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黑龍江 鐵尺量出風清氣正

一場政治生態“大考”,在黑龍江引發“震動”。省委制定四大考核內容,22項考核指標,50個考核要點,首次對全省市(地)黨委、省直部門黨委(黨組)政治生態建設進行量化考核。

“實現振興發展需要良好政治生態,這一點要牢牢抓住,不斷抓出成效。”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說,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在政治生態呈向好態勢的基礎上,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繼續下功夫全面從嚴治黨,儘快改變政治生態尚未根本好轉的局面,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標尺“立”起來

“一些人辦什麼事都喜歡託關係、走門子,把‘搞定’‘擺平’掛在嘴上。”“吃拿卡要和違法違紀等問題,也還存在。”“很多人抱著壞作風不放,就是因為有利益。”……

今年全國兩會,在黑龍江代表團開放日上,張慶偉主動向百餘家媒體“揭短亮醜”,提出要以“用‘鋼牙’啃‘硬骨頭’、下‘猛藥’治‘頑疾’、動‘刀子’切‘毒瘤’”的魄力解決作風頑疾。

“體制機制滯後、產業結構偏重、市場化程度偏低,造成權力集中、管理粗放、官本位意識濃,進而形成了人身依附、重情義輕規矩等觀念,容易滋生腐敗和不正之風。”黑龍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王常松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抓管黨從嚴、抓執紀從嚴、抓作風從嚴,政治生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全省政治生態建設工作起步良好、開局順利,政治生態呈加快好轉態勢。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依然任重道遠。”王常松坦言。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黑龍江的政治囑託。“修復政治生態,黑龍江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新一屆省委把政治生態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面從嚴治黨,為振興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2017年4月29日,張慶偉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莊重承諾。2017年5月,新一屆省委第一次常委會就專題研究政治生態建設,下發的第一個文件就是《關於推進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建設的意見(試行)》及考核辦法。成立領導小組,省委書記擔任組長,省長、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省委秘書長擔任副組長。

政治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評判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風氣正不正、生態好不好,尚缺乏系統、科學的考評體系。”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李力說。

“沒有考核標準,就沒有重點、沒有抓手,難免成為‘會上說說、紙上寫寫、牆上掛掛’的‘空對空’,最終虛化、走樣、變形。”王常松說。

立足省情實際,聚焦突出問題,黑龍江省委決定從樹立“四個意識”、領導班子凝聚力、選人用人、正風反腐四方面發力,深入推進政治生態建設。

在認真調研基礎上,黑龍江省委研究制定《政治生態建設成效考核指標》,對四大方面進一步細化、量化。

“從《意見》到考核辦法再到考核指標,省委多次聽取專題彙報,把關定向、科學論證,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可透視、可檢查、可量化的考核機制,立起了一把符合中央要求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政治生態建設‘標尺’。”王常松說。

考核“準”起來

“好制度,不能束之高閣。只有把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成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才能用好‘指揮棒’、念好‘緊箍咒’。”李力說。今年3月5日,黑龍江全省政治生態建設成效考核啟動大會召開,一場自上而下的“大考”拉開大幕。

為避免大呼隆、一刀切,根據考核對象實際,分為重點考核、委託考核——省紀委、省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相關廳局機關幹部141人組成的11個考核組,分赴13個市(地)和44個省直部門,實地開展重點考核;省直機關工委對22家省直部門黨委(黨組)、省委高校工委對21家省屬高校黨委(黨組)、省國資委對其出資的12家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實施委託考核。

“此次考核的政治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必須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切實把好脈、摸清底、畫準像。”全程參與考核工作的李力介紹,通過公開述職、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等方式,考核組進行全面、深入、細緻的考核。

考核工作如何避免“問題把不準、差別分不出”?翻閱市(地)的考核指標表,記者看到考核內容分為樹立“四個意識”情況、領導班子凝聚力情況、選人用人情況、正風反腐情況四大項客觀指標,還把幹部滿意度和群眾獲得感作為重要評價標準。總分100分,再細分成22項考核指標、50個考核要點,各佔相應分值。

“領導班子凝聚力”大項下,包括“黨委堅持集體領導制度”“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發揚民主、善於集中、敢於擔責情況”“黨委班子成員執行黨組織決定情況”等6項指標。每項指標又細化為若干要點,如“黨委堅持集體領導制度”下,有“是否發現用其他形式取代黨委及其常委會領導的問題”“是否發現以黨委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問題”等3個要點。

既對標中央要求“架天線”,又對錶群眾感受“接地氣”。考核引入第三方獨立評估,通過入戶訪問和街頭隨訪,開展問卷調查。問卷題目聚焦黨員幹部表現最突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對本地區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是否有信心”“是否存在打招呼、遞條子,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問題”……問卷向機關幹部發放了8041份,向群眾發放了20742份,覆蓋全省13個地市的36個區和13個縣。

“對哪些幹部的提拔使用,幹部群眾反映較多?”“是否發現主要領導不按程序決策、不按規矩辦事、搞一言堂甚至家長制的問題?”……回憶起3個多月前的那次談話,牡丹江市機關幹部小林記憶猶新,“問得多、問得細,容不得模稜兩可、含糊其辭。”

根據規定,個別談話要從市級領導、所屬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離退休幹部、處以下幹部等中隨機選取,談話人員不少於40人。

“考核指標設計得再巧妙合理,要是執行起來浮於形式、礙於情面,就難免打折扣。”李力說,每到一地,考核組都堅持問題導向,不疲不散,堅決杜絕“做好人”“摻水分”,面對面地考、實打實地核,以求掌握真實情況。

結果“用”起來

“實地考核後,再與平時所掌握的情況相結合,既定性又定量,既橫向比又縱向比,綜合考量形成考核結果。”王常松說。

厚厚的考核報告中,問題被“點名道姓”指出:個別廳局的民主生活會上,出現班子成員對一把手提出“工作繁忙之餘要擠出時間照顧自身,在家庭和工作的擺佈上要給自己留出時間”“為一把手感到很心疼”之類極不嚴肅的“按摩式批評”;某單位一副廳級幹部在談話中認為本單位黨建工作抓得好、幹部學得深,結果自己卻連“四個意識”“四個自信”都說不清楚;某縣棚戶區改造盲目追求“高大上”,政府已墊付徵收補償款1440萬元,卻成爛尾工程……

“真是針針見血,看得臉紅心跳。”一位市委書記說,“對政治生態建設,之前也抓也做,但相比經濟社會建設等顯績,這塊確實用心用力不夠。這次考核,既敲了警鐘,也指了明路,考出了壓力,考出了方向。”

考核的目的,在於核准實績、分出優劣,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我們注重做好考核成果運用的‘後半篇文章’。考核結果與領導幹部的‘面子’‘位子’掛鉤,絕不搞‘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切實以政治生態建設的實績來論英雄、排座次、定獎懲。”王常松說。

“對綜合評價‘好’的,予以表揚,並作為領導幹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對綜合評價‘差’的,對黨委(黨組)主要領導進行提醒談話,必要時進行問責。”黑龍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愛文說。

張慶偉表示,下一步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要求,結合黑龍江實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進一步增強考核的科學性、精準性、導向性,更好地發揮“指揮棒、評判器、識別儀”作用,以嚴考實核推動工作落實,持續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奮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記者 鄭少忠 謝振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