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今年五月末的一天中午,我去河北省懷安縣第六屯鄉的常家溝村採風。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照片左下角是我的拍攝機位

當我站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收起相機、拿出手機、往前走了走、拍了下面這張全景照片後,一位老人,肩膀上扛著把鐵鍬,款款地向我走了過來。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北山坡上的窯洞

老人走到我跟前,朝我笑了笑,指了指我脖子上掛著的相機,問:“照相呢?”

“嗯。”我一邊兒點頭,一邊兒笑眯眯地答道。

“照上相干甚了?”

“沒個甚,自己玩兒了。”

“你是柴溝堡的?”

“不是,左衛的。”

“本左衛的?”

“嗯,本左衛的。”

“哪個街?””

“解放街。”

“啊,南街來。”

我見他對左衛比較熟悉,興致來了,就接著說:“啊呀,你老對左衛這麼熟悉呢!”

老人把肩膀上的鐵鍬放下,雙手拄著,接著說:“左衛有個本家親戚,說起來,我還是人家的老輩子呢。”

“誰家?”

“姓武,是個大夫,左衛公社醫院的大夫。”

“啊,原來是他。”

“怎麼,你認識?”

“認識,挺慣的。我小時候,他多次去我們家給我的娘、老子看過病。我和他的兒子還是同學呢。這幾年,我們還時不時一起聚聚呢。”

“啊呀,這可趕巧了。”

“武大夫來不來看望你老?”

“原來工作忙,交通也不方便;現在,退休了,不上班了,可歲數大了,出門子也不方便。他很少來。”

“那,你老有多大歲數?”

“快七十了。”

“看著身體挺好,快七十了,還能下地幹活兒。”

“也不行了,動不動就鬧點兒毛病。”

“那你老靠什麼維持生活了?”

“自己種點兒地,村裡補助上點兒,孩兒們再接濟上點兒,夠生活。”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常家溝村口

我用手指了指山坡下面的村口,接著說:“我來時,看見村口有不少像你這樣的老年人在工地幹活,你老咋不去?”

“去幹了幾天,不去了。”

“怎麼,工資低?”

“一天一百來塊,守家在地的,不低了。”

“活兒重,幹不了?”

“活兒不重,和田地裡的活兒差不多,我能幹了。”

“那,為什麼你老不去了?”

“工地上不管飯,中午下了班,我要回家做飯、吃飯、收拾,有點兒歇不過來。”

“你老沒老伴兒嗎?”

“就我一個了。老伴兒早就沒了。”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村裡廢棄的房屋

“我在山上拍照時,看見村裡四面山坡上的窯啊、房啊都空著,沒人住。人們都住到哪兒了?”

“好多人都搬走了,搬到六屯、柴溝堡、張家口這些大地方去了。這會兒,村裡還住著十來戶,主要是一些孤寡老人。”

“他們還住在這些舊窯舊房裡嗎?”

“沒有,我們都住在村裡蓋的互助幸福院裡。”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常家溝村互助幸福院

“這幸福院是村裡蓋的嗎?”

“村裡蓋的,也有民政局的支持。”

“原來村裡有多少人?”

“多的時候有小一千人。”

“有學校嗎?”

“有。這不,這就是原來的學校,現在廢了。”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原常家溝小學舊址

“我從網上看見,咱們常家溝從五幾年開始,就開展過水土保持工作,還建立了水土保持試驗站。當時,社員們在山坡上種了好多樹,還有不少蘋果樹。那時候,常家溝的蘋果在懷安縣小有名氣,常家溝村還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示範村,周恩來總理還來村裡視察過。”

“對,有些我也聽說過。不過,村裡剩下的老人們一下世,村裡就沒人了,常家溝慢慢就從縣裡的地圖上消失了。”

“也不一定。這不,有家公司正在常家溝投資,要打造‘碹窯藝術小鎮’呢,要是搞得好,這裡的資源能繼續利用,老輩子們發明的碹窯也會得到有效的保護。”

老人點了點頭。

在常家溝的西山坡上,與一位老人閒聊

▲ 去往新建的孔雀山莊的路口

“時候不早了,你老也該回去吃午飯了。”

“你也進家,去家裡歇一歇,喝口水,吃口飯。”老人真心地邀請我。

“不了,我不累,我車上有水,別管我了,你老快回去吧。”

老人拿起鐵鍬,扛在肩上,沿著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