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尋找上太行山唐代道場的路

沿建設路一直往西到博愛

火炬觀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裡面供奉一位唐代著名的道人、藥物學家孫思邈。據《博愛縣誌》記載: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黃河中下游流域發生瘟疫,孫思邈聞訊來到河內縣圪壋坡行醫,為群眾治病,撲滅瘟疫。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孫思邈病逝於圪壋坡。

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因此後世又稱他“孫真人”,博愛人習慣尊稱他"孫真爺"。

【正月二十三】2、全國最大的鍛銅雕塑一一騰飛

20世紀80年代,焦作市在焦南豎起了一尊銅製雕塑,取名騰飛。雕塑長12米、高13米、重7噸,1985年12月30日揭幕,雕塑是一名騎士駕著一匹騰空而起的駿馬,寓意焦作人民奮發昂揚的精神風貌,這個鍛銅雕塑在當時是全國最大的。每當人們看到這尊雕塑,就會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最終必將騰飛的美好象徵。

【正月二十三】3、嘉禾屯的傳說

一說是:商朝末年,武王興兵伐紂,“唯十有三日,大會於孟津口”之時,因為這裡臨近東西官道,周武王之師從這裡經過,見這裡土質非常好,莊稼都長著雙穗,而且地理形勢也適宜屯積糧草,背靠太行山,南臨官道,進可取、退可守,就把這裡作為屯糧倉庫,取名嘉禾囤。以後人們在這裡定居下來,改囤為屯,就叫嘉禾屯了。一說是:古時,這一帶是個大戰場,兵家經常在這裡屯駐大批兵馬準備迎戰。戰時打仗,沒戰事時兵士就墾田耕地,因這裡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兵家把這個屯田的地方叫嘉禾屯,並在這裡修建了一處大型的儲糧倉庫。

幾個傳說意思都是一樣:土地肥沃、莊稼長的好。經實地調查證明,有些傳說是比較可信的;在這個村南,有幾十畝耕地,至今土質仍是非常好,像黑油泥一樣,群眾稱說是:“雞糞地”,這些地長的莊稼同一般地的籽粒就是不一樣,特別飽滿實在,如一般地的麥子一斗重量為二十五斤,這裡產的麥子一斗能達三十斤。再者嘉禾屯的村址也像是古代屯糧的地方:在早年,村中地勢比周圍都高,村四周都有寬三丈、深丈八的大深溝,至今民間還流行這樣個傳說:“嘉禾屯四面溝,騎大馬騎牆頭,點不起燈籠掛羅頭,……”,說明溝確實存在。

在這裡民間還有個迷信傳說:說是嘉禾屯原來叫“傢伙屯”,在村西北角有一個大土冢,裡面住著一位作仙家老頭,準備有各種各樣的傢伙用具,如桌、椅、板凳,鍋、碗、調盤等,附近各村哪家有紅、白大事,可到冢前燒香求借,這樣你所需用的“傢伙”就會在第二天都放在冢前邊,你就能搬走使用,用後要準時歸還。時間長了,有的人起了歹心,借了“傢伙”不還,後來也就不靈了,“傢伙屯”

【正月二十三】4、竹林七賢來博愛

2007年在皂角樹村村民在村南竹林中發現竹林七賢亭遺址碑。得知發現後,曾出版《竹林七賢》一書的上海大學歷史學教授趙劍敏專門趕來,對該碑進行了考證。該發現為竹林七賢在這一帶活動提供了有力佐證。

【正月二十三】5、從皂角樹村往北有兩條通往後山的隧道

東邊隧道是一條通的隧道,汽車可以進入後山。

西邊隧道是一條三個聯通的隧道,第三道只能兩個並排的三個小隧道,車就過不去了。

皂角樹隸屬於河南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焦克路之南,豐許路之北,

【正月二十二】6、西邊隧道出來是焦枝鐵路月山編組站北側廢棄礦山治理場

整理邊坡10000m3,

採坑回填100萬m3,

漿砌石護坡3375m3,

植樹綠化工程10000株,

焦枝鐵路月山編組站北側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前期勘查面積0.45 km2。建設地點:博愛縣西北部,東靠月山寺風景區,南臨焦枝鐵路和焦克公路。

【正月二十三】7、東邊就是月山鎮老靈山廟

位於博愛縣月山鎮小辛莊往北,過去太焦鐵路,去往太行山黃嶺村有一條直通的水泥道,路過老靈山廟。

由於疫情閉廟了,但山坡上有多座廟宇,是比較壯觀。

【正月二十二】8、向西走到約一公里處的國家財政礦山治理現場

2013年度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博愛縣月山編組站灰巖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

博愛縣月山編組站灰巖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位於博愛縣西北部,屬月山鎮管轄,治理區面積0.263km2。項目區東靠月山寺風景區,南臨焦枝鐵路和焦克公路,距博愛縣城約4.0km,交通十分便利。

項目資金來源為中央財政資金,施工招標控制價993.521084萬元。

【正月二十二】9、第一次走錯了圪壋坡火炬觀的上山道

看著正對著圪壋坡火炬觀正對的方向是絕路,到頭就走到開山的大山斷崖了。

圪壋坡火炬觀位於博愛縣城西北7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總面積6.3平方公里,海拔300米左右。初建時,人們希望它像火炬一樣,生機勃勃,永放光芒,故稱“圪壋坡火炬觀”。亦因山形似鳳凰而取名鳳凰嶺。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圪壋坡火炬觀風景區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孫思邈治病救命之恩下詔賜建,與月山、靈山並稱為“北三頂”,與湖北武當山南北呼應,歷經唐、宋、元、明、清五代。1939年農曆二月,被日寇一把火焚燒。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正月二十三】10、第二次沿山道走到道教的圪壋坡火炬觀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