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清朝皇宫有一习俗,每天要在坤宁宫杀4头猪,从来都不间断

清朝入关,打得就是给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结果报完仇就入主了中原。之所以有这种看起来是硬掰的借口,其实还是为了巩固统治。为同样的目的,满清又提出了满汉一家亲。但满人跟汉人的生活习俗不一样,自满人入关之后,很多汉人的规矩就开始改变了,比如说要留辫子,不能杀牛,改为吃猪肉之类的,今天我们要说说这个猪的问题。

清朝皇宫有一习俗,每天要在坤宁宫杀4头猪,从来都不间断

中原人养猪的历史也比较久,但从历史书记载的食谱里,在清朝以前吃猪肉还比较少,中原人的肉食以牛肉为主,一般是没钱的人在没牛肉吃又特别想吃肉的时候才吃猪肉,所以用猪肉做的菜比较少。通过明朝以前的小说就可以看到,吃的主要是牛肉。清军入关后,为大肆发展农业,农业需要耕牛,所以政策鼓励吃猪肉,减少杀牛。

清朝皇宫有一习俗,每天要在坤宁宫杀4头猪,从来都不间断

清朝皇宫有一习俗,每天要在坤宁宫杀4头猪,从来都不间断

所以说清朝时期,很多人都改为吃猪肉,而其中,满族人对猪肉尤为喜爱,清宫里面对猪肉是蜜汁喜爱,倒是可以看看乾隆四十七年除夕夜的御宴所用的食材单: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3只,关东鹅5只,野鸡6只,鱼20斤。羊肉20斤,鹿肉15斤,鹿尾4个。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不吃牛的。

清朝皇宫有一习俗,每天要在坤宁宫杀4头猪,从来都不间断

清朝有个规矩是老祖宗留下的,自从皇上修建了坤宁宫后,整个皇宫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自从开通贸易往来后,皇帝就非常相信萨满巫师,尤其是在庆祝各种宗教节日的时候,清朝皇帝总会打着满汉一家的旗号,供奉他心中的神仙——萨满。于是清朝皇帝下令,要在坤宁宫每天杀四头活猪来基本,宫内四面贡神都要祭拜,把煮熟的猪肉加上蒸糕都要放在贡台上,每天早晚众嫔妃要前来跪拜!

满洲人的祭祀有星祭和家祭之分,现在一些地区还保留有满洲人的家祭,即祭祖。祭祖需要用猪作为祭品,祭祀时候需要用整头的猪祭祀,祭祀完后,参加祭祀的人分吃白煮猪肉称福肉。猪熟之后,会将肉切成方块形状,摆在桌子上,供神仙享用。在祭祀完之后,一般剩下来的肉会让大臣和侍卫分掉。每到五更天的时候,会有宫里的人进行呼喊,然后就会有人到坤宁宫领自己的肉。

由于满洲人祭祀的原因,称猪肉为大肉。进入中原后,因为回民忌讳说猪或猪肉,所以回民就借用满洲人的称呼猪肉为大肉。后来佛教道教开始盛行,慢慢的萨满开始消失,王室的大臣们害怕这会对满族文化进行冲击,就将这个信仰进行了系统化,典礼化,让这个文化保存到礼仪之中,永久流传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