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知覺敏銳者 喧市可聞落針 鏡面可察隙紋 知覺滯塞者 猛虎近身不覺危險 狡賊入室難辨是非 何危何安也 此二者之性 是全是偏 可害可利 敏銳者修持於無覺 卻是境上增光 遲滯者修持於有覺 便是旱逢甘霖 無論高者平士 修持皆生機 能悟即是福

【釋義】

感知力敏銳的人,在喧囂的鬧市中都可以聽到一枚針掉到地上的聲音,在光滑的鏡面上都可以尋找到細微的印痕。

感知力遲鈍的人,兇猛的老虎來到身邊都難以察覺危險,狡猾的強盜來到家中都難以分辨其用意。

何為危險,何為安全呢?其實這兩種性質的人,有完美也有不完美,有利也有害;感知力敏銳的人,性質極為易感,遭遇挫折比常人更能體會到痛苦,所以,必要修煉一定的無覺之功,即無為忘我之道,如此,便是猶如明亮的鏡面上增添一層光芒。

感知力遲鈍的人,必要修煉一定的有覺能力,即是多讀書,多感悟人生百態,如此,就會猶如久旱的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潤。所以,無論是高雅之士或是平常之人,能夠明白學習就能處處生輝,能夠懂得感悟就能福澤久持。

【論說】

感知力敏銳,的確是一大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但凡一方面的能力過高,則會導致另一方面能力相對降低。

感知力敏銳的人,相對於平常人更容易被環境所擾而導致心性曲折,則是落入心坎的事物影像較深,如果不懂得排除之法,即是對身心其害至深。所以,希望感知力敏銳的人能夠懂得修持道家的無為與佛家的無我思想,如此,才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

感知力遲滯的人是大有人在的,我形容了猛虎近身而不覺,即是說在為人處事上,本來就是處在很危險的環境中而無法意識到,猶如狡猾的盜賊摸進屋裡,說是來買菜的,很容易被人欺瞞而遭受無妄之劫。

在為人處事中,感知力遲滯的人難以看懂他人的心理動機,猶如有些不方便說明的事情,人家以暗示的言行來告訴他,但人家比劃的手麻腳軟,他也難以明白其中的寓意,著實無賴!但是萬物存在,俱是有其氣場,他也有他的長處,如果不是被牽扯到凡俗利益中,卻是能夠安享生活。

學習就能夠增長見識,我們都在生活中感悟修行,只希望將自身的不足減少,達到洞悉萬物,與道同心的境界。要明白無論多麼高深的人都是有其弱點存在的,與智慧共存的還有人類無法割捨的愛。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不悟者 難知修學之理 淺見於富貴榮華 求外不求內 求表不求裡 猶如水中撈月 鏡中摘花 不明事物虛實 卻是難以成器 覺悟者 深明持學之道 真知於立命安身 萬丈樓閣始於平地 康莊大道始於心中 萬物皆有因 何來憑空造 持正因果理 意願道中來

【釋義】

沒有悟性的人,通常難以明白學習文化的重要性,他只能看到獲取財富的表象,卻不明白其內蘊藏的道理;這種只看外表的思想就猶如去水中撈取月亮,去鏡子中摘花,不明白事物的虛實道理,卻是難以有所成就。

有覺悟的人,深刻明白學習文化的道理,能夠深刻感悟到學習知識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萬丈的高樓是從平地一層層建立起來的,再偉大的事業也是要有豐富的思想才可以創造。

自然界萬物有因才有果,沒有一種事物是憑空產生的。心中必要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 ,才能夠如願以償的獲取成功。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論說】

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以理解為學習知識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想,為自身打好基礎就能在一定的機遇中獲取事業的成功。

在當今文化昌明的社會上,還是有很多物慾心強的人認為學習文化沒有用處,他們看到一些人獲取財富都是靠社會發展的大勢而形成的,所以無視文化思想的實在性質。

要明白思想活躍豐富的人,才是能夠真正恆久獲取成功的人,知識面寬廣的人才能夠擁有正確的精神觀與物質觀。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規律可循,吃飯也得做飯,喝水也需舉杯,難道更深一點的道理就不能明白了嗎?如果任何事情都是顯而易見的,豈不是人類不需要發展文明瞭嗎?

發展文明就是解決生存困難的,感悟學習知識,彌補自身不足,豐富思想就是為了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若想正確的認識發展中的事物擁有怎樣的因果關係,必然要懂得學習感悟才能開闊眼界。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至理通學士 事理授平民 善於轉化學理 俱是學者之道 謂為學術之功 事境各異 人有所長 持執另眼相待者 必行反思 彼之能有過於己之能也 心性通達和道者 必能善解塵意 自恃才高者 必是虛有其表 枉為學道之士矣

【釋義】

至高的學理公式繁雜而有所深度,往往只有博學之士才能夠明白其中的真意,將至高的學理以日常的事蹟舉證出來就轉化為通俗事理了。

善於轉化學理,才是學者應該盡到的責任,才能體現思想學術對於社會發展的功效。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每個人在所處環境中都有自己的長處。固執而另眼相看於人的人必然需要反思,別人的能力是我所沒有的。

心性通情達理,與道同行的人,必然能夠明白人事環境的發展因素;自恃才高的學者,畢竟就是虛有其表的性質,卻是枉為學道中人。

【論說】

一些層次較深的學理,往往由於形式的需要,不是很多人都能夠通俗理解的,所以,學者在這個時候的作用就是將艱深的學術道理,轉化為通俗的事例舉證形式,讓更多平常百姓也能夠明白從而對人生有所受益,這就是學術中人應該盡到的責任。

無論學者或是平民,因為環境原因而各司其職,人人都有其長處,要明白無論你是科學家還是哲學家,你並不善於養魚,並不善於耕種。

認為自己博學多才而另眼相待於人的學者,卻是掛著學者之名的市井之人,所以必然需要反思自己的偏見。之所以說起這個問題,在任何時期中,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

真正體會人生疾苦、與道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學術中人,人類需要物質條件的同時,必然需要保持正確的思想觀念。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