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真的保險嗎?

分個手吧


保險是好保險,就看你買的對不對!找一個靠譜的代理人很重要!

至於你說擔心到期拿不回本金,就要看你買的是什麼保險?一般大分類的有:

1:分紅險2:儲蓄重疾險3:醫療險

1分紅險大部分是終身的,按照目前市面大部分年金分紅險,如果中途想退保,需要25-30年才能保本,不然就一直領取到百年後!

2重疾險:是按照你購買的額度返還,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年紀越小保費越便宜,如果年紀超過45歲,有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現象,就是總保費可能大於保額!

3:醫療險:這個是屬於消費型的,今年平安無事,那保費就拿不回來!隨著年紀越大,保費就越貴!

有些時候,代理人是把醫療險附加到重疾險上,重疾險是交20年保終身,但附加醫療險20年後還需要繼續交保費!但沒有跟客戶說明白。以至於後面交的總保費超過了重疾險的保額!


小邦先生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曾經被問到為什麼要買保險,他這麼回答:“汽車、飛機為什麼有安全帶,不是因為肯定會出事,但必須有安全帶,這是一個道理,買保險,就是不想出事。買保險不單是買保險還和理財結合起來,既是保險還是投資品種,一舉兩得。”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要一提起保險兩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騙人”,但是近年來,保險業強勢增長。2010年,中國的保費收入是1.3萬億元;2015年,保費收入是2.4萬億元;2017年,保費收入將近3.7萬億元。從這些數據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大家對保險行業的態度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對風險有了意識,當然,像王石這樣的企業家或者(超)高淨值人群更不例外。

胡適先生曾談過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作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現代人。”

保險本身是保險的,可以對未知的意外狀況帶來的可能傷害降到可接受的範圍內,換句話說,就是加強可控性。


家族企業雜誌


保險不一定真的“保險”,因為沒有一款保險可以解決你所有的“風險”,所以如果遭遇不屬於保險責任的風險,它就“不保險”!只有能解決我們“最大風險”的保險,才是“保險概率”最高的保險,但遺憾的是,也不是100%!

保險能成為商品的前提就是“明確的風險範圍”,哪些該賠哪些不該賠!

風險,就只有兩個字!但是風險的種類有無數種!

哪怕就算是單一的疾病風險類別,疾病的種類就有上萬種,即使同一種疾病還可以分為不同的程度、不同的階段,相對應的就是不同的醫療費用和不同的治癒率、死亡率。

而保險公司健康保險的風險定價就跟疾病的種類、範圍、程度有關,而如果不設定的疾病範圍,不界定哪些該賠哪些不該賠,要麼無法進行風險定價,要麼風險定價奇高,這樣就無法成為一個商品在市場上大規模的流通,那麼就失去了保險的價值,因為任何一款保險能發揮“互助”這個作用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數量的人共同參加。

明確風險的範圍,為了是更加公平

保險產品一般可以用三個手段來明確風險的範圍:

1.健康告知(或職業限制)

用它篩選出合適的人,不符合的人就不能投保,投保了也可能不賠,所以如實告知非常重要

2.保險責任的範圍

明確哪些情況負責賠償。

3.責任免除

明確哪些情況不負責賠償。

用這三個手段可以將同類人群的同類風險納入到了同一個保險產品裡,一樣的年齡、一樣的性別、一樣的額度可以支付一樣的保費,這樣才能顯得公平。

否則同樣是一款癌症保險,如果不進行風險區分,那麼已經得過癌症的人和身體健康的人同買這一款產品,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就不太公平。因此,我們就做一個風險界定,用健康告知將把不合格的人剔除出去!

任何一款保險都是具有“有些賠,有些不賠”的特徵,所以保險有的時候“真不保險”!

沒有一款產品是包含了所有的風險的,所以每一款產品都具有“有些賠,有些不賠”的特徵!

那麼意味著,如果我們發生的風險恰好不是在我們購買的“保險責任”以內的,那麼保險就“不保險”了。

這是保險產品存在的客觀邏輯,如果你希望用保險來轉移自己的風險,那麼就必須認同這樣的遊戲規則!

所以買更合適的、更完善的保險,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保險概率”!

我們如果想提高我們的“保險概率”,我們就必須去分析我們自身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能解決我們“最大風險”的保險,就是我們“保險概率”最高的保險!

比如從年齡的角度來說,30歲以後健康風險越來越大;從職業的角度來說,長途客車司機最大的風險就是意外事故,當然還有健康;從遺傳的角度來看,長輩中得過癌症的人,患癌症的風險可能會高一些!還有很多……

所以,你看看自己最大的風險有哪些,買一些能解決這些風險的保險就是對你來說最合適的保險,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保險概率”,但是也永遠做不到100%!


保道手記


我是人保員工,我總結出來的客戶也分兩種,一種人為了買保險而買保險,一種為了保險而買保險。

保險有沒有用,答案:沒有。why,因為他沒出事,也沒買保險。有沒有用,有用我們每年對農民種植養殖失敗的賠償避免了多少人破產,吃不起飯,還有很多的經營主體投保了財產責任險,避免了倒閉,避免了生意受影響,有多少企業避免了倒閉,有多少人避免了流離失所,避免有病不能看的,沒用為什麼不管是中國美國保險都是重要的金融系統呢。

有人說保險是騙局,有人說保險是坑。

我自己家裡各種東西我也買了保險,家裡三輛汽車,家裡的財產險,出行的意外險,社保,補充醫療,大病。

保險的初衷是風險管控,簡單通俗的說是用可承受得預算來管控未來你可能無法承受🉐損失。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有保險,最多的就是社保,它是國家福利性質的,多少人收益過,所以保險無用很可笑。

如果你有需要建議你到正規保險公司詳細瞭解諮詢清楚,並且對相應保險的基礎意識補充一下,並且選擇實力相對強大的保險公司(沒有賠付能力的保險公司自己就是個風險標)保險的險種也是五花八門,不要輕信社會人雜七雜八的保險銷售人員,還有大部分的保險價格其實特別便宜的,沒那麼恐怖。有問題可以問我。



走著去表白


如果問你:“怎麼看商業保險?”你心中的答案是什麼?——“保險都是騙人的。”“買了保險不賠!”“我有錢也不會去買保險。”——相信這些還是不少人的回答,儘管商業保險已越來越被大家認可,真心說,在沒有真正去了解商業保險之前,小保也是這樣想的,並且當時小保自己是買有保險的。作為“過來人”,小保可以說這裡面是有誤會的。

為什麼很多人和小保之前一樣,會有這樣的想法?總結起來大概有幾個方面:

1、其實對商業保險並不太瞭解,道聽途說,被一些負面消息留下了壞印象;

2、買保險沒有弄清保險合同中的保險責任、免除責任等,自以為應該賠的卻沒得到賠償,覺得保險騙人;

3、被一些不負責任的保險代理人“忽悠”,畢竟代理人有自己的主觀意志,他們會給你推薦自己更熟悉或佣金更高的產品,而不是適合你的產品,並有可能隱瞞一些不利於你的地方,使你受到到損失;

4、因為有爭議的理由被保險公司拒賠了;

5、購買保險時確實受到欺騙;

6、覺得買保險收益低不賺錢。

那為什麼現在小保的想法有了改變呢,我們來針對上面的情況進行說明。

首先,“保險姓保”,它發揮的更重要的作用應該是作為社保的有力補充,以現有的經濟能力來支付保費,保障個人和家庭在風險來臨時,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因此我們購買保險的目的首要是保障,並不是賺錢,後面快保家會給大家講到投保的次序和原則。

其次,今年五月份保監會所提出的“1+4”文件,對於保險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給出重要指示,著重在強化保險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上出臺落實文件,並要求從11月1日起,保險業也實行“雙錄”(錄音錄像),以對保險銷售行為進行可回溯管理,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和有法可依,能夠從“外部”讓買保險買的更放心。

再者,至於從“內部”呢,就需要我們增加對商業保險的瞭解,畢竟我們自己更清楚,被忽悠和誤解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了。

說保險知識太專業聽不懂?別急,今天快保家小保就用最通俗的方法,給你講講90%的人都不知道的保險知識。

一、先來了解一下商業保險的分類

商業保險險種主要分為兩大類,看下面的圖,大家心中會有個大概的瞭解了吧。即使保險產品的名字起得再天花亂墜,你也能分辨出它是屬於哪個險種了。

二、怎麼讀懂一個保險產品

瞭解一個普通型的保險產品,基本可以通過保單中的以下

七個要素來看明白:

能保誰——被保險人需要符合的要求,年齡、身體狀況等

保什麼——保險責任條款中的內容

不保什麼——責任免除(或除外責任)條款中的內容

保多少——保險金額

保多久——保障期間

交多少——所交保費

交多久——繳費期間

這樣一劃分,大家心裡是不是通透了許多,對於其他型的,可在這基礎上進行理解。

還要注意幾個“期”:

猶豫期——一般為10日,退保只收工本費

寬限期——60日內,繳付逾期保險費不收利息,保險人死亡保險仍有效

事故通知期——一般情況下財險是在24小時內,壽險是48小時

保險給付期——保險公司在賠付協議達成後10天內應支付賠款

三、返不返本金

具體還是要看保險合同是怎麼規定的。不知你買的是什麼險種。

如果是消費型保險,肯定是不返的。比如意外險卡單,每年100元;一年一交的車險;還有一些消費型的健康險等等。消費型的保費低,適合收入不高或不穩定的家庭。

再者,按照人身保險的設計類型,終身壽險產品可分為普通型、分紅型、投資連結型、萬能型等。對於分紅型、投資連結型、萬能型產品,保監會對消費者發佈了消費提示:

1、分紅保險未來紅利分配水平是不確定的;

2、投資連結保險未來投資回報具有不確定性,甚至可能虧損;

3、萬能保險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不確定;

4、投資連結保險和萬能保險可能要收取初始費用、死亡風險保險費、保單管理費、手續費、退保費等費用,具體以合同約定為準。

四、商業保險的購買原則

1、先保大人,後保小孩

保險應該先為家裡的經濟支柱買。其實對孩子而言,父母才是他們最好的保障。

2、保障類優先

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重點保障可能對家庭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

3、先滿足人身壽險,後考慮財產險

人是財富創造者,沒有人的保全,也就沒有財富的積累。因此,人的保障永遠都比財富的保障更為重要。

五、商業保險的四大原則

最後呢,還想跟大家說說商業保險的四大原則,有助於大家對於保險,尤其是理賠方面吧,有正確的認知:

1※最大誠信原則

案例:1996年3月,28歲的劉小姐患上了心臟病並住院治療,為了不讓劉小姐情緒波動太大,其家屬沒有告訴她真相。劉小姐出院以後,9月投了一份人身保險,但填寫保單時並沒有申報自己患有心臟病的事實。1997年7月,劉小姐舊病復發,醫治無效身亡。劉小姐家屬要求保險公司賠付,但保險公司審查事實之後卻拒絕賠付。

解析:保險這樁買賣最講究的就是“最大誠信原則”。這就要求當事人必須向對方充分而準確的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欺騙和隱瞞的行為。

2※保險利益原則

案例:小吳(男)和小陳(女)是一對戀人,小吳悄悄給小陳買了一份保單未讓她知道,之後小陳遭遇意外身亡。小吳悲痛之餘想起了手裡的保單,不料保險公司核查後卻拒絕支付保險金。

解析:小吳和小陳雖然是戀愛關係,但並不是法律認可的保險利益(配偶、父母等),而且小吳在小陳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其買了保險,因而不能認定小吳對小陳有保險利益,保險公司是可以宣佈合同無效的。假如小吳在買保險之前徵得了小陳同意,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3※近因原則

案例:小周開了個雜貨鋪,還為自己的雜貨鋪和雜貨鋪的貨物買了財產保險。一天,雜貨鋪因電線老化失火,小周在無法將大火撲滅的情況下把店裡的雜貨搬了出來,遭到哄搶,貨物被搶了個精光。小周大火燒燬的貨物和被哄搶的貨物保險公司都要賠償。

解析:是火災導致了最終的哄搶,因此,火災是這些貨物損失的近因,不論第二原因、第三原因是否在保險責任範圍內,保險公司都應該照價賠償。

4※損失補償原則

案例:老劉剛買了一輛小轎車,他在一家保險公司買了一份15萬元的保險,後又在另一家保險公司買了一份同樣的保險,兩份保險合計共30萬元。一天,老劉意外事故汽車徹底報廢。但兩家保險公司卻各自只賠付了7.5萬元。

解析:損失補償原則意思是說,發生了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只補償損失的部分,使被保險人的經濟狀態恢復到保險事故發生以前的狀態。不能因為保險公司的賠償,使被保險人獲得比以前更多的經濟利益。多用於財產險合同。


快保家


保險真的保險嗎?

這個問題提問的好,市場上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年金險,養老保險等等。可以說層出不窮,買保險最重要的是要看條款,要看保障內容,產品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不過總有一款適合您的產品。那麼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好產品,關鍵要找對經紀人。我們始終站在客戶立場想問題和處理問題,幫助客戶購買性價比高且保障好的產品,實實在在做事情。協助客戶後續理賠等服務,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剛幫助我一個福建的客戶理賠成功,獲賠40萬保額,在這期間我積極配合保險公司調查,努力跟進理賠進度,客戶還送我一副錦旗表達對我的感謝。所以說,專業的事情要找專業的人來做,我們會幫助客戶做好家庭規劃的同時,還會幫助客戶做好後續的全程服務。我們這代理了上百家保險公司,上千款產品,性價比高,選擇性強,找我們沒有錯。


趙寒東


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讓我更明白保險的重要性。 在我9歲的時候,父母被保險經紀推銷了,最後心不甘情不願全家5口都買了份保險。當時保險沒有太多種類,全家都只買了供20年的人壽,當時只流行這類的。說什麼有人壽,也能當儲蓄的。每年一到交保險的時候,媽媽都話怨那保險經紀,說如果不用交這些費用,我們生活不知過得多好。所以從小對保險的認知就不是好的印象。 直到2002年,當年我14歲,突然一個電話,我媽哭了。舅舅在2000年患了血癌,醫了2年,最終走了。當年記得舅母和表姐表哥來了香港,我陪他們去了銀行開戶,當時他們是存了一張100多萬港幣的支票。瞭解後才知,當時舅舅也被那位保險經紀推銷了,也買了一份人壽保險,因為身故了,最終賠了100多萬,那時表姐表哥還是學生,舅母是家庭主婦,家庭沒有了支柱沒有了收入,最後舅母就拿著這筆錢開了家店。之後沒有再聽到媽媽埋怨那經紀人了,有時還多謝他,說不然舅母帶著3個表姐表哥一定垮掉的。 2017年,大伯的兒子,才32歲,正在計劃2018年結婚的,沒想到被驗到鼻咽癌。一個病打亂了所有計劃,手術費,化療費,藥物費,這一年大伯說把所有的儲蓄都用了,婚也結不了了。但很幸運,未來嫂子沒有離開過,表哥也慢慢的康復中。很記得不止一位親戚都說過這句話:[如果有買保險就好了,就沒那麼辛苦了。] 最近很火的一套電影,我不是藥神。這一套說出病了,為了活下去 卻支付不了昂貴的費用。當然這電影很感人,哭得我唏哩嘩啦的,但我很想大家都明白,保險你沒用到時真的會覺得沒用,但一旦發生了,你會特想感謝說服你買保險的那位。我經歷過,體驗過,所以我懂。 重疾險是我個人覺得必須要有一份的。現今這社會,太多的化學食品,基因改造食物,加工食品,防腐劑,無良的商家,連疫苗都有假了。多少的兒童被這些假疫苗毀了一生。經這幾年的統計,4個人當中就有1人患上癌症。所以在出社會工作後,有了收人,第一件事是幫自己買了份重疾險,當時的想法是我怕死,我不想拖累家人。 但至從表哥事件後,我想身邊所有親戚朋友都能買份重疾險旁身。所以我去學了保險,去了解那細節,那苛刻的條款。

說一下什麼是保險。有買保險和沒買有什麼差?誰最需要保險? 保險是什麼?為什麼買香港保險? 保險很簡單,三種 重疾,醫療,儲蓄 1. 重疾 患上重大的疾病後,無論醫不醫,只要醫生證明已患病,就能賠理。(這一款也是個人覺得最需要的) 現今太多的化學食物,而患癌症的機率也不斷地上升。公司每年都有統計重疾保理賠數據,超過60%以上是癌症,第二心臟疾病,第三中風。



重疾險能保障超100種的重疾,能多次理賠,還有分紅增值。這也是最多人買的產品,也是我呼籲大家必買的。 2.醫療 所有住院費用都可以實銷的醫療保險,花了多少,公司就賠多少,實報實銷,消費型產品。 醫療產品,能終生賠償5000萬,全球看病住院都能報銷。 3.儲蓄 美金儲蓄計劃,為未來做好準備,增值率高,利息高於銀行,沒有股票高風險,保障價值。特別適合為寶寶👶買的。加上外匯管制,有了美元儲蓄,美元利息高,寶寶長大想出國都不怕外匯管制每年只對換5萬美金了。或者長大後的教育基金還是結婚費用還是創業,這都能幫寶寶預早計劃的。



以上三種我會先呼籲客先買好了保障型,1.重疾和2.醫療後,再買3.儲蓄。 一個金字塔,要有了底部穩固了,再發展上去,這金字塔才不會倒。 舉個例,當你一味不停的儲蓄,但一個突發而擊的病症,醫療費,不能工作,沒收入,辛辛苦苦的儲蓄就一下發光了😫 從業保險這塊,真心是想幫助客戶做好財富分配,而不是一味說服客戶什麼都買。這是無良經紀的手法。


Ailsaaaaa364


大白話和你講講保險這回事。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不對,保險有可以本金拿回來的,也有本金拿不回來的。這兩類保險都有,所以你這個題目的回答肯定是:“真的”。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意外險是在熟悉不過的險種了,最簡單的就是如果因意外死亡了就賠錢,如果沒有意外就不賠,就這麼個險種我們來談談。

假設一個人30歲,有兩種方式購買:

一種是一年買一次,保障就是這一年,如果這一年沒事,交的錢就沒了,如果出險了,就賠付,這個符合題主說的。這個保費可能一年只交200元。

還有一種交十年,每年交2000,連續繳納10年,可以保障至75歲,到75歲的時候如果沒有出險就把本金退給你。那這個本金你一定是可以拿到的,保險公司賺的是你這個錢的時間價值。

這麼說你應該是明白了。


混沌有點辣


我和家裡人都辦了保險,後來聽人說保險到期了有可能本金都拿不回來,是真的嗎?


您的這個問題不是很詳盡。以來答案只是推斷,如果能解答你的疑惑,那就更好了。


首先,感覺你投保的應該是壽險。因為財產保險,比如車險都是消費型的,幾乎沒有本一說。接著往下推,個人估計你買的是

理財類保險(比如萬能險、年金險)


保障類的保險也有提供儲蓄功能的,到期返本的功能都是寫進條款的,所以這點沒有太大的爭議。目前比較熱賣的產品,即使不帶儲蓄返本功能,現金價值也比較高,如果後期退保大多數情況下也能領取多於所交保費的這麼一筆錢,所以爭議性不是很大。


我身邊有好多客戶經常向我諮詢這樣的問題,只要涉及到 ‘到期了能不能把本領出來’ 這種問題,80%都是理財險。


理財類的保險,交滿期能不能回本呢?


咱們以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年金保險為例:0歲的孩子,15年交,每年交1萬元保費,15年累計交費15萬,什麼時候才能最快的領回本來呢?


這就涉及到年金保險所返還生存金的頻率和額度,簡單來講,年金保險就是按照合同約定的日期、額度,有規律或定期的向投保者返還生存金的保險。


目前很多保險公司都在售這種保險,一般返還的額度還算可以,有些保險能從0歲返到99歲,有些能返到105歲;而且這種返還的期限很快,有過了10天猶豫期就返的,也有過一年返的,還有過三年才開始返的;部分公司的返還比較很高,首年交1萬,最高能返到接近6000塊錢。


返的這些錢去哪了?這又涉及到專屬的理財帳戶這麼一說。目前比較火的年金保險還有分紅的功能,這些返的生存金和分紅,如果不領取自動進入理財帳戶進行復利增值。大多數的年金保險還設定了理財帳戶的最低利率(比如1.75%、2.5%、3%),現行的年化利率也是比較高的,4%到6%因公司而定。


許多消費者在買保險的時候,聽代理人講利息很高,指的就是這種折算後的年化利率。他們覺得這種保險比存在銀行利息高,頭腦一熱就買了。其實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這裡有很多人存在誤解。


並不是說你交的保費自動進入理財帳戶升值,而是返還的生存金和分紅進入帳戶。好多消費者都以為是,我年交1萬塊錢,每年按4%或6%的息在增值,其實不是這樣。


咱們再舉例,年交保費1萬,對應一個額度,比如第一年返還6000,第二年到99歲都返3000。那麼第一年的話只是6000塊錢的生存金加分紅進入理財帳戶,按照現行的利率4%或6%進行生值的。並不是說你的保費進入理財帳戶升值,那樣的話就厲害了。


你想啊,15年你交了15萬的保費,即使是按每年返6000塊錢來算,15年才90000塊錢。理財帳戶雖然可以生值,但是很少有這種帳戶在交費期滿的時候裡面就有累計所交的保費了。(多年前的一些優秀萬能險也能做到,但是很少)


我所接觸的年金險當中,年交1萬這種的,最快大約在孩子17歲的時候,也就是交費期滿再往後2年,帳戶裡才能累計出來本金。大多數情況下的年金險,升值還是比較慢的。


即使到期就回本,那麼應該不應該領取?


保險和存銀行不一樣啊,雖然都能為資產保值增值,可是幅度和年限不一樣,兩者對於資產的規劃也是不一樣的。


銀行存款靈活,關鍵時刻直接領了就走了。然後錢領乾淨,在銀行的這筆業務也就結束了。


保險是種零存整取,專款專用的設定。大多數人買理財險是把家庭支產劃出一塊來留在保險公司,等到孩子教育啦、婚嫁啦、自己的養老啦這種時候再拿出來用。


所以交費期滿就把帳戶裡的錢一次性取出來就沒有什麼意義,除非你那個時候特別需要錢。經過17年左右的累計,帳戶裡的錢終於多了起來,本金越多升值的越快,把本金都領走了,利率再高也沒有什麼卵用啊。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都存這麼多年了,如果沒有什麼急用,就放在帳戶裡面就是了。這種帳戶還是比較好的,有保底的利率,現行利率也蠻高的。


到孩子婚嫁、教育的時候,看看帳戶裡有多少錢,可以部分領取,留一部分繼續生息。或者一次性領取乾淨也行,反正即使帳戶裡面沒有錢,未來該怎麼返生存金還是一樣返的,直到99或者約定的保險期限。


很多客戶有意思,交滿期了一定要把本金拿出來,有的甚至會去退保。還是對理財保險不瞭解,所以才會有這種做法。而且提問者看來對於理財險瞭解的也不是很深,所以才會問這種問題吧。


扯的比較遠,因為理財險本身就較為複雜,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的懂。如果覺得回答對您有用,就給點個贊吧。如果覺得說的不對,也歡迎各位同仁前來探討。


—— 讓保險更簡單、更安心、更便捷(保險狼)


保險狼


買了保險真的保險嗎?我想這也是目前我們大多數人所有的疑慮。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險嗎?都保障什麼嗎?我想只有你瞭解了這些,才能知道是否有了真正你想要的保障吧。

那麼我們在買保險之前就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需要買哪一類的保險來保障,選定的那個類型的保障之後,那就需要分析一下,這類保障的什麼險種能夠切實符合我們的需求。我介紹一個我遇到的一個極端的案例, 簡述如下:

一位客戶為他的工程機械車輛購買了工程機械設備綜合險,未附加第三者責任保險。在一次施工過程中,由於意外事故造成車輛的吊臂斷裂,造成車輛損失,同時將旁邊停靠的一輛小車砸損。隨即客戶報案,要求賠付吊臂修理費用及第三方車輛的損失。 經過保險公司的查勘,車輛損失確在其保障範圍之內,應按照相關條款,賠付車輛修復費用。對於第三方車輛的損失不屬於保險責任,保險公司給予拒賠函。 客戶得到這個消息後,表現的特別氣憤,認為他們買了保險,不管是車本身,還是第三方的損失,都是施工過程中造成的,保險公司就要賠償。經過多次溝通無效,後查詢來往郵件後核實,投保時,業務人員已經多次提醒過客戶,但未得到客戶重視,客戶為了省保費,忽略了第三者的保障,並未投保該險種。

從上述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想要險有所保,就要切實的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購買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保險,那就是沒有得到保障。不管是人身保險還是財產保險都是同樣的道理。

希望上面的這些回答,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