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朱元璋赐死李善长,杀掉胡惟庸蓝玉等人,却为什么放过了汤和?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那些当年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武将、文官,越来越不放心。尤其在晚年,太子朱标病死了,皇孙朱允炆(建文帝)明显的控制不了这些武将和文官,而且胡惟庸意图谋反,蓝玉桀骜不驯,有谋反嫌疑,所以朱元璋借助洪武四大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举起了屠刀,杀掉了很多官员,还牵连的很多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数万人。

朱元璋赐死李善长,杀掉胡惟庸蓝玉等人,却为什么放过了汤和?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不断罗织罪名,鼓励告密,胡惟庸案,就牵连了李善长。李善长很早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出谋划策,被朱元璋赞为“萧何”,年近八十的时候,被家中仆人告发,被朱元璋赐死。除朱元璋的亲生女儿临安公主的丈夫(李祺)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外,李氏一家男女老少七十余口,被满门抄斩。

其他牵连被杀的有两万多人。


文臣杀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武将。蓝玉狂妄不法,劣迹斑斑,确实该杀。但是此案还牵连了一大批将领,如陆仲亨、费聚、唐胜宗等人,统统被朱元璋灭族。

蓝玉等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据记载,"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蓝玉是谋逆之罪,本来应该千刀万剐。朱元璋念及蓝玉和自己是亲家,竟然大发善心,

改成剥皮。

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整张人皮剥下来,并把人皮送往他蓝玉女儿蜀王妃处。明末张献忠攻破蜀王府,在王府发现了这件"文物"。

手段之残忍,牵连之广泛,史无前例。


朱元璋赐死李善长,杀掉胡惟庸蓝玉等人,却为什么放过了汤和?

明初刽子手


汤和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得以善终的功臣,开国公爵大多在洪武三年前就病死或者战死,而徐达、李文忠、邓愈,沐英等人也是得以善终的。


但是汤和能够逃过朱元璋的屠刀也是有很多过人之处的。下面一一分析:

一、汤和是朱元璋少年好友,革命领路人,对朱元璋毕恭毕敬。

汤和和朱元璋是一个村的,小时候都是放牛娃,那时候,朱元璋把小朋友们分成两帮,玩打仗的游戏,汤和虽然年纪比朱元璋大一点,但是都以朱元璋为头。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汤和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部队,作战勇敢,很快就做了千户。他想起来少年好友朱元璋,打听到他在寺院当和尚,饭都吃不饱,就写信让朱元璋来参加起义军。

朱元璋来到濠州,先给郭子兴当亲兵,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汤和已经是千户,却对朱元璋这个士兵毕恭毕敬,军中都深以为奇。但是汤和认为这是很自然的,朱元璋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朱元璋的少年好友,革命战友多了,这个原因不足以让朱元璋放下屠刀,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二 、汤和急流勇退,交出兵权,解甲归田

朱元璋年事已高,就担心这些元勋故旧将领图谋不轨,希望他们知趣交权回家,汤和很睿智,察觉了朱元璋的心思,就主动请辞,说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想解甲归田,回家享几年清福。朱元璋大喜,马上批准,还在凤阳老家给汤和修建府邸。

汤和带领妻子儿女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赏赐了很多金银和纸钞,还下诏褒奖,希望其他功臣,特别是武将,也如此知趣知进退,也来效仿汤和。


三、汤和为消除朱元璋疑心,每年去南京朝见

朱元璋疑心很重,锦衣卫就是他的特务机构。特务遍布朝野,无处不在,无时无刻都在窥视监督众大臣。

如果功臣不交权,不退休,朱元璋不放心。

如果功臣交权回家,只要不死,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汤和知道了解朱元璋疑心重,就主动的每年一次进京朝见。

目的就是让朱元璋了解自己,看着自己,放心自己。

朱元璋赐死李善长,杀掉胡惟庸蓝玉等人,却为什么放过了汤和?

朱元璋/汤和影视形象

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中,汤和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成功的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您有高见,敬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