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故事:南宋嘉興出了一位皇帝

故事:南宋嘉興出了一位皇帝 | 趙昚:一段傳奇留秀州

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嘉興由秀州升為嘉興府,管轄嘉興、華亭、崇德、海鹽四縣。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知府職銜為知嘉興軍府事,節制澉浦金山水軍。

嘉興的地位持續上升,據說是因為宋寧宗的爺爺宋孝宗出生在嘉興的緣故。說嘉興當年也出了一位皇帝,應該是沒有異議的吧。

宋孝宗(1127-1194),名趙昚,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

史載,宋孝宗的父親趙子偁曾為秀州縣丞,住在嘉興杉青閘的官邸裡,其夫人張氏一日夢見有人送了她一隻羊,因而有娠,於建炎元年(1127)十月生孝宗於官舍。

故事:南宋嘉興出了一位皇帝 | 趙昚:一段傳奇留秀州

分水墩

傳說孝宗出生的當晚,杉青閘一個姓張的醫生看見“火光燭天,鼓吹震野,至丞署而止”,真龍天子面世,實是非同小可。趙子偁後來累官至左朝奉大夫,紹興十三年(1143)退休,第二年春就死於秀州。死後封秀王,諡安僖,所以又稱為安僖秀王。

當年產下宋孝宗的官舍,嘉定年間賜額“興聖院”,宋理宗還親自寫了“流虹聖地,興聖之寺”八字。嘉興由此也風光了一回。清譚吉璁的《續鴛鴦湖棹歌》有云:“夜色千家盡黑甜,夢羊人起兔華纖。火光直射杉青堰,舊事人猶說建炎。”可見到清時,嘉興士民對這段傳說仍是津津樂道。

宋孝宗在嘉興的時間不長,卻留下了一段神異的傳說。

故事:南宋嘉興出了一位皇帝 | 趙昚:一段傳奇留秀州

東塔寺

說他一次隨人一起到東塔寺。東塔寺有個鐘樓,為了使鐘聲透徹響亮,就把鍾閣的中間挖空,上面鋪了一層竹編的粗席。孝宗不知,一腳踩空,竟跌了下去。旁邊的人大驚失色,而孝宗卻“屹然立於席上,略無驚怖之狀”。

這件事很可能不是虛構,因為離孝宗不遠的宋人王明清在《揮麈錄》中、張堯同在《嘉禾百詠》中都記了這件事。

《嘉禾百詠·景龍樓》雲:“千秋傳異彩,百尺護雕欄。欲識金龍瑞,丹霄試仰看。”

附考還煞有介事地說:“寺僧先夕,夢金龍掛於樓角,因名。”

寺僧夢金龍當然是附會,但景龍樓的名字卻傳了下來。這景龍樓究竟在何處,《揮麈錄》說在“秀州郡城外真如寺”,言之鑿鑿。

而許多嘉興人卻說在東塔寺,如《嘉禾百詠》的附考說:“樓即東塔寺東廡鐘樓也。”

明朝弘治年間柳琰的《嘉興府志》:“景龍樓,東塔寺東廡鐘樓也。”

有趣的是,《嘉禾百詠》的附考和《柳志》都說是源自《揮麈錄》。清朱麟應(朱彝尊的族孫)在《續鴛鴦湖棹歌》中說:“虹涇水轉荇塘流,夜柵齊停估客舟。霜月漸低鴉漸起,鐘聲遙聽景龍樓。”自注:“虹涇、荇塘皆橋名。景龍樓,宋孝宗賜額,即東塔寺鐘樓,太僕李日華書。”

看來,“東塔寺鐘樓”應是“主流”的說法。王明清並非嘉興人,道聽途說記錯了也有可能。

景龍樓軼事發生時宋孝宗年齡多大,已不可考,但應該不超過六歲。因為在六歲時,他已在南宋臨安的皇宮中接受立嗣的考驗。靖康之變後,宋高宗趙構一路狼狽逃避金兵追捕,在揚州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又在“苗劉之變”後死去,於是他決定在宋太祖後人中挑選太子。

權衡下來最後只剩下一胖一瘦兩個小孩。高宗開始是中意胖小孩的。當兩個孩子站著時,突然跑來一隻貓,瘦孩沒動,胖孩子卻伸腳踢貓。

高宗頓時對胖孩子好感全無,就把瘦小孩留了下來。這瘦小孩就是趙昚,當時六歲。但趙昚的太子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宮中住了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正式確立太子名分,因為高宗一直想著自己親生一個。但到最後還是絕望了。

故事:南宋嘉興出了一位皇帝 | 趙昚:一段傳奇留秀州

趙昚

高宗對兩名候選人趙昚、趙琢搞了一次最終測試。他派人給兩人各送去美女十名,過段時間又把美女召回。發現給趙琢的那十個都已經不是處女,而給趙昚的那十個依舊都是完璧,於是,趙昚被正式立為皇太子。

紹興三十二年(1162),高宗讓位於趙昚,這就是宋孝宗。離他在嘉興出生,已是三十六年了。

說起來,宋孝宗是南宋幾個皇帝中最有能力也最有作為的一個。在他當政期間,百姓富裕、吏治清明,出現“乾淳(乾道、淳熙)之治”的小康局面,也算是為嘉興人爭了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