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大讚!滄州三代人接力撫養聾啞男子80年

大讚!滄州三代人接力撫養聾啞男子80年

本報記者 楊玉霞 本報通訊員 周如鳳 攝影報道

“舅舅90歲了,我們也都五六十歲了,現在要給老人一口氣剪完腳趾甲,還真有點費勁。”李澤營(兄弟中行四)的愛人蔣秀芹給老人洗完腳又剪完趾甲,邊捶腰邊笑著說。

蔣秀芹口中的“舅舅”,叫劉啞巴。“舅舅”只是一個稱呼,其實他們毫無血緣關係。

“啞巴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遇到這麼善良的一家人。”

“別說是對毫無血緣關係的‘舅舅’,就是對待親生的爹孃,也不過如此。”

“人家李家五兄弟個個都那麼好,都像親生兒女一樣疼他!”

……

在南大港三分區二十七隊,提起90歲的劉啞巴,大家對照顧他的李澤民(兄弟中的老大)五兄弟讚歎不已。

第一代人:“撿”到聾啞男孩

1939年深秋,李澤民的姥爺劉戰歧在地裡幹活時,發現不遠處的地裡躺著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身上穿著又髒又破的衣服,裹著一床破褥子,旁邊還有一個乞討的布袋和一根棍子。

男孩凍得直髮抖,奄奄一息的樣子。劉戰歧走上前和男孩說話,但無論怎麼問,男孩只能“嗚嗚哇哇”卻說不出話來。

“這孩子是個啞巴。”劉戰歧意識到這些,更生憐惜之意,“這樣連凍帶餓的,孩子還能活下去嗎?”

想到這,劉戰歧扶著這個男孩回到了家,讓男孩在熱炕頭暖和著,還讓妻子給男孩做了熱騰騰的飯。“那個年代正是抗戰時期,缺吃少喝的,這頓飯算是救了聾啞男孩一條命。”

在家裡睡了一宿,第二天,這個男孩起床又去討飯了。從那以後,男孩都是白天出去討飯,晚上回來,有時出去兩三天,有時出去七八天,最後還是會回到劉戰歧家。他已經把劉戰歧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好心的劉戰歧一家人也都非常疼惜這個聾啞男孩,只要自家人有吃的,絕對不讓這個聾啞男孩餓著。

時間長了,村民們和劉戰歧提議:“你家四個女兒,沒有兒子,你就認這個聾啞男孩當兒吧!”劉戰歧和妻子商量,這孩子挺可憐的,咱能養就養著吧。如果有人來找,咱就讓人家領走。就這樣,聾啞男孩在劉戰歧家住了下來。因為不知道男孩的名字,村裡人就按照劉姓叫他“劉啞巴”。從此,劉戰歧夫婦有了“兒子”,聾啞男孩有了家。

劉啞巴不會說話,也聽不見聲音,還不識字,一家人和他交流都是用手比劃。他的左手殘疾,伸不直,幹不了重活,但特別有眼力見兒,不論劉戰歧幹什麼,他都會走過去幫著幹。家裡有什麼活,他也總是搶著做。儘管聾啞男孩不能正常和家裡人交流,偶爾也會耍點小脾氣,但劉戰歧一家都很喜歡這個男孩。

第二代人:她把聾啞哥哥接到自家照顧

後來,劉戰歧的四個女兒都出嫁了,劉啞巴一直沒有成家。1961年,劉戰歧和老伴相繼去世,只剩下劉啞巴一人。當時村裡還是生產隊制,那個年代,到處鬧饑荒,家家都為吃喝發愁。南大港三分區二十七隊的隊長和劉戰歧的四個女兒聯繫,讓她們商量一下劉啞巴今後的生活怎麼辦。

劉連雲是劉戰歧最小的女兒,她對丈夫李義德說:“我年紀最小,和啞巴哥的感情也最深,讓啞巴哥跟咱一起生活吧!”李義德同意了。當時的劉連雲已有四個孩子,老大李澤民12歲。“啞巴舅是我走著到30裡外的姥姥家領來的。”李澤民說。在那個饑荒年代,劉連雲夫婦和啞巴哥哥把孩子們養大成人。大家一起勒緊腰帶,挺過了那個饑荒年代。

劉啞巴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很善良。不管在哪裡,只要看到自家人,就會甜甜地衝著自家人笑。李義德愛幹活,劉啞巴也愛幹活,村裡誰家泥土房壞了,李義德和劉啞巴就去幫忙;村上哪段路坑坑窪窪,他們就一起去平整道路;誰家剝棒子,他們看見了上手就剝……“忠厚老實的父母,忠厚老實的啞巴舅,大夥兒都誇他們好。”李義德的四兒子李澤營笑著說。

李義德從不把劉啞巴當外人,李義德的孩子們也都把這個啞巴舅舅當成了家庭一員。

第三代人:他們輪流贍養“舅舅”

“父親沒有了,母親身體不行了,舅舅年紀大了,照顧好他是我們兄弟的責任。”李澤民說。

2002年,李義德過世,劉連雲摔壞了大胯不能走路了。從那時起,李義德的五個兒子開始輪流贍養母親和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聾啞舅舅。5年前,劉連雲也去世了,五兄弟依然輪流照顧舅舅。“那時,村上很多人都提議讓俺們把舅舅送到養老院去。俺兄弟五個商量,不能送,舅舅本來就不會說話,俺們怕他無法和別人交流,會不習慣。”李澤民說。

“五兄弟每家輪流住一個月。在誰家,誰家都準備一套被褥,每月都要給舅舅理一次髮,最少洗兩次澡。這是俺們五兄弟商量定下的制度。”李澤民說,“制度之外,大家做得更多,每天洗腳、定期剪趾甲……每一樣都得把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

舅舅到了誰家,誰家就給盡心做可口的飯菜。老人雖然從不挑食,但大家都經常給老人買蛋糕、香蕉、蘋果、大柿子等老人喜歡吃的東西,變著花樣給老人改善伙食。說起洗澡,還有一件特別感人的事。老四李澤營的腰不好,給老人洗澡蹲不下,他的媳婦蔣秀芹就帶著老人去洗澡堂洗澡,引來鄰居一個勁地誇。

“我們早已經把舅舅當成自己的父母了。尤其是舅舅無兒無女,又不會說話,就特別心疼他。”蔣秀芹說,聾啞舅舅平時也特別仁義,就怕給他們添麻煩。平時問他要衣服洗,他搖頭說沒有,過後自己偷偷地洗;早上給他倒尿盆,他說什麼也不讓倒,非要自己去倒。大家都疼他不會說話,人善良。“舅舅雖然和俺們沒有血緣關係,但俺們都從心眼裡疼他,覺得舅舅和父親一樣都是親人。”蔣秀芹笑著對記者說,“你看看俺舅是不是長了一副有福的樣子?”

三代情緣:“俺們也感到很幸福”

按南大港農場當地的政策,現在劉啞巴每月都有2000多元錢的養老金。李澤民兄弟五個給老人單獨立了賬戶,把老人的養老金存在裡面,平時一分錢都不讓他花。“這些錢是給舅舅留著的,生病住院、百年之後辦事時再用。”李澤民說。

“舅跟著你們可真是享福了,你們兄弟五人哪個對老人都那麼好!”這樣稱讚的話,李澤民兄弟五人經常聽到。但他們總是說:“舅舅跟了俺們一家三代,就是我們的親人!大家在一起是一種緣分,俺們尊老愛老,感到很幸福!”

令人痛惜的是,今年年初,李家五兄弟的老五李澤華因病去世了。但令人感動的是他的妻子董志華仍要堅持繼續伺候舅舅劉啞巴。“孩子爸在世時我們就把舅舅當成親人,彼此已經有很深的感情。如今孩子爸不在了,我更應替他給老人盡孝。”董志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