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科級司機、處級和尚、局級作家……官本位為何根深蒂固?

科級司機、處級和尚、局級作家……官本位為何根深蒂固?

鄉長、縣長、市長、省長……

營長、團長、師長、軍長……

科級、處級、局級、部級……

請別誤會,不是記者在做文字遊戲。只要您是共和國公民,只要您在某一地區某

一單位或多或少負有一定責任,那麼,您一定會從以上級別中,尋找到自己的恰當位

置。

科級司機、處級和尚、局級作家、部級秘書……正可謂士農工商,五行八作,無

不為“官”,無不有“級”。

“官本位”,即以“官”為本,以“官”作為衡量個人職位高低、貢獻大小、收

入多寡之尺度也。

“官本位”在一定範圍、一定時期的積極作用,無可抹殺。

譬如,部隊作戰,團長指揮營長,營長指揮連長,天經地義,非常必要,否則

一定亂套,要吃敗仗。

又如,政府部門,市轄縣,縣轄鄉,一級管理一級,有條不紊,順理成章……

然而,由此蔓延開來,什麼都是“官”,什麼都套“級”,其弊端就顯而易見了

弊之一:千軍萬馬擠“官”道,強化了人們當官心理。在“官本位”體制下,不

少人孜孜以求的,就是如何從科級升為處級,由處級升為局級……為升官,委曲求全

,忍氣吞聲為升官,阿諛逢迎,欺下瞞上,甚至不惜在人格及原則上作出讓步犧牲。

弊之二:各行各業爭級別,異化了行業的價值標準。一些企業拼命擴大投資,只

為以此作資本,擴大企業級別。至於虧損與否,盈利幾何,與我何干?反正又不影響

行政級別!

弊之三:由以上二弊衍化而來的是人員膨脹,機構重疊。我國黨政機關幹部從1

980年到1990年,短短10年間竟增加70%!國家行政事業費每年支出達1

255億元,佔財政支出36%!已達捉襟見肘,不堪重負之地步。至於國營預算內

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級別不斷攀升,只生不死,老化嚴重。目前已有1/3虧損,

然而明知結構不合理卻又難以調整。

“官本位”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命力為何如此旺盛?除了上千年封建等

級觀念影響,也有現實利益機制的原因。

人生在世,所為何來?儘管您可以從理想、追求、事業等方面去探尋其深層動力

,但大多數人考慮得更多的,還是看得見的物質利益。

馬克思說過,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和他們的利益有關。

在中國,人們獲取物質利益的唯一正常途徑是工資。而工資,其漲與落、多與寡

,又常常與“官”之大小緊密相聯。

升官,成了大多數職工(尤其是機關職工)增加工資,以謀取更多物質利益的主

要手段

何況,一旦升官以後,其工資之“含金量”,還會隨住房、福利、用車等等變化

而明顯升值。

更莫說,有官即有權;有權,則還有若干說不清道不明的好處了……

當官好處如此之多,而一旦把官當,不但通常是隻升不降,而且出了問題,往往

也可以推卸責任,並不實實在在“挨板子”。您說,這官誰不想當呢?

存在決定意識。“官本位”意識在國民中如此根深蒂固,其源蓋出於此。

診治“官本位”,淡化當官心理,對策有三:

一曰利益分流。

利益分流,即改變現行工資體制中一切以“官”為本的參照體系。除黨政機關工

作人員仍按科、處、局、部等級別評定、發放工資外,其它企事業部門,統統與“官

”脫鉤,按照各自單位的經濟效益,以業務技能為參照系評定和發放工資。廣東“四

小虎”之一順德縣,已經取消企業行政級別,按其年創利稅多少,重新將企業劃為“

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類。如年創利稅100萬元以下為“小型企業”,職

工浮動升級面為20%,經營者收入可高於職工工資1.5倍;年創利稅增至100

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則晉升為“中型企業”,職工浮動升級面為25%,經營

者收入可高於職工工資2倍……以此為標準,隨高隨升,隨退隨降,不搞“終身制~

。由於參照系變了,企業和個人的追求目標,自然隨之改變。

二曰利益透明。

當官之好處,除工資透明外,其餘部分,尚處於半透明或不透明狀態。從工資看

,局長較之處長,處長較之一般幹部,差距不大,甚至還嫌太小。但其半透明及不透

明之利益,就既不規範,又難以計算了。將這些利益貨幣化、透明化,不但利於群眾

監督,而且其“利”一旦確定,其“權”與“責”也才容易與之對應,這也是實行公

務員制度的基礎和前提。

三曰權力制約。

不受制約的權力產生腐敗。在現行體制下,當官權力大好處多而制約少。如此既

不利於事業,也不利於當官者本人。怎麼辦呢?首先,當官應有一定程序,由下而上

,民主選舉;其次,當官以後,應隨時考察,徵求民意,政績差者,應予罷免;第三

,當官應有一定年限,任期屆滿,即行更替,使當官成為一種職業,流水不腐,綠樹

常青。

“官本位、意識,由來久矣。不過,其根基正逐步動搖。

有朋自廣東來,談及南北觀念差異,印象極深的是“那裡的人不認‘官’”。

朋友舉了個例子,廣州白雲山製藥廠,靠兩口鐵鍋熬藥起家,論級別,不過是“

縣團級”農場下一個小小“科級”企業。然而它財大氣粗,氣勢如虹,連連吞吃了一

大串“縣團級”乃至“地師級”企業。人們不以為怪,反而認為理所當然,拍手叫好

在廣東,棄官從商“下海”者,為數不少,並非個別。

在廣東,判別一個人的地位,已經絕口不再詢問“您是什麼級?”

那裡已經有了新的價值標準。

商品經濟愈是發展,“官本位”意識愈是淡漠。

這是大趨勢。

全國亦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