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WONBOW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教育應該培養孩子“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

昨天在車站等車的時候旁邊有倆小孩拿著手機刷著視頻,視頻裡是一個大人把一隻貓重重地甩來甩去,貓不停地發出悲慟的嘶叫,但倆孩子卻看得哈哈大笑,坐在一旁的我感到這陣笑聲極其陰冷,心裡五味雜陳,這樣的視頻為什麼會傳播?為什麼會被孩子看到?孩子看到了為什麼會那麼開心?

回到家後,網上一搜,就更難過了,孩子殘暴地虐待動物並不少見。

❶用石頭攻擊流浪狗

無家可歸的流浪貓狗常常成為熊孩子的攻擊對象,他們覺得好玩就把狗狗當成靶子,用石頭攻擊它的頭部,導致狗狗頭部嚴重受傷凹陷。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❷流浪狗被活活憋死

一群熊孩子把火腿腸放進塑料瓶引誘流浪狗來吃,讓流浪狗的口鼻卡在瓶子裡活活憋死。孩子們看著狗狗拔不出頭憋得十分痛苦的樣子居然一邊踢狗狗的肚子一邊哈哈大笑。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❸小狗被扔進火堆

一群熊孩子把一隻小狗扔到火堆中,幾乎燒光了它所有的毛,狗狗在火堆中慘叫掙扎,被好心人救下後送往醫院,全身二度燒傷,經過悉心治療後才逐漸康復。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❹丟拋流浪狗

一名初中生將一隻流浪狗多次拋起摔下,小狗痛苦哭叫,嘶聲裂肺,最終狗狗奄奄一息,生死未卜!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❺狗狗被偷去殘忍虐待

小狗狗被三個熊孩子偷走,熊孩子摔打它,灌它毒藥,折斷它的腿,打火燒它的臉,玩夠了就把它扔到垃圾桶,主人找到它的時候狗狗已經奄奄一息。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❻宜賓虐狗事件

狗狗被男生從2米高的階梯上摔下來,狗狗慘叫兩聲,躺在地上急促地呼吸,隨後男生又將幾個鞭炮塞進狗狗的嘴巴、耳朵後點燃,還一邊用木棍毆打狗狗的頭部、頸部,用腳猛踩狗狗頸部,又撿起磚頭向狗狗頭部砸去。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❼青少年虐殺兔子

兩名十幾歲的孩子,把兔子放進揹包,多次在地上摔打,用棒球棒追打兔子,他們砍下了兔子的兩隻耳朵和左下肢,並把兔子丟在路邊點燃焚燒。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❽射殺白貓

一隻異瞳白貓被一名大一新生用弓箭射殺,被發現時,貓咪身上插著四支箭,被棄置在垃圾桶。路過學生將其送到醫院進行救治,花費近千元,還是沒救回來。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以上的請少年、兒童虐待動物事件僅僅是被曝出來的部分,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虐待正在發生。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虐待小動物的經歷,也許只是捅爛了螞蟻窩、踩死了一隻昆蟲,但是暴力是存在升級隱患的,虐待小動物有可能會升級為虐待大動物,再升級到虐待人,甚至虐殺人。

❶孩子會模仿

美國一位母親因為臨時要出門一天,於是請鄰居小男孩來家裡照顧3歲和5歲的兩個女兒,不料母親回到家後,卻發現房間凌亂不堪,3歲的女兒躲在角落瑟瑟發抖。原來,小男孩模仿電視裡虐待動物的場景,把3歲的女孩扔進了洗衣機裡,往洗衣機里加水後打開了開關,導致女孩身上到處都是淤青。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❷暴力會升級

1999年,Arnold Arluke等四位研究人員做的調查表明,有虐待動物史的人實施暴力犯罪的幾率比沒有虐待動物史的人要高出5.3倍。大量事實證明,殺人犯,虐待狂和性虐者,都比較傾向先對小動物下手。

2017年,美國德州血洗教堂案件中26死亡,24人受傷。案件中的殺人狂Davin Kelley就被前妻曝出曾在10歲的時候擰死一隻狗狗。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下圖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都有過虐殺動物的經歷。連環殺手通常會在幼年期間擁有3種行為:尿床、喜歡縱火以及虐待動物,這也被成為“麥克唐納三症狀”(Macdonald triad),其中虐待動物能夠讓他們有強大的掌控感。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羅列這麼多有童年虐待動物經歷的連環殺手,不是為了嚇唬大家,而是希望能夠引起家長們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虐待了動物就上綱上線,給孩子打上永不翻身的罪惡標籤。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再去引導幫助他們學會尊重生命。

❶把動物當玩具

一般7歲以前孩子都處在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明顯的特徵就是自我中心,他們很難做到換位思考,如果沒有引導,他們很難理解動物受傷害的感受。他們通常會把動物當成玩具取樂:按死螞蟻我好厲害,拔掉昆蟲的腿很好玩,踩爛金魚的腦袋很有趣,點燃貓咪的尾巴好漂亮......在孩子們的眼裡,動物和玩具並沒有區別,就像他們也會給家裡的玩具取名字,跟它們講話,但是下一秒又可能把它們大卸八塊。如果周邊有人給他們做這方面的負面示範,孩子更是學得飛快,有時候“同流合汙”,在他們看來只是一起玩耍而已。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❷發洩情緒

人類個體都具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善,當他遭遇心理壓力和挫折境遇時,就可能重新激發他的侵犯動機,出現攻擊性,很有可能就會對毫無招架之力,也不會去打小報告的動物下手。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踢貓效應”,爸爸媽媽在外面受了氣,就拿孩子出氣,而孩子呢,就拿家裡的貓出氣,這種暴力傳遞如果不及時疏導,就有可能導致暴力上癮。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病理性的虐待動物傾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虐待動物的舉動都是可以掐斷的火苗,但是如果孩子的情況比較嚴重,就要及時進行專業的心理干預,這不但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的安全負責。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孩子出現了任何問題,家長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要隨便給孩子定性。

❶關心愛護孩子

回顧很多連環殺手的童年幾乎都是滿目瘡痍,被欺凌、被虐待、被性侵、被隔離,或者親眼目睹了殘酷的暴行,起初他們也只是不被關心的可憐孩子。如果每個家長都有更多的時間關心孩子,不對孩子施加暴力,並在他們受到外界暴力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和安慰,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那這個世界就會少許多惡魔。

一個被“愛”撫養長大的孩子更有能力去愛自然、愛動物、愛人,一個被充分尊重的生命才更懂得尊重其他生命。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❷幫助孩子應對情緒問題

大人也會有情緒問題,我們有很多釋放情緒的方法比如出去運動、找朋友談心、聽歌看電影等等,而孩子可能就缺乏自我疏導的意識。平時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問題,教他們如何應對情緒問題,方法越具體越好,平時也要多豐富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的多餘精力引導到遊戲、勞動、學習中來。

還要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問題,有情緒的他們依然會被我們接納,如果他們有任何難以處理的情緒一定要跟爸爸媽媽溝通,一定不可以去傷害別人或者傷害小動物。

❸保護環境,熱愛自然

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去大自然走一走,陪他去觀察一朵花的盛開,一隻蝴蝶的誕生,一群螞蟻的搬遷.....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做好孩子的生命啟蒙解說,讓他們瞭解生命,熱愛生命,熱愛自然。

也可以帶他們去動物園、海洋館看看,去認識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讓他學會敬畏生命。但是不要帶孩子去看那些通過鞭打、虐待馴化的動物表演,要傳遞給孩子人和動物生來平等的理念。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平時也要教育孩子不要亂丟垃圾,垃圾被動物們吃掉後,動物們就會死掉,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夥伴,保護我們的地球。

❹讓孩子和動物做朋友

如果有條件的話,給孩子養點小動物,小貓小狗、小烏龜、小倉鼠、小兔子、小魚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去照顧它們,在孩子的照顧過程中給孩子提供一些知識幫助,和孩子一起去研究怎麼把它們照顧得更好,讓他們感受生命成長的不易,也要多多表揚鼓勵他們,激發他們內心的善念和責任感。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可以飼養家養動物,但是不要把野生動物關在家裡,教育孩子小鳥應該跟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習慣了大自然的他們迴歸到大自然裡會更開心。

❺榜樣的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越是他們信任的人的行為他們越認為是對的,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以為踢一下小貓,踩死一隻臭蟲是一件小事,這在孩子眼裡都代表著可以隨意踐踏生命,

孩子越小,越是不會聽我們說什麼,而是觀察我們怎麼做。如果孩子還小,消滅害蟲這種事情還說不清楚的話就先躲著他們進行吧。

除了家長以外,大人也要注意孩子周邊的其他社交圈是不是有不好的榜樣,要跟孩子解釋這麼做是不對的,不可以模仿。也期待網絡、媒體的環境能更純淨,不要傳播虐待動物的圖片視頻,因為傳播帶來的利益,網上曾有人高價購買虐貓視頻,就有人利益燻心搞起了“虐貓組織”,肆意殺害貓咪,有時候,我們的傳播就是一種傷害。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旺妞

我一直都覺得,人性教育要遠高於知識教育,向孩子傳送生命的氣息,喚醒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善意才是父母、學校乃至社會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責任。

希望我的旺寶對小花、小草、小魚都倍加珍惜,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感受生命的美好。

虐狗、虐貓、虐待動物,為何孩子能做出這些殘忍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