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农村俗语“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何不能要?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掌管着我的青春,今天小编接着给大家讲农村的一些俗语,具体如下:

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十二时辰计时法,它与现代24小时计时法不同,是每两个小时计成一个时辰。用天干子丑寅卯等进行区分。

农村俗语“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何不能要?

古人又把晚上分为五更,戌时为一更(现代时间是指晚上7时~9时);亥时为二更(晚上9时~11时);

子时为三更(晚上11时~第二天凌晨1时);丑时为四更(凌晨1时~3时);寅时为五更(凌晨3时~5时)。

古人认为进入一更后,人们就该停止一天的劳作,准备休息了。而过了五更,天就开始放亮了,鸡也开始啼鸣,人们开始起床,进行新一天的劳动生活。

农村俗语“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何不能要?

农村老人说“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什么不能要?

一、不恋一更食

“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养生方法。

古人在农耕时期几乎没有夜生活,尤其是农民,大多数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过去人们吃晚饭早,到了晚上7点以后,大多数人就已经上床睡觉了。

中医认为,吃饭太晚,如果再贪吃,上床睡觉,食物在胃里不会得到很好的消化,增加胃肠的负担,久而久之,会损害健康。

小编儿时生活在农村,记得在太阳快要下山前,村民们基本上都吃完晚饭了。

农村俗语“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何不能要?

老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吃过晚饭,爷爷总是让孩子们在黄昏里,四处玩耍一会儿。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等高能量食物,也经常出现在晚餐餐桌上。

我们忘记了 “不恋一更食”的古训,晚饭吃得晚,又贪图美食,吃得很多,又经常窝在被窝里看电视。

睡觉后,胃里的过于油腻的食物来不及消化,会影响睡眠,还会让身体都出现各种问题。

尤其现代人,经常熬夜加班,或者过夜生活,晚上在七八点以后进餐成了常事,甚至吃夜宵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能做到“不恋一更食”的人越来越少,而心脑血管疾病却越来越年轻化了。

二、不贪三更色

三更是指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古人讲究养生,中医认为三更是肝经活跃的时间,在11点时及时入睡,可以将身体毒素排出,有利于新陈代谢。

古人睡眠早,夫妻生活自然也就比较早。在夫妻生活结束后,身体疲倦了,早点休息比较好。

在11点左右,早点睡有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因此古人说得是有道理的。

“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这句话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告诉我们在晚上,要饮食起居都有规律。

不要贪恋美食美色,把握好时间,掌握好规律,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三、三更“色”为什么不能要?

现代人,往往睡眠太晚,晚餐又吃得太好太晚,在晚上11点多还十分精神,很多夫妻就在这时候进行夫妻生活。

这样,不仅不利于肝肾休息,也增加了它们的负荷。长此以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现在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为自己身体素质好,还很年轻,不必在意这些禁忌。

殊不知,由于白天的工作了一天,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需要在晚上通过充足睡眠来恢复。

而在该深睡眠时段,却过夫妻生活,不仅影响睡眠,而且对身心健康更加不利。

农村俗语“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三更“色”为何不能要?

我的同事王叔,今年42岁,前段时间脑干出血去世。他就是生活不规律,经常跟朋友聚会,半夜才回家。

近几年,他就得了高血压,但是他并没有当作一回事,依旧我行我素,半夜三更回家还要求过夫妻生活。

古人云 “色是刮骨钢刀”,虽然他的年龄不大,但是长期的三更“色”掏空了他的身体。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不注意身体健康,长期过夜生活,还要贪恋美食美色,这样的结局会让自己最终倒下。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古训,时刻提醒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