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鎮警事》里塑造了哪些警察的人物性格?

可樂男孩


不太誇張的說,《營盤鎮警事》是2010年以來三觀最正的一部關於政法工作者的電視劇,甚至也可以說,是唯一一部三觀很正的電視劇。

《營盤鎮警事》是以公安部二級英模範黨育的真實事蹟為原型拍的一部電視劇,故事的背景也很小,就是一個城郊鎮的派出所,沒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蹟,都是些婆婆媽媽的瑣碎事情,家長裡短為主。張嘉譯演的範黨育是這個派出所的所長,每天騎著自行車到處轉。

後來這個派出所升格為城區公安局的分局,局長由原來城區公安局的刑警隊中隊長趙光明擔任,範黨育任分局政委。丁海峰演的趙光明和郭京飛演的派出所副所長、分局副局長高宇成一樣,每天都想著破個大案要案,像好萊塢大片裡的美國警察那樣,又酷又帥。

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範黨育每天騎個自行車到處轉悠,調解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太婆婆媽媽,太瑣碎了,完全不是警察應該乾的事。警察嘛,就應該像香港電影和好萊塢大片那樣,開著警車,風馳電掣,拿著槍,對著壞人,讓他投降,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去破案,抓壞人。

所以,但誰也說服不了誰,範黨育還是每天騎個破自行車到處轉,高宇成開著所裡唯一的一輛破舊的桑塔納警車,各自按各自的想法幹。後來,高宇成遇到鎮上新開的娛樂城的女老闆,這老闆是個老司機,當然知道開娛樂城不找個警察靠山是不行了,所以就對高宇成下了點功夫。

高宇成畢竟還是人生經驗不足,還以為自己像好萊塢大片裡的男主一樣,碰到豔遇了呢,特別高興。所以,三下五除二就被女老闆迷住了。好在被範黨育及時發現,指出人家不過是想利用他而已,並不是因為他長得帥,又給扳回來了。高宇成雖然很慶幸,沒犯錯誤,但心裡仍然是不服的,還是在等著破個大案子,非要露一手。

這個電視劇的另一條線是鎮上的有錢人梁家兩兄弟之間的爭鬥。本來派出所升格為分局的時候,範黨育應該當局長,就是因為梁家的設計陷害和匿名舉報,讓範黨育蒙受不白之冤,才讓趙光明成了新成立的分局局長,而範黨育則成了政委。好在高宇成冒著違反紀律的風險,拿到了梁家設計陷害的證據,才化解了危機。

但梁家的矛盾積累得越來越深,無法化解,眼看著就要演變為流血衝突,又是範黨育挺身而出,幫他們化解了矛盾,解開了多年心結,避免了一場可能的血案。終於通過這個事,讓趙光明和高宇成都認識到,範黨育每天騎著自行車到處轉悠,不是白轉的,而是通過這種方式瞭解自己轄區的基本情況,鄰里關係,化解矛盾,從而預防了可能發生的犯罪。

孫子兵法講,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真正的高手反而常常沒有那種非常出名的大勝仗的功勞,因為他們的存在本身就能夠折服敵人,讓敵人不敢進犯自己,而他們在主動出擊的時候,對方也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往往能兵不血刃就達到其他人必須用戰爭和流血才能達到的目的。

範黨育和趙光明、高宇成三個人其實是對警察工作的兩種理解方式。範黨育堅持的還是社會主義政法工作的傳統,要講階級感情,紮根於人民群眾之間,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用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注重預防犯罪。

而趙光明、高宇成則代表著另一種路線,也就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傳統。在這種傳統下,沒有什麼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區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犯罪的時候警察無權過問其他人的生活,更不用說介入,犯罪發生之後,警察的工作才開始,只要依法辦案,依法懲治壞人,這就是對社會、對老百姓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職業負責。

社會主義政法傳統並不是說不講究依法辦案,不講究懲罰犯罪,但相比之下,社會主義的傳統是通過提前介入來化解矛盾,預防犯罪,而不僅僅是靠事後對犯罪分子的懲罰來震懾其它潛在的犯罪分子。實際上,哪怕是在最法治的歐美,法院每天都在懲罰犯罪,但犯罪率並沒有降低多少,反而在增加。

當然,社會主義政法傳統需要很多前提條件,比如說大國企為基礎組成的基層社會實際上是一個熟人社會,片兒警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而在今天,這個基礎已經不存在了,社會流動性很高,變成了陌生人社會,再靠一個片兒警就能掌握一大片社區的那種情況,已經不可能了。所以,今天雖然警察數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社會治安卻並沒有比以前好太多。

但這不是說社會主義的政法傳統就完全沒用了,應該被拋棄,完全按照歐美法治那一套來治理社會。至少,強調警察主動發現矛盾、解決矛盾、在犯罪發生之前就制止犯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基層社會,並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