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最近,楼市传闻不断,真假莫辨,爆料后不断被辟谣。特别是信贷政策上,市场最为敏感,如建行深圳刚辟谣重申“二套房首付比仍不低于7成”。


近期以来,楼市趋于相对宽松却是一个大趋势。外界认为,楼市从寒冬中复苏、提振需要一个过程,不宜过猛,否则易误导市场预期。


土地市场的冷暖,当前依然是关乎地方“钱袋子”、开发商“粮草”乃至终端之购房者“买得起、买不起房”最直接的观察窗口。


NO. 1|‍壹


以新一线成都为例,3天前二圈层双流协和曾意外火爆成交1宗楼面地价13700元/㎡、溢价率48.6%的“新地王”。然而,升温势头似乎才刚开始。


刚刚,成都龙泉驿大面板块出让一宗约31.8亩纯住宅地块,相对于起始楼面价5600元/㎡,最终成交价11000元/㎡,溢价率96.4%,“河北黑马”隆基泰和竞得


这个结果一出,成都地产圈似乎要炸开锅,就连业内人士也感慨说:“太贵了,入驻成都的代价越来越高”!


2天前,北京楼市再次刷新了大家的市场认知,一宗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不限价住宅用地,溢价率约25.95%,76轮争夺,最终华润+中交+北科建联合体总斥资76亿元竞得。


春节后北京曾三次推地,每次三宗地,除了2宗地0溢价之外,其他7宗地均出现不低的溢价率。


最关键的是,

北京目前已成交的10宗宅地,一下子进账430多亿,有8宗地不限价,均为实力品牌房企,可谓是“清一色”的央企、国企。


要知道,上一轮热点楼市高潮的推波助澜者,就是央企、国企一度轮番卷入地王大战,屡被社会诟病,后被明令制止。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同为一线的上海,2月22日一宗位于徐汇滨江西岸金融港的地块成交总价高达310.5亿元,时隔6年再度刷新“总价地王”记录。此消息足以让业内记住好几年。


佛山、惠州、温州、南京、郑州、福州等新一线或二线城市推地后,不断被品牌房企抢夺。


以颇具典型的福州为例,2月27日迎节后第一拍,推地11宗,起始总价约130亿元,30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成交总价143.92亿元,平均溢价率15.19%,拿到地的涉及龙湖、旭辉、首开、中骏、大名城等,上市房企居多。


如果说当前京、沪拿地者颇为特殊的话,像上海总价“新地王”摘得者是香港置地,背后由香港怡和财团支持,那么其他热点城市的土地交易,储粮收获颇丰的如龙光、旭辉、龙湖等就是典型的大型地产民企。


实际上,这些房企对在热点城市拿地“丝毫不手软”,出手也阔卓。既然这么有钱,还说他们很缺钱?


NO. 2|‍贰


2月13日,也就是节后不久,地产密探曾刊发《地产商危局:上半年5500亿债到期,顶多苦撑3个月?》一文,核心数据来自全联房地产商会,认为疫情之下,房企资金链正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从全联房地产商会官方微信2月11日发布的《关于疫情后期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来看,呼吁从融资、资金监管、税费交纳、复工复产四个方面给予扶持,其实就是救市。


地产密探又详细阅读研究了一番,还是有必要将之专门贴出来,可以说许多地条款都是各地最近利好政策出炉的蓝本。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商会建言后不久,却遭到福耀玻璃老板、“意见领袖”曹德旺的怒斥,“解决房地产资金问题很简单,降价就行了”,“前几年房地产处于‘极度繁荣’的状态,而现在,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应该有自己的实力去应对这些问题了。”


怒斥归怒斥,2月13日全联房地产商会继续撰文提到为何建言,“房地产行业体量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若地产行业出现动荡,上下游产业链也势必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这条理由一来,就像拿到了“尚方宝剑”,足以让很多人闭嘴。实际上,过往每次救市背后,类似这个理由总是特管用。


目前,包括无锡十七条、西安十条以及苏州、合肥等多地出台楼市组合拳新政,其中都涉及到延长土地款交纳期限等。这让很多捏了一把汗的房企们松了一口气。


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张文撰文说,这背后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增长乏力。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站在房企的角度,到底缺不缺钱?实际上,房在任何时候,房企都感觉缺钱,钱不够。


市场好的时候,房企大胆激进、敢于放大杠杆,甚至有些就像走钢丝,几乎玩到了极限,只要高周转持续有效,能大把大把借到银行的钱,那就是大本事。


但楼市一旦遇冷,房企又是最敏锐的群体,在城镇化红利依然还在、楼市刚性购房需求依然很强劲的情况下,个别激进型房企打折狠一点,卖几个项目或地块,现金流其实就又回来了,最近不少机构到处寻找并购,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说,不能说楼市真的不行了,所有房企都活不下去了,困难只是暂时的。何况,利好政策又不断给开发商们解围,比如关键之关键的融资。


NO. 3|‍叁


最近,沪、深两市的地产公司债发行越来越有些“飙”,不仅单笔融资规模大,超乎以往,而且期限也够长,10年期的非常多,20年期的也不是没有。


比如2月27日,绿地控股抛出180亿元公司债“再融资”计划,期限7年,用于还旧债,这些旧债期限普遍较短。正接受审核的阳光城80亿元公司债、合景泰富125亿元公司债及刚获审核通过的首创置业60亿元债券期限最长都是7年。


龙光最近抛出2笔合计70亿元公司债期限10年,而龙湖去年底申请受理的180亿元公司债期限最长15年,更厉害是金地刚申请的110亿元公司债,期限最长20年,不少网友感慨“房企能否再活20年”。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据地产密探观察:从以上现象看,房企境内债申请条件或趋于宽松,从以往多为3年期及以下,普遍在5年以上,尤其是7年以上已较为普遍。


境外美元债这块,我们看到优质龙头房企发债期限也有变长趋势,如龙湖1月份曾发过12年期4亿美元债、7年期2.5亿美元,碧桂园2笔合计10亿元(最低7年,最长10年),合景泰富7年期3亿美元债,像恒大2笔合计20亿美元债,最长一笔4年。


对于中大型房企而言,在负债结构上调整优化对了,长债占比持续提高一些,负债率又能稳得住,暂时不用过分操心土地款问题,销售上该打折就打折,依然会活得不错。

土地款缓交,一二线频现抢地,开发商喊缺钱是“哭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