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廣場上公安三袁雕像

湖北公安,叫了一個很威武的縣名,外地人第一次聽說湖北公安縣,都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公安的縣名來歷跟三國時代的劉備有關。但讓公安縣名揚四海的卻是“公安三袁”。

公安“三袁”就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於兄弟三人均為進士,又為明朝五品官員,他們創造了著名的文學流派,由於詩歌以民歌為主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通俗易懂,因此被冠於“公安派”。

所以,我們常說的“公安派”,就是明代晚期的一種文學流派,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主要是:一是反對承襲,主張通變,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文學改革;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也就是內容不要為形式所束縛,三是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有點像趙樹理之類的接地氣吧。舉個例子來說吧,袁宏道的《西湖》: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臥。這首詩,看似離經叛道,以為俚語,卻打破了傳統詩文的界限,清麗淡雅,看似來淡無奇,但耐人尋味。這首西湖,四句中只變更了最後一個字,行、坐、住、臥,這廖廖四字,概括了遊西湖的整個過程,優哉遊哉,猶如神仙,通過美的享受,來反襯西湖之美,是一首百姓看的懂,能欣賞,清新流暢的好詩。

三袁倡導“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主張,力挽復古頹靡之習氣,開一代文學之新風,為嗣後三四百年間綿延不斷的文學革新思潮揭開了宏大序幕。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文化區域,這裡設有三袁文學藝術館,三袁書院,三袁文史館,三袁研究院,三袁家規家風館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探訪“公安三袁呢”?

首先,到公安縣城感受“三袁”文化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文學藝術館

走進公安縣城,你便感受到濃濃的三袁文化氛圍,公安縣的城市形象語是:性靈公安,在縣城到處都是三袁的名號,有三袁大酒店,三袁購物中心,三袁廣場,三袁小區,三袁裡,三袁文化更是濃烈:有《三袁》文學雜誌,三袁文學藝術館,三袁書院,三袁研究院,三袁文史館,三袁家規家風館。

你可以到三袁文化廣場瞻仰,那裡有三袁的雕像;到三袁文史館、三袁書院探究三袁的的專著和成就,到三袁家規家風館去學習由中紀委大力推薦的三袁家規家風。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詩文牆

到出身地探尋三袁的足跡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出生地桂花臺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出生地在離縣城25公里的孟家溪鎮三袁村,村裡有一處桂花臺,桂花臺高約4米,寬約6米,相傳是三袁的祖父袁大化為觀賞風景、夏日納涼而特意在後花園修築的土臺,並在上面栽上一棵桂花樹,故得名桂花臺。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袁中郎碑亭

三袁中,袁宏道另有一處故里,即現在的柳浪遺址。這裡為袁宏道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棄官回鄉,在縣城鬥湖堤西南買得窪地300畝,並在稍高處建有為室三楹的柳浪館。清代詩人侯家光在《柳浪懷臺》詩中寫有:“柳浪湖上柳如煙”的句子,後人便把“柳浪含煙”列為公安八景之一。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三袁墓地荷葉山

到墓地拜謁三袁

孟家溪鎮三袁村桂花臺東南100米處有座荷葉山,是袁宗道和袁中道的合葬墓,墓前300米處立有一塊高大的墓碑。

袁宏道葬於公安縣章莊鋪鎮肖家嘴村白鶴山,山上曾有一座名剎法華寺,袁宏道墓就在法華寺旁。

“公安三袁”名揚中外,但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袁宗道、袁中道墓

公安三袁雖然名揚海外,但是他們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有關三袁的故事也很多,比如三兄弟中進士穿草鞋回鄉報喜;三兄弟的妙官論,但我覺得最值得稱道和傳頌的還是袁宏道的“升米公事”。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初秋,袁宏道(中郎)離開故鄉公安,以新科進士身份,赴京謁選。十二月的一天,袁宏道(中郎)來到吏部,終於等到了謁選結果——授吳縣知縣。吳縣屬蘇州府,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能到“天堂”去做一名父母官,總比派到偏遠之地強似百倍,心中不覺有幾分寬慰。

袁宏道來到吳縣上任後,發現衙吏辦事無不故意拖沓,到縣衙等待辦事的人往往長時間吃住在縣城,還要行通融打點之事,酒家客棧生意奇好,百姓對此怨聲載道。袁宏道遂大張旗鼓整頓吏治,推行省訟便民,處理公事公案公允快捷,辦事之人只需在縣城吃一頓飯的功夫,事情即可辦結。吳縣人深為感擁,嘆曰:“二百年來,無此令矣!”併為此將袁宏道形象地稱之為“升米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