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這是一篇集合了很多小夥伴問題的答題篇,答案全部是好心情平臺的精神科、心理科醫生在工作之餘、真誠所答。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01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我剛出生就被親生父親拋棄,養父在我七歲就去世,媽媽又有病,家裡生活很困難,我從小就很自卑,在學校讀書經常被別人打罵欺負,初三的時候因一些事受了刺激,醫生說我得了情感性精神障礙。親戚.鄰居都在背地裡議論我是精神病。我很難過,前年因事和媽媽吵架又被媽媽送進鄉下的精神病院了,一關就是半年,經常被別的病人打罵,掉頭髮,內分泌紊亂,頭腦痴呆,我想出院。

該問題回答老師

擅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親子關係輔導,婚戀,青春期叛逆的治療。


A :詳細閱讀了你的提問,謝謝你的信任。精神疾病同其它疾病一樣,有多種治療方法,但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方法是藥物治療,其次是心理治療,運動療法,中醫藥輔助治療,康復治療等。

治療方式有住院治療和門診治療。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住院治療,對於一些社會功能受損不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對自己和他人沒有傷害行為,對疾病有自知力,願意主動服藥,這樣的患者,我們提倡門診治療,並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促進疾病康復。但是,有一小部分患者,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沒有認識能力,有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甚至對自己和他人都做出一些傷害行為,不主動配合治療,家人護理困難,這樣的患者通常建議住院治療,在治療中強調自知力的恢復,服藥的自我管理,鼓勵其參加康復活動,病情穩定後儘早出院在家人的幫助下繼續治療和康復。

在疾病穩定的基礎上,如果能接受心理治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能提高我們對事物多角度全面認識的能力,增強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能力,減少疾病復發。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02 父親抑鬱症,母親重度焦慮甚至偶爾狂躁,該怎麼面對?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麼?要不要將他們分開?

該問題回答老師

從事臨床工作11年,擅長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

擅 長由於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應激心理。

A:從您目前描述的問題來看,目前父親患有抑鬱症母親有重度的焦慮,甚至有躁狂症。面對這樣的情況,對您深表同情,尤其是自己的父母雙親患有比較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確實對您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也讓這個家庭變得不再幸福。

對於您目前的處境而言,給您提供幾點建議,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建議您最近最好可以帶您的父親和母親去當地比較知名的精神心理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可以住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因為比較嚴重的抑鬱症,焦慮躁狂症是沒有辦法通過門診來進行治療的,必須住院接受系統的藥物治療以及心理疏導,並配合行為指導,只有經過了專業,系統的治療才能逐步得到明顯的緩解。不至於導致病情加重。目前有很多醫院都採取的是開放式的病房,這樣的話,患者的家屬可以每天見到患者給與患者一定的生活照顧。

另外,家人的陪伴也是一種比較積極的治療方式。建議可以選擇有開放式病房的醫院,選擇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第三,如果您經常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可能時間久了對您的精神心理狀態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建議您平時要學會放鬆,在面臨著日常的生活之前,暫時的放鬆自己,可以改善焦慮的程度。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03 男子患精神分裂症外出打工失聯流浪18年,應如何正確對待精神病人?

該問題回答老師

從事臨床工作11年,擅長與患者溝通交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

擅長由於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應激心理。

A:首先作為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在對待患者的時候要抱以一個同情心的態度。要正確的看待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和其他的疾病一樣,都是一種普通的疾病,這是它與其他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能相同。所以首先對於精神病患者不能抱以歧視要有一顆平常心,勇敢地去面對患者。要以很大的耐心去包容,換折,更要細心的去照顧患者,多與患者溝通,理解。

你買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話,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途徑去照顧患者,比如說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可以送患者去比較專業的精神病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最好是可以請護工來對患者的生活起居進行照顧,另外患者家屬也要及時對患者進行陪伴,多溝通交流,用心去關愛對方,這樣的話有利於病情的進一步緩解。

相信通過以上的方法可以讓您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精神病患者一個很好的方式,去學會與精神病患者相處。以一個正常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家人。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您和您的家人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04 精神病人病情康復過程中無故害怕怎麼辦?

該問題回答老師

擅長治療學習及工作壓力。情感及家庭問題。失眠,抑鬱,焦慮,緊張,煩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強迫,厭食。幼兒,兒童教育。心臟官能症,周圍神經痛,產後抑鬱,卒中後抑鬱等。


A:我們需要辯證地去分析這個問題。首先,害怕的醫學名詞稱為恐懼,而恐懼的特點是對於特定物體或情境的緊張和擔心。所以,“無故”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可以這樣理解“無故”這個詞語,即實際環境中並不存在令人感到恐懼的事物,或患者的情緒反應超過應有的水平。因為我們討論的對象是精神疾病患者,所以一切的分析都是以此為前提的。

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存在多種精神病性症狀,包括幻覺及妄想等。常見的有幻聽、環視、幻嗅等,比如憑空聽到奇怪的聲音、有人和其講話,看到恐怖性的物體,或者聞到難聞的氣味等。妄想包括關係妄想、被害妄想等,患者會堅信有人對自己不利,甚至要害自己,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都和自己有關。所以,患者周圍的人並不會感覺有什麼值得害怕的東西,但患者的感知覺和病態思維的解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認識到和理解的,容易有“無故害怕”的錯覺。即便是在精神疾病康復的過程中,也會有這樣的表現。

因為疾病的康復不是全或無的,而是波動性的。在康復過程或者臨床治癒後其實還有可能會存在一些殘留的精神病性症狀。遇到這樣的情況,首要的是深入地和患者進行溝通,瞭解到害怕的原因後進行有的放矢的藥物或心理干預。


十幾歲就得了精神障礙,不停吃藥、住院,怎麼辦?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神內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或關注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微信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