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文明是副產品》。本書是中國社會學專家鄭也夫的代表作品,是對人類文明這一大命題的再思考,這本書得到了易中天、梁治平、陳嘉映、羅輯思維的大力推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01

在書中,作者鄭也夫用獨具見識,富於想象且細緻的考辨和大膽的推論,從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些人類早期的最偉大發明,來思考人類文明的產生。他指出,人類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產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東西造就的。事實上,人類文化寶庫裡的大多數東西,沒有實際用處。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要比有直接實際用處的東西的知識含量大得多。無用之學最後才有大用處。

今天,我們聊聊,人類的婚姻制度的起源

在19世紀長達半個世紀裡,世界範圍內的眾多思想家們就外婚制度進行激烈的討論,為什麼外婚制度如此重要?因為人類第一項制度就是針對兩性和婚姻的。食和性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食物可以獨立獲取,但是性則一定會涉及到成員和群體。通過對外婚制的探討,我們可以探討人類文明起源的思想史。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02

關於外婚制,麥克倫南和摩爾根提出,它是從群婚、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幾個過程演變而來的。認為群婚制度是人類社會最原始和最早期的婚姻機制。當前其他的思想家韋斯特馬克等對此進行了強烈的批判,他認為人類早期並不存在群婚,而存在一系列的界限分明的禁忌系統,但他並沒有說明禁忌和產生和起源問題。

在眾多思想家關於婚配方式上最具權威的,要數1871年達爾文提出的性選擇理論。他認為雄性和雌性的繁殖社會行為不一樣。雄性用廉價的精子使盡可能多的雌性受精;而雌性只有有限的大個的卵子,所以需要選擇遺傳質量最高的雄性來賦予後代上等的能力。

03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關於人類的婚配製度,我們從靈長目類動物的演化中找到了一些線索。哺乳動物有四千多種,其中婚配方式為一夫一妻制的只有120種,3%的比例。而靈長目動物中一夫一妻制的佔了18%。學者們發現,一般而言靈長目動物中,二態性大的物種多采取群婚制,如黑猩猩;二態性最小的長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的二態性不大,也非最小,而是在靈長目動物連續譜中偏於小的一端。人類的婚配方式剛好是以一夫一妻製為主,以多偶為輔,上述是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同時,可以猜想二態性是性選擇的結果。人類的二態性小,說明人類在漫長原始時代並沒有受到性壟斷的婚配方式的演化過程影響。在發現的生存於44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中,發現他們的雄性和雌性相差並不大,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在存在性。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04

從另外一個線索就是睪丸與體重的比例,黑猩猩的睪丸重量佔體重的0.27%,倭黑猩猩的比重更大;大猩猩的睪丸佔體重0.02%;人類居中,其睪丸佔體重的0.08%。而在婚配方式上,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群婚,大猩猩是一夫多妻制,人類以一夫一妻製為主體。其中道理何在?一夫一妻制制約了性資源不均等。群婚和一夫多妻制中都開展著雄性對性資源的爭奪。而此一軍備競賽中的武器是不同的。人類並沒有群婚的黑猩猩那樣有巨大的睪丸,暗示著人類並未經歷過群婚的篩選演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迄今為止最具解釋力的理論,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適應與自然選擇。適應的重點是個體生存和繁衍能力強,尤其是繁衍能力好,才能有更多的後代。

作者認為,狩獵很可能是人類邁向一夫一妻制的契機,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狩獵需要合作,是一種積極的協助形式;另外,狩獵武器的出現,也讓群體間的體能差異不那麼重要。這兩方面的平衡,導致了一夫一妻制的出現。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05

三種婚制都有久遠的歷史,分別與多個物種結緣。比較利弊,則互見短長。多偶制與亂交在性選擇上更有效,其雄性後代將更強悍。一夫一妻制在這方面遜色一籌,但它削弱了性資源上的激烈衝突,給了成員們更多的平等,在人類這裡得以開啟以合作為基礎的狩獵,實現了一種新的適應。而後人類在文明上的脫穎而出,很可能是因為性資源競爭上節省出的精力所致。

一夫一妻制有其脆弱的方面,這種方式不利於逃離天地。鳥類91%都是一夫一妻制,而靈長目類動物是18%,哺乳類只有3%。曾經大部分一夫一妻制的哺乳類動物只在天敵較少的沙漠和乾旱地區存活繁衍了下來。

前面闡述了一夫一妻制的闡述,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探討在一夫一妻制下,我們的祖先為什麼發展出了外婚制,也就是跟外族人結婚外婚制呢?關於外婚制,有幾種說法。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06

1:第一種解釋是:搶婚,這也是最開始學術界的普遍共識,也就是,麥克倫南認為原始人流行殺戮女性導致女性成員不足,而發展到後面就只能到外族去搶。同時認為男人到外面搶到女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

2:第二種解釋是:體質,認為體質的進化和退化是人類走向外婚制和放棄內婚制的主要原因,和外族人通婚後,後代更加強壯和健康,而和近親通婚的後代則出現很多體質不健全的問題。這樣便推動了外婚制的出現和發展。提出這一想法的是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和恩格斯。

3:第三種解釋:性傾向,提出這一觀點的是韋斯特馬克。他認為與自幼在一起密切生活的男女在一起會慢慢失去興趣,因為更傾向於與陌生人通婚。因為他們更能激起熱情和性慾望。

4:第四種解釋,保護內部秩序,這一觀點的是馬林諾夫斯基在《兩性社會學》中提出的。他認為外婚制的起源是對社群內部亂倫禁忌和文化的產物,是一種為了保護家庭秩序的做法。

07

但作者認為,外婚制的建立是來自於人類精神中兩個力量的支撐。

哺乳動物4000多種,一夫一妻制只有120種,人類婚姻制度的起源?

第一是理性的力量,是人類對秩序的認識,對內婚將對群體內部關係產生致命的傷害,而外婚制則可以提升後代的體質。

第二是情感的力量,人類對陌生人的性傾向也是驅動外婚制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兩股力量的驅使下,造就了外婚制的出現。

從以上一夫一妻制和外婚制的演化軌跡可以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反差,即人類動機與這動機驅動的行為後果之間的巨大偏離。人類一開始並不是出於對“文明”的信仰,而產生一夫一妻制和外婚制的。而是一系列生存和進化的演變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就像武器的發明使人類走向了一夫一妻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樣。武器的發明其實一開始是未來低於外租的入侵和獲取更多的食物。人類文明的演化其實都是在無意中產生和出現,並不是有意而為之。我們將在後續更多的內容中逐步闡述這一理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