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是不是所有东西得到了就不再重视了?

yuzuki


人健康的时候,生龙活虎,感觉不到自己的各个部位,如果某一天你感觉到某个部位,开始小心翼翼了,那里就已经出毛病了。

跟她生活了几年以后,激情不在,看到别的女人都那么新鲜刺激,全然忘记了当初对她的日思夜想全力追逐。

工作的时候,牢骚满腹,满腔不忿,想三想四,等到失业在家,坐吃山空,举目茫然,其实想想每月有薪水的日子也挺好的。

……

得到了,就不再重视了,其实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现象。有时,何止是不再重视,而是视也不视了。

很多东西,只有失去,我们才会重新审视,重新重视。但我们,伤好后,往往会陷入又一个循环……


晋晋情感


得到的东西真的不一定重视。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人类的发展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类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就像老人常说的吃着兜里的,看着碗里的。

其实如果是某件物品,得到了真的会觉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没得到的却觉得很重要,想要得到它。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拥有一台酷酷的自行车。后来终于攒够钱买下它,每天骑着它不敢压水坑,不敢压石头,不敢磕碰,到家还要拿水给他洗个澡。大概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它成功的变成了的疯狂赛车,各种漂移转弯,龙抬头,压车尾等绝技被我表现的淋漓极致。在后来的半个月因为工作原因就不再骑它了,直到我发现它丢了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它的存在。

往往就是这样。

得到了,不在乎。

失去了,心好痛。

如果对人来说,尤其是情侣之间,要保持每天都给对方新鲜感,这样未来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甜蜜,直到双方依赖对方之后,幸福的生活离你不远了。


这个酒馆有点甜


所有东西是指东西而不是南北。人能得到的可太多,东西么得用劳动换,劳动交换[理论上是等价的,上学吋老师说40斤粮食换一把斧子]。

我想得到的必是我需的,买回来要用的,买来不好用找店家退货。一次去浙江前去买了双胶鞋,出发那天才穿上,在院内上车到景点一走路发现磨脚,脚都磨红肿了。回来去退了加两元换成足球鞋,没先前的好看但是穿着很舒坦,走路爬山都要穿,穿到鞋面坏了鞋底还没怎么磨损。

如什么一得到就不重视,那这人一定有病。


aa老朽


问:是不是所有东西得到了就不再重视了?

答:100%的正确!

理由:

1、人类的这个思维得益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指导思想,记得当年哲学课老师说,你刚刚看到的这朵花,转过一个身后,那朵花就不再是原来那朵花了,这个推理会一直诱导着你去看所有的问题。

2、西方把男人追求女人也做过一个比喻“男人扣动扳机开枪射杀猎物后,并不是去欣赏猎物,而是去讨论自己的枪法”,这个比喻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上面第一点说的问题:得到后,却改变了对得到的结果的兴趣了。

3、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随着时间和结果的推移改变,情感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要确保对物、人,特别是婚姻关系,都是要用“经营”的理念去对待的。


烟腔男高音


任何事都有一个共性,所有的东西轻易得到的都不是会很珍惜,失去了也不会觉得可贵,人总是这样,因为这是人性使然。曾经看过一句话:“得到了之后觉得不过如此的东西,那是欲望,得到了之后还爱不释手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喜欢”。所有的东西,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给予付出和得到都是相对的,有些人总想因为利己主义和占有欲,把所有东西都私有化,这是一种很狭隘的观点。所谓不珍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目前或某个阶段用不到了,或者可以轻易被替代,这样在情感上容易让人伤心,容易让人难过,人都是感性的,但是如果真心喜欢,就算是容易得到的,也会珍惜。记得看过一句话,说办不到的承诺就是枷锁,那么现实中如果幸福永远能在你身边的话,那你就要珍惜当下,珍惜你所拥有的,我觉得人喜新厌旧的是人性使然,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高于其物种类的存在,无论情感方面,还是物质拥有方面,都是应该要珍惜的。总是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美好,好多时候就算是初见,可是在你对的时候遇到了错的人,错的时候又遇到了对的人,也并非事事顺心,所以珍惜你所拥有的,你所拥有的当下就是最美好的。惜缘、惜福。快乐😊



平安福留心理咨询师


得到的东西不是不重视,而是心态发生了变化。

人性有个特点,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渴求,无论是商品还是情感都是如此。一旦得到了某种东西,瞬间心态就会发生变化,这是符合人性的。

①人性的本质是欲望

欲望其实是个中性词。有欲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只要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其实那些有事业追求的人,也是这种心理。

②缺少的东西越想要

这又是人性的一大特点。与其说一个人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不再重视,不如说在没有得到的时候,因为有急切想要的心理。一旦获得这种东西,这种诉求就得到满足,反而觉得没有那么重视了。

③人性欲望是上升的

根据经典的马斯洛理论来看,人的第一诉求是最基本的生存,以安全需求。一旦满足了这个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会造成一旦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他们开始追求其他的东西,反而显着对这个东西不是特别重视了。

【人力资源视角】

物极必反!

包括对一个是一个人过于重视,其实也不完全是好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正视一件事,不要有太过激的行为。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一般情况下是

得到了就不想再要了,俗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就是这个道理

在心里总感觉得不到的时候,想着它有多完美,得到了以后也不过如此,结婚前,想象的有多美,结婚以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就她不会做饭,不爱做家务,睡觉打呼噜等等

这时候你想得到一个游戏机,千方百计的就想要她,得到了以后玩的时间长了就腻了,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不想要了

世上的事就是如此

但是有一种东西得到了,你还想要,那就是

也就是人性的贪婪

好了,随便聊了几句,祝生活快乐,万事如意



仁贵多姿多彩的生活


其实这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有一定的潜意识误导。对一个事物的珍爱程度,是随时间和环境条件等等很多因素的变化而延变的。一个在4岁时非常喜欢的玩具,无论得来易还是不易,20岁时一定不会是最珍爱的。挨饿时的一块地瓜,不会是富裕后的珍爱。这都是因为从一个非常态到常态的正常变化。就像爱情,恋爱时,把能否在一起看得是第一位;当在一起后,一起生活生存成了第一位,这是正常的变化和真正意义的爱情延伸。而对于弱智人群,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唯一,故而无法接受常态的变化而产生了这种得不到重视,得到了不重视的错觉!我认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或事物,是永远会被重视的,无非是方式的变化。


独钓寒江雪194783036


这看你是从欲望角度去追求还是从信念角度去追求。如果从欲望角度比如性,财富,面子和占有欲望去追求,那么得到后基本就不重视。如果你道德角度从爱,信仰,改变现状去追求,那么得到后会倍加重视。得到后重视与否关键看是为自己追求还是为大众追求。


何焰知行合一


不是的,这个会因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反应而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