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道德經》中對“善人”的闡述


《道德經》中對“善人”的闡述

早安!

千好萬好,健康快樂平安最好!

全中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但成效也是卓著的!如今,我們地區已經恢復了生產,生活秩序也正常了。但出入小區還是需要《臨時通行證》;我們進入任何地方,也還是都帶著口罩、測量體溫,大家的防疫意識還是很強的!

這是國家在保護每一個人,這也是每個人在保護著其他人。保護中國,就是為保護世界爭取時間!這是利國之舉!也是善人之舉!

近三千年前的《道德經》,也對“善人”二字進行了闡述。老子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善人,另一種就是不善之人。

第一種:善人。

善人,不好為人師——不會一上來,就去當別人的老師,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指點別人;而是心甘情願地去做到,甚至願意用生命托起生命、用生命保衛生命,這是大善之舉!

第二種:不善之人。

不善之人,總是很容易就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且,他們一看到別人的缺點,就喜歡去指點別人,但自身缺少反省,從不修正自己的問題。這種喜歡挑刺的人,往往讓人覺得“來者不善”。

善人的特徵是什麼呢?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中的第一段講了“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這就是善人在行為、語言、運作、無為、心靈等方面的表現形式。

善行,就是有德的行為。做好事而不做秀、不留痕跡,這是老子所說的“上德不德”之人才會去做的事。

善言,就是語言表達沒有瑕疵。其實,老子說“悠兮其貴言”,意思就是說,只要自己做到了,那麼有時無言的效果反而會更好,無聲更能勝有聲!這是“大音希聲”之意。

善數,就是有些事情不用算計,反而結果自然天成;反過來,有時越算越容易被人算進去。因為,我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用自己的“玄德”去換的。所以,即使費盡心機,但您身上如果沒有那個“德”在,也吸引不來您想要的結果!

善閉,就是心門如果上鎖了,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外人很難打開。古人說,有時無招勝有招,在這裡,老子的意思是要“處無為之事”——不要對物斤斤計較、對人爭強好勝,要以靜定面對小我。

善結,善於結盟的人,即使不用繩索束縛別人,那種關係仍牢不可破。善結者,不去控制別人,不去捆綁別人,但跟他結盟者,不會毀約。

有沒有正確處理好“善人”與“不善人”的關係,以此兼顧整體生態平衡,以及人類個體心理上平衡的方法呢?有!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的第二段講了“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就是老子在講“無棄人”的方法論。

老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應去掉分別心,順其自然為最好!

一個有修養、有智慧、有品德的人,總是善於溫暖別人、點亮別人,所以在他面前“無棄人”——在他眼中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應該被拋棄掉!你說他“沒用”,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他的特點!

老子說,人人都與生俱來自帶著善人的品質!

在善人的眼裡,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把人擺對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你看:老虎有老虎的威武,兔子有兔子的溫順,每個生命體都有自身的規律,所以無棄人、無棄物,這就是“自然”。

老子說,道法自然,自然而行,即是大道;反過來,如果我們刻意而為,則在遠離道!

所以,本身是什麼樣的人,那就讓他成為什麼樣子,這就是自然!每個人都要敢於做自己,不要模仿別人——模仿別人,就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自然,也就遠離了道。

真正的至善從來都是不著痕跡的,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一樣——事情做到了,別人還沒察覺,這是“太上,下知有之”的境界。

所以,聖人的“至善”是善救人、善救物。

老子說的“善人文化”是聖人方法,也是人生無憂文化,還是一種棄智絕學的文化,更是一種迴歸自然大道的文化。

《道德經》雖然是近三千年前老子所著,但它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經久不衰!這是因為:經典,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真理!

抗疫期間,我們每天走進一章《道德經》,如果不知不覺間走完了八十一天,那您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感恩有你,讓我們共同築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牆”!世界好、中國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誦讀《道德經》三遍。

迴向祖國安平泰!

迴向世界安平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