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最近,炒爛票的風氣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最明顯的莫過於上週長生生物一波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漲停,中小散戶成了推動漲停的絕對主力。樂視網則藉著賈會計的造車計劃,來來回回多次上漲。今日,眾多市值早已跌破100億,甚至只有50億左右的小票,卻紛紛漲停,而上證指數卻依然徘徊在2700點,或許A股真的沒錢,只能炒炒小盤股,以求過把癮?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9月3日,滬倫通登堂入室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沒有回想起“海外投資者偏好大盤股”,沒有思考“市場互通利好價值投資”,也忘記了證監會“金牌御令”多道問詢,卻似乎記憶起了2013年之前在市場中橫行無忌的莊股玩法。

今日漲幅榜上,除了新股與受益於歐盟對華光伏政策的個股之外,漲停列表中還出現了幾隻漲得“莫名其妙”的個股。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摩恩電氣、爾康製藥、凱瑞德在過去一年間累計跌幅均在70%以上,今日卻在無明顯利好的情況下實現漲停;而三隻股票的成交額分別達到1.42億元、1.12億元、1.19億元。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其中,摩恩電氣與凱瑞德盤後龍虎榜顯示,兩隻股票的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均為遊資席位,且在總成交額中佔比額在25%。

今日同樣觸及漲停板的樂視網,則繼賈會計還錢、造車等消息之後,又在騰訊等資金進入樂融致新的消息下,在今日再度收穫漲停,成為繼8月30日漲停、8月31日觸及漲停後,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觸及漲停板。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不同於摩恩電氣和凱瑞德的是,今日共計7.7億元的成交額中,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遊資佔比不足8%,也就意味著買入資金中不少力量來自中小散戶。

在滬市整體成交額僅千億元的時候,基本面毫無優點可言,甚至大都出現過引起市場震動的股票,卻接連漲停,A股的“炒小”“炒爛”之風大有抬頭之勢。

劣跡斑斑的爛票遭爆炒

散戶隨著遊資轉向投機這一情況,在上週四的ST長生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

8月30日,已經連吃32個跌停板的ST長生突然上演了一出“地天板”,被共計4.91億元的資金撬開了跌停板,開板之後幾分鐘內便瞬間拉至漲停板。

然而在這過程中,ST長生並不存在任何利好消息,甚至在疫苗事件之後,早已被認為是“退市預定”。

當日龍虎榜亦顯示,買入最多的席位僅有700多萬,而前5個買入席位買入金額在當天總成交額佔比僅有5%左右的,大量中小投資者的參與投機的情況不言自明。

事實上,在8月31日之後,ST長生便因為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半年報,於今日(9月3日)停牌,而上週五ST長生不出意外地跌停,大量資金遭遇坑殺。

樂視網今日的漲停或許還可用“騰訊等資金進入樂融致新”來解釋,但詭異的是,8月29日,樂視發佈了虧損11億元,且“下半年存在持續虧損的可能性”的半年報之後,其股票在次日再度上演了漲停。

同時,樂視網半年報顯示,上市公司目前已經出現淨資產為負的情況,且其提醒投資者,如經審計後公司2018年全年淨資產為負,公司存在股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不過,即便基本面已毫無優點可言,不少投資者依然炒得不亦樂乎。自今年1月份復牌以來,樂視網先後在龍虎榜上出現逾20次。

賈會計每在微博上發佈一次FF汽車的進展,樂視網的股價都會迅速做出反應。事實上,樂視網已不止一次提示,上市公司與FF汽車毫無關聯。

這些票都能漲停!A股怎麼了?

事實上,樂視網在8月20日公佈了與非上市體系的債務處理進展情況,並有“賈躍亭兜底債務”的消息之後,樂視網迅速漲停。

即便此後樂視網澄清稱,債務“並未通過現金方式償還”。事實上,在總共11個交易日內,樂視網的漲幅約70%。

至於摩恩電氣、爾康製藥、凱瑞德、堅瑞沃能,以及金盾股份,同樣出現過震動市場的“黑天鵝”。

堅瑞沃能被供應商拉橫幅追討資金、大股東股份遭司法凍結,上市公司還有近20億元的逾期債務。爾康製藥則出現涉嫌財務造假,摩恩電氣、珈偉股份、凱瑞德相繼捲入P2P爆雷危機,金盾股份在董事長墜樓之後,又陷入了母公司的債務問題中。

在各種問題作用下,各只個股的股價均出現暴跌。如今,其股價卻在A股炒小、炒爛的“傳統”中捲土重來。

或許,“黑天鵝概念股”真的會有大市場?

沒錢可炒了?

不過,散戶跟著遊資炒爛票或許也是出於無奈,畢竟當前A股已經“沒錢”了。

這一切或許還是要從A股擴容

開始。

時間倒回2016年,自當年6月始,A股IPO審核從每月審核一批改為審核兩批;11月起,又改為每月審核四批,IPO過會數量從以前每月不到10,驟增至每月三、五十家。

於是,A股的IPO速度,從之前的平均每年100多家,變成了如今的幾乎是平均每天1家,擴容速度自然不可小覷。

IPO常態化的意義一則在於充分滿足投資者打新、炒新的市場需求;二則以此降低IPO成本,讓垃圾股的殼資源無人問津,讓垃圾股退市,推動 A股投資風格的轉變。

然而,A股擴容實現了,但退市制度卻一直未能完善。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間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共計約239家,而真正實現退市的股票卻只有幾家,有些年份甚至沒有出現股票退市,而2016年的欣泰電氣則是“創業板首家退市公司”。

除此之外,在推動IPO常態化的同時,A股還出現了預期之外的變化。

首先便是金融去槓桿,帶來的資金壓力。

繼5月份的新增社融幾乎創下歷史同期的低點之後,7月社融增速繼續呈現回落的狀態。數據顯示,7月份,新增社融總量1.04萬億,其中對實體發放貸款增加1.29萬億,同比多增3700億;但表外非標融資等繼續大幅萎縮,社融整體同比少增約1200億

不容樂觀的融資情況,在給市場流動性造成較大沖擊的同時,流向股市的資金自然大幅減少。

在資金越來越緊張的同時,年初浩浩蕩蕩的獨角獸登陸A股無疑加劇了這一形勢。

數據顯示,6月13日,工業富聯全天成交額達到158.1億元,佔當日滬市成交額的10.1%。除此之外,還有市值觸及千億的藥明康德、市值衝破千億的寧德時代,無一不對股市造成極大的衝擊。

同時,6月初發行的CDR基金,對本已頗為脆弱的市場造成了新一輪衝擊。只是原本打算髮行3000億的CDR基金,最終合計認購為1049.18億元,造成抽血的同時,市場“缺錢”的狀況也可見一斑。

於是,缺錢的股市,由於流動性不足,股權質押爆倉、千股跌停等戲碼相繼上演。

在股市資金量不足的情況下,選擇小市值的爛票,相較於市值大、體量大的藍籌股、白馬股而言,跟著遊資一起將小市值爛票推向漲停,及時出逃,對於散戶來講,或許還有一絲賺錢的希望。

只是,在A股賭博意味遠大於投資意味的當下,若選擇進入其中,還是需要那句老話來提醒投資者: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