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滅亡時有1100萬領土,明朝僅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嗎?

蔓藤的幻想


明朝滅亡的時候,明朝政府名義上控制的領土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而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政府名義上控制的領土有1100多萬平方千米。


清朝對我國領土的貢獻,要比明朝強的多。如果康熙不平定準格爾叛亂,左宗棠不收復新疆,那麼我們現在的領土很有可能沒有960萬平方千米這麼多。

假如完全拋開歷史的偏見,客觀看待明清兩朝的話,清朝無論是統治者的能力,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都要遠勝於明朝。

明朝唯一的優勢就是比清朝早了300多年,明朝時期歐洲還沒有開始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所以當時的明朝能夠傲然於世界,假如把明朝和清朝調換一個順序,明朝晚期的皇帝要比清朝晚期的皇帝更差勁,明朝晚期的統治也要比清朝晚期的統治更不得民心。


明朝全盛時期的領土大約是997萬平方千米,在這997萬平方千米的領土裡面,有近一半的領土是屬於半獨立狀態。這些地區由一些地方貴族實際控制,明朝中央派遣官員監督。到了明朝晚期的時候,明王朝的統治能力下降,這些半獨立的地區,也就開始獨立出去。


在從明朝獨立出去的領土中,最強的一支就是努爾哈赤領導的後金。努爾哈赤的後金在取得獨立後,攻佔了明朝北方的大片領土,這些領土佔了明朝全盛時期領土的1/4左右,再加上西南和西北地區的叛亂和獨立,到了明朝晚期的時候,明朝剩餘的領土就只有明朝實際直接統治的領土了。


在半獨立的領土脫離明朝控制的過程中,明朝的表現是比較消極的。晚期的明朝出現了財政危機,國內農民起義不斷,明王朝實際已經沒有能力平定這些地方的叛亂。從萬曆年間一直到崇禎的滅亡,明朝在面對這些叛亂的時候,大多都是採用消極防禦的態度。


正是因為這樣,在明朝臨近滅亡的時候,領土面積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千米。

清朝剛剛入主中原的時候,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也不大。清朝控制的半獨立地區,從康熙年間就開始發生叛亂,只是在面對這些叛亂的時候,清朝的皇帝大多都採取了積極的平叛,防止了國家分裂的出現。在這些叛亂中最著名的就是準噶爾部落叛亂,準格爾部落是清朝時期新疆地區實力較強的一個蒙古部落,整個全盛時期準格爾一度佔領了整個西部地區,具備了和清朝分庭抗禮的實力。

清朝從康熙皇帝開始就不斷的發動對準格爾的戰爭,一直到了乾隆皇帝之後,才徹底平定了叛亂。在這次平叛之後,清王朝對於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控制逐漸穩固起來。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國力大大衰退的清王朝,仍然派遣左宗棠擊敗了想要製造新疆獨立的阿古柏叛軍,維護了國家領土的統一。

清朝全盛時期的領土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在清末的時候被日本佔領了臺灣,被沙俄趁火打劫割讓走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正是由於清朝寸土必爭的精神,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前,清王朝名義上控制的領土還有大約還有1100萬平方千米。


可以說清王朝從建立一直到滅亡,在維護領土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清王朝晚期遭到了外來侵略,割讓了一部分領土,但是清朝滅亡的時候能夠留下110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也已經實屬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