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資治通鑑》:“是時,冒頓方強,為書,使使遺高後,辭極褻。高後大怒,召將相大臣,議斬其使者,發兵擊之。”

呂后也就是呂雉,呂公家的千金小姐,在嫁給劉邦後,拖兒帶女,操持家務,善良賢惠,能忍耐。不過,經過長期痛苦的磨鍊和權力的鬥爭,呂雉變的殘忍狠毒,特別是劉邦死後,呂雉逐漸走上了權力的頂端,她殘害戚夫人母子,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她對劉姓宗室大開殺戒,只要看著不順眼的,不利於自己的統統剔除。可是如此心狠手辣,強悍殘忍的呂后,單單面對此人的侮辱和調戲,那麼為何能忍氣吞聲?還能以禮相待呢?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開國之初,白登之圍讓漢王朝領教了匈奴的作戰實力,為安撫匈奴,漢王朝採取和親政策,以換來北方邊界的暫時和平。劉邦死後,匈奴開始囂張,冒頓單于寫了一封國書給寡居的呂后,根據《漢書》記載,國書中寫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翻譯過來就是:“我這個孤獨寂寞的君王,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曾數度到邊境去,頗思能到中國一遊。陛下(指呂后)也剛寡居,想必正孤獨寂寞,心情也必快樂不起來,願以我所有的,換取您所沒有的(想和呂后交往)。”國書中出現這些詞句,對呂后而言是相當輕挑的侮辱了,甚至可以說是調戲。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呂后看到書信中內容後,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滅了匈奴,和呂后關係較親密的樊噲即呂后的妹夫也大發脾氣,暴跳如雷,表示願親率十萬兵馬,攻擊匈奴。就在這時,中郎將季布大聲說:“樊噲出此狂言,該斬。先前匈奴困高皇帝於平城,漢兵有三十二萬之眾,樊噲當時也是軍團將領之一,都無力解圍。”“當前我軍創傷都尚未平撫,受傷的人也都尚未痊癒,樊噲卻想以十萬軍討平匈奴,此不實的狂言,將造成天下大亂啊!況且夷狄之人,本來便有如禽獸,他們的善言不足為喜,惡言也不值得生氣啊!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一句話讓樊噲啞口無言,白登之圍的時候他跟隨劉邦領教過匈奴的實力,知道自己對於攻擊匈奴毫無把握,便不再反駁。眾大臣和諸將領都深知目前也不是用兵的時候,更紛紛提出勸諫。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呂后何等聰明之人啊,聽完這些勸誡之後,自己很清楚,漢王朝此時根本無力和匈奴開戰,她只得嚥下這口氣,忍辱負重。於是,命令大謁者張釋代為回信,信中寫道: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意思就是說:“單于沒有忘記敝國,也不忘我這個年邁的棄婦,向我求愛,令我感到十分受寵若驚。雖然,承蒙錯愛,十分榮幸,但是,我已年老氣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單于過於愛慕我了,以我老邁之軀侍候您,恐怕會汙了您的聖駕。因此,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汙自己,敝國沒有做錯什麼,還請單于寬恕。”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冒頓收到回信一看,覺得呂后不僅沒有動怒,還謙虛有禮,反而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派使節來道歉說:“我不懂得文明國家的禮儀,有所冒犯,幸得陛下原諒,才能不發生衝突啊!”同時也獻馬錶示歉意,雙方和親政策得以繼續,邊疆也保持住了一時的和平。

心狠手辣的呂后,面對此人的侮辱,為何能忍氣吞聲

呂后時期的漢朝,國力還比較弱,尚有待恢復,奉行的是“休養生息”的國策,為了儘量不引發漢匈之間正面直接對抗,必須以智慧和謀略來處理這起無理的外交鬧劇。心狠手辣的呂后在受到侮辱後,選擇了忍氣吞聲,表現了她以大局為重的一面。同時,呂后的回信沒有斷然回絕,而是以巧妙自謙的方式、以退為進的姿態回絕了冒頓的無禮要求,從而,化干戈為玉帛,免去了漢匈之間的戰火紛爭,反映了呂后外表冷靜、內心具有高超的外交藝術,彰顯了中國歷史上一代女政治家風度。

參考書目:《史記》《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