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京劇要想唱出“味兒”,要達到四項要求

京劇要想唱出“味兒”,要達到四項要求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京剧要想唱出“味儿”,要达到四项要求

唱唸要講究“字兒”、“勁兒”,也要講究“味兒”,三者缺一不可。有的人嗓子很好,高低音都有,甚至音色也不錯,但唱出來就是沒有韻味,如白開水一般。也有的人天生一開口就掛味兒,這當然有天賦的因素,用專業標準來衡量,需掌握四項要求:

A、掌握聲音的共鳴——趙震民在《聲樂理論與教學》中談共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時說:“經過共鳴的基音不再是細微的,音色被美化、音量被擴大。這種具有豐滿泛音和集中亮心的聲音,有個性、有感情、有魅力、有表現力、有穿透力,是最美、最好的聲音。”也有人說:“共鳴是聲音、字和感情的窗口,良好的共鳴會使吐字、聲音和感情表現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共鳴的聲音具有了音樂性,我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即使是在學唱階段也要認真地用上氣息,在共鳴位置上唱,養成良好的開口習慣。

B、裝飾音的掌握——戲曲的唱腔中有許多裝飾音,如:上裝飾音6 5 1 等等,下裝飾音55 1 等等,還有顫音和上顫音、下顫音,顫音也稱波浪音,而音的波浪狀態又有大、小、快、慢之分。在演唱延長音時,一個音拖好幾拍,不能直筒筒地唱,一定要用波浪音來裝飾才動聽。另外有滑音,盧文勤先生在《京劇聲樂研究》中說:“滑音的構成是基於京劇在唱旋律時具有圓潤滑行和逐步過渡的特點上的。無論上行下行,音程的轉換總是不露稜角,很少有階梯式的跳躍的感覺。在遞升遞降時所經過的音也不要求非常明顯,不是含糊不清而是含而不露。可以說除了個別潤腔處,隨著感情風格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有意識地唱清輪廓露出稜角產生階梯式的跳躍感覺之外,大體以圓潤滑行為主。”如以《霸王別姬》中“勸君王飲酒聽虞歌”的“飲酒”兩個字為例:“飲”是3 1 的上行滑音,“酒”字1 3 5 的切分音用的是下行的滑音。

C、氣口——行腔時的氣口,根據各種板式節奏,以及吐字、氣息等需要分別為:換氣、偷氣、緩氣、送氣幾種。氣口不僅僅是為了及時補氣,更主要的是為了藝術表現的需要作特殊的處理。因此要根據唱腔旋律的分句和唱詞的內容,感情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好各種不同的氣口。

換氣——“行腔而不善換氣,則其腔必飄忽無力。”唱腔有高低緩急,不能只用一口氣唱完,必須善於換氣,否則便會唱得神衰氣竭。這個換氣不是停止演唱的大停頓,而是利用在行腔或是字句之間的空隙進行呼吸。沒有充足的氣源不可能唱出優美動聽的唱腔,更難完成諸如高音、長音這樣的高難度技巧。放音必先吸氣,吸氣是準備放音。

偷氣——是在演唱快節奏板式或是腔少字多的情況下,利用瞬息空間,快速短促的呼吸。有時在演唱高難度長腔或花腔時,也非常需要偷氣,也可稱之為墊個小氣口。

緩氣——指的是氣在上、中、下丹田之間的循環,我也稱之為氣息按摩,一般用在節奏較慢的唱段中使用,演唱效果便可婉轉而嚴謹。

送氣——一般用在濁音字或唱腔的尾音。在唱到腔尾時,通過送氣的方法使聲音再往外推進,則需要讓氣息流動,不能滯息,更不能憋氣。要練習演唱時存氣的功夫,用氣要留有餘地,否則到腔尾需要送氣時就無氣可送了。有時尾音如打靜脈針的推針一樣,慢而有力,有時又如波浪的行進。

氣口掌握得不好會影響演唱的節奏,如果氣口前的一個音拖長了一點,就會影響到下一個音的準時發出。過去老前輩稱這種現象猶如賣布商人“賣一尺饒一寸”的作為,言下之意就是你唱得太長了。這不僅影響了節奏的準確性,還會顯得很拖沓,不乾淨利落。因此在氣口前的那個音的收音動作一定要乾淨準確。常言道:“換不好氣,唱不好戲。”如果氣換得不好,不但會影響演唱的連貫性與完整性,還會影響整段唱腔的藝術性,甚至會使聲音越唱越緊,越唱越憋,越唱越吊,以至聲嘶力竭。由此可見,掌握好氣口既是一個重要的技巧,更是演唱的一項基本功。

D、節奏——節奏是表達唱腔情感內容的重要手段,節奏也叫作尺寸,掌握節奏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演唱技巧。所謂“慢而不墜,快而不亂”就是要求唱慢板時要“緊”,不能鬆散,要徐中有節,神氣一貫。而唱快板時要“穩”,要疾而有度,字句分明。散板的特點是無板而自由,全靠演唱者自己掌握。曲之有板者易,無板者難。有板者,聽命於板眼,尺寸自然合度。無板者須自己斟酌緩急。體會收放。過緩則散漫無律,過急則短促無情。慢與緊,快與穩,散與準都是辨證關係,快而不慌、慢而不墜。不同的唱腔以及不同的板式,都會有不同的節奏變化。甚至於在一句唱腔裡也會有節奏變化,那就是演員和演奏員根據唱詞所提供的詞意和曲意,作一些特殊的處理。

如何使唱唸有韻味,除了以上四個方面的要求,還要培養對曲目的藝術處理與表現能力,以優美的嗓音、完美的音樂表現力和充沛的感情來演唱,是戲曲聲樂練習和演唱藝術的靈魂和最終目的。要深刻分析理解唱詞的內容,挖掘詞意,以便準確地表達曲目的思想內涵與感情;熟悉曲目的旋律,瞭解調式、調性、結構,掌握節奏及變化,瞭解作曲的要求及意圖,準確地表達曲目的風格與特點;要充分地運用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法,對曲目進行細膩的藝術處理,塑造音樂形象,以豐富的想象力對曲目進行再度創造。另外還需提高演員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加強對美與醜的鑑辨能力。使唱唸緊密配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處境和教養,給人以美的享受,唯其美,就更能深深地打動觀眾的心絃,使觀眾產生共鳴。

戲曲發聲的訓練,既是科學的、理性的,同時也是技術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其中的內容豐富,形式各異。由於學生的條件基礎不同,情況千變萬化。這就需要以靈活多樣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問題,不能以一套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來教學,科學的嗓音教學法,都應有助於完成“探索性的、診斷性的、建設性的、再教育的和習慣養成的目標,這些目標允許隨時修改教授程序。”( 維克多·亞歷山大·菲爾茲《訓練歌聲》) “我們應該主動地將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都親自試一下,然後進行比較鑑別,對各種教法中的優點兼收幷蓄,才能博大精深,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演唱水平……。我們應當打破所謂的門戶之見,發揚共同的探索的精神,以求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王寶璋著《咽音技巧與藝術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