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漲糧價到底應不應該?種地不賺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的農業將何去何從?是不是一定要大批的農民離開土地?農民種地不賺錢真的是因為農民種植成本高嗎?


1 大農業公司真的就可以節約成本嗎?

我們很多的專家總是認為種地不賺錢,主要的因素還是農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國的農業規模還較小,形不成規模自然就沒有規模優勢,所以利潤低是必然的。

還有就是大型的企業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可以節省很多的成本,所以大型的企業比較容易賺錢。其實我認為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漲糧價到底應不應該?種地不賺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因為我所知道的大型農業企業,都不是依靠種植業賺取利潤的,比如說種業公司,他們也是種植農作物的,但是你能說他們是靠種地賺錢的嗎?

還有一些公司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依靠包裝和推廣賣出較高價的價格,是屬於商業行為。

本質上來說這些農業公司都不是靠種糧賺錢的,而是依靠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其他方面獲得較高的利潤。

而這些農業公司的模式都是不可複製的,也不可能讓全國的農民都去育種,或是搞高終端銷售價格,這是不現實的。

我們仔細的研究這些農業公司的成本組成就會發現,雖然他們都是大機械種植,但是他們的成本並不低,首先最大的成本就是土地成本。

如果是本地的村民租種土地,那麼土地的租金就是正常的市場租金,但是如果是企業來租地,租金通常都會高出正常租金很多,甚至是幾倍的土地租金。

這些企業雖然都是用先進的機械在工作,但是由於所有的工作都量化了,成本都是按照工業成本來支付的,所以他們的實際支付成本會更高。

農業公司之所以會賺錢,並不是具有成本優勢 ,而是因為在銷售環節獲得了更多的利潤補償。

漲糧價到底應不應該?種地不賺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 農民種植不賺錢,是因為種植業作為最基礎的生產單位,無法有效地嵌入農業產業鏈之中

我們把農業比喻成一個大的生產廠家,其中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流通和銷售其實都是不可分割的利益鏈。

如果我們把農業這個產業鏈條拆分開來,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以前農業的利益鏈高度銜接,農民作為風險最大的生產者,可以把其生產風險轉嫁給其他的生產環節,因為他們是利益共同體。

但是當農業的各個生產環節被分離出來,問題也同樣的凸顯了出來,農業生產作為生產週期最長,風險最高的行業,如果沒有較高的利潤是很難有抗風險的能力的。

以前因為農業產業的高度銜接,農業的風險可以傳導到其他的生產環節,風險是共擔的。

但是現在農戶就需要自己承受全部的風險,而且得不到其他生產銷售環節的利益回饋。

簡單來說,就是農民幹最苦最累風險最高的活,拿的錢卻是最少的,長此以往農民怎麼可能會有錢?

漲糧價到底應不應該?種地不賺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3 分享農業利益的人多,承擔農業風險的人少

隨著農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我們現在農業所存在的幹活的人少,分錢的人多的情況就會愈發的突出和尖銳。

比如說我們的土地租金問題,隨著大量的農民離開土地,必然會有大量的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但是這些土地的租金卻很難有明顯的下降。

這就是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而且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在這樣的問題,是因為農民的土地承載著農民所有的社會福利,城市人以前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各種福利政策都有,而農民唯一擁有的就是土地,所以土地就必須要承載所有的社會福利。

現在很多農民離開農業之後,他們雖然在城市生活工作,但是卻很難得到城市的福利待遇,即使是得到了城市的福利待遇,那麼我們沒有一個合理的土地退出機制,這些離開農業的人就必然會成為發展農業的阻礙。

所以實際來說,是農民在承擔著本該城市承擔的基礎福利,而這些負擔就會反映在地租居高不下上,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成本的降低。

漲糧價到底應不應該?種地不賺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還要為離開農業的農民提供本該城市負擔的社會基礎福利,農民怎麼可能有錢?

在農業大環境得不到改善的前提下,農民唯一能提高自己收入的有效措施,唯有讓糧食價格上漲了。

雖然糧食價格上漲不一定對農民有太大的益處,但是糧食價格不上漲,對於農民損害更大,兩權相害取其輕這個道理誰都懂,不要認為農民就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這種畸形的生產模式,終究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後果,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予以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