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船舶集團又好又快研製生產口罩機、壓條機“一機難求”難不倒軍工央企

“我有口罩機,我有壓條機!”

2月26日17時25分,中國船舶集團官方微博上,這條面向全國抗疫戰場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相關設備的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刷屏。

2月27日,中國船舶向遼寧省有關企業交付壓條機,並立即投入生產運行。

2月28日,中國船舶向中石油交付平面口罩機,並實現連續生產運行。

2月29日,中國船舶緊急馳援湖北一批壓條機。

3月2日,中國船舶向中石化交付平面口罩機。

3月3日,中國船舶向中石油交付N95口罩機。

捷報頻傳標誌著中國船舶集團口罩機、壓條機已實現穩定量產和連續交付。特別是中國船舶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強強聯合,組建防疫物資生產國家隊,火速實現了口罩等復工“利器”的規模生產,在戰疫的緊要關頭凸顯壓艙石作用,引發各方熱議——

“造航母的企業,也生產口罩啦!”

“踐行央企使命擔當,召即來,急攻關,克疫情。”

“中國力量,中國效率!”

央企使命必達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防護服需求劇增,口罩機和壓條機(用於防護服加工)也是一機難求。從源頭想辦法擴產能,國資央企勇挑重擔。

按照國務院辦公會議決策部署,國務院國資委安排相關中央企業承擔醫療物資生產關鍵設備研製生產緊急攻關專項任務,中國船舶集團開展口罩機、壓條機等關鍵防疫物資生產設備的緊急研製攻關和量產。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急防控工作之所急,中國船舶集團黨組將專項任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立即組織成立了專項任務工作領導小組,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靠前指揮。為確保專項任務順利完成,明確所屬八院為專項任務技術責任單位,所屬八院、漢光重工雙線作戰共同開展樣機研製和量產,所屬715所開展超聲波點焊機關鍵部件研製和量產,總部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專項任務的組織協調。

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下,中國船舶集團組織任務承擔單位按戰時狀態推進工作。2月11日當天就指派集團總部部門領導帶隊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調研交流學習,同步緊急開展了方案論證、技術設計與完善、生產調試、量產準備等工作,邊研製、邊準備、邊生產,迅速完成技術狀態固化和近2000份工藝文件編制,同步開展1600餘種共計13萬餘件零部件的批生產及外協採購。

經過11晝夜的連續奮戰,中國船舶集團完成了N95口罩機、平面口罩機、壓條機等三型關鍵設備樣機試製工作,性能指標完全滿足設計要求,並全面鋪開量產設備的總裝調試,第15天就實現了量產設備交付,已交付壓條機、平面口罩機和超聲波點焊機50餘臺套,滿足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急需。在緊急馳援國資系統所屬企業相關設備需求的同時,面向全國抗疫戰場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相關設備,累計預訂口罩機110餘臺、壓條機90餘臺和超聲波點焊機340餘套。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進入戰時狀態

越是艱險越向前。在研製生產過程中,中國船舶集團拿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勁頭,克服疫情複雜形勢下任務急、人員不能及時到崗、供應商復工受限等諸多困難,千方百計推進工作,各相關企業團結協作、全力以赴,邊研製、邊準備、邊生產,確保了任務完成。

“我們一定迎難而上,統籌全院資源,發揮技術優勢,分秒必爭,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目前,已成功完成三型設備樣機研製,性能指標完全滿足設計要求。”八院院長楊吟華向集團公司黨組彙報。

2月24日,一場專項任務視頻會議在中國船舶總部和相關企業連線召開。通過視頻,中國船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察看了八院的口罩機、壓條機裝配調試車間,漢光重工的口罩機、壓條機加工車間、裝配調試車間,七一五所超聲波換能器及電箱生產車間,聽取了承擔任務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關於專項任務進展情況的彙報,並對專項任務後續安排作出指示。

“在這麼短時間內研製出設備樣機,體現了軍工企業關鍵時刻頂得上、打得贏的擔當精神。”雷凡培強調,要持續抓緊生產進度,發揮先進製造優勢,進一步激發潛力,擴大產能,確保防疫物資生產關鍵設備按期保質交付。

在此次專項任務中,八院既是技術責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扮演了技術設計和生產交付的雙重角色。在一缺工藝技術儲備、二缺原材料和配件、三缺熟練裝備工人的情況下,八院技術攻堅團隊實行24小時工作制,對生產工藝進行解析,迅速形成項目實施方案、工作計劃,緊急開展技術狀態固化、裝配及調試工作,同時通過微信等遠程通信技術支持集團內樣機攻堅團隊。2月21日,N95口罩機、平面口罩機和壓條機樣機下線。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作為生產供貨單位,為了以最快速度擴大產能,八院鵬力智造公司黨支部向全體黨員發出“紅色集結令”,緊接著向全體員工發出“以鵬力速度,打造硬核組織”的戰時總動員倡議。大家紛紛主動請纓,加入這場攻關戰。在多數外協供應商無法正常復工的情況下,八院對內調動軍民品力量,對外協同主要外協供應商,組織近800人復工,共同落實自制件生產任務。為確保進度和質量,派專人到30多家外協單位進行督產。2月27日23點,八院首批壓條機交付。2月28日凌晨4點,八院首批平面口罩機交付。3月3日23點,八院首批N95口罩機交付。

“此次專項任務生產,是對工廠能否立足戰時狀態、迅速組織動員、加快軍民轉換生產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堅定信心、百倍努力,堅決完成專項任務攻關。”漢光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孟軍表示。

作為本次專項任務的主要生產單位,漢光重工緊急動員,開戰即決戰。為確保軍品生產能力第一時間切換為口罩機生產研製能力,自2月11日13時接到專項任務後,漢光重工緊急成立專門機構,全力推進口罩機智能化設備生產任務。迅速分析人員結構,積極與邯鄲市溝通協調,分批次開展復工。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組成5個技術攻關組。制定周密方案,層層落實責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每天至少召開2次調度會議,現場解決問題。

漢光重工機械工程事業部黨總支在復工前緊急召開了會議,要求各黨支部密切配合,全力完成疫情防控和生產任務;每個工作小組至少配置“一骨幹一黨員”,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關鍵時刻黨員頂在前面。

數據顯示,漢光重工有100餘名設計人員、450餘名操作人員、200餘名調試人員先後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4個生產車間、3個調試車間的376臺設備晝夜不停運轉,38000平方米的生產場地上,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機加、鈑金、裝配、調試車間全力開動,採購、財務、調度等100餘名管理人員堅持輪崗值班、到崗到位,確保第一時間滿足現場生產。技術人員2天內編制1000多份工藝文件,機加件、鈑金件、標準件等零部件生產同時推進……

在緊鑼密鼓復工復產的同時,物資採購面臨壓力巨大。為了解決好生產的後顧之憂,公司決定對外購件、原材料等採購任務組成9個攻關小組,分類推進、逐項銷號,不惜代價完成供應任務。目前外購件1343種10餘萬件採購品全部完成採購計劃下達。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超聲波焊接設備廣泛應用於無紡布熔接生產環節,是口罩生產線的關鍵配套部件,如同一臺臺不用線的“縫紉機”,高效精密地縫製出一個個口罩。該設備正是七一五所超聲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針對防控物資生產的迫切需求,七一五所黨委緊急部署,統籌超聲公司和所內科研生產資源,及時調整生產能力佈局,專門開闢了一條壓電陶瓷元件生產線,調配40餘套生產設備和一批專用模夾具,緊急抽調換能器生產人員、電裝和系統聯調人員、質量檢驗人員,人員規模擴大了3倍,採用三班倒模式進行生產。自2月15日復工以來,超聲波焊接設備的生產能力已達到原來的5倍。

彰顯軍工本色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船舶集團執行專項任務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全面展現了這支企業“國家隊”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和緊急動員能力,充分體現了軍工集團“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作風,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力量”。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確保計劃執行。中國船舶集團建立從集團總部到生產班組貫通到底的垂直指揮溝通協調機制,每日召開各級工作例會和生產調度協調會,滾動調整工作計劃,確保三型設備研製和生產計劃的全面落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成立“黨員突擊隊”,24小時無間歇輪班工作,帶頭加班加點投入專項任務研製生產。

嚴格質量控制。正確處理抓質量、促進度的關係,編制質量保證方案,按照軍工產品質量要求,從技術設計、生產加工、外協外購、安裝調試等各個環節嚴格過程管控,確保交付產品質量過硬,目前交付設備均穩定可靠運行。

統籌資源保障。新購置28臺生產設備,臨時轉產部分軍品產能支援口罩機研製生產,確保自制件及裝配調試能力滿足專項任務要求;集團總部函商南京、邯鄲等地方政府支持任務承擔單位復工復產,組織管理、技術、生產、採購等部門累計近2000人投入研製生產。

密切協同作戰。疫情形勢下外協配套件及試機原材料供應緊張,集團公司調度內部資源,組織中船綠洲、中船九江等集團成員單位開展部分零部件緊急生產;同時,積極協調近100家供應商落實原材料採購和外購件加工,專人現場督產、專車運輸保障,確保生產配套物資按計劃到位。

中国船舶集团又好又快研制生产口罩机、压条机“一机难求”难不倒军工央企

中國船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雷凡培表示,下一步,中國船舶集團將切實履行央企責任使命,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部署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繼續主動作為、擔當盡責、全力以赴按期保質完成好量產設備裝配調試及交付,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科研生產攻堅戰。(經濟日報記者 周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