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竹鄉綻放文明花 大竹的“美” 看得見

竹鄉綻放文明花 大竹的“美” 看得見

大竹縣城一角

劉達建 程一凡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不用擔心,我一定會安全、快捷地把你送到考場外。”今年6月8日早上,大竹縣城的出租車司機李師傅,駕駛著貼有“愛心送考車”標識的出租車,這樣安慰車內擔心遲到的高考考生。從2010年至今,大竹縣城累計有1.38萬餘人次高考學子享受到出租車的“愛心送考”服務。

在這場全社會自發的愛心接力中,眾多私家車主也加入到送考的隊伍中來,志願者搭起服務點為考生、家長提供免費解暑物品,跳廣場舞的老年人自發停止了活動……這是大竹縣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大竹縣以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持續給力民計民生,聚力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宣傳教育,提升創建成效,讓文明之花開遍2076平方公里的竹鄉大地。

竹乡绽放文明花 大竹的“美” 看得见

大竹縣城新貌

看城鄉綜合環境:宜居大竹顏值高

當你漫步在竹城街巷,徜徉於公園廣場,定會深切感受到:大竹街寬路暢、草綠燈亮、樓高房美。近年來,大竹縣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縣城規模拓展到26.25平方公里26.8萬人,全縣城鎮化率達41.5%,躋身四川“宜居縣城”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範圍。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主次幹道互通互聯,公益性文體場所全部免費開放,基本形成“五大城市商圈”。城市品質大幅提升,總體城市設計中注入竹麻文化、融入時尚元素、滲入歷史文脈,著力打造“五大特色建築群”,美麗竹城矗立川東。

全縣各地深入實施“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建立統籌協調規劃機制、健全分類推進工作機制、創立產村相融創新機制、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機制、探索農村文化旅遊建設機制、形成幸福美麗新村管理機制;整合各類惠農項目,實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環境整治、綠化亮化和小城鎮建設等項目,大竹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廟壩鎮長樂村、姚市鄉樓房村、石河鎮新華村、人和鎮天寶村、楊家鎮獅潭村……一大批充滿文化底蘊、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村聚居點,構築起了城鄉一體化的現代格局。

大竹縣優化服務強化管理,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完善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清單制度,先後清理和調整審批事項76項,保留行政許可188項,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社區民主建設與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全面推進誠信建設,營造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形成了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優化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改造校舍25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中心幼兒園33所,建成47個鄉鎮文化站、61個社區書屋、382個農家書屋、80個農民健身工程點、30個社區健身點和10條全民健身路;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每年劃撥200萬文化活動專用經費,開展“全民閱讀”和 “百場文化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公益性設施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鄉村少年宮常態化開展活動。強化公共服務管理,加快城市交通、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為廣大市民營造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網格化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著力打造“平安大竹”。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工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95平方米,城鄉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通過了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創建為全省環境優美示範縣城。

竹乡绽放文明花 大竹的“美” 看得见

大竹縣城北新區

看民生事業發展:幸福大竹滿溫情

遵循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理念,大竹縣近年來切實加快推進民生事業發展,聽民聲、察民情,確定“民生實事突破年”、舉辦“民生實事座談會”,與村民談“致富經”,與企業業主話“發展路”,調查決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地,是否做到“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個個細節,映射出大竹縣委、縣政府民生至上、崇尚實幹的發展思路。

全縣深入實施“9+8”民生工程,累計投入民生資金123.8億元。脫貧攻堅工作富有成效,10.05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56%。教育科技、文體廣新、衛生計生、食品藥品和老齡工作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建成中醫院綜合樓、縣醫院綜合樓、就業社保綜合樓、中心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檔案館等重大民生項目,順利通過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縣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各類社會保險參保82.3萬人次,幫扶特殊困難群體85.5萬人次。

一件件民生實事、一份份民生清單,無不體現著竹鄉大地最厚重的主題和最溫暖的底色,如陽光般和煦溫暖,傾情灑向三山兩槽,讓百萬竹鄉人民心裡熱乎乎、暖洋洋。

文明不僅要惠及普通群眾,更要惠及每個貧困家庭。大竹縣把文明城市創建和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精準實施“六個一批”扶貧攻堅計劃,全面推進扶貧攻堅“十大專項行動”。全縣每年度計劃退出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均順利通過省、市、縣組織的驗收、考核和第三方評估,圓滿完成目標任務,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成扶貧開發攻堅示範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看全民素質提升:文明大竹更美麗

大竹縣委在2013年作出實施“全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的決策部署,為建設文明大竹打下了堅實基礎。2014年,大竹縣十二屆三次黨代會提出“八城同創”奮鬥目標,形成了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各項城市創建“優勢互補、相融互促”的工作格局。

全縣緊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求,抓宣傳強氛圍,提升公眾的文明參與指數;依託櫥窗、LED電子顯示屏和“兩微一端一網”新媒體,構建起了多渠道、各層次、全方位的文明城市創建宣傳平臺。紮實開展城市“文明社區”、社區“文明樓院”、行業“文明科室”、機關單位“文明職工”等系列創建活動,營造了人人關心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縣共創建文明單位448個,其中省級22個、市級152個、縣級274個;共創建文明村鎮221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2個、市級58個、縣級160個。紮實推進完成社區志願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組建171個志願服務大隊,登記註冊志願者人數達4萬餘人,組織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農民工、關愛殘疾人、關愛貧困戶等志願服務活動。

全縣上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導市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向身邊榜樣學習,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在縣廣播電視臺創新開闢《大竹講壇》欄目,下設政策講堂、法治講堂、道德講堂、文化講堂、百姓講堂等5個講堂,教育引導市民遵法守禮、明禮誠信;截至目前,《大竹講壇》共製作播出82期,其中政策講堂18期、法治講堂15期、道德講堂12期、百姓講堂30期、文化講堂7期。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四川好人”、“美德少年”、“最美家庭”、“勞動模範”等評選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市民崇德向善。建好、用好道德講堂,各單位邀請本地本部門的“道德模範”、“先進個人”為單位職工或社區居民進行業務培訓、道德宣講等,教育引導廣大市民見賢思齊,爭當“道德模範”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道德講堂”100多個,開展“道德講堂”3600餘場次。開展“四大文明”引導,將創建“文明城市”和培育“文明市民”有機結合,深入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遊樂、文明上網“四大文明行動”,引導群眾自覺“講文明、樹新風、改陋習、見行動”,推動文明風尚成為大竹時尚。立體化、交叉式、常態性的文明道德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沐浴著每一個竹鄉兒女,竹鄉大地文明新風尚逐漸形成。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也引領和助推了大竹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追趕超越。2017年,全縣GDP突破“300億元大關”,位居全省第36位,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39位。連續4年榮獲全市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其中連續3年位列第一名。成功創建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科技進步先進縣、科普示範縣、綠化模範縣,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工業強縣示範縣、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範縣、十大區市縣旅遊目的地、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縣城。

大竹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緊緊圍繞市委建設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縣域“1256”戰略佈局,緊扣“建成川東渝北區域次級中心城市”發展定位,明確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奮鬥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取得顯著成績。在榮獲四川省第二屆和第四屆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的基礎上,今年2月,大竹縣又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2018-2020年創建週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為全市唯一入圍的城市,增強了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了大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