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的母親嗎?

手機用戶58965063716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成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指的是徐庶受到曹操裹挾而被迫去曹軍效力,但是三國演義中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可見徐庶心繫劉備,不想給曹軍效力。那麼徐庶離開劉備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原因是徐庶母親被曹操扣留,於是徐庶出於孝心被迫投靠曹操,這的確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漢代選官方式是“察舉制”,臣子孝不孝順是選舉的一個重要指標,出於孝道的要求,徐庶不得不去曹操陣營。史料有記載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擄獲的表現,他的表現是這樣的:“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操。”可見母親的被抓,使得徐庶方寸大亂,不得不離開劉備。


那麼還有什麼原因使得徐庶離開劉備呢,通過查閱史料,《魏略》中的一句話引人注意: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是諸葛亮在聽說徐庶與石韜在魏國官職並不高的時候說的,那為什麼他們兩個的職位不高,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他們倆的能力不夠,要知道曹操是一個愛才與惜才之人,要是他們倆有才華,怎麼會被埋沒。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徐庶才能不夠出眾,自然劉備在徐庶要離開他去投奔曹操時應該不會大加挽留,加上劉備形象是仁義,他要是挽留,豈不是打自己的臉。所以說,劉備的原因也是徐庶離開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容易忽視的原因,就是時勢不利。徐庶母親是在208年被擄獲的,這個時間點很特別,因為曹操這年率大軍南下征伐,形勢對劉備極其不利。當時劉備是依靠劉表的,劉表死後其子劉琮繼承其位,面對曹操南伐,劉琮不得不投降,失去依靠的劉備可謂是勢單力薄。面對一個如虎狼的曹軍與如羊羔的劉備軍隊,難道徐庶心裡沒有想過未來嗎,母親被俘對他來說是多麼好的一個契機,既可以向天下表明自己的孝心,又能去曹營更好的發展自己,豈不是一舉兩得。可能有人會說徐庶不是去曹營後一言不發嗎?但是史料記載,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要是徐庶沒出謀劃策,怎麼麼可能當到這麼高的職位。我們可以推斷,時勢也是徐庶離開劉備的重要原因。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虛化,使得徐庶形象變的高大,令人難以琢磨。

史料對徐庶的記載並不多,我們只能通過僅有的材料對徐庶離開的原因進行推斷。可能在很多人心裡,徐庶是心向漢的,但這只是《三國演義》裡情節渲染,真正的歷史並不能憑藉一部小說能斷定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塵封的史料中推斷真相,讓人看到不一樣的歷史。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演義中,為了證明徐庶離開劉備,只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所俘,所以就把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說成是在諸葛亮出山前。

換句話說,當時的劉備還沒有絲毫窮途末路的跡像,而且徐庶臨走之前又推薦了諸葛亮。這種做法,不僅能體現出徐庶的忠孝仁義,也更加印證了徐庶離開只是為了保全母親。

但事實上,徐庶離開劉備時,劉備正處於他這一生中的最低谷,如果不知道後來的故事,誰都不敢保證劉備能否度過這個坎。因為,徐庶離開劉備的時候,正是劉備當陽慘敗之時,被曹操追得如喪家之犬一般。

當時的荊州七個郡,曹操已控制了六個半。只有江夏郡,因為緊鄰江東,還暫時存在一些敢於對抗曹操的人;其它地方,已看不到抗曹的大旗。而劉備當陽慘敗,對荊州主戰派的士氣影響,更是驚人。 

因為,這似乎已經證明,曹操席捲荊州已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再抵抗的風險實在太高,而投降了,卻能夠得到曹操的繼續重用。在這種背景下,荊州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投降潮。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文聘主動來投降曹操。文聘作為荊州實權派人物,最開始劉琮叫文聘一塊投降時,他直接置之不理,現在他卻主動來投降,足以說明大家已經普遍不再看好繼續抵抗曹操。

類似文聘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有兩個後來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也在這個時候投降了曹操,他們一個叫黃忠、一個叫魏延。還有幾個,後來名氣比較大,在《三國志》中都有傳的人,也都投降了曹操。他們是和洽、裴潛、石韜。

事實上,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要說別人,就是劉備,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惶恐。所以當徐庶聽說自己的母親讓讓曹操俘虜後,心中也不免開始動搖起來。因為,此時劉備的前途,實在已看不到出路。如果再不趁機歸降曹操,恐怕以後很難再有好前程。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看出來徐庶有離開他的意思,就直接對徐庶說,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徐庶也算是光明磊落,他沒有選擇遮遮掩掩,而是大方的承認了這件事情。

“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是憑著這顆心。現在失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麼幫助,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於是,徐庶就離開劉備投靠了曹操。

也正因為此,劉備與徐庶的故事,也算成為了一段歷史佳話。因為,不管徐庶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劉備,他那種光明磊落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劉備最大的讚揚。



換句話說,徐庶如果對劉備沒有絕對的信心和信任,他是絕不是敢那樣做事。因為,大哥風光時,你跟在後面吃香喝辣,現在大哥危難了,你就想要背叛大哥,還準備跳槽到對手哪裡?你真當大哥好欺負麼?如果大家都這樣玩,大哥還混不混?

如果徐庶對劉備沒有充分的信任,他難免會認為劉備是在試探自己。總而言之,如果我說要歸降曹操,劉備肯定會趁機殺了我的。

想當年曹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兗州之亂時,畢湛的母親讓張邈俘虜,曹操看出畢湛有離開自己的意思,就主動告訴畢湛,你如果想離開我,我不會阻攔你。如果畢湛也象徐庶一樣大方承認,他即使離開曹操,也算一段歷史佳話。

但問題是,曹操顯然無法做到讓畢湛完全相信,所以他告訴曹操自己永遠不會離開,把曹操都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結果呢?畢湛掉頭就跑到了張邈那裡,狠狠的給了曹操一個大耳光。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徐庶敢坦然的告訴劉備,他就是要走了。這種事看起來是背叛劉備,但實際上也是對劉備最大的肯定,因為這等於告訴天下人,劉備是最重情義的大哥,因為他遇事總為小弟著想;寧可自己死,也絕不會強迫小弟幹事。


我是趙帥鍋


在《三國演義》中。

徐庶離開劉備確實是因為他母親。

所以徐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出山輔助劉玄德

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門,自小為寒門子弟,年少時愛好任俠擊劍,後折節向學。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為友,共辯天下大事。一心追求明主,但懷才不遇。

成為劉備第一任軍師

劉備歷經徐州、荊州失利後,那是心灰意冷,落魄不堪。總想著怎麼才能東山再起,其一生的轉折點得從水鏡先生(司馬徽)指點開始,水鏡先生指出劉備年逾四十,仍一事無成的原因不是缺猛將,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大才,缺乏軍師。

徐庶也開始考察劉備,看他是否為明主。徐庶通過觀察,發現劉備胸懷大志,才略過人,並能夠善待部屬,素有人望。於是就前往新野拜見劉備,之後成為了劉備的第一任軍師。

破曹仁八門金鎖陣

徐庶確實有水平,在輔佐劉備不久,便展露頭角。

那時曹仁率重兵攻打新野,曹仁一上來就對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八門金鎖陣是魏國的曹仁對劉備時所建的,對抗了不少英雄豪傑,連關羽都曾經深陷其中,完全找不到方向。

劉備無計可施的時候想起來徐庶,於是向徐庶求救。

徐庶鑽研儒學,結交不少有識之士,徐庶看到陣型後,立刻就識破了,並找到八門金鎖陣的缺陷,一舉攻破,大敗曹仁。

劉備終於嚐到了大勝的滋味,對徐庶更是刮目相看。

曹操利用徐庶的母親誘騙徐庶入魏

曹操得知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時,深感懷疑,單憑劉關張三兄弟是不可能破的。曹操又得知劉備是在軍師指點下破陣的後,便向滿朝打聽此人。

唯程昱對徐庶有所瞭解。程昱是曹操手下著名謀士,曹操問程昱:“徐庶的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說“十倍於我”。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欲拉攏徐庶,於是叫程昱想辦法,程昱知道徐庶是個孝子,便利用其對母親的孝愛之心,將其母親抓至許昌,假借其母的筆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

徐庶在劉備和母親的面前,毅然選擇了母親。劉備再捨不得也沒有理由留下徐庶。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徐庶臨走前向劉備“走馬薦諸葛”,並立誓在曹營“終身不設一謀”。


芳姐論三國


徐庶,離開劉備肯定是因為她母親被曹操軟禁,因為古人對孝道是非常重視的。

徐庶,成為劉備軍師之前一直是有試探過劉備,故意跟他說的盧馬救人一次,下一次必定會害主人,讓劉備把馬轉贈給與自己有仇的人,這樣可以殺人於無形。

劉備,聽徐庶這一席話,頓時覺得此人心術不正不可取,隨之便面露嫌棄之情斥責了徐庶,怨他無故只會教人害人之術。

誰知這一番斥責,沒有令徐庶有任何羞愧之色,他反大聲笑道:我久聞皇叔仁義,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剛才乃是我試探之言,多有得罪還望皇叔莫怪。

徐庶這麼一說,劉備知道今天自己是碰到高人了,趕緊問徐庶,先生即是有心試我,想必定是有治國良策之大才,備多有得罪還望先生海涵,務必請先生隨我一同回新野暢談,略微指點在下。

就這樣,一個有心來投,一個求才若渴,兩人把手同歸新野以後,劉備就拜徐庶做了軍師。

徐庶做了劉備軍師以後,很快就展露自己的本事,大破曹操的八門金鎖之陣,一戰殺得曹仁丟盔卸甲匆匆而去。

曹仁,敗落回到曹操軍中告知此事,心中大為疑惑,想來想去都找不出劉備軍中哪個能人破了自己的陣法。

後來,打聽之後知道是徐庶,就讓陳昱把徐庶母親騙來軍中,徐庶不忍老母被抓,不得已離開劉備軍中,這就是徐庶最終離開劉備的原因。



饒北小道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回答!

我們都看過三國演義,在劉備早期的時候,劉備曾經有一個重要謀士,這個謀士給劉備推薦了三國裡最厲害的政治家諸葛亮,這個謀士就是徐庶,書上寫的是曹操知道徐庶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後就想辦法把徐庶老母接到許昌,然後模仿徐庶的字跡給徐庶傳話騙他回到母親身邊。徐庶非常爽快的就收拾行李回許昌了,難道聰明的徐庶就看不出來這是曹操的計策嗎?他真的是為了救母親回的曹操的許昌?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徐庶,徐庶的出場比較早,他的本意應該不是想做謀士的,他更想做一個俠士,後來在行俠仗義中殺了人避難來到了荊州。在荊州結交了龐統,諸葛亮等隱居名仕,他們經常在一起喝酒吟詩,討論國家大事。劉表幾次想請徐庶出山,徐庶看劉表不是幹大事的諸侯就推辭了。

史書記載“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司馬徽也因避亂寓居荊州,二人在龐德公家見面,暢談天下時勢,徐庶受司馬徽勸,投奔劉備,備以上賓禮待徐庶,並命為軍師,共謀天下大業。劉備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

能夠看出徐庶投劉備是在司馬微的規勸下才來到劉備門下的,當然當時劉備名聲很大被皇帝尊為“劉皇叔”,後來在新野用計燒了曹操軍。

我個人認為劉備是有野心的,這個在徐庶與劉備的交往中徐庶多少會感覺出來的,徐庶算是三國名仕了,三國時期大多數名仕出山是為了“匡扶漢室”,而跟著劉備徐庶應該是感覺到了兩人的背道而馳,說白了劉備就是想著做皇帝,徐庶是為了幫助獻帝恢復到鼎盛時期。所以當曹操以老母性命威脅的徐庶的時候他很快的就答應了。

回到曹營,徐庶的母親很快就死了,曹操也漸漸地放鬆了對徐庶的約束,但是徐庶始終沒有回到劉備那裡。

劉備遇到諸葛亮以後劉備的野心開始慢慢膨脹了,剛開始的口號是“匡扶漢室”,劉備遇到諸葛亮以後兩人一拍而合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策。難道這也叫終於朝廷,三分天下是為了“匡扶漢室”?

所以說徐庶在看出了他和劉備走的不是一條路的時候,就有了要離開的想法。徐庶母親死後徐庶自然不會再回到劉備身邊,試想如果劉備稱王做皇帝的時候徐庶反對會不會和荀彧一個下場?雖然走的路不同但是劉備這個人還是很會籠絡人才的,劉備總算對徐庶有知遇之恩,為了報恩他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就像關羽離開曹操的時候殺顏良誅文丑,以報丞相之恩一樣。




萬國發展史


劉備與徐庶的君臣關係,確實稱得上是千古美談,如果要用兩個詞來形容這兩位的話,我會用“光明與磊落”。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

《三國演義》:

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徐庶一開始投靠劉備,是看中了劉備的仁義,而對劉備來說,從猶如喪家之犬到有彈丸之地立足,中間只差了一個徐庶。

當時可以說,一生被曹阿瞞吊打的大耳劉,終於鹹魚翻身揚眉吐氣了,連續幾場勝仗把曹操打得媽都不認識,這還得了,曹操派人去探查,分分鐘摸清了徐庶的底細。

原來徐庶這個人,早年間表現不太好,一條到晚惹是生非,後來改名化名單福,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好同志,跟當時一些名士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同時,徐庶有個難能可貴的優點,他非常孝順,曹操也是抓住了這個徐庶孝順這個品質,把徐母誆到曹營,然後又用徐母的名義把徐庶誆到曹營。

徐母可不是個簡單的女人,他一聽說兒子棄劉投曹,當時就指著兒子的鼻子罵:你這個小王八蛋,真是棄暗投明,丟死先人了。

然後,徐母竟然自盡了!

後來,徐庶有機會回到劉備身邊,但他沒有回去,理由是:我一會兒投靠您,一會兒投靠他,現在又回來投靠您,這天下人說起來也不好聽啊,我畢竟要臉。

但實際上,這個理由是有明確的邏輯錯誤的,首先,徐母之死的起因是曹操的誆騙,其次,你這說法置關二爺於何地?

小說畢竟是小說,需要藝術加工讀來才得勁,讀完小說,我們還是要認真瞭解一下那段歷史。


《三國志》:

徐庶離開劉備之後,根本沒有後面那些糾纏不清。

《三國志》中徐庶無傳,先說中這段故事,其實是來自《諸葛亮》傳中幾句話: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這一段是說,劉表死了,他兒子劉琮聽說曹操打過來了,就要投降。劉備在樊城聽說後,就率軍南行,這時候跟隨劉備的有諸葛亮和徐庶兩人,南行過程中劉備被曹軍打敗並追趕,曹軍順便就把徐母抓走了。

這時候徐庶的心都亂了,他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老大,講真我很想和你一起創業,但你看我不能不要我媽啊,現在我心亂如麻,也幫不了你什麼忙,乾脆我走了吧”。

劉備當時說了什麼,沒有記載,但後文說“遂詣曹公”,可見劉備之仁義大度,並沒有危難徐庶。

從這件小事,我們就能看出劉備和徐庶君臣之間的關係,徐庶光明,我沒能力繼續幫助你,就明明確確說出來,劉備磊落,你要走就走,我絕不危難。

表面看起來,劉備失去了一個徐庶,在身邊能人本就不多的情況下,這無異於雪上加霜,但這無形中為劉備豎立了良好的口碑,讓天下名士都知道,老劉家真的不錯,老闆仁義大度,值得為他賣命。



也可自話


亦舒 在《圓舞》裡面說:“命運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是規定的,冥冥中註定,該離場的時候,多不捨得,也得離開。”

是啊,離開,有時候是不捨,最終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公元189年的,(是的,不是公元1989年,是189年)街上異常熱鬧。街頭中間的柱子上面,正綁著一個少年,這個少年看起來異常的堅毅,用死神一般的眼睛盯著綁著他的那群人。

那群人卻根本不理睬這個少年,只是輕蔑地大聲地喧譁說道:“有誰認識這個人。”

老百姓擁擁擠擠,無人敢大聲說話。但是其中一個人卻大聲對一個黑衣男子嚷道:“你不要擠我啊,等下都給你擠到了。”

擠人的黑衣男子並沒有理睬,只是用死人一樣的眼睛盯著前面柱子上面綁著的少年。

大聲喊的人,見黑衣人沒有反應,怒氣正要發作。一眨眼的功夫,卻發現黑衣男子已經不在身邊。

大家再一抬頭,只見柱子上面的少年也已經不見了。

被救的少年的名字,正叫徐庶!

救他的人,是他自己的黨羽。

一、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這個時候,既然已經惹到了官府,就只能好好的避開風頭。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應該再關鍵的時候好好學習,來求得學問。徐庶也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看下書了。

卻不想這個已經夠亂的世界,又出現了董卓。

董卓是惡賊,只要有人和他沾上一點關係,他就脫不了干係。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感覺很危險。

但是有一天,他卻聽到了一個消息。朝中有一個年輕人膽子是特別的肥,敢於直接去刺殺董卓。

徐庶這個時候不能安心的看書了,知道了解了這個人。

這個人的名字,正是曹操。

二、躲避戰亂的潛伏者。

董卓是一個殺千刀的,無任何的政治頭腦。他的所有的想法就是自己的一意孤行。

這個時候,袁術等許多有名望,有身份的人,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因為前期曹操的傑出表現,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

討伐董卓的聯軍聲勢浩大。

董卓的兵力吃不消,被擊敗之後,更是做了慘絕人寰的事情,帶著漢獻帝朝著西邊走。

他把皇宮燒了,看著皇宮熊熊大火,董卓哈哈大笑。

又去把陵墓給挖開,搶劫財寶,之後還是覺得不過癮,又去搶劫燒殺當地人民,據說當時洛陽被他殺的一個人都沒有,幾百公里都是烏鴉飛翔。

(這個也夠恐怖了,他就是惡魔。)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聯軍在哪裡,原來大家還是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

這個時候,我們的英雄又出來了。是的,他是明星,是那個時代唯一的一個耀眼的巨星。

本來剛開始的計劃是和大家一起殺過去,滅掉董卓。

沒有想到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懂打仗,一個個想的是怎麼樣擴充自己的地盤和勢力。

和這樣子的人搭夥,簡直是掉價的要死,於是曹操自己一個人就殺了過去。

我們想的是,我們的明星終於出場了,這次肯定會勝利的。

可是沒有想到還是會讓我們失望的。

在滎陽汴水這個地方(今滎陽西南),曹操遇到了大將徐榮。

曹操因為士兵差的太大,自己這個時候還不是一個軍事奇才,自己差點沒能活著出來。這個是曹操的第二次危機。還好他老弟曹洪救了他。

這個時候我們的主人公在幹嘛呢?我們的主人公沒有辦法,只能朝南方走,跑到了荊州。認識了當時非常有名的石韜。還有人稱智囊的諸葛亮。

他們又過上了自由自在,看書的日子。

三、幾年之後再相會。

那一天晚上,當初的少年已經是青年了,風度翩翩。這個時候他想的是自己學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派上用場。


想了很久,他一一數過心中的人選。劉備,袁紹,曹操,孫權。

最終他選中了自己心愛的人,曹操。(什麼?曹操,他不是投奔了劉備了嗎)

是的,他是投奔了劉備沒有錯,可是以徐庶這種天才,其實知道,自己有才,但是工作經驗是非常欠缺的,於是找了一個可以歷練的地方,想來想去,最好的歷練的地方正是劉備。

而劉備的敵人正好是曹操,這樣,也可以正好了解當時最主要的人物的。

四、我來指點江山。

劉備沒有遇到徐庶之前雖然是皇叔,但是這個皇叔,也只是一個自己給自己弄的一個廣告詞語。

雖然旁邊有關羽,張飛,但是卻老打敗仗,到處流浪,無安身之所。

在劉備遇到徐庶以後,在數月之間連施妙計。(可以看到這個青年人是非常的不錯)

我們知道,曹操奪取冀州後,率部回到許昌,並有了奪取荊州之意。於是,他派遣曹仁、李典等將領屯兵樊城。曹仁根據部將呂曠、呂翔提供的消息得知劉備在新野招兵買馬,立即命呂曠和呂翔二人率部五千向新野發動進攻。

得知曹軍來犯,剛剛加入劉備集團不久、化名單福的謀士徐庶立即佈置關羽、張飛和趙雲出兵迎戰。在雙方的較量中,趙雲斬殺呂曠,張飛刺死呂翔。

這一仗,使得所有的人軍心大大加強。劉備更是覺得自己地了一件寶貝。

但是,得知呂翔、呂曠二人被殺,曹仁大怒,不顧李典的勸阻,帶著二萬五千人馬殺向新野。在兩軍陣前,曹仁擺下“八門金鎖陣”,這個陣法相當的不簡單。

大家都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

徐庶又站了出來,說自己對這個陣法略知一二。(自己知道的很多也只能這麼說)派出趙雲入陣廝殺,將此陣攪亂。隨後,劉備率部掩殺,曹軍大敗。

大家以為這個事情就這樣結束的時候,看到了曹仁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黏上了。

就在此戰結束的當晚,不甘心失敗的曹仁又向劉備營寨發動偷襲。可惜了,

這一計策又被徐庶識破。

等曹仁來到營寨附近,只見營寨四周火起。曹仁心知上當,機靈退軍。此時,早已埋伏在周圍的張飛和趙雲等將一起殺出。曹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這一仗,使得劉備軍心大振。我們的主人公功不可沒,自己的公務員也當得順風順水,這個時候更要找個機會去其他平臺再次歷練。

五、一個藉口,一雙慧眼。

劉備的總體的實力,還是和曹操差很遠。所以當曹操打回樊城的時候,只有逃跑的份。徐庶在跟隨劉備逃亡的過程,母親被曹操擄獲。

這個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因為一來,可以和自己的母親在一起,二來,自己現在也有了一點業績,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曹操手下幹活了。(以前沒本事,簡歷上面工作經驗這一欄還只能寫無)

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哪裡肯捨得啊,徐庶對劉備說道:“我本來想和將軍一起創造王霸之業,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但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抓去,我現在方寸已經亂掉了,對將軍也沒什麼幫助,所以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

什麼意思呢?我什麼事情也做不了,我很亂,我需要去曹操那靜靜。

劉備只好答應,晚上的時候,他就和石韜說了自己的戰略,說明了曹操的雄才大略。

劉備雖然也還不錯,是一個不錯的明星,但是能力和曹操比還是有距離石韜聽了之後連連點頭。

後來兩個人就在曹操那裡做起了官,但是非常遺憾。曹操覺得他的簡歷也就這樣,只能給他個小官做做。

諸葛亮就非常感慨:“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意思說,他都能發現我這個天才,這個人竟然只做到這個份上,太可惜了。)

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徐庶,只要自己的抱負可以伸張,他在那個時代就是風雲人物。雖然不像臥龍,鳳雛等謀士一樣聲名赫赫,但是也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人物。

附:東坡赤壁賦部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心裡默默唸想)

再附:赤壁之戰前夕,徐庶識破了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書,龐統的連環計。

(這雙慧眼了不得)

關於徐庶,可能丘吉爾更瞭解他,他說:“成功是從一個失敗前進到另一個失敗,期間卻熱情不減的能力。”


花邊有愛大叔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是個很有名的歇後語,說明了徐庶離開劉備,去投靠曹操的經過。


曹仁和李典被劉備單福打敗,逃回許昌後,去見曹操。告知曹操劉備是靠單福的計謀取得勝利的。謀士程昱笑著道:此人不是單福,而是潁州徐庶,單福是其假託之名。

程昱告訴曹操徐庶之才比他高出很多,並獻計爭取徐庶來投曹營。

原來,徐庶為人致孝,幼年喪父,家裡只有老母,弟弟徐康早亡,老母親無人奉養。程昱讓曹操將徐庶的母親接到許昌,然後假用徐母筆跡休書給徐庶。


徐庶接到母親的書信,知道母親在曹操那裡,只好離開了劉備投靠了曹操。可是,徐庶到了曹營,徐母知道了真相,原來是曹操的計謀騙來了徐庶。徐庶一面呵斥徐庶糊塗,轉而進屋懸樑自盡了。徐庶悲傷不已,另外也感念劉備知遇之恩。於是,在曹營終身不獻一個計謀。當然這些只是《三國演義》小說裡的段落。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攻打劉備,劉備“率其眾南行,棄新野,棄樊城,走當陽,收夏口的時候,徐庶與母親走散,其母被曹操所擒。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徐庶說:我本想與將軍一起創造王霸之業,所憑持的就是這顆心,但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捉去,我現在方寸已經亂了,對將軍也沒什麼幫助,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

劉備只好答應。於是,徐庶為保全母親前往曹營,同郡好友石韜與其一起前往,此後一直在曹營做官。


看來徐庶的確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前去投靠曹操的。此時,諸葛亮其實已經投靠了劉備了。這說明徐庶推薦諸葛亮給劉備,他們曾在一起共同輔佐過劉備。



路遙lgy


徐庶,第一個真正幫劉備人生規劃的謀士!但是後來沒多久就離開了劉備。問到徐庶為什麼要走,就要先摸出徐庶為什麼要來!

徐庶化名單福,在路口賣唱,專門等的就是劉備!為什麼要化名?是不是有什麼原因讓他不能用真名!是什麼呢?依我看,兩點!


第一,年輕人的爭強好勝的鬥心!我們知道徐庶跟諸葛亮龐統是好友,而且都跟著龐德公,水鏡先生學過一段時間。水鏡在給劉備推薦的時候,說的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裡面並沒有提到徐庶。竟然水鏡跟劉備這麼說,那麼是不是反過來可以跟他的學生們這麼說“能輔佐劉備成就帝業者,才是姜尚,子房在世!”。再有,諸葛亮年輕時曾經跟徐庶這些師兄弟說過,他們做官只能做到州牧一級,諸葛亮自己卻自比管仲,樂毅。所以這個時候,徐庶的心未必是服氣的。大家都是年輕人,學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憑什麼你就比我厲害?你可以的為什麼我不行?乾脆我自己毛遂自薦,搶先一步,先到劉備身邊,輔佐他!


第二,就是徐庶對自己的才學的認知。這裡並沒有說自信,是因為徐庶自己可能也沒有底,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所以徐庶才會化名,單福,單獨一人,福運綿長。這個名字也是徐庶對自己開的一個彩頭,希望自己能做到,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

對照這兩點,就可以推斷出徐庶離開的原因。

首先,徐庶到了新野,發現劉備的根基差到不行!打個仗連個萬把人的兵團都湊不齊。自己想不到能夠快速提升劉備實力的方法。別說安天下,怎麼能幫劉備脫離困境都沒有什麼辦法。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徐庶明白了老師的評價是對的!自己真的不是安定天下的定海神針!所以只能退位讓賢!

第二,徐庶並沒有想出劉備今後的規劃。出路在哪,徐庶並不知道。自己雖然小勝了曹操兩陣,但面對曹操即將親提大軍的事實,徐庶並沒有良策。也就是說徐庶可能是戰術高手,但對於戰略徐庶還是差了一點。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再拖下去弄不好劉備要被搞死!這以後就沒辦法見人了!所以趕緊走!

最後,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徐母十有八九跟徐庶有過約定。自己最晚到多少歲必須回家!所以徐庶在接到老母親的信時,並沒有懷疑!所以說徐庶?跟母親有過約定是很有可能的!


沒事鬧著玩


我是逐夢,我來解答。

解答歷史類的問題,不能用現代的觀點來看待,要結合當時的環境。加上我們和古人的“三觀”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我認為研究此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當時的史書來找答案。

一、內容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

在正史中也交代了徐庶母親確實被曹操所抓,徐庶以此為由,不得已離開了劉備。這件事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方寸大亂。

二、儒家影響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在漢朝已經佔據主要地位。儒家提倡“善事父母為孝”已經廣為社會所接受,如果連自己的母親都不能奉養,那有什麼顏面存活在世上。這也是當徐庶以母親被曹操所獲離開劉備時,劉備也沒有什麼話說。

三、三國時官制

東漢末年到三國初期,政府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察舉制,選用的人才主要在名聲,以孝道德行為主,如果徐庶不因為這個而離開劉備,以後難以立足在其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