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武汉疫情暴发,举国上下抗疫已一月有余。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前方捷报频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断崖式减少。3月4号,湖北省除武汉以外,新增确诊病例连续7天保持个位数。


战疫短片《三十三》里说:

保护着 960 万平方公里的,从来都不是超人,是 14 亿同根的“家人”。

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逆流而上,有人保持善良和坦荡 。越渺小的越孤勇,越害怕时越强大 。

这次全民战疫中,由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院士领头的10个院士团队,344支国家医疗队,42322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

中国最顶尖的医学界精英奋战于疫情最前线,与此同时,医疗战线之外,还有一群普通人,他们毅然身先士卒,与疫情斗争。

他们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平凡人,他们的无私无畏与担当,亦应当被我们铭记。


01

我走了,眼角膜留下来

替我看一眼春天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

河南民警樊树峰的车载音响里,播放着他最爱的歌曲。

大年初一晚上,樊树峰接到战“疫”命令,还没来得及吃饺子,便驱车从老家返回郑州。

第二天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他,吃住在单位。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社区事务繁琐,疫情重点管控人员联系不上,樊树峰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上门询问;居民抵触隔离,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武汉返回的租户私自撕封条取快递,他赶到现场耐心劝导……

妻子张华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樊树峰是十过家门而不入。”

从家到单位仅隔300米,樊树峰却忙得没时间回。他的坚持与坚守,换来的是辖区内没有一个感染病例。

2月11日,连续奋战17天后,樊树峰累倒在战疫一线。19日,他不舍地闭上了还没看够这个世界的眼睛,生命定格在39岁。

临死前,他说:“我走了,眼角膜留下来,替我看一眼春天。”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这个迟来的春天,一位悲伤的妻子痛失“暖男”丈夫,小女儿没有爸爸陪伴踢球,大女儿再也没有爸爸帮忙扎头发了。

这个希望的春天,英雄的器官将挽救三个人的生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

生为人民奋战,死为人民献身。这是樊树峰警官一生的写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是一个应该被我们铭记的平民英雄故事。


02

打怪兽的爸爸没能回来


“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汉打怪兽。”

这是39岁老男孩许鹏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动态。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许鹏是名设计师,喜欢手工,爱好音乐,Beyond的歌唱得以假乱真。

许鹏还有个重要的身份,蓝天救援机动队队长,他一年有300天奔波在做公益的路上。

好友说,他把公益当事业,最苦最难最险的事他抢着做。

加入蓝天救援队6年,他参与了缅甸、老挝、可可西里等救援任务;阜宁风灾、广元沉船有他坚定的身影;玉树雪灾时,他带领机动队队员在救援一线艰苦奋战。

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各类应急物资及装备严重匮乏,许鹏毅然驰援武汉,帮助各大医院运输发放抗疫物资。

2月21日,许鹏连续工作了16天,他在驾车运送物资前往武汉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遗憾离世。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同在蓝天下,携手做公益,是蓝天救援队的口号。

争分夺秒,一批批及时运送到位的应急物资,有效保证了医务人员去救治更多病人。

许鹏曾经唱过那首著名的《光辉岁月》: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没能回去陪儿子打怪兽的许鹏做到了,他是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他用平凡而精彩的短暂人生,书写了属于他的光辉岁月。


03

“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1月16日,武汉市民肖贤友出现发烧症状,25日,转入武汉市第四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

他的病情很快恶化,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症状,一天之内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

肖贤友用手指着胸口不停比划,“捐出去”“捐给国家”一个个字从肖贤友嘴中艰难地吐出来。

病房里妻子林林和医护人员都哭了。

2月12日上午,得知金银潭医院空出了床位可以转入,肖贤友用颤巍巍的手,在白纸上写下歪歪扭扭的遗言:

“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厚厚的护目镜下,医护人员没能止住泪水。

中午,肖贤友拒绝护士给他静脉输注剩下的丙球蛋白,他要把有限的药物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可是,丙球蛋白都是他妻子自费购买的。

当天下午,肖贤友被转到金银潭医院。不幸的是,第二天因病情恶化去世。

网友说:在生命最后时刻,还能想着为国家做贡献,这种情怀非同一般。

的确,47岁的肖贤友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经营的二手车生意青黄不接,妻子没工作,儿子正在上大三。

尽管如此,去年一个朋友急用钱,他“根本没考虑对方还不还得上”,咬牙借出了8万元积蓄。

肖贤友终究没能坚持住,他还是和浙江医生爽了约,不能去温州游玩了。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亦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有些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请记住——好人肖贤友。


04

光芒背后的平民英雄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告诉我们:


人世间,最厚重的情话,是穿越生死浩劫的人,风尘仆仆地推开家门,说出的那句白开水一样的家常话:


“我回来啦。”

这个春天,很多人永远回不了家。

是的,有战争总会有牺牲。

无数平凡的人,还是选择前赴后继往前冲。

1、最美环卫工人


武汉环卫工人朱莲芳,义无反顾地负责协和医院的保洁工作,在医院工作10天后,朱莲芳和她的队友们住进沌口长江大酒店进行隔离。

她们住了9间房,退房时每间房收拾得整齐干净,像“没住过人一样"。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酒店经理巡房时看到这一间间“新”房,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环卫工人干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她们的心灵地那么地美好!”

朱莲芳说:“我们都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不能搞脏了,给人添麻烦。”

协和的医生感谢朱莲芳“辛苦了”。

朱莲芳却回答:“我做得还不够,医生才辛苦。”她帮错过饭点的医生们护士饭,她寻找机会去做事。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这群最美的城市美容师,体现了高度专业与敬业精神,也展现了最高贵的品格。

他们是医护务员身边最温暖的人,他们让疫情笼罩下的医院、武汉和中国,依然保持着整洁与美观。


2、雷神山“小蓝”背后的帅小伙

雷神山医院开始建设时,危凤志愿驾驶自家的挖掘机参与到了建设中。

得知自己驾驶的挖掘机“小蓝”意外成为网红,憨憨的小伙子特别自豪,略显激动地说:

“以后我可以给我自己孙子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过贡献的!”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先有大家才有小家,这便是疫情之下的中国人。

为建设“大家”出过一份力,添过一片瓦,在前线夯实了土地,建设了战场,虽不能像白衣天使上前线抗疫,却与有荣焉!

他们是医护务员前面的开疆拓土者,这是每一位基层建设者的荣耀与骄傲。

3、承载生命希望的药袋子

丰枫,是武汉一名普通社区网格员,负责帮小区居民购买重症慢性病药物。

2月24号早上5点,丰枫和同事排队等号拿药,因为连续两天没排到号,导致当天拿到的药有100份。

箱子装不下,丰收就将袋子一个绑着一个挂在身上。


我走了,我的眼角膜留下,替我看一眼春天


你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社区工作不易,面对隐藏着“危险”,他们不辞辛苦劳处奔波,才换来了多人“宅”在家里的安心。

他们背着的不仅是大家的药,更承载着病人对生命的希望。

无数的丰枫,不是医生却胜似医生,在医院之外,为我们的身体雪中送炭,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05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着

有人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经历了太多磨难,为什么从来没有被压垮过?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给了我们一个铿锵有力的答案: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他们是无数个告别家人、抗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还是你我身边的民警、志愿者、环卫人员 、公交司机、社区工作者、快递员、普通市民……

他们更是千万个平凡的你我他。

有人称之为“英雄”

但其实,这世上哪来的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挺身而出,才成为了英雄。

正如一句话所说,“假如这世界上有天使,那他一定就是你们这般模样”。

没有人生来勇敢。

但此刻,无畏的你我敢和恐惧较量,敢和病毒对抗。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书写着使命和担当。

抗疫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国人仍需努力,坚定信心,决不大意,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内容素材来源网络,只为传播正能量,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