

双手搓热以后,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揉搓30圈以后,逆时针在搓30圈,每天吃完饭以后30分左右就开始按摩,闲暇时候就搓,帮助肠胃增强运动能力,加速蠕动可以促进肠道的排气。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刺激足三里穴,有助于增强肠胃功能。



②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肠道排气,主要是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③食疗

分享几个平时身边朋友消除胀气的方法。

橘皮茶 ,用新鲜橘皮把它撕碎,加少许白糖,泡水喝,有助于治疗腹胀。 杨梅酒 ,取新鲜杨梅晒干以后,洗干净,用高粱酒浸泡三个月,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难忍的时候,吃饭喝一点,效果立竿见影。 醋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可以将米醋稀释一下,每天喝几口,有助于消化,减轻腹胀的症状。 米粥 ,腹胀胃灼热,可以拿米汤,大麦汤当水喝,没事的时候就喝一口,对缓解腹中胀气非常有帮助。

腹胀其实十分影响健康的,常年累月的腹胀对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腹胀的人还特别容易放屁,对个人形象也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养拉布拉多的老中医


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有胃胀的感觉,并没有胃痛的感觉,有时候吃多了东西感觉到腹胀,吃点药腹胀的不适感也就 随之消失了,但是如果这腹胀是反反复复发作的话,可就真的是非常折磨人了,随便吃两口饭就腹胀 ,甚至只是喝几口水就感受到腹胀,不仅会使胃口变差,导致食欲不振,而且反复的腹胀还会给患者 带来很大的不适。

我们肠道里面含有一部分的气体,这部分气体平时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即胃肠道

产生的气体和排出的气体基本相等,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会表现为胃肠道气体增多或减少, 气体增多时就会表现为腹胀。

中医认为气机畅通非常重要,如果气机郁滞,不同部位,都可能会出现“闷、胀、痛”的现象,尤其 胃肠气滞多见,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反胃、食欲不振等现象。

出现腹胀的原因是胃肠道菌群失调,产气的细菌增多,将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肠道蠕动 功能下降。正常人的胃肠道是24小时内都在不停的蠕动,当出现蠕动功能下降及消化不良时,肠道的 蠕动减少,排气排便的能力下降,就会表现为腹胀。特别是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纤维素进食过少的病 人最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补充青春双歧杆菌(常康乐益生菌)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正常功能,肠道的功能恢复了,腹胀,嗳气,反酸的情况就自然不会出现了。

容易腹胀的患者平常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细嚼慢咽、专心吃饭,而且饮食要均衡,不要只挑爱吃的食物,喜欢的食物也不要一次性吃太多,避免腹胀出现。多吃蔬菜,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在家做饭,不要暴饮暴食,远离腹胀困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