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在现代人来说,汽车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车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定意义上来说车还成了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方便出行之外多了一些社会层面的意义。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青年溥仪

汽车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的名人恰好的与汽车文明产生了交集,比如说慈禧太后,就通过袁世凯弄来了一辆小轿车,好好体会了一番西方的“奇技淫巧”。到了民国,小汽车在一些富商大贾之间逐渐流行。

比如说盘踞上海滩整个民国的杜月笙,家里就足足备了8辆车,以供家人和自己随时取用。

说到名人与汽车,那就不得不说一说晚清的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的前任,光绪皇帝4岁的时候被慈禧太后报上了地位,然而却在38岁的时候,在慈禧太后归天的前一天暴毙,年仅38岁,晚清两位执牛耳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相继去世,加之二人的种种矛盾和不快,自然让人浮想联翩。

但是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大清未亡,按照惯例还得弄了皇帝放在龙椅上,这时候3岁的溥仪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依旧是儿皇帝,逻辑自然与光绪帝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好控制!

不过大家都知道,溥仪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1909年溥仪登基,比照末代皇帝这个名词,1912年他就退了下来,1912年以前中国历史叫清朝,1912年之后就是民国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原来大清的官员和皇帝,一下子就都成了新时代的一份子,当然就那些晚清遗老遗少来说,一时半会肯定转不过弯来,在他们很多人的眼里,包括溥仪,民国

——那就是敌国一般的存在。

不过不管是大清还是民国,溥仪一步步走来,大清的时候他还小,也没品位过来当皇帝是什么滋味,好在当时的袁世凯等人对清室还比较仁慈,弄了个《清室优待条例》,每年440万巨款养着溥仪和皇宫里一大帮子人,溥仪虽然是逊帝,但基本上过得还是皇帝的生活,只是没有了皇帝的权威罢了。

等到了1924年,溥仪已经从3岁小孩长成了毛头小伙子,18岁的年纪,放现在都是成年人,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了。

想当年溥仪的祖奶奶慈禧太后66岁大寿的时候,袁世凯巴结他祖奶奶,给从外国买了一辆小轿车,退位的溥仪自然不可能有这个待遇,说实话,平日里他在紫禁城深居简出,也很少知道外面的世界几何,甚至连小轿车这种在很多有钱人家里都置办了的物件,他也没听说过。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慈禧太后

可惜了他祖奶奶慈禧太后那么风光了!

当时溥仪的外文老师是英国人庄士敦,既然是教洋码的老师,自然在文化视野上比溥仪身边那些只会磕头的太监、低眉顺眼的宫女要宽,当时溥仪的“谱”还是挺大的,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全都是帝王规制。

庄士敦来了以后,眼见着溥仪成天坐着个轿子嘚嘚瑟瑟,就在紫禁城门前的大路上,小轿车时不时经过,溥仪愣是没看着!

主要是作为帝师,庄士敦当的太憋屈,跟着溥仪紫禁城转悠,溥仪本人坐轿子,庄士敦就得11路车腿着走。

虽然溥仪没有了万人之上的威严,但是当时溥仪的生活条件还不错,水平很高,不差钱,庄士敦就有意无意的弄了张介绍外国人发明技术的报纸放在了溥仪的案头,溥仪一眼就瞧上了上面的小轿车。

问庄士敦:“这是个什么东西,一定很好玩?”

庄士敦眉开眼笑的说道:“我的王,这是小轿车啊,现在外面很多有钱人都坐这个了,不坐轿子啦!”

溥仪左右一打量,天底下还有比我有钱的吗?我就没有啊,想当年天下都是老子的,这一想气不打一出来:“老师,你知道哪疙瘩能买到这玩意吗,给我弄几辆车?”

“弄几辆?”

庄士敦欲开口,忽然想到了宫廷潜规则就溥仪身边来说,那是各行各路的牛鬼蛇神都在,比如说这营造、买卖事宜,就该由内务府负责。

在清朝内务府可是个顶肥的油差,不管是营造、维修还物资采买,这些都是钱过手的买卖,自然也有不少捞头,但是大清亡了以后,这个部门还在,但是里面的人却着实清闲了下来,宫廷已不再是那个宫廷,自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好差事。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内务府

大家空有一身揩油损公肥私的本事,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庄士敦提到汽车,溥仪想要,这事轮不着庄士敦经营,他要是越俎代庖,只会落人口实。

何况他是帝师,代人捉刀这种具体事务,他出面反而降低了段位,因此庄士敦面对溥仪的请求,坚辞不受。

溥仪一想,让老师出面的确不妥,便喊来内务府管事的:“你看这个东西,你去给我买几辆回来!”

内务府的人拿着画报一看:“这是个啥?”

好在私底下找了庄士敦请教,知道嘛这是个汽车,通过洋人的洋行,在外国就能买到。

于是内务府便与北京的亨氏洋行签订汽车购买合同,要三辆,具体金额以实际交付为准。

亨氏洋行便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系,从国外花高价引进了3辆汽车,分别是早期的佛兰,花费现大洋四千六百元;别克花现大洋3400元,另外还在上海临时组装了一辆,花费现洋4000元。

车运到北京,内务府立刻向北京警署申领了汽车牌照,分别是1381、1382、1383,至于说有何特别的寓意,到现在也没有合适的解释。

自从有了小轿车,溥仪出来的也勤快了,而且每次出来都是紫禁城的一幕盛景,除了普以及皇室成员乘坐汽车以外,护卫人员则主要骑马,还有随行的晚清遗老遗少,坐轿子的也不少。

溥仪经常去的地方有颐和园、香山等地。

一出来街头上的人便会分立左右,一些人还会说着俏皮话:“快点站好,过皇上了!”

好像溥仪不是人一样,只是一个稀罕的物件。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紫禁城

当然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晚清大变局下,溥仪能够幸运的退位后在紫禁城一住十多年,已算是世界君主史上的一个奇迹,到了1924年秋天的时候,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警署总监张壁,率领一支由二十人组成 的手枪队,闯进紫禁城,给溥仪下达了最后通牒。

首先是要求溥仪取消皇帝的尊号;二是修改优待条例,最后限溥仪三个小时以内搬出紫禁城。

“三个小时?”

按照溥仪惯有的速度,都不够他从现在的神武门走到天安门的了。

但是枪顶在脑子上,自然办法就多了起来。

溥仪不是有车吗,买车就是为了出行方便,当然坐这玩意逃跑也属一流,溥仪匆匆装了一些随身及常用物品,变依依不舍得逃离了紫禁城,这个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造化弄人,谁知道呢!

再回来就得买票了,此是后话。

溥仪从紫禁城出来,直奔日本领事馆,此后便被日本人安排住在了天津的静园,他心爱的几辆小轿车,也被日本人带进了张园,但基本上锁在库房中,很少开出来上街了,一是不安全,再一个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司机。

在天津又生活了七年有余,到了1931溥仪已经25岁了,世事浮沉,他一直作为一个符号存在,但却一直没有从符号中走出来。

曾经的皇帝,如今却连北京都回不来,加之身边的晚清遗老遗少撺掇,经常给溥仪讲一些恢复大清恢复帝制的故事,溥仪自然也有想法。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伪满皇宫里红色老爷车

正所谓想什么来什么,日本人也拿这件事激溥仪,而且当时的王国维等晚清文坛巨擘都聚集在溥仪周围,力主溥仪到东北龙兴之地,恢复帝制。

当时的东北经过“九.一八”事变,刚巧在日本人的手中,但是日本无端占领东三省,招致了沙俄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口诛笔伐,日本也想着平息舆论,造成占领东三省的事实,便想着把溥仪弄过去坐江山,他们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堵大家的嘴。

九. 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的9月18日,一直住在天津静园的溥仪则在11月5日夜悄悄离开了静园,离开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从紫禁城出来,溥仪坐的小轿车,因此从静园出走,溥仪本来计划仍旧坐汽车,一是隐蔽,再一个跑得快。

但是等到临出发,溥仪傻了眼,先是放在车库中的车因为时间太长没有开过,车门都锈住了,于是另外找了一辆敞篷车,约定溥仪躲在后备箱里掩人耳目,溥仪以九五之尊却不得不做如此蜷缩之事,果真是末代的皇帝不好当。

但是就是这样也未能圆满成形,司机的驾驶技术太屁,出门就撞在了电线杆子上,溥仪的脑袋瓜结结实实撞出了一个顶大的包。

后来辗转跑到日本领事馆,经金碧辉接洽,才坐上了去往东北的火车。

溥仪的小轿车也鬼使神差的被日本人弄到了长春,而此时生产商派克特汽车公司早已倒闭关门,溥仪的三辆车成了绝版,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老爷车版本,但是其价值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发掘。

由于溥仪的小轿车太占地方,长春地方政府有销毁的打算,被一位刚上得知,他愿意用一辆十万元的奔驰汽车置换,长春有关方面才意识到了这几辆车的特别之处。

车牌1381、1382、1383小轿车,溥仪最爱,出紫禁城逃亡伪满都坐过

佛兰老爷车

于是请来技师专门做了修复,把原来骚红的车身也换成了暗夜黑,于1991年长春第一届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展出,由于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一经展出,溥仪的座驾便成了博览会上最靓的仔。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