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间 我区多措护好农民“钱袋子”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群众特别是劳务移民的就业务工、贫困户产业增收、扶贫车间与扶贫龙头企业复产复工等产生一定影响。为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成为脱贫攻坚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区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这两场硬仗。

3月6日,在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举行了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扶贫办、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等相关负责人就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打通农民创就业绿色“通道”

脱贫攻坚农民是主体,我区通过加强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鼓励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据介绍,对因疫情防控在家滞留的农民工,我区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带动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带动就业的,在创业初始阶段登记注册并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半年内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3000元,对在原9个贫困县(区)创业的,补助上浮30%;自工商注册之日起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一次性给予1万元创业补助。

对已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

对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20%,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10%。

我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3万人

为从根本上解决疫情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外出务工困难,我区通过推行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服务不停歇的线上职业介绍服务,积极挖掘区内外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多部门联动保障机制,积极应对疫情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的影响。加强与区内重点工程、业绩向好企业、扶贫车间、季节性农产品加工厂等的对接,加大与福建、内蒙古、天津等省市区的联系,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交通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赴区外务工。

我区8部门联合出台13条统筹推进稳就业措施,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等机制,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作用,“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自治区政府在去年购买7000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3000个公岗,拓宽困难群体就业渠道。

截至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6.73万余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员占5%。各地采取包车、包机的“点对点”服务,包车165辆(次)输送3013人、包机4架(次)输送598人,赴区内外就业。通过线上推介岗位43642个,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有62032人,网上求职有25251人。

为贫困户“钱袋子”和市民“菜篮子”搭起“连心桥”

“农产品销售一方面关系到贫困户的‘钱袋子’,另一方面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非常重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生林介绍,他们及时公布开通“抗'疫'情、解农困”行动求助电话,24小时全天候服务农业企业,协调解决鲜活农产品调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持续跟踪全区1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的农产品价格动态,加强农产品市场运行监测,启动了“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测日报制度,重点调度了五个大市鲜活产品库存、调运、上市、消费等市场动态,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在此基础上,开通“e点菜到家”直采配送,先后联系新华百货多点、顺丰速运、天天鲜、饿了么、美团等蔬菜运销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在“乡味宁夏”开通“e点菜到家”,开展网上基地直采配送,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

同时,协调解决华润农牧、农垦牛羊肉、灵武农场屠宰场牲畜及其产品调运中的“肠梗阻”;协调新华连超、华润万家、四季鲜、海吉星、小任果蔬等多家批发零售企业,采购贫困地区滞销设施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卖难问题。

下一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积极组织贫困县区开展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展览展示展销活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采取区内外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


记者:郝 婧 编辑:单瑞 校对: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