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買房故事|三年前在武漢買房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編者按:對於家庭觀念很重的中國人來說,房子就是家的縮影。有自己的房子意味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有了心靈的避風港。購房人的故事有笑有淚,有機智之舉也有後悔懊惱,不論功過,其實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鳳凰網房產將走近一群購房者,傾聽他們的買房故事,瞭解他們的酸甜苦辣。

從南到北的折騰,三年換了四次工作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是王冬琴婚前生活最真實的寫照,那時的她是個骨子裡偏愛自由的人,“不想老待在小城市,束縛我的見識”。2012年大學畢業,她沒有絲毫猶豫,便背上行囊,到廣東東莞闖蕩。

初到東莞,從事外貿工作,朝八晚六,每週單休,留給王冬琴的私人時間很少。雖然公司提供住宿,但20多平米的居住空間,只夠放下一張單人床,不僅不能進行其他活動,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讓她覺得非常無聊。

趁著十一國慶放假,終於有時間出去走走的王冬琴,去了深圳旅行。不久,王冬琴便喜歡上空氣清新、充滿活力的深圳,還打算留在當地工作。

2012年冬天,辭掉東莞的工作後,王冬琴到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當銷售。沒工作多長時間,她就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做銷售,便又另謀他職。

幾天後,王冬琴在當地找到一家教育機構當培訓老師。當時,她租住在深圳龍華50多平米的房子,房租每月僅600元左右,相較於之前,王冬琴十分滿意這個房子。

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7月,王冬琴體會到深圳溼熱氣候的“厲害”。過敏體質的她,因為溼熱的氣候,身上長滿了紅疹子。這時,遠在北京的男友勸說她到北京工作。

三個月後,耐不住男友的勸說,王冬琴動身前往北京。從東莞到深圳,再到北京,每次轉移“陣地”,在他人看來似乎是任性妄為,但其實,都是王冬琴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於她而言,喜歡某個東西,是源於新鮮感,而愛上某個東西,就會產生歸屬感。三年間換了四份工作,王冬琴直言“自己喜新厭舊”,喜歡嘗試新事物。

初到北京,王冬琴和男友商量後決定租住在一起。他們沒想到的是,租房時竟然遇到“黑中介”。中介要求他們“押二付三”,每月800元的房租,一次性要交4000元。面對“霸王條款”,他們選擇妥協,但萬萬沒想到,中介員工竟把他們交的房租捲走,並銷聲匿跡。而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員工已離職,而且開的是假收據,所以他們不負責任。無奈之下,王冬琴和男友只能自認倒黴。

買房故事|三年前在武漢買房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王冬琴在北京的租房

“吃一塹,長一智”,王冬琴和男友在之後的租房過程中,逐字逐句認真的查看租房條款,對各種收據材料也仔細核對。幾經波折,最終他們以每月1200元的價格,合租到三室一廳的一間主臥。

2015年,王冬琴在北京從事房地產行業已有兩年。期間,她和男友結婚生子,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她對家的認識逐漸明晰,往日的新鮮感被歸屬感所代替,原本漂泊的心,有了買房安定下來的念頭。

千里迢迢,趁週末從北京趕回武漢買房

“那個時候北京六環的房子都已經賣到2萬/平米”,王冬琴回憶到。為了能夠在北京買套房,王冬琴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作之餘,充分利用時間,她收集北京各片區的樓盤情況,甚至還會實地考察自己感興趣的樓盤。

夫妻倆在北京共同打拼了兩年,並沒有攢下太多積蓄。2015年年初孩子的誕生,花費了不少錢。北京的高房價,讓王冬琴對新房的要求一再降低,從最開始想要買百來平米的三居室,到八九十平米的二居房,再到六七十平米的小兩房,要麼買不起,要麼房子離公司太遠,上下班不方便。最終,他們打算在家鄉湖北買房,並將置業目光鎖定武漢。

買房故事|三年前在武漢買房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王冬琴拍攝的四新一隅

武漢的發展利好,都被王冬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2015年武漢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被列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園博園開幕、新增10條軌道交通線路等。不僅如此,當時武漢是中國樓市最火的區域之一,正值江城樓市限購放開,多次降息降準,首付降低、供應劇增……

相較於北京的高房價,武漢三環內只要6800多元/平米,她覺得是個好機會,不能再等了,“雖說武漢的發展趕不上北京,但武漢的潛力大,要趁著房價還不高的時候,趕快在武漢買房”。

“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丈夫後,他沒有太多驚訝,而是點頭支持”,丈夫相信王冬琴,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她,對全國樓市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見解。

“心動不如行動”,2015年年末,王冬琴抽了一個週末,從北京趕回武漢買房。她在兩天之內,看了武漢三鎮大大小小十幾個樓盤。當時武漢正處在城建的高峰期,“滿城挖”的景象,讓她“差點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打消她疑慮的是四新片區良好的規劃,地鐵3、4、6號線、四新方島等,讓王冬琴看到四新片區的發展潛力。

談及買房的細節時,王冬琴顯得有些興奮,“其實,當年就有‘捂盤’的現象。”冒著嚴冬,王冬琴走訪了四新幾個樓盤。令她意外的是,有的銷售對她愛理不理,冷淡的讓她過幾月再來;有的甚至沒有置業顧問,空空如也的售樓中心,連一杯熱水都沒有提供。面對如此局面,王冬琴憑藉著在房地產行業的工作經驗,敏銳的判斷——這些樓盤都在有意延期銷售,明年四新的房價肯定要漲,不能等到明年,要馬上買房。

由於時間緊迫,王冬琴馬不停蹄加快了看房的速度,“當時收集的樓盤宣傳冊,差不多有一本英漢大辭典的厚度”。短短兩天時間,王冬琴對比十幾家樓盤,最後以7000多元/平米的價格敲定了新城·璟悅城的一套95平米的小三房。

“我連20萬的首付都是用的貸款”,王冬琴補充到。可能當時略顯“狼狽”,但想到現在房子單價已經漲到15000元/平米,她覺得很值。

房子可以用錢買,但生活用錢買不到

如今,王冬琴回武漢生活工作近一年。相較於北京的快節奏生活,她更喜歡當下的生活狀態:在武漢,王冬琴仍舊從事房地產行業,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實。下班後,她喜歡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的遊樂設施玩耍,看著孩子開心的笑臉,王冬琴十分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來武漢買房。

買房故事|三年前在武漢買房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王冬琴和孩子的合影

“不僅是我,一個在北京的同事,最近也辭職來到武漢定居。”王冬琴說,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武漢,發展潛力大,對人才吸引力也與日俱增。“武漢每天不一樣”,王冬琴覺得三年間四新的發展,變化最大的就是“人氣多了,有了更多的生活味兒”。王冬琴還說:“雖然四新部分配套還在建設中,生活有些許不便,但我相信配套建設完成後,未來在這裡居住會更加舒適。”

回顧三年來武漢房價的漲幅,有多少人慶幸自己在那時買了房,又有多少人抱憾錯失良機。王冬琴並不覺得自己在三年前買房是件很幸運的事,“買房只是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生活品質的高低,並不取決於房子的多少、大小,而是居住在其中的人,是否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