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上臺就抖成篩子,怎麼才能做一場震撼美國同學的演講?

很多留學生都喜歡看TED Talk,一方面可以練習口語和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把TED當作練習演講的標杆。


而TED呢,在美國是非常有名的演講節目,經常會邀請各行各業的精英來分享有趣的話題,傳達人生哲理。一般來說,TED的每段演講是18分鐘,如何在18分鐘內保持口齒和思維的清晰,以及如何在18分鐘內讓觀眾理解哪些或高深、或專業的知識也是不小的挑戰。


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小到自我介紹,大到課題彙報,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在公眾面前演講,有的人從容淡定,而有的人不知所措。


那麼,到底如何能像TED嘉賓那樣做一場精彩的演講呢?


一上臺就抖成篩子,怎麼才能做一場震撼美國同學的演講?

01


嚴格地把控時間


TED的演講基本都在18分鐘以內,也有很多是不到10分鐘的,但無論多久,演講者都需要嚴格地把控時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對於講話的人,都是一個不斷修改和調整的過程。


有很多同學覺得,一個好的演講,就是應該遊刃有餘,自己把那些戰戰兢兢、就差點把每一句話都背下來的同學甩了好幾條街。但事實上,“遊刃有餘”應該建立在“一切都在安排內”,而不是時間過長或過短。


時間太短了,就算你有走哪聊哪的本事,多餘的話也都是沒有用的“裹腳布”;


而時間太長了,也不要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演講“很有內容”,那隻會有一個結果——“前精後塌”,多餘的時間和內容都會被砍掉。


所以,演講是一個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結構化,經過不斷的反思和組織,去掉無關的花邊,最後只留下條理清楚的精華的過程。就這一點,在還沒等走上那個講臺之前,就值得大多數同學好好磨練。


一上臺就抖成篩子,怎麼才能做一場震撼美國同學的演講?


02


專注於傳播一個觀點


TED的口號是ideas worth spreading,值得傳播的想法。


很多同學會在這一點上踩到兩個坑。一個是對講什麼東西非常疑惑,覺得自己沒什麼好講的內容,或是覺得自己的內容到不了規定的時間。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點,那就是——分享。


想象一下,當你上學的時候,想讓父母給自己買遊戲機,如果他們不同意,那事情就自然而然進入一個“勸說”的階段。


你也許會說一下“前因”,這個遊戲機有多麼好,畫質多麼精緻等。


然後再說一下“後果”,保證自己不會落下學習,以後會利用它達到什麼目標。


其實,這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當你把自己真正地放入了分享者的角色,有了向他人介紹的熱情,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有趣的內容可以分享。就這樣,你帶著一個分享寶貝的心情來和別人交流,你還會緊張嗎?


一上臺就抖成篩子,怎麼才能做一場震撼美國同學的演講?


另一個坑就是有太多東西想說,生怕說不清楚被老師扣分,被領導責罵。於是這就回到了上一點,構思和組織在演講中的重要性。而演講技巧也並不僅僅指的是“如何說話”,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組織內容”。


據瞭解,大部分同學都是直接著手演講稿和PPT,直接省去了構思和組織的過程,這是錯誤的。


只有先想再做,才能提煉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哪些應該詳細解釋,哪些應該一筆帶過。這樣做除了能有更清晰的內容,還能把控好自己的時間。


02


克服緊張


一些演講小白走上臺之後,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語速,習慣性地越講越快。不僅讓觀眾不知所云,跟不上節奏,還會被人看出來那顯而易見的緊張,尤其是對於一些在重大場合的分享會,還會被人懷疑業務能力不過關。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適當的時候停頓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講到關鍵詞的時候停一秒錶示強調,在翻頁的時候停兩面給觀眾思考的時間,這些都是演講的小tips。


一上臺就抖成篩子,怎麼才能做一場震撼美國同學的演講?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思想控制住了,身體控制不了怎麼辦?


有的同學一上臺就抖得跟個篩子一樣,或是心臟咚咚咚快到有點發懵,聲音也輕飄飄地顫抖起來。其實,沒人在演講的時候不緊張,就連馬雲,肯定也會在上臺前想東想西,想好可能在臺上發生的各種情況以及該如何應對。


所以,練習是最能夠克服緊張的方法。當你特別熟悉自己的演講內容,心態會自然而然地放鬆一些,就算緊張,也不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


還有,如果在演講中發生了小失誤,不要擔心,即使事情沒有在完美的進行,也不會影響你後面的介紹和分享。


最重要的一點,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要提前計劃好手勢...一方面,很有可能會發生記著手勢,不記得自己要說什麼的情況。另一方面,事先規劃可能會導致手部動作僵硬,看起來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此外,如果別人的問題讓你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可以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部分,或是坦誠又委婉地說這部分自己還沒有研究,但你研究了什麼,現在又是什麼狀況。這樣的回答方式總比直接說“我不知道”要好,因為沒人願意花費這麼長的時間去聽一個不專業的分享。


GO

在美國,留學生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演講,有時是簡單的作業彙報,有時是項目分享,有時是小組參賽,但無論是那種形式,結果肯定都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勇敢地打出自己的“招牌”,學會正視恐懼,面對疾風吧,哈撒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