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不同的歷史年代,建立過很多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學校,尤其建國以來的幾所軍醫大學備受關注 ,今天我們就一起瞅瞅: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一、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創建於1951年,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被批准為全國8所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的命令,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現有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5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6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 擁有院士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高校骨幹教師7人,廣東省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何梁何利獎"獲得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博士生導師174名、碩士生導師419名,先後有13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南方醫科大學雖然不是211或985,但實力非常強勁。2019年在雲南理科最低錄取分數598分,最高錄取分數669;文科最低611分,最高636分。

二、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創建於1949年,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1950年改稱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正式定名為第二軍醫大學。
  • 學校有兩院院士6名,院士後備人選6名,國家級創新團隊8支,“973”首席科學家7名、國家“千人計劃”1名,“何梁何利獎”7名、“長江學者”9名、國家“傑青”2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求是傑出實用工程獎”7名、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15名。
  • 學校承擔國家“863”、“973”等重點項目140多項,各類課題3200餘項,經費總額13.9億元。學校先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2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成果600餘項。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2017年6月,因軍隊改革,學校由軍委訓練管理部轉隸海軍,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對外保留第二軍醫大學校名。9月,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是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原總後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在滬附屬醫院有上海長海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

☆☆☆第二軍醫大學在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一旦考上,就取得軍籍。

三、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學校於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三軍醫大學校名。陸軍軍醫大學以第三軍醫大學為基礎,整合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西部戰區陸軍烏魯木齊綜合訓練基地軍醫訓練大隊和西藏軍區第8醫院,形成重慶、石家莊、呼圖壁、日喀則四地辦學格局,校本部定在重慶。
  • 學校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50餘名,其中兩院院士4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4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7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7名,國家傑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千人計劃”獲得者16名,博士生導師277名、碩士生導師376名,教育部和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8個。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學校擁有7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授權一級學科9個、博士授權點70個,碩士點7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7個。形成了軍事醫學特色鮮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軍事預防醫學實力雄厚,生物學及其它相關學科相互支撐的學位授權學科體系。 第三軍醫大學是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首批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第三軍醫大學在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一旦考上,就取得軍籍。

四、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1941年,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創建;1948年11月,進駐西安,先後更名為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學院;1952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第五軍醫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1954年,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併組建為第四軍醫大學。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2017年,因中國軍隊改革,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四軍醫大學校名。2017年9月,入圍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 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其中基礎醫學被認定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另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2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4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1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2個,覆蓋6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7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設有10個博士後流動站。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 學校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973"首席科學家7名,"長江學者"22名,博士生導師433名,碩士生導師57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還聘請了周光召、楊振寧等3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在提前批次以軍事院校錄取,一般都要超過一本線幾十分,考生需要嚴格的政治審查。

四所軍醫大學的來來去去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頭像關注我;同時,歡迎點贊、轉發,你的舉手之勞會幫助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