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利害释义》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知觉敏锐者 喧市可闻落针 镜面可察隙纹 知觉滞塞者 猛虎近身不觉危险 狡贼入室难辨是非 何危何安也 此二者之性 是全是偏 可害可利 敏锐者修持于无觉 却是境上增光 迟滞者修持于有觉 便是旱逢甘霖 无论高者平士 修持皆生机 能悟即是福

【释义】

感知力敏锐的人,在喧嚣的闹市中都可以听到一枚针掉到地上的声音,在光滑的镜面上都可以寻找到细微的印痕。

感知力迟钝的人,凶猛的老虎来到身边都难以察觉危险,狡猾的强盗来到家中都难以分辨其用意。

何为危险,何为安全呢?其实这两种性质的人,有完美也有不完美,有利也有害;感知力敏锐的人,性质极为易感,遭遇挫折比常人更能体会到痛苦,所以,必要修炼一定的无觉之功,即无为忘我之道,如此,便是犹如明亮的镜面上增添一层光芒。

感知力迟钝的人,必要修炼一定的有觉能力,即是多读书,多感悟人生百态,如此,就会犹如久旱的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所以,无论是高雅之士或是平常之人,能够明白学习就能处处生辉,能够懂得感悟就能福泽久持。

【论说】

感知力敏锐,的确是一大常人所不能及的能力,但凡一方面的能力过高,则会导致另一方面能力相对降低。

感知力敏锐的人,相对于平常人更容易被环境所扰而导致心性曲折,则是落入心坎的事物影像较深,如果不懂得排除之法,即是对身心其害至深。所以,希望感知力敏锐的人能够懂得修持道家的无为与佛家的无我思想,如此,才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感知力迟滞的人是大有人在的,我形容了猛虎近身而不觉,即是说在为人处事上,本来就是处在很危险的环境中而无法意识到,犹如狡猾的盗贼摸进屋里,说是来买菜的,很容易被人欺瞒而遭受无妄之劫。

在为人处事中,感知力迟滞的人难以看懂他人的心理动机,犹如有些不方便说明的事情,人家以暗示的言行来告诉他,但人家比划的手麻脚软,他也难以明白其中的寓意,着实无赖!但是万物存在,俱是有其气场,他也有他的长处,如果不是被牵扯到凡俗利益中,却是能够安享生活。

学习就能够增长见识,我们都在生活中感悟修行,只希望将自身的不足减少,达到洞悉万物,与道同心的境界。要明白无论多么高深的人都是有其弱点存在的,与智慧共存的还有人类无法割舍的爱。

《利害释义》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不悟者 难知修学之理 浅见于富贵荣华 求外不求内 求表不求里 犹如水中捞月 镜中摘花 不明事物虚实 却是难以成器 觉悟者 深明持学之道 真知于立命安身 万丈楼阁始于平地 康庄大道始于心中 万物皆有因 何来凭空造 持正因果理 意愿道中来

【释义】

没有悟性的人,通常难以明白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他只能看到获取财富的表象,却不明白其内蕴藏的道理;这种只看外表的思想就犹如去水中捞取月亮,去镜子中摘花,不明白事物的虚实道理,却是难以有所成就。

有觉悟的人,深刻明白学习文化的道理,能够深刻感悟到学习知识可以让自己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万丈的高楼是从平地一层层建立起来的,再伟大的事业也是要有丰富的思想才可以创造。

自然界万物有因才有果,没有一种事物是凭空产生的。心中必要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 ,才能够如愿以偿的获取成功。

《利害释义》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论说】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以理解为学习知识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为自身打好基础就能在一定的机遇中获取事业的成功。

在当今文化昌明的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物欲心强的人认为学习文化没有用处,他们看到一些人获取财富都是靠社会发展的大势而形成的,所以无视文化思想的实在性质。

要明白思想活跃丰富的人,才是能够真正恒久获取成功的人,知识面宽广的人才能够拥有正确的精神观与物质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规律可循,吃饭也得做饭,喝水也需举杯,难道更深一点的道理就不能明白了吗?如果任何事情都是显而易见的,岂不是人类不需要发展文明了吗?

发展文明就是解决生存困难的,感悟学习知识,弥补自身不足,丰富思想就是为了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若想正确的认识发展中的事物拥有怎样的因果关系,必然要懂得学习感悟才能开阔眼界。

《利害释义》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至理通学士 事理授平民 善于转化学理 俱是学者之道 谓为学术之功 事境各异 人有所长 持执另眼相待者 必行反思 彼之能有过于己之能也 心性通达和道者 必能善解尘意 自恃才高者 必是虚有其表 枉为学道之士矣

【释义】

至高的学理公式繁杂而有所深度,往往只有博学之士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意,将至高的学理以日常的事迹举证出来就转化为通俗事理了。

善于转化学理,才是学者应该尽到的责任,才能体现思想学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效。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每个人在所处环境中都有自己的长处。固执而另眼相看于人的人必然需要反思,别人的能力是我所没有的。

心性通情达理,与道同行的人,必然能够明白人事环境的发展因素;自恃才高的学者,毕竟就是虚有其表的性质,却是枉为学道中人。

【论说】

一些层次较深的学理,往往由于形式的需要,不是很多人都能够通俗理解的,所以,学者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就是将艰深的学术道理,转化为通俗的事例举证形式,让更多平常百姓也能够明白从而对人生有所受益,这就是学术中人应该尽到的责任。

无论学者或是平民,因为环境原因而各司其职,人人都有其长处,要明白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你并不善于养鱼,并不善于耕种。

认为自己博学多才而另眼相待于人的学者,却是挂着学者之名的市井之人,所以必然需要反思自己的偏见。之所以说起这个问题,在任何时期中,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

真正体会人生疾苦、与道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学术中人,人类需要物质条件的同时,必然需要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

《利害释义》保持正确的因果观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