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你們瞭解社會邊緣人士內心的無奈與需求嗎?今天我就從《水形物語》這個故事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前言:

電影《水形物語》是2018年的一部奇幻片,也是一部限制級影片,卻先後斬獲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球獎和奧斯卡的最高獎項等幾十個獎項。在豆瓣的評分是7.3分,不算很高,但是評論區卻大部分是對該電影的肯定。認為這是一部很完美的片子,畫風唯美,劇情感人。雖然這部影片爭議很大,但那麼多獎項都給了它,必定有它的藝術性與價值性。

1963年啞女艾麗莎在政府實驗室裡是一名清潔女工。年幼時,一場大病奪走了艾麗莎的聲音,之後一直至今,她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形單影隻的生活。這天,一個神秘的裝滿了水的罐子被送了進來,艾麗莎震驚的發現,罐子裡關著一個半人半魚的怪異生物。

科學家想要在這怪物身上提煉出能夠製造生物武器的物質,可是在艾麗莎眼中,它不過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孤獨的生命體,由於無法忍受實驗室對怪物的折磨,艾麗莎開始偷偷來看這位怪獸。隨著時間的推移,艾麗莎和怪物之間竟然產生了感情。

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作為一個人類,怎麼會跨物種的愛上一隻怪物呢?並且做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我看來,這種愛情的建立可以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文章的第3部分,我也會分析一下怎麼讓社會邊緣人士走進我們的主流群體。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01淺析艾麗莎愛上一隻人魚的內在因素:因為身體缺陷,使卻這位大齡剩女,對性慾極度渴望,卻又極度自卑,不敢與其他異性接觸

影片一開始,就是女主艾麗莎在浴缸裡自慰的畫面,看著她每一個步驟都那麼熟練,可見這樣解決生理需求已經是一種習慣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遠沒有現在這般開放,殘疾人同性戀,都是被歧視的對象,而艾麗莎就是一個殘疾人,她的生活中只有兩個朋友,一個同性戀老畫家,另一個整天滿腹怨言的女同事。除此之外,沒有人願意跟她說話,更別說某一個異性會跟她交往。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每個人都會有生理上的需求,但是這些需求沒有辦法自然滿足時,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因為自身的殘缺,艾麗莎是極度自卑的,整場電影,艾麗莎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除了兩個熟悉的朋友之外,她沒有主動跟任何人交流過,由此可見,她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甚至會過度想象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大齡,殘缺,又不美麗。除了自卑,性格內向,也是她難以接觸到其他異性的原因,她坐公交車,永遠坐在角落裡,眼睛看著窗外,她工作時,永遠低著頭,不去與任何人有眼神上的觸碰,開心的時候不會像好友澤爾達那樣大笑,難過時也不會像老畫家那樣抓著別人的衣領咆哮。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同樣是被歧視者,老畫家暗戀甜品店裡的服務生,他會盡力接近,不停試探,當對方表示不反感,他也會勇敢表白。而艾麗莎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兩耳不聞窗外事,說她自卑,可是往往內心的自卑就伴隨著外表的驕傲,有一句話叫做"越自卑越驕傲" 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艾麗莎對性慾有著極度的渴望。可是當理查德表示要跟她發生關係時,她果斷拒絕了,因為艾麗莎知道,理查德對她是極為不尊重的,甚至是看不起,理查德所謂的表白,不過是想找一個免費的妓女。

每個人都有生理上和情感上的需求,我們不可以因為自身的殘缺,就把周圍一切的可能性都切斷,雖然自卑難免,但自卑的旁邊不是還有勇敢嗎?比如老畫家,他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不被大家接受,可還是勇敢的追求與表白,最後雖然失敗了,也備受打擊,可終究他有勇氣戰勝自己心裡的障礙。這一點就是艾麗莎所不具備的,一邊自卑著,一邊驕傲著,最後的結果就導致她愛上了一隻怪物。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02淺析艾麗莎愛上一隻人魚的外在因素:所有人的歧視讓殘障者難以融入主流群體。社會的忽視讓他們長期處於邊緣區,強烈的處境共鳴,讓她愛上了一個異類

影片中有一個強烈的歧視場景,澤爾達為了不讓艾麗莎上班遲到,在排隊打卡時,一直站在打卡器前等著艾麗莎一起打卡,結果卻被後面的人罵到:我要舉報你和那個啞巴。這些人和艾麗莎一起工作時間肯定不短,也一定知道她的聽力沒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啞巴"兩個字就那樣大大方方的說出來了,而艾麗莎也沒有反駁。由此可見,這樣的歧視和不被尊重,在艾麗莎的工作環境中是常見的,即使想反駁,可是那麼多張嘴,從何反駁起?況且又是一個失語者。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別說是上個世紀60年代,即使是時至今日社會對於殘障者的關注也是少之又少,他們只看得見浮於社會表面的光鮮亮麗和驚天動地,對於需要他們關注,需要他們平等視之的殘障人士卻視而不見。比如艾麗莎,父母遺棄她,傷害她,沒有人真正的關注過她,有的只有歧視,從父母到路人皆如此。在艾麗莎要求老畫家跟她一起救出人魚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他看我的時候,他看著我的方式,他並不覺得我缺少什麼,或者我是不完整的,他看到的我,是真實的我。

由此可見,艾麗莎是多麼渴望能有一個平等看待她,並且覺得她是完美無缺的人,艾麗莎需要的這一點,幾乎是那個時代不可能的事情,可偏偏人魚做到了,這讓長期處於社會邊緣的艾麗莎怎麼可能不被吸引?。

另外相似的經歷,也讓艾麗莎有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什麼樣相似的經歷呢?在別人眼裡他們同樣是異類,同樣不被尊重,也同樣孤獨。在影片中,艾麗莎有這樣一段話:,我是什麼?我張開嘴巴,和他一樣,我發不出任何聲音,像他一樣,現在我的一切,和我所經歷的,都把我引向他。所以艾麗莎愛上一隻人魚一點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說是理所當然。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別以為艾麗莎的選擇只是電影中的一個虛擬故事,其實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情。就在前兩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一個讓人很震撼的視頻,在視頻中一個只有一隻手臂的女孩,揹著一個高位截肢的男孩,在商場裡很自然的吃著東西。其實那個女孩很漂亮,唯一的缺陷只是那隻殘缺的手臂,女孩完全有更好的選擇,可是卻選擇了一個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在我看來,女孩和艾麗莎有著相似的經歷與需求,她們都被歧視過,被嘲笑過,所以當有一個人和她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並且能夠平等的看待彼此。由此可見,艾麗莎愛上一個異類應該在情理之中。

03淺析主人公艾麗莎選擇和人魚在一起帶給我們的幾點現實意義與思考

在看這部《水形物語》之前看了很多相關資料與評論,發現很多人對艾麗莎這個人物都是抱著一種嘲笑或者是諷刺的態度,他們覺得和一隻怪物相愛甚至是性交,簡直毀三觀,讓人吃不下飯。

可是我想說,任何一種生命狀態都需要我們平等視之,在你們嘲笑艾麗莎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無數個艾麗莎,只是你們從來不曾重視關注過他們的需求與孤獨。

雖然影片最後的結局艾麗莎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畢竟這只是電影中的一個虛擬故事,那麼現實生活中的艾麗莎該怎麼走入主流群體和滿足自己的需求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改變艾麗莎的處境。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1 放下內心的自卑:勇敢去嘗試,一切皆有可能

縱觀整部電影艾麗莎沒有主動跟任何人交流過,每天上班,家裡兩點一線,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艾麗莎內心是不健全的,她害怕與人接觸時別人看她的眼神,或說出她不願意聽到的話語,所以徹底與外界斷了聯繫。

艾麗莎的這種做法就是一種認命,如果不是人魚的出現,她一輩子就那樣畫地為牢,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永遠不出來。可不是每一個艾麗莎的人生裡都會出現一隻人魚帶你去一個世外桃源,浪漫度日。

所以當我們深陷在這樣的困境中時,首先要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並且接受,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勇氣,但要知道不管在什麼樣的困境中,在沒有外援的時候我們就只能自救。而且,當你勇敢嘗試過,會發現一切皆有可能。

身體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種遭人輕蔑的自卑但這種自卑也可以是一種奮勇向上的激勵。作者:培根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2 每個人都扮演著歧視者,從父母到路人,當我們放下刻板印象, 會發現他與我們並無差別

艾麗莎最初的自卑感來自於她的父母,她脖子上有幾道傷痕也是父母留下的,根據影片中為數不多的兩段對白可以推測出,艾麗莎的父母想要殺死她,可是最後殘存的人性,讓他們留下了這個小生命,然後自以為非常仁慈的拋棄了。

這是父母給艾麗莎灌輸的一個絕對性的認知,這種認知讓艾麗莎很絕對的認為自己是不完整的,連父母都這樣討厭自己,那麼別人呢?。艾麗莎之後的人生裡周圍的人也不斷的印證了父母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一點更加讓艾麗莎地自卑感爆棚。

可是這樣歧視一個殘障者真的對嗎?在我們的周圍不知道有多少殘缺又燦爛的生命。比如文學家史鐵生的人生哲學,不知道幫助了多少人走出迷茫,獲得新生。再比如物理學家霍金,他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鼓勵,他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更是不能磨滅。像這樣的例子,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所以請放下你們的刻板印象,一個人身體上的殘缺,不代表他的整個生命週期都被這部分殘缺所覆蓋,生命有無限可能,當你們歧視一個人並且對之手畫腳的時候,你們可知生命輪迴不息,當有一天你們站在了那個位置上,是否也想有一個人平等看待你們,尊重你們。

偏見往往來自無知,糾正偏見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意見市場流通起來,讓意見與意見較量,去贏得多數人的理性。

3 對性慾有著較強的渴望,只是因為你的內心太空虛,換一種方式來填滿內心的缺失

在影片的一開始就有一段艾麗莎在浴缸裡自慰的戲,由此可見,艾麗莎對性慾是較強的渴望的,因為這一點,很多人說艾麗莎猥瑣,噁心。可是要知道,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有這樣的生理需求,當這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該怎麼辦?。

都說艾麗莎的行為噁心,可是總比一個女人花錢去外面找安慰來的乾淨吧。當然也有比這些更好更高級的方式。

一般對性慾有著較強渴望的人,不單是因為生理上的需求,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內心空虛,那麼除了性慾還有什麼方式填補內心的空虛呢?很簡單,對夢想的追逐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追逐的過程中,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想其他的。當然,夢想的基礎有兩個,1你必須熱愛它,2有實現的可能。影片中的艾麗莎幾乎沒有什麼愛好,更別談夢想了,所以她生活簡單,內心空虛,因而導致她對性慾有著極大的渴望。

《水形物語》:淺析女主跨物種愛上一隻人魚的幾大原因及現實思考

雖然《水形物語》被很多人稱作為童話,但在這所謂的童話裡卻有著許多的現實意義,比如隨處可見的歧視者,比如社會邊緣人群的無奈與悲哀,再比如人性的冷漠。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需要人們深度的思考,並且反省,上帝給了我們同樣的生命,卻給了我們不同的生命形態,但本質上是一樣的,沒有誰比誰低賤,放下歧視,給艾麗莎們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不要讓在他們的眼裡一隻人魚都比我們強。

以上圖片,均來自豆瓣電影,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