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用戶97027628890


我認為是華為,華為在目前來說是國內唯一一款自主研發的手機品牌,從處理器到系統,很多地方都是用的自己的東西,自己的處理器與自己的系統契合度才會更好。當然,鴻蒙系統現在還不能用,還在完善階段,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鴻蒙系統就會出現在大眾眼前。

另外說一下小米,小米的手機也是非常的好,但是由於沒有核心技術,只能是被其他公司牽著鼻子走,每年還需要購買軟件和處理器的使用權,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只能是中規中矩,進步的空間相對有限。

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


被禁止的music


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華為和小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他們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科技公司,而且還是頂級的,一個組裝廠。

未來已來,不用看未來那麼長遠了,首先從規模來講,華為2019營收達到8500億的收入,小米只有1700多億,量級不一樣,投入的研發費用也不同,華為投入1000多億支持研發使自己產業升級,小米只有幾十億。

華為涉及的業務對手比小米無疑都更強大,華為對手有愛立信,諾基亞,谷歌等等,跟小米手機業務重疊的對手有蘋果,三星,這是小米沒法企及的對手。特別是華為的手機系統已經啟航。

霸主不是組裝廠可以當上的,得有相當的科技實力才行,雖然小米已經進入500強,但是在真正科技大佬面前,也是虛胖的胖子而已,完全不經打,更何況小米本身也沒有潛力的科技項目。所以華為才有可能是那個霸主。


大寶engineer


沒人可比性,華為做了多少年,小米做了多少年,兩家的起步不一樣,華為是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起家的,和聯想同時起步,一步步走過來的,九死一生,不容易,小米怎樣起家的,小米起點很高,起家時,創始人個個了得,都是行業精英,而且,一炮走紅,短短十年時間,走進了中國手機前5名,而且,走別人的路,叫別人無路可走,幹掉了山寨機就是例子,而華為呢,創業初期,除了任正飛一個大佬,身邊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幾手機倒閉,憑著任正飛的個人意志,經過三十多年的打拼,成就了今天。


胡服騎射682


不用比較小米和華為,我們就先比較小米和榮耀

其實從國內國外業務整合來說,小米其實還是領先於榮耀的,但是就國內市場,僅僅指手機業務來看,小米其實還是落後於榮耀很多。

榮耀成立還是非常坎坷的,2011年,雷軍一句小米為發燒而生,掀開了國產手機做自主品牌的浪潮,互聯網手機紛紛湧來,百花齊放,迎來了國產手機的第一個繁榮時代。而依靠運營商的中華酷聯則節節敗退。

據說當時華為終端非常悲慘,主要業務就是給運營商做手機貼牌,當時任正非看到終端做的手機模型的時候,話都不想說,直接給摔了。

可以說,誰都不願意接手手機部門,誰去就像去了毀前程一樣,誰去誰倒黴。在此之前,去了三個總裁都沒有挽回終端的頹勢。當時餘承東已經是戰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這個職務很清閒,待遇也好。可餘承東還是主動請纓去了終端。

2012年初,餘承東毅然決然砍掉了大量運營貼牌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的型號,也即意味著,出貨量一下子就少了3000萬臺,營業收入塌方式下滑。這解除了華為與運營商捆綁的風險,為華為手機新生鋪好了路!但在當時,這個新戰略在轉型始期就遭到了重挫。

如果失敗,餘承東將引咎辭職,而華為手機也將徹底一蹶不振。這是餘承東人生的第二次豪賭。

這次豪賭一開始卻並不順利,2012年,他推出2999元價位的智能手機P1,包括後面推出3999元的D1,以衝擊中高端。但都遇到了賣不動的慘烈現實。

“他做的那個Ascend品牌,連店員都不知道該怎麼念。”

因為砍掉了大量貼牌,華為手機的銷量也遭遇了大幅度下滑,再加上高端品牌賣不動,2012年華為手機全球銷量只有2900萬。餘承東時刻面臨下課的風險!

那個時候,以華為被沃達豐、法國電信等世界級運營商剔除為契機,華為終端內部的元老,弄了一個“倒餘運動”。望著會議室裡,幾個對自己恨的咬牙切齒的面孔,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干擾)不可避免。除非(華為終端)完全獨立出去。”

而這場“讓餘承東下課”的官司,鬧到了任正非那裡。最後,還是這位華為的創始人一錘定音,“不支持餘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這次“倒餘運動”的最終結果就是餘承東對華為終端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還調整了手機產品線總裁、家庭產品線總裁和首席營銷官。

為了堵住其他人的言論,餘承東先發制人,在媒體面前喊出了“華為手機三年之內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產商”,”銷售目標會一年翻三倍”等一系列讓人吃驚的口號。這即是對任正非支持自己的回應,也是為了獲得媒體輿論鞏固自己地位的兵行險招!這也是餘大嘴的由來。

當時,餘承東看見小米在互聯網上做得非常好,他在思考是直接用華為這個品牌衝擊線上,還是單獨成立一個品牌去搶佔線上市場。後來,餘承東決定華為力主高端市場,榮耀探索互聯網。但是,那個時候餘承東成績都沒有做出來,無疑又是一波反對。

幸好,當時餘承東主導的華為P6、P7銷量非常不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由此餘承東最終才成立榮耀,而關於榮耀是否徹底獨立運營,當時內部爭議也很大,也是餘承東力排眾議讓劉江峰執掌榮耀。

榮耀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是榮耀6的發佈在,這款手機的顏值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驚豔,而這款手機的成果,也讓榮耀得到了徹底的獨立,隨後2014年,榮耀暢享版首輪預約數量更是達到1650萬臺,打破了記錄,榮耀開始和紅米走到了統一起跑線。

而到了15年,樂視小米大戰,榮耀坐收漁翁之利,16年,小米因為內部與外部的問題,銷量大幅下滑,榮耀也成功上位,坐上了互聯網第一的寶座。

可以說,榮耀的成功有劉江峰的奠基,與趙明的無縫接棒以及餘承東大力研發的舉措,也有外部的推力。

餘承東認為技術研發才是實現銷量穩定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所以無論是當年強上K3V2,還是後來將大量的研發投入砸在手機上。

不得不說,餘承東是真的熱愛手機啊,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雷軍、陳永明這些人理餘承東應該是最懂手機的了。

餘承東對技術有一種莫名的狂熱。在產品研發週期內,接聽他的電話幾成慣例。多數時間,此類通話都在晚上10點之後,餘會定期向下屬反饋自己的意見,多數時候是批評和抱怨。通常對話是這樣的:“產品怎麼還是這個樣子?”,“怎麼可能總是在變?”,“為什麼不能變?”。

例如P7 SIM卡槽和SD卡合一的想法,就源於餘承東的想法。

在搞P7的時候。下屬做Demo彙報時,餘承東發現,海思芯片底層做了一個低延時環回通路,使得整個過程不超過50毫秒,如此可以令卡拉OK功能復活。還可以做到實時耳返。市場嗅覺靈敏的餘承東要求這一功能必須在P7上實現首發。當時P7發佈會迫在眉睫,音頻團隊只好加班加點,最終效果出來在市場上可謂大受好評。

當初楊元慶楊總說華為 Mate X 只是一些噱頭,沒有真正的用處的時候,餘承東立馬跑到了聯想展臺砸場子。看餘總這犀利的表情,手裡拿著華為 Mate X 。真真是大佬的感覺。

和馬化騰推銷華為 Mate X。

甚至向網友展示了自己的華為 Mate X ,看餘承東笑的和孩子一樣,和網友推薦自己的 Mate X ,餘承東不愧是華為最強推銷員呀,不過成功老總看娛樂八卦是怎麼回事?

圖源李瀛寰

而到了15年底的時候,雖然小米正處於巔峰時期,收割了很多互聯網的紅利,榮耀敏銳發現線上市場在不斷萎縮,就開始轉戰線下,華為榮耀渠道策略由之前單一的線上渠道擴展到社會渠道,並通過O2O模式進行售前諮詢、售後服務的一體化服務體系,並且和蘇寧門店展開了合作,雙方共同實現榮耀進駐蘇寧1000家門店,開啟100家榮耀旗艦店的合作目標。此外,蘇寧還將幫助榮耀大力拓展線下渠道,全面進入三、四線市場,實現進駐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的目標。

到了2019年,榮耀線下專賣店和授權店超過2000家。

總結起來,榮耀成功的原因有:1、好的領導支持(餘承東)2、背靠華為技術優勢明顯3、產品發展戰略明晰,不會輕易更改(小米這點做得不是很好)4、產品線劃分明顯,刀法精湛,各自收割目標用戶人群,從而開拓更大市場(小米這點也沒有做好)5、榮耀擅長學習他人的長處並且合理消化供自己使用。

小米這些年戰力90以上的高管除了黎萬強就是雷軍(S),洪鋒也不錯(S-),盧偉冰還湊合(A+),可惜招數太Low了一些,趙明+張曉雲+何剛+餘承東+王成錄(S-)。這幾個都是S戰力。

這裡討論一下雷軍雷總和餘承東,雷總做天使投資人那絕對是國內頂尖水平,但是論發展戰略以及做手機這塊和餘承東明顯還是有些差距,餘承東最大的特點是技術導向以及聚焦發展戰略不動搖,舉一個例子,華為手機目前的影像系統是餘承東15、16年的時候,就敏銳地發現,未來照相會成為手機的一個大賣點成,從而大力研發華為影像系統,在華為影像系統發展方向上,餘承東甚至都能提供專業的意見。。。。

後面還有任正非這個SSS+戰力做後盾,怎麼打!


大巖不燦


個人覺得未來成為霸主的極有可能是華為,當然小米也不錯,這裡就挑兩點簡單說明一下,至於誰會是霸主,就憑各位來斟酌了

第一,華為,華為一直在研發自己的芯片,擺脫高通的束縛,之前美國一直打壓華為,沒見打壓其他國產品牌,光這一點就說明華為起碼在手機的某個領域,已經動了國際其他手機廠商的蛋糕,實力不容小覷。起碼手機領域成為霸主,還是很有可能。

第二,小米,我們拋開代加工,單說小米,小米一直是在同等軟件硬件的條件下,極力做高品質低價格的廠商,並且一直做的不錯,但貌似小米旗下現在已經大力進軍傢俱和AI產業,包括生活用品和物聯網,這一個龐大的體系,加上一直以低價格高品質著稱的小米,現在就已經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步棋下的絕對夠大,夠早,起碼比華為早,

總結,霸主,單說品牌影響力,華為絕對第一,但是要說一體系物聯網小米絕對是第一,小米有品就可以看出來。




小磊有料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華為和小米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發展模式的不同,不同的選擇勢必導致不同的結果。

  • 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這種模式爆發性很強,但是後勁不足將會制約其發展;

  • 華為手機主打研發創新,雖然前期較為艱難,但是會給後期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

當前華為與小米手機之間的銷量問題,很好的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差距。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誰會成為未來中國的霸主吧!


華為與小米發展模式的簡析

小米手機發展之初大家想必較為熟悉,依靠中低端機型切入手機市場,憑藉著網絡營銷模式,通過較低的手機價格快速的搶佔市場。當時中低端市場較為混亂,山寨機較多。蘋果、三星等公司並未對其引起重視,主打中高端品牌。這樣,使得小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甚至將山寨機徹底的清除了中國手機市場。小米公司則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短期內實現上市。


華為手機的發展離不開華為背後強大的研發實力。每年華為均會將收入的10%拿來投入研發,這將給華為手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華為麒麟990處理器是全球首款繼承了5G通訊能力的芯片,並且AI性能跑分領先全球;華為手機拍照能力長期霸佔DXO拍照測評榜首,甚至整個DXO拍照評分榜也是華為手機佔據大多數。華為手機的銷量現已超越了蘋果,正在向三星發起衝擊。

兩種模式究竟孰優孰略,我們看下中國手機市場兩者之間的銷量就能夠一目瞭然了。


華為和小米國內手機銷量數據對比

下圖為我國第二季度的手機銷量數據對比:

  • 華為手機出貨高達3630萬臺,市場份額為37%,也就是說每三人就有一人使用的是華為的手機,華為與去年同期對比銷量增幅為27%。

  • 小米手機出貨為1170萬臺,不及華為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僅為11.9%,同期對比下滑了19.3%,可以說是銷售慘淡。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度國內手機除華為實現正增長外,其餘品牌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華為正在慢慢蠶食國內的手機市場份額。


華為與小米究竟誰能夠笑到最後

若小米不對現有的模式做出改變或者是做出改變沒有奏效的前提下,個人更加看好華為。

國內市場性價比手機的份額已經趨近於飽和狀態,不僅僅小米一家再做,甚至是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均在分食這塊蛋糕。並且國內經濟的不斷提升,原有性價比陣營的用戶也在不斷的往高品質、高服務的旗艦機型轉化,小米國內的潛在用戶群在逐漸減低。

小米顯然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將紅米系列剝離主打性價比,不過高端旗艦手機的發展之路並不順暢。期待小米MIX Aphla這款手機能夠給其帶來好運吧!


華為與小米之間,您覺得誰會成為未來的中國霸主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提問者水平不行呀,應該是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才對![捂臉][捂臉][捂臉]

就像你和你爸爸長的像,但是你不能說你爸爸長的像你,只能說你長的像你爸爸[捂臉][捂臉][捂臉]

現在華為是先出發先到高位的企業,小米是追趕者。

差距太大了,中國上市公司目的都是圈錢移民跑路三步走。

之前雷軍說不上市時候還可能追趕華為,沉下心來研發各種CPU和芯片,很👍。

可惜上市後為了利潤,什麼都不管不顧了,甚至在去年米9銷量太低後心態爆炸,連臉面都不要了,以前還只是背後水文黑,跑分嘲笑一下,現在則是發佈會直接粗口,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高管這種心態下面人怎麼可能好好研發追趕呢?都是一味迎合上面紛紛化身營銷高手,直接開噴吵熱度!

單是這種高管的心態差距估計十年二十年都趕不上!

且不說其他技術方面的差距!前些天看到一個任正非在文匯報和軍報上發明的文章,就知道求真務實這個詞和小米高管只知科普營銷的巨大差距!當然這個圖片真假我也沒辦法證實[捂臉]



散人——薛定鍔


無論從品牌知名度還是產品銷售量來看,華為都遙遙領先於小米。雖然兩家公司現在都屬世界500強,但小米剛衝入榜單不久,前面的路還很遠。華為和小米不屬於一個體級,從經營時間上來比較,小米成立時間短,而華為已經經營快三十年了。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華為通過長時間時間的沉澱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

從經營模式上來看,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這種模式爆發性很強,但是後勁不足將會制約其發展;華為手機主打研發創新,雖然前期較為艱難,但是會給後期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例如華為自主研發了麒麟處理器,在性能上反響非常不錯,也讓華為在技術層面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小米的業務體系核心是智能家居和手機業務,小米產品一直強調性能,在手機板塊先是用強大的配置和便宜的價格佔取了一部分市場,然後搞起智能家居家電,形成一個產業鏈。這整塊業務僅僅相當於華為的一個業務體系,即消費業務。華為的手機業務只佔其產品的一小部分,主要核心還是技術專利,在這方面,小米差華為許多。

從銷售量方面來看,根據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手機銷售數據來看,華為手機銷售量達3630萬臺,佔市場份額為37%,即每三人中就有一人使用的華為手機,與2018年同期對比銷量增幅為27%。

而小米手機銷售量為1170萬臺,不及華為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僅為11.9%,同期對比下滑了19.3%,銷售情況不甚樂觀。目前國內市場性價比手機的份額已經趨近於飽和狀態,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均在分食這塊蛋糕。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提升,原有性價比陣營的用戶也在不斷的往高品質、高服務的旗艦機型轉化,小米國內的潛在用戶群在逐漸減低。

因此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個人認為如果單就手機業務和智能家居這兩塊內容相比較的話,小米和華為的發展情況可以算是不相上下。但從公司全方位的角度來對比,華為的優勢遠遠高於小米。

要談到未來的科技霸主地位,我認為華為有概率能夠取得突破,華為在很多基礎領域都有著自己龐大的佈局和優勢,例如5G通訊領域和半導體領域。其現有的佈局如果能完全實現的話,在中國科技領域,華為將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位,未來很值得期待。


50計劃


小米是個典型的線上前店後廠的終端產品百貨公司,這些終端產品有自產自銷的,也有在百貨公司租攤位貼牌銷售的,更多是後者,但主要是針頭線腦,因為這樣的東西,用戶眾多,加之成本低,利潤高,所以小米只要門面廣大奢華,擁躉者必然不少;百貨公司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貨物進進出出,不會被美國盯上,所以只要不製假販假,美國人會樂見其成。

再說華為,華為原本像是能提供基建部件的網絡設備公司,基礎研發能力很強大,加之國內早期通信市場與現在的海外通信市場一樣大多是運營商市場,能夠一條龍服務的華為就發展很快,尤其是它的學習能力太強,很快就成了市場霸主,這樣就引起了一直高高在上的美國人的注意與警覺,導致了後來的各種打壓;尤其在它進入終端市場後,讓美國人及其代理更加恐懼,於是美國人在它控制的範圍打,而中國的美國代理人打是打不過的,但架不住嘴多且黑,所以華為只能小心行事,不然外面打,國內黒,壓力更大,當然華為的任老闆是曾經學毛標兵,諳熟毛澤東的思辨哲學,他的手下也個個是精兵強將,所以在打與黒之下更顯威猛。

綜上,小米的百貨公司可以一直開,但難成偉大,華為只要不自亂陣腳,就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它是個偉大的公司


秋風渡亂雲


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如果僅從市值看,華為相當於至少7個小米。

目前,小米市值3189億港元,華為估值超過2萬億元。甚至有人估值1.2萬億美元。


  • 蘋果1.38萬億美元、微軟1.27萬億美元、Alphabet 1萬億美元、亞馬遜9310億美元、Facebook6324億美元、三星電子市值3017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5892億美元、騰訊市值5148億美元)

華為估值肯定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但具體達到多少,目前沒有定論。站在目前華為的業務及營收情況,超過三星電子,甚至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我認為完全可能。


一、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

  • 華為:排名61位(18年排72位)、營收1090.3億美元、利潤89.54億美元;

  • 小米:468位、營收264.43億美元、利潤20.5億美元。

二、2019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

  • 華為2.406億部;

  • 小米1.256億部。

三、全球持有專利:

  • 華為持有14,315(排名29)。

  • 雖然小米副總裁常程曬出小米2019年小米申請專利33000件。但根據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 Claims)發佈最新專利報告數據顯示,小米就沒有進入前100名企業。


  • 大家都知道,華為主要在電信設備領域,其通信設備世界領先;在手機領域:世界第二;在芯片領域:華為有海思芯片;5G科技:全世界5G標準制定者之一;鴻蒙操作系統等等,這此不僅代表華為,也代表中國。

  • 小米除了小米手機,也涉及應用及服務、工業設計、人工智能、通信技術、大數據、安全與隱私、操作系統定製、雲技術、硬件及驅動等技術領域。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你說呢? 肯定是華為。


我是【阿哥說科技】,歡迎關注,我們共同聊聊科技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