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就在清朝建立之后,为了让紫禁城能够更安全一点,满清仿照前朝也专门建立了一支管制森严的军队,专门来保护皇帝还有紫禁城内的那些皇族成员,这些人被统称为”大内侍卫“。在史籍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侍卫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还有蓝翎侍卫。他们就是负责日常皇宫的巡逻还有值班,也有级别高点的就得看守皇帝,也就是御前侍卫了,皇帝的安全都由他们来保护。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就在清朝刚建立初期,满族人进入到了中原,到处都是恨他们的汉人,也是保护紫禁城的侍卫自然必须是从八旗当中挑选,后来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朝政发展的比较稳定了,这才让汉人也担任侍卫这个职责,可有个前提就是得经过严格的训练审核,一旦成为大内侍卫,就不可以随便离开皇宫也不能回家去探亲,一直得待到老年退休的时候才可以回去。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就在安徽,有个小学在扩建当中,居然意外挖出了一座清朝侍卫的墓穴。这个墓穴出土的地方就在太和县上的一个学校,正在建设教学楼,开挖掘机的司机在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下面居然有陶器碎片,赶紧下车去看看,他猜测这下面肯定有个墓,所以就告诉了学校领导,领导又联系了当地的相关部门。考古专家赶到之后对这个墓穴进行了研究,就在这个墓穴的附近发现有3个墓,其中一个是因为进水太严重了,受损也是最厉害的,其他两个保存相对来说还完整一点。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打开墓葬群后,发现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而另外一个墓室是单独的,从这三个墓葬在一起的情况来看,这应该是家族型的墓葬,而且时间应该就是在清代的中晚期。从这三处墓穴出土了很多的铜镜,玉器还有 银锭等珍贵的文物,当时保存完好的夫妻合葬墓,考古专家还出土了一件顶戴(代表清代官员品级),这种顶戴代表了墓主在之前是五品官员,可让人奇怪的是,这并没有花翎,因为清代的官帽都是顶戴和花翎一起的。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就在考古专家赶到疑惑的时候,有个村民说这个墓可能是村里武举人的,当时这个武举人就当过大内侍卫,退休之后回到了老家,葬在了这里,于是考古人员赶紧就查资料,发现这个侍卫的确和其他的官员不同,因为普通的官员是有花翎的,而侍卫却只有顶戴,而且从后面的挖掘当中发现了玉扳指以及弓箭头这些东西也足以证明墓主的确生前是武官。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而且就在挖掘过程当中,有一群人突然来到了这里,他们拿着族谱说自己就是墓主的后代,也希望考古专家能停止继续挖掘,经过证实后,他们的确是墓主的后代,可当时学校要施工已经无法暂停,所以古墓还是要继续挖掘的。

安徽出土清朝大内侍卫墓,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村民拿着族谱喊停

但是双方也达成协议了,当地的文物部门会出资为这个墓主重新去修一个衣冠冢,让后人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