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曾祥裕率弟子赴閩考察古村落隨筆(2)

曾祥裕 曾海亮

培田位於在福建省閩西山區,重重疊疊山水間保存完好的連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保留著800多年曆史的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築群由30幢高堂華屋、21座古祠、6家書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條千米古街構成。最大的建築九廳十八井,佔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築佈滿浮雕、楹聯、名匾、石雕等,工藝精巧,十分壯觀。一些建築專家和國外友人前來考察後認為,這是人類建築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在從培田古建築群中擷取幾枚“珍珠”奉獻於下: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1)務本堂:是培田很重要的一座民居建築,座落在培田古街,與雙善堂、官廳為鄰,佔地面積不大,只有1000多平方米。該宅為不規則平面,大門朝北,中軸線坐西朝東,中軸線位置為宇坪、內大門及門廳(下廳)、天井、上廳(祖堂);左右兩邊橫屋不對稱設置,右側橫屋有房十餘間(含側廳)三個天井,左側橫屋只有房四五間,一個天井。

初看務本堂這座不大的建築並不起眼,你也許會走馬觀花匆匆離去,但它在培田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務本堂的主人是培田吳氏十八世吳昌風(又名燦書,字化雲號五亭,1816—1892),即五亭公,五亭公家族是培田晚清年間的望族之一。據《培田族譜.務本堂記》載,五亭公本人本不是實力雄厚的富商,而是靠 “歷漳龍、遊湖廣”, 小本經營,日積月累起家,建起了“務本堂”,其艱辛困難令後人感嘆。五亭公因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帶領抵禦外敵入侵而受到鄉親們的敬重,由進士、中憲大夫李英華撰,前科狀元吳魯書寫的《五亭公墓表》高度讚揚了他的一生。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務本堂於清光緒丙子(1876年)開工,丁丑(1877年)建成。 務本堂僅用一年時間建成,沒有過多的雕飾和裝修,但樑柱和窗欞等重點部位的雕刻工藝精細,圖案精美。廳堂正中懸掛著的“務本堂”牌匾,字跡蒼勁有力;兩邊對聯牌匾“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圖”是王羲之的仿製墨寶(朱熹聯句);下廳兩側掛的是“行仁義事,存忠孝心”,是朱熹的摹字墨寶。體現了當年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價值追求。

吳昌風一家遷居後,三個兒子學業都有進展。這是陽宅的寅建卯發的典型案例。

1892年,三子吳拔禎考上“進士”,是培田吳氏家族最大的光榮。象徵家族榮耀的“進士”牌匾,此後掛在了務本堂的大門口。近年來,為擴大知名度,有關部門把務本堂稱為“進士第”。其實,務本堂並非吳拔禎獨有的府第。至今,宅院內住著吳拔禎和他二哥的後代,神龕上供奉輩分最大的祖先是吳昌風(五亭公)。

2)都閫府:原建築富麗堂皇,歷史文物遺存彌足珍貴,作為五亭公的饗堂,是家族最重要的家居宅院,也是培田最重要的傳統民居建築奇葩之一,卻於上世紀90年代慘遭劫難,被歹徒付諸一炬,僅存殘垣斷壁,廢墟一片,它的燒燬被人形象地被喻之為“培田之殤”。 經測院門地基,酉山卯向兼庚甲;從卯方來水,往巽方去水。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門口旗杆石上的那條五爪盤龍,見證著當年主人身份的高貴。據說,一般民居建築裝飾物的龍都只能是三爪,五爪可是要御批的。

3)繼述堂:那是吳昌同家族財產。吳昌同(1797年—1873),字化行,號一亭,當地吳氏十八世,培田富商,因子侄為官,“誥封奉直大夫,晉贈昭武大夫”,故此宅又稱“大夫第”。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大夫第,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所以又稱繼述堂。它是村中面積最大的一座九廳十八井式建築,歷時11年建成,佔地6900平方米,距今有l60年曆史。走進'大夫第',穿廳過井,是一進又一進的院落,一個又一個的天井、廳堂。迴廊曲徑通幽、四通八達。天井中,魚池翔魚,花圃飄香,詩情畫意,如歌如夢。青磚封火牆高砌,各院落看似獨立分隔,實又相互連接成一座不可分割的整體建築。其堅實牢固,安逸舒適。

繼述堂共四進、三堂、四橫屋(左一右三),遠不止九廳十八井,而是18個廳堂,24個天井,108個房間,佔地6900平方米。大門外有300多平方米的外宇坪,坪中原有石獅、石鼓、石桅杆,前面原還有半月形水塘。大門為牌坊式,門額題“三臺拱瑞”四個大字。地面用三合土,用石灰、粗砂、粘土加少量糯米紅糖,夯實而成。

大門內是門廳,而後是佔地250多平方米的內宇坪(庭院)。大門內庭院兩側設有帶花窗的側廳,自成小天井佈局。經過庭院進入二門,門楣上書“大夫第”,門內為下廳,過天井上臺階是正廳,下廳、正廳、兩廂聯成一體,雕樑畫棟,場面浩大,用於主人會客、宴請、婚喪嫁娶等重大活動,是重要的活動場所。再過一個天井進入的是上廳,上廳主要用於祭祀和主人生活起居,後牆正中為神龕,上奉祖先牌位,下奉土地神明,上廳裝修樸素典雅。

經測,大夫第院門:辛山乙向(281.5度),來水:癸丑方,水口:巽方。

掛鑲“大夫第”牌匾的正門:酉山卯向兼辛酉(271度);三個天井放水,依序從卯口→乙口→艮口出水。

4)雙灼堂:是培田民居中佈局合理、建築精湛,保存較好,有特色且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傳統民居。雙灼堂的主人吳華年,字灼其,吳氏十九世,晚清培田富商,家族又屬書香門第,弟及子侄多人為文人、武將或是近代的留學生、大學生。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雙灼堂佔地3600平方米,建於1890年代,坐西朝東,中軸對稱,中軸線有“樂善好施”字樣的大門是二道門,門內外都是宇坪,外宇坪朝北才是入戶外大門。外大門和內大門一樣,都是牌坊式門樓,外大門門楣上是“華屋萬年”,嵌有主人“華年”二字,門聯為“屋潤小康迎瑞氣,萬金廣廈庇歡顏”。

入內大門經門樓廳到內宇坪(庭院),內庭院兩邊是側院的造型講究的花牆和花窗,配以對聯,栽植花木,形成一個很有文化品位的休閒空間。

經庭院和門廊,進入大屋正門,中軸線上是“三堂”和兩個天井,兩側是橫屋,橫屋由側廳、住房和天井組成,並分隔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後廳背後是一圈圍屋,佈置合理有序。

經測:①院門: 酉兼辛,273度,來水:癸丑,去水:巽口。②天井放水:乙口→甲口 →巽口→丙口→巽口出水。

此外,經勘測其他古建築坐向為: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1、門樓上鑲“綺裡璣聯”扁牌的古民宅。院門:午山子向兼丁癸,左水倒右,巽巳水口。院門前有一半月形明堂,內水口:甲口。正廳:酉山卯向兼庚酉,天井放水:艮口。

2、進士府(進士出生長大時住過的府第)。①院門:巽山乾向(巽兼乾),來水:西北,出水:東南。②大廳:庚兼酉,天井放水:巳口。

3、吳氏宗祠(衍慶堂)。①院門:午山子向(午兼丁),186.5度,醜方開門,水口:巽已。②廳:庚兼酉,259度。天井放水:艮口。③中宮穴點:19個均勻的小圓石組成一個圖案。

4、久公祠。大門:庚兼酉(258度),來水:癸丑;去水:巽已。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培田:每一座古建築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作者簡介: 曾祥裕, 早年從事中醫工作,祖傳楊公風水術,兼容各家之 長,並對中醫養生術有研究。

近年來曾祥裕還被馬來西亞東方管理學院、澳大利亞風水學院、北京上古傳承國 學院聘請為講課嘉賓。他還 曾在北京、山東、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開講《楊公 風水和養生》以及《人居環境以及建築風水》,著有《正宗楊公風水叢書》、《楊公古法風水研究與應用》、《楊公造命課擇日法》, 並撰寫200多萬字的風水考察隨筆和學術論文,長年開辦風水培訓班,招收海 內外學員近三百人;擅長運用風水和中醫養生方法,為海內外不少寺院、道觀 及企業、公司和個人做過風水佈局和養生指導,收到滿意效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