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武漢雷神山醫院C11病區,有這樣一群年輕的醫務工作者,他們穿梭於病患之間,潔白的防護裝備身後,都手繪有葫蘆爺爺和葫蘆娃的形象。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葫蘆娃們或揮舞拳頭,或張開雙臂,或口吐火焰…..,打的新冠肺炎病毒望風而逃。

他們儼然成為了雷神山醫院的一道風景,病患們每每看到他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葫蘆娃”,他們就是遼寧馳援武漢醫療隊鐵嶺的八位醫務工作者,醫生田庚欣和聶丹鳳等七名護士。

田庚欣:國家需要我 我必須衝上去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35歲的田庚欣是鐵嶺縣中心醫院的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有著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是科室、院裡的模範骨幹。在病區,他防護服後背繪著一支蔓藤,上面懸掛著7只葫蘆和葫蘆爺爺的造型。

“疫情嚴重,我就告訴自己,這個時候我得上!”田庚欣說。1月27日,當院裡接到組建赴武漢醫療隊的通知後,田庚欣在第一時間寫下了請戰書,隨時準備出征武漢。

“這次疫情來臨,我就知道他一定想去抗疫的最前線,我也是醫護人員,我理解他,我支持他。”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劉虹岑知道出徵武漢意味著什麼,儘管有擔心和不捨,但面對丈夫的選擇,她沒說出半個不字。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出征武漢的前三天,田庚欣得知妻子懷孕了。 “我也渴望安寧地陪在懷孕妻子的身邊,但國家需要我,我必須衝鋒到一線。”田庚欣說。

現在,田庚欣現在負責武漢雷神山醫院C11病區醫療組收治病人任務。每天他都提前接班,做好自身防護後從專用通道進入隔離病區,進倉查房、診斷、下醫囑,及時瞭解病患們的身體狀況、病情變化,叮囑他們少走動,避免交叉感染。

醫患同心,他會時不時地給病患們進行心裡疏導、打氣加油,鼓勵大家堅強面對,戰勝疫魔,早日康復。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我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看病。”田庚欣說。可在隔離病區,他每天工作起碼六個小時以上,過渡服、隔離衣、防護服、手套、口罩、護目鏡......這些護具在身,忙碌下來總會是一身汗,貼身衣物幹了溼、溼了幹,護目鏡也常常起霧模糊視線,為了節省時間和醫療物資,他不敢喝水和如廁,緊急時候工作一項接著一項,經常是顧不上吃飯和休息。

病患隨時發生新情況,要經常穿脫防護服,最後他索性不脫掉防護服,一直守在他們身邊。當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宿後,不管是傍晚還是凌晨,他都會第一時間給妻子報聲平安。

“抗疫”前線,田庚欣向遼寧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遞交的入黨申請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力以赴,阻擊疫情,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貢獻青春力量,請黨組織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考驗我!”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田庚欣說,家人和正在孕育的小生命正在等待著他,堅信不會太久,他就能凱旋。

聶鳳丹: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

聶丹鳳是鐵嶺市鐵嶺縣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醫院骨幹、業務能力強,這次去武漢支援的,都是醫院最好的!”院領導這樣評價勇士們。

在雷神山醫院,聶丹鳳等七位護士的防護服後除了葫蘆娃,都寫有順序標誌,她是大娃。病區奮戰的20多天,在聶丹鳳的日記裡,記錄著每一個萬暖的瞬間。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剛到武漢時,原有小組成立時有7名組員,我們起名‘葫蘆娃團隊’。”聶鳳丹說,動畫片《葫蘆娃》中,7個小孩和蛇精鬥爭,最後打敗了蛇精。就好比醫護人員最後一定會戰勝病毒一樣。“這是一種必勝的信念。”聶丹鳳說,雖然現在進行了重新調組,但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決心和信心沒有改變。

幾個人在不同的時段奮戰,防護服外畫著“葫蘆娃”標記的聶丹鳳和她的隊友們穿梭在病區。熱情、耐心、細心,‘葫蘆娃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讓患者感動。他們身後葫蘆娃的畫像,東北人的樂觀幽默,給病患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醫患相處時,患者常常忘記喊她們的名字,而是親切的喊他們“大娃”、“二娃”“三娃”……。一些病情好轉的患者,甚至要求和他們合影。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聶丹鳳說,生命就是一種回聲,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收穫,患者的出院通知單、家屬的笑容、護患的和諧都讓我砥礪前行。武漢加油,明天會更好!”聶丹鳳在日記裡寫到。

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在“大娃”聶丹鳳和“二娃”李雪的照顧下病情一天天好轉,她的家人也跟著放下了擔憂。老人兒子和聶丹鳳他們約定,康復後來鐵嶺轉轉,看場地道的二人轉,同時也邀請他們在疫情過後,來武漢好好遊玩。

李雪:患者康復出院給了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二娃’李雪,同樣來自鐵嶺縣中心醫院。2月29日,她收穫了四份禮物:一個患者出院、一捧美麗花束、一個精緻禮包,一個輪休日。“這一天,我收穫的不僅是開心幸福,還有滿滿的溫暖與感動。”李雪在日記中寫到。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夜晚一場小雨過後,2月29日,武漢是個大晴天。當天輪休的李雪收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雷神山醫院C11病區一名27歲的新冠肺炎女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科學治療、悉心護理下,連續兩次病毒核酸檢測均呈陰性,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出院了。

當天上午,一捧鮮花送到了李雪的住處。原來,2月24日是李雪31歲的生日,鮮花則是醫療隊定製的。遼寧馳援武漢醫療隊的病區領導剛剛知道李雪生日,馬上為她定製了這份生日禮物。笑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李雪把花束包裝成三份,感謝今天把輪休日謙讓給她的聶丹鳳、李陽,讓兩個好姐妹一起分享芳香和喜悅。

也是在這一天,李雪又收到了另外兩份禮物:遼寧省婦聯捐贈給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愛心禮包和一封《致最美的你》的感謝信。

李雪說,戰“疫”在武漢不孤單,有醫護人員的互助和病患們的配合,有“孃家”的關懷及家鄉人的鼓勵和支持,她們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這一天,會成為我一生的記憶。”李雪說。

葫蘆娃的朋友圈滿滿正能量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葫蘆娃”小護士團由一位葫蘆爺爺和七個葫蘆娃組成,她們分別是來自鐵嶺縣中心醫院的醫生田庚欣,護士聶丹鳳,李雪,李陽和開原市中醫院護士張曉博、王語嘉、、李永傑,還有調兵山人民醫院護士李齊。全體成員都來自人人骨子裡具有幽默細胞的大鐵嶺。

工作時,她們專業、耐心、熱情,收工之後,他們的朋友圈中滿滿的正能量。

李陽:來武漢的第26天,作為“葫蘆娃”小組裡的“大娃”丹鳳姐在我們的防彈衣後面畫上了代表我們各自的小葫蘆,引來艙內患者們開懷大笑,還有伯伯主動要合影留念表示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感謝,有愉快第心情,病情也會加速恢復吧,我們一起加油早日走出雷神山!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大鐵嶺醫護“幽默”了雷神山

李永傑信手塗鴉只為搏您一笑,生活很苦,我們很甜。

張曉博:武漢,第二十五天,凌晨兩點接班,早上的我們是忙碌的,不僅要完成正常的採血化驗,還要為患者發早飯打熱水。早上為42患者採血,他說他快要出院了,他說出院之前一定要把我們鐵嶺的7個葫蘆娃認全。還問我為什麼好幾天不在衣服上寫名字了,但是他記得我是四娃,這麼多醫護人員,我沒想到他會記得我。不想用華麗的辭藻修飾這一切,只想用平平淡淡的文字寫出這些感動。山河無恙,未來可期!讓我們一起伸出雙臂擁抱著遲來的春天吧。

聶丹鳳:本群成立2020,02,14,由於特殊原因小組被分開。最近都在畫畫,今天我也試試,沒學過一天畫畫的我也還行,被親切的患者相中,說一定要留張做紀念,萬分榮幸,你們開心我就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