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說“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

語堂


我今年六十多歲了,但實話實說,對這種說法還是第一次聽到。

當然,如果說是上古時代,混沌未開,男女是無別的,幾代之內甚至親人之間都可發生性關係。但那是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已是公認的行為準則。

我也並不是老頑固,食古不化(笑)。但我以為既使是夫妻之間,也應該有所避諱,整天赤裸裸的,倒是坦誠相見了,可沒點神秘感了,就像是天天面對滿漢全席,你煩不煩啊?真正有教養,有思想的夫妻,特別是女性,既使是面對自已的丈夫,也是要有所保留,使夫妻間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的。

男孩該避母,女孩更應避父。我們這裡,一般三、四歲以後,男孩就不能跟媽媽洗澡了,女孩更是從小也不跟爸爸去洗。男孩成長期的問題,女孩成長期的問題,都是由爸媽分別給以指教。

當然,從感情上說,男孩一般跟媽媽近些,女孩一般與爸爸更親,這是常情。同時,對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做父母的都不應該缺席,但應根據專家的指導和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畢竟,這一點誰也不會否認,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已的兒女能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歸宿。

最後我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故事:一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在研討會上,主持人向一著名作家提了個問題:為什麼你們中國人迴避談性?他怎麼答?他首先指了指坐席前桌上對方贈送的一個禮品盒說,這是民族習慣的不同。就像這個禮品,你們要是接過來,會馬上當著客人面打開,然後哇的一聲,這個禮品太美了;而我們民族的習慣呢?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是不禮貌的,只能拿回家去再打開慢慢欣賞。


嶧縣西門裡老李


我看了幾個回答,我覺得可能大家理解有誤,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講的不是兒女赤身裸體時要不要避開父母,而是父母在暴露身體時兒女要不要回避一下。

這個問題有個前題要明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生病需要女兒照顧除外。

這句話來自古代也要從那個時候來看問題,那母親身體正常在什麼情況下要兒子迴避呢?比如母親背上有瘡疤需要擦藥或其它什麼處理而又不急,最好找兒媳婦或女兒女鄰居之類的。說得再簡單一點,比如母親在換衣服兒子發現了就等會進去。(有人說在自己臥室關上門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其實他想多了,在古代直到解放時好多家庭都達不到這個條件,大部分人家就一兩間房而子女好幾個。)而父親在上面的情況女兒就無需太多忌諱。因為男人在大路上都可以上身不穿衣服。

這個避字很能說明問題,他是一個度,在這個度之下要避讓,這個度就是正常情況和特殊情況。母親在生病或突發情況或生活不能自理就過了這個度,就不用避開了,兒子就把自己當成女兒來照顧母親。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願天下兒女都孝敬父母!


用戶5812987481


性別不同,註定人是要互相避諱的。這是羞恥感的需要,也是倫理道德之必須。

但是,由於人生階段的不同,也是可以不相避諱的。人們有幼年不避父母,青年不避夫妻,老年不避子女之說,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幼年時,由於父母要給他們抓屎抹尿,穿衣洗澡,所以他們的身體是無法避開父母的。但是一旦他們長大,甚至七八歲以後他們就開始有意識的避開父母,而維護自己的尊嚴了。

到了青年,結婚生子,兩口子由於特殊關係,就不會相互避諱,而把自己的諱莫如深的那一部分展示給自己的配偶。

人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一切都要靠孩子們料理了。而此時,抓屎抹尿,脫衣擦身的事時有出現,此時老人就不必忌諱孩子們的眼睛,而任由他們擺佈了。

象你說的,兒大避母,我是贊同的,因為畢竟男女有別,即使是母親,也是要避諱的。如果女大不必避父,我就難以苟同了。

女兒大了,身體發生了變化,變得青春成熟,如果不避諱父親,可以任其觀看自己的身體,那做女兒的羞恥感何在。如果做父親的是個畜牲,對女兒動了不規之心,女兒怎麼反抗?如果順從了父親,豈不是亂倫了麼?

其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其實也應該兒大避父,女大避母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兒大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別急著反對,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說法的原因,為了兒女的未來,可一定要記好啊。首先看分析一下男大避母,由於男女長大後所需承擔的責任不同,所以養兒子需要培養責任感和他的抗壓能力。絕大部分小男孩和媽媽都是非常親近的,而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都會操很多心,因此導致孩子不需要做什麼,不需要自己去獨立思考。

1、兒子大了媽媽要遠離

男孩子應該早點獨立,長大才不會一事無成。對女兒來說,媽媽本身就是自己希望的樣子,留在媽媽旁邊能夠很好的學習女人的優點長處,可是男孩與女孩不一樣,男孩將來是要一個人去社會里拼闖的,假如媽媽照顧男孩的時間太長的話,就很可能會出問題,比如,使性格變得太過軟弱,沒有骨氣,因為太依賴媽媽而變得不夠獨立等。

畢竟,現在社會里面對待性別還是不一樣的,認為男孩子就應該要有男人的樣子,必須出門敢拼敢闖敢經受磨難,要堅強勇敢自強才可以。同樣的性格特徵,在女兒身上則是要溫柔可愛,在兒子身長則成了沒主見軟弱無能,這些對男孩來說都會成為特別大的問題,可能使男孩長大以後一事無成。 比如洗澡,母親和兒子一起洗澡肯定不好。最好在一週歲之前,最遲在孩子三歲之前,母親就不可以讓兒子看見自己的身體了。

2、女兒大了爸爸要靠近

女孩長大以後對幸福的尋找就與父愛具有很大的聯繫。

古人口中的“女大避父”說的是在隱私方面,但爸爸的存在在成長方面是可少的。這關係到女兒長大以後的擇偶觀,婚戀觀等好多方面,因為父親是女兒生命中接觸到的第一位男性,導致以後對另一半的要求都會受到父親的影響,如果爸爸能在日常中多照顧關心女兒,對女兒多一份體貼,那女兒就會感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女孩跟爸爸相處以後,明白被疼愛是一種什麼滋味,以後走到社會接觸感情的時候,就能分辨別出誰對她是真正的喜歡。相比一下,“父愛缺失”的女孩就很可能會碰到渣男,因為她沒有體驗過來自父親的愛,在長大以後尋找幸福的時候就容易迷失方向,女大不用避父這句話是出發的角度就是父親與女兒的心理上的依戀。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起著重要的作用,女孩在生活中經常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而世界上第一個讓他們感覺到安全感的男性就是父親

我們發現女兒經受著父親的寵愛、家庭親近和諧培養出來的女孩性格開朗、善良、陽光且可愛,而如果女兒所經受的父親的態度為冷漠,不體貼,這樣的女孩一般都是膽小、比較懦弱、容易臉紅、不敢和男生交流。所以爸爸在女兒心中的印象,對她將來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她將來的三觀,擇偶的標準等具有很大影響。

但是為了樹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在生理上我們依然要遵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不僅僅要回避母親在生理方面,更重要的則是男孩要在心理上遠離母親,這樣男孩才會更早的獨立。當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齡依然和母親過度依戀的話,很容易使男孩以後在社會上沒主見、沒思想,,變成一個懦弱無能的人。

最後,爸爸的關心不僅要對於兒子,也要對於女兒, 爸爸的關心在兒女身上有特別大的作用,雖然現在中國家庭好多都主張“男主外、女主內”,但爸爸也應當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主動分擔媽媽的辛苦,積極參與在疼愛兒女中來,這樣對孩子的未來才是有好處負責任的。


molimama521


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簡直是太荒謬!

現在新聞上基本隔一段時間就會報道出親生父親猥褻女兒的事情,這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使女大避父都會發生這樣的慘案,何況不避父呢?

當然這樣禽獸不如的父親還是佔少數的,但是女大不避父的危害卻遠遠不止這些。

女性在社會上往往是弱勢群體,容易受到各種傷害,所以更應該從小樹立保護自己的意識,如果從小到大都對父親毫無避諱的話,會模糊自己的羞恥感。尤其是在青春期以後,女性身體特徵更為明顯,如果還是和父親毫無界限的話,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曾經看過一個電影,裡面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想得到父親的愛,就用身體取悅父親,當時她才9歲。可見,不避諱父親會給女兒的心理造成多麼巨大的影響。

另外,不只是女大應該避父,男大也應該避母。

我們經常能看到媽媽帶著兒子進女澡堂洗澡。試問這種行為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嗎?經常看著異性的裸體,發現和自己不一樣之後就會產生好奇。我見過有小男孩對著媽媽的胸部使勁揉捏,媽媽甚至覺得孩子那是可愛,不加以制止。我還見過小男孩去掀大人的裙子,家長覺得孩子是年紀小不懂事。如此任他發展下去,會對社會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

這些都是男大不避母,女大不避父的危害。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隱私,父母應該幫助孩子保護隱私,而不是破壞孩子的隱私。

我是資深的奶爸,有一個可愛調皮的兒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資深肥宅奶爸


兒大避母女大卻無需避父這種說法注重的是心理上的避開,實際意思是兒子和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應該多和父親接觸。

至於從生理上看的話則應該遵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觀念。

兒大避母女大不需避父和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區別:

前者是針對心理上的培養,後者是針對生理上的培養。

為什麼在心理上要遵循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的原則?

  • 孩子從出生起大都是母親照顧的比較多,然而男孩子更需要陽剛之氣,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參照目標,這個時候多和父親接觸才能更加有利於他的成長。


  • 女孩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父親的參與,因為女孩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就是父親,對於異性的認知和未來的婚姻觀都來自於父親。多和父親接觸,擁有足夠的父愛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容易贏得幸福。

  • 其實這是對於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一種呼籲,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缺少不了父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理上為什麼講求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呢?

  • 這是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一種方式。不同性別之間需要的一種生理上的基本避諱。

  •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對於孩子進行基本的性別教育,以便在未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通過不同的性別認識,引導孩子具備基本的性知識,引導其正確地多過青春期是為人父母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


桃桃育兒經


其實,在最早的中國俗語裡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並作為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傳承了幾千年。這句話的本身意思就是:“當兒子長大了,要減少對母親的依戀;女兒長大了要減少對父親依戀”。但是隨著現代科學的幼兒教育以及心理方面的深入探究,這句傳承了幾千年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拋棄。為了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教育正確的性別意識以及培養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品性,“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已經改為了“兒大避母,女大無需避父”,也就是說當女兒長大時並不需要刻意地與父親保持距離。

“兒大避母”不僅僅是從生理方面應該回避母親,更重要的是男孩應該從心理上遠離母親的庇護,這樣男孩才會開始學會獨立。如果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齡仍過度的依戀母親,就很容易變成在社會上沒主見、在行為上沒有獨立思想的不良性格,而且過分的依賴母親也容易產生“戀母情結”,對孩子的成長與未來都很不利。

“女大無需避父” 這句話是從父親與女兒的心理依戀的角度出發。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是起著非常重要的啟蒙,父親的角色也影響著女兒今後的擇偶觀,婚戀觀。女孩在生活中往往都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而父親則是她們所能依靠的唯一安全感的男性。我們可以從很多的生活中發現父親對女兒寵愛親近的家庭裡培養出來的女孩都比較樂觀、勇敢、陽光且善良;而如果父親對女兒的態度是冷漠不關心的,這樣的女孩往往膽小、懦弱、害羞、不敢與男生交流。所以女兒對爸爸的印象,將會直接導致她將來對待生活的態度,擇偶的標準等。但是為了樹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在生理上我們依然要遵循“女大避父”。


淋雨Jasman


說“兒大避母女大卻無需避父”的人,我很想知道,說這句的人是什麼身份?是女兒?正常女兒不會如此,除非她從小遭遇了這樣的對待卻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

抑或,是父親??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檔韓國脫口秀節目,是為觀眾和明星嘉賓解決苦惱的,這次上來的是一個高二的女孩子。女孩子對節日大吐苦水,說父親對自己有過度的肢體接觸,嚇得她不敢回家。舌吻,摸屁股,共同洗澡……

只要四目相對,就會親親,而且還是舌吻。

抱著高二的女兒一起看電影,摸肚子,吹氣,摸屁股。

當著朋友的面也這樣,讓女兒非常尷尬。而女孩還有兩個妹妹,也有相同的苦惱。

爸爸的理由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身體。

不得不說太奇葩。請問這位父親,你考慮過你女兒的感受嗎?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只是經由你而來到這個世上,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首先是個人,是他們自己,其次才是你的兒女。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曾經說過: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父女也是感情的一種,任何的感情都需要付出和經營,而表達感情也是需要正確和得當的。不能因為血緣關係高於一切,惘顧常理與人情。


父女之情更應該是內斂的,父親更應該站在女兒的角度,給予女兒足夠的尊重,足夠的呵護,讓她面對人生的風雨變得更加堅強,而父親,永遠是她的後盾。


薄荷斑馬家


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這種觀點是嚴重錯誤的!

首先,從生理上講,兒女長大成人後,在正常情況下,都已經進入青春期了,已經有了性的萌動,因為沒處發洩,於是就出現了手淫行為,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一切容易激發孩子性反應的行為,同時正確引導,避免出現任何不應出現的問題。

其次,從道德上講,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也是必須的,否則延續了這種親密關係,或許造成兒女性晚熟,或許在把控不住的情況下,出現亂倫行為,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影響。

做父母的要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幫助孩子儘快適應青春期的性衝動這一關,這是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周立明53044991


你好,首先為什麼兒大要避母?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由於保護能力較差,所以需要跟母親保持一個非常密切的關係,只有在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才能夠促進孩子的生長,才能夠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是非常關鍵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學到的越多,這時候就需要母親及時的放手,才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果母親什麼都為孩子操心,這樣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不利的,男孩子對於獨立性、擔當和責任感是非常關鍵的。

為什麼女大無需避父?

也不能這樣講,其實父親可以說是女兒在人生當中接觸的第一位異性,對於孩子今後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父女的關係好,孩子長大後也會顯得更加的自信。在父女關係基礎好的家庭裡出來的女孩也更懂得如何跟異性相處,平時缺少父愛可能會導致孩子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卻又很難發展到彼此信任的關係。對孩子以後的三觀、擇偶標準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專家建議:為了要樹立孩子的性別意識,在生理上我們依然要遵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