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豪賭地王失敗,安徽房企文一風光不再

記者 | 馬一凡

在2016年業績衝高登頂後,以安徽合肥為大本營的房企文一集團,最近三年銷售額下滑明顯。

文一集團旗下業態較多,但地產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主業。根據克爾瑞統計數據,今年前9個月,文一地產銷售額為81.1億元,位列全國房企第147位。相較於2018年全年119.1億元的銷售業績、第142位的排名,預計今年不會有太大突破。

文一地產的得意時刻在2016年,受合肥樓價上漲刺激,其銷售額暴漲117.6%,達到272億元。

根據2016年中指院榜單數據,文一和奧園、中駿屬於一個量級,在全國百億房企中排名第60位。但今年前10月,奧園和中駿的銷售額分別是886億元和607億元,排名第27和61位。這意味著,文一這兩年的發展明顯落後於當初同量級的房企。

也是在2016年,文一地產橫掃合肥土拍市場,共花了152億元在合肥拿下8宗地塊。最大的那一筆,是合肥濱湖總價地王,經過百輪競價,溢價率超過了400%,最終總價達到76.89億元,把合肥的總價地位紀錄往上提高了30億元。

當時文一地產副總裁邱勝華說:“公司的目標是近2年內進入並穩居全國房企30強,近3年內進入全國20強,成為全國一線房企陣營的一員。”現在看來,這一預測就像幻想。

2016年6月1日,文一集團還通過股權收購方式成為A股上市公司*ST中發(600520.SH)實際控制人,此舉當時被解讀為在資本市場鋪路,有借殼上市的可能性。

高光過後,情況急轉直下。從2016年10月合肥發佈限購政策起,樓市調控就沒有放鬆過。2017年文一集團被傳資金鍊緊張,該消息隨後被緊急闢謠。

從2017年起,文一地產離它2016年設立的目標已越來越遠。

據克爾瑞數據顯示,2017年文一地產銷售額為142.8億元,掉出百強;2018年銷售額119.1億元,名次上又後退了32位。從拿地端來說,文一地產也謹慎收斂了很多。

文一地產拿下的合肥濱湖總價地王,拿地樓面價達到了19834元/平方米,打造成豪宅系產品”文一塘溪津門“,蓄客期間吹風價達到3萬元/平方米,但最終受合肥調控影響,首批418套住宅價格僅在2.2萬—2.5萬元/平方米之間,如果算上建安成本,這批房源只虧不賺。

這個體量巨大的項目在2017年首開後,直到現在還沒有賣完,目前在售價格仍在2.2萬—2.35萬元/平方米之間。志在必得的地王項目,最終銷售遠不及拿地時預期,也讓文一揹負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作為安徽本土房企中的“一哥”,文一集團把總部搬到上海的時間也有點遲。

今年9月,“文一投資控股集團”上海總部正式揭牌,當時文一集團副董事長韋勇稱在上海建立總部主要是為了應對四個方面,分別是人才、融資、規模擴張、思維創新。

相對於其他搬遷總部的房企,文一屬於保守型,仍保留合肥總部,採用“合肥+上海”雙總部架構,上海總部用於發揮人力資源、產品研發、投融資等方面職能。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搬遷總部到上海對於區域型房企老闆來說,既充滿誘惑,又難下決定。

好的例子有2016年銷售額僅為300多億的中梁,現在已經成為千億規模上市房企,但完全搬遷總部意味著人員的大換血,老闆要挖來大批新的職業經理人,戰略調整和人員磨合在短期內就會對公司產生極大影響,文一作為在安徽深耕的企業,先選擇了保守打法。

在正式進入上海前,文一還先在上海閔行新城拿下了一副地塊,用於建設未來的上海總部。

今年總部搬到上海虹橋的中小房企特別多,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走出融資瓶頸。作為區域型房企,文一地產過去的融資傳統渠道也是依賴銀行和信託。

比如,2019年4月文一以7.7億元競得合肥瑤海項目後,就和民生信託合作了至信719號文一合肥瑤海項目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信託產品利率達到8.4%—8.8%。

文一集團的資本之路走得也不順。除了房地產主業借殼上市的路徑受到政策嚴控外,2016年文一集團收購中發科技時,復牌後市值為28.47億元,而現在市值僅為16.38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已經由中發科技更名為文一科技的上市公司淨虧損達到了3360.5萬元。

2016年曾橫掃合肥土地市場,文一如今卻不得不低調起來,和眾多其他小房企一樣,文一集團正期待在上海設立總部後,融資渠道和資源合作能打開新局面,但實施起來也並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