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故事:南宋嘉兴出了一位皇帝

故事:南宋嘉兴出了一位皇帝 | 赵昚:一段传奇留秀州

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嘉兴由秀州升为嘉兴府,管辖嘉兴、华亭、崇德、海盐四县。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知府职衔为知嘉兴军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

嘉兴的地位持续上升,据说是因为宋宁宗的爷爷宋孝宗出生在嘉兴的缘故。说嘉兴当年也出了一位皇帝,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

宋孝宗(1127-1194),名赵昚,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

史载,宋孝宗的父亲赵子偁曾为秀州县丞,住在嘉兴杉青闸的官邸里,其夫人张氏一日梦见有人送了她一只羊,因而有娠,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生孝宗于官舍。

故事:南宋嘉兴出了一位皇帝 | 赵昚:一段传奇留秀州

分水墩

传说孝宗出生的当晚,杉青闸一个姓张的医生看见“火光烛天,鼓吹震野,至丞署而止”,真龙天子面世,实是非同小可。赵子偁后来累官至左朝奉大夫,绍兴十三年(1143)退休,第二年春就死于秀州。死后封秀王,谥安僖,所以又称为安僖秀王。

当年产下宋孝宗的官舍,嘉定年间赐额“兴圣院”,宋理宗还亲自写了“流虹圣地,兴圣之寺”八字。嘉兴由此也风光了一回。清谭吉璁的《续鸳鸯湖棹歌》有云:“夜色千家尽黑甜,梦羊人起兔华纤。火光直射杉青堰,旧事人犹说建炎。”可见到清时,嘉兴士民对这段传说仍是津津乐道。

宋孝宗在嘉兴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一段神异的传说。

故事:南宋嘉兴出了一位皇帝 | 赵昚:一段传奇留秀州

东塔寺

说他一次随人一起到东塔寺。东塔寺有个钟楼,为了使钟声透彻响亮,就把钟阁的中间挖空,上面铺了一层竹编的粗席。孝宗不知,一脚踩空,竟跌了下去。旁边的人大惊失色,而孝宗却“屹然立于席上,略无惊怖之状”。

这件事很可能不是虚构,因为离孝宗不远的宋人王明清在《挥麈录》中、张尧同在《嘉禾百咏》中都记了这件事。

《嘉禾百咏·景龙楼》云:“千秋传异彩,百尺护雕栏。欲识金龙瑞,丹霄试仰看。”

附考还煞有介事地说:“寺僧先夕,梦金龙挂于楼角,因名。”

寺僧梦金龙当然是附会,但景龙楼的名字却传了下来。这景龙楼究竟在何处,《挥麈录》说在“秀州郡城外真如寺”,言之凿凿。

而许多嘉兴人却说在东塔寺,如《嘉禾百咏》的附考说:“楼即东塔寺东庑钟楼也。”

明朝弘治年间柳琰的《嘉兴府志》:“景龙楼,东塔寺东庑钟楼也。”

有趣的是,《嘉禾百咏》的附考和《柳志》都说是源自《挥麈录》。清朱麟应(朱彝尊的族孙)在《续鸳鸯湖棹歌》中说:“虹泾水转荇塘流,夜栅齐停估客舟。霜月渐低鸦渐起,钟声遥听景龙楼。”自注:“虹泾、荇塘皆桥名。景龙楼,宋孝宗赐额,即东塔寺钟楼,太仆李日华书。”

看来,“东塔寺钟楼”应是“主流”的说法。王明清并非嘉兴人,道听途说记错了也有可能。

景龙楼轶事发生时宋孝宗年龄多大,已不可考,但应该不超过六岁。因为在六岁时,他已在南宋临安的皇宫中接受立嗣的考验。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一路狼狈逃避金兵追捕,在扬州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于是他决定在宋太祖后人中挑选太子。

权衡下来最后只剩下一胖一瘦两个小孩。高宗开始是中意胖小孩的。当两个孩子站着时,突然跑来一只猫,瘦孩没动,胖孩子却伸脚踢猫。

高宗顿时对胖孩子好感全无,就把瘦小孩留了下来。这瘦小孩就是赵昚,当时六岁。但赵昚的太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宫中住了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正式确立太子名分,因为高宗一直想着自己亲生一个。但到最后还是绝望了。

故事:南宋嘉兴出了一位皇帝 | 赵昚:一段传奇留秀州

赵昚

高宗对两名候选人赵昚、赵琢搞了一次最终测试。他派人给两人各送去美女十名,过段时间又把美女召回。发现给赵琢的那十个都已经不是处女,而给赵昚的那十个依旧都是完璧,于是,赵昚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让位于赵昚,这就是宋孝宗。离他在嘉兴出生,已是三十六年了。

说起来,宋孝宗是南宋几个皇帝中最有能力也最有作为的一个。在他当政期间,百姓富裕、吏治清明,出现“乾淳(乾道、淳熙)之治”的小康局面,也算是为嘉兴人争了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