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一代英雄守得住邊疆海岸,卻守不住自家的平和,不肖子孫頻頻作亂,惹人氣結,但虎毒尚不食子,何至於痛下殺手,霍亂之下,究竟是為了守住倫理,還是為了維護英名?

透過時代的面紗,一同揭開英雄功績背後的真實人生,重新認識以父親身份做決斷的鄭成功。

亂倫醜聞

鄭成功是維護中華民族領土完整的一代英雄,他成功收復臺灣,是抵禦外來侵略的功臣,但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此偉大光輝下的鄭成功,依舊逃不掉為家庭瑣事而困。

他在病逝前,曾經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兒,甚至連年幼的孩孫都不放過,虎毒不食子,究竟何事竟不惜付出自斷血脈的代價,這一切還要從他們鄭家的家中醜聞開始說起。

鄭成功與妾室董式育有一長子——鄭經,鄭成功當時命鄭經到廈門駐守,併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對象是兵部尚書唐顯悅之女,兩家都是朝廷名門,算得上是一件

門當戶對的喜事。

父親滿意但是兒子卻不這麼想,鄭經對這位名門之下的大家閨秀並不感興趣,兩人摩擦不斷,日後鄭經添了不少妾室,更過分的是他竟然與其四弟的乳母陳昭娘有染,還誕下私生子,取名為鄭克臧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鄭經難掩喜獲麟兒的喜悅,隨即書信父親鄭成功,分享這一喜事,但信中隻字未提是與陳昭娘所生,只道是與侍妾生下的。鄭成功聽聞此事,喜出望外,對鄭經大力賞賜,慶賀喜獲兒孫。此情此景氣壞了鄭經的正室,一怒之下她寫信告知父親唐顯悅事情的原委,讓他為自己主持公道。

愛女如他,唐顯悅立馬上書鄭成功為女兒鳴不平,批他對自己的兒子管教不嚴,毫無家教,出現這樣的亂倫醜事不僅不苛責,竟還多加賞賜,這等治家不嚴,又何以之國?

誅殺兒孫

家醜外揚,又被扣上"治家不嚴"的帽子,讓鄭成功的臉面掛不住了,他與部下商議此事,大家表示這是亂倫無疑,務必嚴肅處理,給世人作出表率。氣急敗壞的鄭成功立即下令,命鄭經處死陳昭娘,可鄭經不僅不聽令,還處處維護昭娘,甚至將鄭成功派來的處決他的部下都抓了起來。

鄭成功勃然大怒,再次書信鄭經,威脅他若再不處置陳昭娘,便以"治家不嚴"的名義誅殺其母董式,連同鄭經、陳昭娘包括孫兒鄭克臧在內一併處決。

父子兩持續僵持,誰也不讓步,鄭成功派部將前往廈門執行處決鄭經等人的命令,派去執行誅殺令的一眾部下經商議後,認為鄭成功只是在威懾鄭經,也是不得不在世人面前作表率的無奈之舉,並非真心要殺兒孫與妻子,權衡之下最後只將陳昭娘一人斬首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英年早逝

這件鬧劇讓有心人鑽了空子,鄭成功的弟弟鄭襲心想,鄭經作為長子若是被處決,那麼自己便有機會獲得繼承權,何況自己多年在鄭成功身邊輔佐他,也結識了不少有識之士,有能力又有自己的勢力,若鄭經一死,自己上位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念及此,鄭襲顧不得考慮鄭成功到底是不是真心想滅子孫,只管一殺了之,命令廈門當地的將領,立即將鄭經及其一眾人等處死。

但是這些將領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是怕這是鄭成功一怒之下的氣話,過後後悔遭殃的還是他們這些蝦兵蟹將,二來是自己已經追隨鄭經多年,就盼著鄭經飛黃騰達,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麼自己飛昇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考量之下,將領們集體抗命,只殺了陳昭娘一人。

家醜外揚,外加廈門將領公然抗命的消息讓鄭成功急火攻心,又因常年操勞過度,一代將領竟然因傷寒就此臥床不起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永曆十六年,鄭成功父親鄭芝龍遭軟禁多年後終得解禁,但隨即竟被當權者於北京斬首,因為無法再憑他威脅到鄭成功,無用的棋子便隨意丟棄,不僅殺人父親,甚至還下令刨了鄭家祖墳,這令鄭成功悲痛萬分。

而不久後,竟又傳來一則噩耗,永曆帝於緬甸被吳三桂絞殺,明朝皇統就此徹底滅亡,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鄭成功鬱結於心,病況再無治癒的勢頭,於康熙元年五月

英年早逝,享年39歲。

內部分裂

鄭成功死後,覬覦統治之位的弟弟鄭襲立即從中作亂,聯合一眾將領,阻止長子鄭經繼位,以"亂倫"的醜聞稱鄭經不配繼位,不堪統治臺灣,不僅如此鄭襲還企圖自立監國稱王。

而鄭經知曉父親病逝後,立即集結廈門將領,進攻臺灣,一舉殲滅以黃昭、蕭拱宸為首的臺灣將領,隨後臺灣眾兵紛紛倒戈向鄭經,不再反抗,自此鄭家內亂結束。為了以示慈悲,鄭經將鄭襲關押至廈門,並未誅殺。

鄭成功年僅39歲暴病而死,臨終前為何下令處死妻子及長子、長孫

鄭經繼承鄭成功的事業後,興建水利,重視務農,大力發展臺灣,後來又想要擴張版圖,率兵佔領福州,不料兵敗節節敗退,退回廈門,清朝將領寫信給鄭經稱,若是撤兵回臺灣,便不計前嫌留他繼續在臺灣稱王,不發兵攻打。處於弱勢又缺少補給的鄭經,也只能放棄江南的據點,灰溜溜地回臺灣

不久後,鄭經病逝,他的侍衛便聯合鄭經弟弟鄭聰,奪取鄭經的監國之權,而鄭經與陳昭娘私通生下的兒子也慘遭殺害,年僅十八歲的少年隨父親離去了。整個鬧劇的開頭,都因這位少年,而這個被父親保護了十幾年的少年,最終還是沒保住性命,將故事以悲劇收尾。

對於鄭成功,康熙曾這樣評價,"鄭成功系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無人否認他是抗倭將士,但是於兒孫,他卻是一位過於狠辣的長輩,沒有溫情與理解包裹的家庭,抵不過流言蜚語的攻擊,無法其樂融融地走過半生,只道是悲哀悲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