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是不是所有東西得到了就不再重視了?

yuzuki


人健康的時候,生龍活虎,感覺不到自己的各個部位,如果某一天你感覺到某個部位,開始小心翼翼了,那裡就已經出毛病了。

跟她生活了幾年以後,激情不在,看到別的女人都那麼新鮮刺激,全然忘記了當初對她的日思夜想全力追逐。

工作的時候,牢騷滿腹,滿腔不忿,想三想四,等到失業在家,坐吃山空,舉目茫然,其實想想每月有薪水的日子也挺好的。

……

得到了,就不再重視了,其實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現象。有時,何止是不再重視,而是視也不視了。

很多東西,只有失去,我們才會重新審視,重新重視。但我們,傷好後,往往會陷入又一個循環……


晉晉情感


得到的東西真的不一定重視。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人類的發展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類對未知充滿了好奇。就像老人常說的吃著兜裡的,看著碗裡的。

其實如果是某件物品,得到了真的會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而沒得到的卻覺得很重要,想要得到它。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種問題,記得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擁有一臺酷酷的自行車。後來終於攢夠錢買下它,每天騎著它不敢壓水坑,不敢壓石頭,不敢磕碰,到家還要拿水給他洗個澡。大概維持了不到一個月,它成功的變成了的瘋狂賽車,各種漂移轉彎,龍抬頭,壓車尾等絕技被我表現的淋漓極致。在後來的半個月因為工作原因就不再騎它了,直到我發現它丟了的時候才反應過來它的存在。

往往就是這樣。

得到了,不在乎。

失去了,心好痛。

如果對人來說,尤其是情侶之間,要保持每天都給對方新鮮感,這樣未來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甜蜜,直到雙方依賴對方之後,幸福的生活離你不遠了。


這個酒館有點甜


所有東西是指東西而不是南北。人能得到的可太多,東西麼得用勞動換,勞動交換[理論上是等價的,上學吋老師說40斤糧食換一把斧子]。

我想得到的必是我需的,買回來要用的,買來不好用找店家退貨。一次去浙江前去買了雙膠鞋,出發那天才穿上,在院內上車到景點一走路發現磨腳,腳都磨紅腫了。回來去退了加兩元換成足球鞋,沒先前的好看但是穿著很舒坦,走路爬山都要穿,穿到鞋面壞了鞋底還沒怎麼磨損。

如什麼一得到就不重視,那這人一定有病。


aa老朽


問:是不是所有東西得到了就不再重視了?

答:100%的正確!

理由:

1、人類的這個思維得益於“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這一指導思想,記得當年哲學課老師說,你剛剛看到的這朵花,轉過一個身後,那朵花就不再是原來那朵花了,這個推理會一直誘導著你去看所有的問題。

2、西方把男人追求女人也做過一個比喻“男人扣動扳機開槍射殺獵物後,並不是去欣賞獵物,而是去討論自己的槍法”,這個比喻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佐證了上面第一點說的問題:得到後,卻改變了對得到的結果的興趣了。

3、基於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隨著時間和結果的推移改變,情感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要確保對物、人,特別是婚姻關係,都是要用“經營”的理念去對待的。


煙腔男高音


任何事都有一個共性,所有的東西輕易得到的都不是會很珍惜,失去了也不會覺得可貴,人總是這樣,因為這是人性使然。曾經看過一句話:“得到了之後覺得不過如此的東西,那是慾望,得到了之後還愛不釋手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喜歡”。所有的東西,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給予付出和得到都是相對的,有些人總想因為利己主義和佔有慾,把所有東西都私有化,這是一種很狹隘的觀點。所謂不珍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目前或某個階段用不到了,或者可以輕易被替代,這樣在情感上容易讓人傷心,容易讓人難過,人都是感性的,但是如果真心喜歡,就算是容易得到的,也會珍惜。記得看過一句話,說辦不到的承諾就是枷鎖,那麼現實中如果幸福永遠能在你身邊的話,那你就要珍惜當下,珍惜你所擁有的,我覺得人喜新厭舊的是人性使然,但是我們作為一個高於其物種類的存在,無論情感方面,還是物質擁有方面,都是應該要珍惜的。總是說:人生若只如初見…可是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美好,好多時候就算是初見,可是在你對的時候遇到了錯的人,錯的時候又遇到了對的人,也並非事事順心,所以珍惜你所擁有的,你所擁有的當下就是最美好的。惜緣、惜福。快樂😊



平安福留心理諮詢師


得到的東西不是不重視,而是心態發生了變化。

人性有個特點,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渴求,無論是商品還是情感都是如此。一旦得到了某種東西,瞬間心態就會發生變化,這是符合人性的。

①人性的本質是慾望

慾望其實是個中性詞。有慾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只要通過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其實那些有事業追求的人,也是這種心理。

②缺少的東西越想要

這又是人性的一大特點。與其說一個人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不再重視,不如說在沒有得到的時候,因為有急切想要的心理。一旦獲得這種東西,這種訴求就得到滿足,反而覺得沒有那麼重視了。

③人性慾望是上升的

根據經典的馬斯洛理論來看,人的第一訴求是最基本的生存,以安全需求。一旦滿足了這個低層次的需求之後,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也會造成一旦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他們開始追求其他的東西,反而顯著對這個東西不是特別重視了。

【人力資源視角】

物極必反!

包括對一個是一個人過於重視,其實也不完全是好現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正視一件事,不要有太過激的行為。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一般情況下是

得到了就不想再要了,俗話說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就是這個道理

在心裡總感覺得不到的時候,想著它有多完美,得到了以後也不過如此,結婚前,想象的有多美,結婚以後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就她不會做飯,不愛做家務,睡覺打呼嚕等等

這時候你想得到一個遊戲機,千方百計的就想要她,得到了以後玩的時間長了就膩了,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不想要了

世上的事就是如此

但是有一種東西得到了,你還想要,那就是

也就是人性的貪婪

好了,隨便聊了幾句,祝生活快樂,萬事如意



仁貴多姿多彩的生活


其實這是一個認知上的問題,有一定的潛意識誤導。對一個事物的珍愛程度,是隨時間和環境條件等等很多因素的變化而延變的。一個在4歲時非常喜歡的玩具,無論得來易還是不易,20歲時一定不會是最珍愛的。捱餓時的一塊地瓜,不會是富裕後的珍愛。這都是因為從一個非常態到常態的正常變化。就像愛情,戀愛時,把能否在一起看得是第一位;當在一起後,一起生活生存成了第一位,這是正常的變化和真正意義的愛情延伸。而對於弱智人群,把戀愛當成生活的唯一,故而無法接受常態的變化而產生了這種得不到重視,得到了不重視的錯覺!我認為一個有內涵的人或事物,是永遠會被重視的,無非是方式的變化。


獨釣寒江雪194783036


這看你是從慾望角度去追求還是從信念角度去追求。如果從慾望角度比如性,財富,面子和佔有慾望去追求,那麼得到後基本就不重視。如果你道德角度從愛,信仰,改變現狀去追求,那麼得到後會倍加重視。得到後重視與否關鍵看是為自己追求還是為大眾追求。


何焰知行合一


不是的,這個會因主觀和客觀的共同反應而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