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間咳嗽怎麼辦?專家科普“三問”自測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復工復產也在逐步推進。這期間,“咳嗽”刺激著當事人及旁觀者敏感的神經。如果嗓子實在難受,忍不住咳嗽怎麼辦?擔心自己中招了怎麼辦?

在中國科協組織的網絡採訪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基層工作委員會委員伍蕊對咳嗽現象進行科普解讀,並提出自測“三問”供參考使用,她希望在疫情當下,公眾能心平氣和地看待咳嗽,既不小題大做,也不延誤診治時機。

咳嗽的原因和種類

伍蕊介紹說,咳嗽是機體保護自己的重要防禦性反射,有利於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頻繁劇烈的咳嗽會對當事人的身心產生影響。咳嗽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各種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表現,是門診最常見的求診症狀。

咳嗽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咳嗽(持續時間少於3周)、亞急性咳嗽(持續時間3-8周)和慢性咳嗽(持續時間在8周以上)。

按性質可分為乾咳(無痰)和溼咳(每天痰量大於10ml)。如果去醫院就診,醫生給檢查胸片或肺CT,結果可分為兩種情況,即肺部有明確病變和肺部無明顯病變。

她指出,引起咳嗽的原因非常多,最多見的當然是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其他例如心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耳鼻咽喉疾病,甚至某些藥物,都可引起咳嗽。

如果因咳嗽就診,胸片或肺CT有明確病變,常見的疾病有肺炎、肺結核、肺部腫瘤、肺纖維化等,每一種疾病往往同時伴有其他症狀,例如肺炎往往同時伴有發熱。但是,“我們不能一咳嗽就想到這些‘嚴重’的病,其實,咳嗽更多見的原因,反而是胸片或肺CT上無明顯病變的”。

其中,最常見到的急性咳嗽,往往與呼吸道感染相關,比如上呼吸道感染(俗稱上感)、急性氣管炎等,這種咳嗽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說不管用不用服藥,一段時間後可以自己痊癒。而亞急性咳嗽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後咳嗽,也稱作感冒後咳嗽,顧名思義,就是有些病毒或者支原體感染後,例如感冒後,我們的呼吸道變得比較敏感,遇到冷熱溫度變化或刺激時容易出現咳嗽;感冒好了,但咳嗽會持續很長時間。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與過敏疾病、鼻部疾病及食管疾病相關,比如咳嗽變異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後滴漏綜合症等,均不伴有發熱。

伍蕊強調,所以,當咳嗽症狀超過2個月,尤其既往有過敏體質(鼻炎、溼疹、過敏性結膜炎等),咳嗽兩聲和中招新冠肺炎之間,還有N多種的可能要排除,先不用著急害怕。

新冠肺炎有哪些表現

伍蕊說,新冠肺炎以發熱(九成的病人出現)、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其實,新冠肺炎在不同人身上,可有不同的表現,或者表現程度不一樣。有的人會高燒不退,病情逐漸加重,甚至威脅生命;而有的人可能就像是得了普通感冒,有點兒低燒、或有輕咳,過幾天自己就好了。所以,僅憑咳嗽和發燒來識別新冠肺炎,還真不容易。目前關鍵還要看流行病學史,也就是有沒有接觸到新冠肺炎病人。

“三問”自測是否中招

伍蕊介紹說,經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公眾已經對咳嗽及新冠肺炎有了一定了解,如果還是擔心,可通過回答下面三方面問題,來測測其咳嗽是否中招新冠肺炎——

問題一包括4個小問題:一是14天內是否乖乖在家宅著?即發病前14天內是否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二是14天內是否接待了遠方好友?即發病前14天內是否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三是14天內家人、同事、鄰居是否有確診新冠肺炎的?即發病前14天內是否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四是身邊是否有2人以上同時和您出現相同或類似表現?即是否有聚集性發病。

新冠肺炎畢竟是傳染病,傳染病就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學史。如果這4個小問題回答均為否,那麼中招的機率就很小,屬於小概率事件,不必草木皆兵,自己嚇唬自己。如果有回答是,不論是否發熱,都建議在防護到位的情況下到就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問題二是“咳嗽症狀出現的時間是否小於3周”?回答否的狀態下,新冠肺炎可能性很小。新冠肺炎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咳嗽伴有發熱,通常在幾天內急性發病。

問題三為“咳嗽是乾咳嗎”?回答否的話,尤其伴有大量咳痰的咳嗽,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很小。病毒性肺炎發病初期多為乾咳,或者只咳少量白痰。咳痰量大,特別是咳黃膿痰,是細菌感染的表現。

伍蕊還特別提醒,公共場合忍不住咳嗽時禮儀不能忘,包括:咳嗽時避開他人;用紙巾捂住口鼻;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質丟至垃圾桶;咳嗽後立即清洗雙手。

此外,因咳嗽等就醫期間自身防護要注意,三戴齊全(口罩、帽子、手套),平時不戴眼鏡的可以準備護目鏡,著裝光面易擦拭外套(或雨衣加身)。離院歸家洗手、換裝。醫院通過測體溫,提供手消,環境定時消毒,採集流行病史、就診時一室一人、加大候診人員間距等多項舉措保證就診的安全。(記者孫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