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經濟問題,美聯儲或者大摩等機構都是心知肚明的吧,他們沒辦法避免麼?

巴菲特的憂傷


貪婪是資本主義的本質,這就是經濟危機的根源。08年金融危機己經證實了,下一次債務危機也是這樣。美聯儲只是資本主義的工具,它只服從於資本的利益,至於造成的後果,是有世界各個國家承擔。


無所謂213478592


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精英經濟分析師,因此美國經濟的具體問題,無論是美聯儲還是金融機構都能夠非常清楚的認識到。之所以沒有采取問題是因為美聯儲目前狀況非常兩難,不能夠採取有效手段,而金融機構更希望在波動中謀取更多的利益。

一、美國經濟面臨了什麼問題?

第一,實體經濟陷入週期性下行。

目前從美國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增長週期已經接近結束,未來經濟下行和衰退都有可能出現。最典型的例證就是美國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 I數據都在持續的下滑,製造業PM I數據已經達到了50的榮枯線以下,這是經濟進入下行週期的開始。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及勞動市場的先行數據,都佐證了這個觀點,週期的下行將是經濟未來主要的壓力。

進入經濟增長週期末端,關鍵原因來自於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經濟增長強勢時,美國由於資本市場的侷限性,分配更多傾向於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因此,普通勞動參與者獲得的薪資上漲空間逐漸下降,帶來對消費市場支撐的乏力,引發了經濟增速的放緩。

第二,金融市場的風險。

2018年開始,美國股市的風險逐漸上升,根本原因是在經濟增長動力逐漸衰退的情況下,股市卻因為得到了借貸回購的支撐繼續增長,導致市值與經濟實體背離。更嚴重的是,由於長期的上漲,美股中積累了較多的投機資金,這些資金會在美股轉跌,盈利預期下降時,集中撤出,引發美股更大幅度的波動。

另一方面,由於次貸危機後美聯儲大幅度的資產購買注入流動性,美國借貸成本較低,導致公司大量發債,積累了較多的企業債。這些企業債在近些年國際寬鬆環境帶來的資金流入,支持下繼續走高,引發了近期的銀行間流動性短缺問題。預計企業債可能在2020年集中到期,引發更為嚴重的債務危機隱患。

二、美聯儲的兩難處境。

第一,助長借貸回購,推高泡沫的風險。

如果簡單的降息就能化解危機,那麼美聯儲自然可以很容易決定利率決議,而不是現在這麼大的分歧。關鍵在於,正如美聯儲理事的發言,降息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並且對於經濟的支撐作用沒有那麼明顯。降息主要是通過流動性增加降低融資成本,來對實體經濟進行支撐,但是這對週期性的經濟下行作用沒有那麼大,相反還有一定的隱患。

在目前的情況下降息,會導致企業發債借貸的行為更為容易,所以對股市的回購行為仍然持續,雖然能夠維持住股市和債務問題暫時不爆發,但是槓桿會逐漸的積累,使風險進一步增加。未來經濟衰退出現時,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加大,這是2000年和2007年都有過的經驗教訓。

第二,小幅持續的降息是無奈之舉。

既然降息無法緩解面臨的風險,那麼就沒有必要大幅度的採取寬鬆擴張,帶來沒必要的泡沫堆積。從歷史經驗來看,小規模的降息比大規模的降息,更能夠對股市有益。在經濟下行尚未明顯流動性缺口,不確定的情況下,大範圍的降息帶來的資產價格走高,可能拉高泡沫,對股市帶來更大的傷害。

另一方面,從美聯儲的角度看,降息能夠對股市債務風險起到的作用,只能僅僅限於延緩危機到來的時間,那麼儘可能的延長降息週期,將降息的預期緩慢釋放,持續維持市值,就是更可行的辦法了。在這段期間內,如果財政部能夠有有效的財政開支刺激,或者有新的經濟增長點爆發,那麼也許衰退還可以避免。也就是說美聯儲所做的就是在儘可能的爭取時間。

三、金融機構傾向於在危機中博取利潤。

第一,推高泡沫和最後一波利潤。

在每一次的泡沫狂歡當中,金融機構既是最終泡沫破裂的受害人,又是泡沫推高過程中的最大受益人。在經濟下行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金融機構並沒有做出釋放泡沫,到行為反而不斷的推高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從而讓市值繼續拉昇,以求能夠在股市的最後一波狂歡中儘可能的獲取利潤。只要股市還能夠有上漲的空間,金融機構就不會撤離。

在債務問題上,人性的缺點就進一步展現了。我們看到一些高管已經賣出了股票套現,但是作為公司的運營者,他們還在持續的推高公司債務,讓股市的市值能夠繼續上漲。正如2007年之前的情況一樣,只要股票價格能夠維持,高管們的薪資分紅就能夠維持,哪會管之後泡沫破裂,誰來接盤呢?

第二,危機帶來的炒作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了銀行市場,讓金融機構蒙受了較大損失,但隨後隨著財政部的救濟到位,這些金融機構迅速東山再起,並且在金融危機中賺的盆滿缽滿。危機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買漲和賣空,同樣能夠獲益,在危機中從金融市場的抄底和賣空中能夠給予金融機構更多的生存空間,所以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並不擔心危機到來。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金融機構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樣的準備並不是幫助整個經濟體和銀行系統抵禦風險的,而是準備在危機當中大賺一筆的。比如摩根大通的巨量白銀儲備就是如此,在通常情況下,這樣多的白銀儲備,並不能為摩根大通獲取多少利潤,但在危機來臨後,隨著貴金屬價格的走高,這些儲備就會帶來巨量的利潤。可以想象,各金融機構都已經在摩拳擦掌等待這樣的機會了,所以貪婪的資本家們怎麼會去防範危機到來呢?

綜上,雖然美國各界的分析師都能夠準確的理解目前經濟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隱患,但是美聯儲對於現在的形勢處於兩難的境地,政策決議空間較小,不能有效應對;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防範金融危機,反而會去推波助瀾,以求在危機中獲得更多利潤。因此,現在雖然危機是大家所公認,但卻沒有能夠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危機。


諮詢師天生


是的,美聯儲或者大摩等機構都是對於現在的情況和未來美國的經濟心知肚明的。但是處於尷尬的是,目前的美聯儲無法大肆放水救市,否則容易掀起泡沫,造成更大的金融危機。

可又無法坐視不管,因為未來衰退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增速,甚至出現負增長。所以,現在的美聯儲只能慢慢救,一點點放水,爭取讓美國的經濟和股市“軟著陸”。

說的更簡單一些,那就是美聯儲是做好了讓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準備,但不想見到金融危機的爆發和經濟的負增長出現,這就是現在的局面。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下面一一給你分析!!

第一、目前的美國經濟已經有了明顯的衰退跡象,並且在2020年衰退的概率非常高。

我們可以看到美債的長短利率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倒掛,這種現象只會發生在金融危機或者經濟衰退之前。

就好比1990年發生了長短的美債長短利率倒掛,於是一年後美國進入了經濟衰退;

2000年的時候,同樣發生了美債長短利率倒掛,於是一年後美國也進入了一個經濟衰退;

2007年的時候同樣發生了美債長短利率倒掛,美國還是無一例外的進入了經濟衰退,甚至在2008年的時候,還爆發了金融危機。

並且在這三次美債長短利率倒掛的時候,美聯儲先後都是用降息、QE、以及其他的手段來挽救市場,但是得到的結果還是無法改變經濟衰退的結果。

所以說,2018~2019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長短美債利率倒掛,美聯儲其實知道未來衰退的結果無可避免。那麼,只能夠通過先行的降息手段,來做一個預防性的維穩,避免爆發更大的金融危機,僅此而已。

第二、美國的消費信心指數下降,失業率觸底反彈造成美國的經濟走弱。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經濟靠的是金融市場和個人消費來支撐的,也就是說,金融市場越發達,美國群眾的投資收入就越高,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消費刺激和補助,導致了美國人民不斷買買買的結果。

在這樣的趨勢下,是可以支撐美國經濟良性上漲的。也就是說,美國人民的消費慾望越強,消費實力越高,那麼經濟就越好,整個美國的經濟對於消費的依賴性是非常強的。

但是從目前來看,國際的緊張局勢,貿易問題的源源不斷,再加上美國罕見的美債長短利率倒掛,股市處於高位,導致了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極度下降。

而美國的製造業指數,也在2018年能出現了明顯的向下拐點。可以說,未來隨著經濟的衰退出現,美國的失業率是一定會觸底反彈,而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也會每況愈下,這個時候,對於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將會是又一個巨大的打擊。

再加上,現在美國企業的槓桿已經非常高了,而美國失業率也在一個4%以下的底部區域,隨時可能面臨著反彈。

所以美聯儲這個時候大幅度的救市,放水,其實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原因很簡單:

1)失業率跌破了4%的紅線,說明未來反彈是必然的,就算此刻大幅放水,維穩實體和經濟,也難以支撐很久,反而付出的“代價”特別高,不值得。

2)美國的非金融企業槓桿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但是居民槓桿率還處於低位,這個時候如果大幅放水,刺激美國群眾再度透支未來去消費,無疑就是讓泡沫更大化,激起居民槓桿的攀升。那麼類似於1990年、2001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蕭條就會出現,不可取。

所以,從這幾點來看,美聯儲的考慮還是非常周詳的,他們不願意看到更大的泡沫,他們能夠接受一個能夠承受的衰退事實。

第三、美國的股市處於一個歷史高位,並且還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金融市場其實都是有一個週期存在的,而這個週期的時間為12年,其中6年為上半場處於一個上升通道,而6年為下半場處於一個下降通道。

從現在的美國金融週期來看,2013-2019年已經經歷了上升通道的6年週期,那麼意味著未來的6年很有可能進入一個下降通道,這個時候,大部分的舉措是難以阻止這樣週期的發生,因為趨勢的力量是大於一切的。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股市200多年的歷史裡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新鮮事, 市盈率常年是處於10~20倍之間,並且小於10倍就是一個低估值,高價值的區域,值得買入和佈局。

如果高於了20倍,其實就是風險大於機會,應該逢高賣出,甚至當市盈率突破25倍的時候,就是一個估值嚴重高估的狀態了。

而目前美股的三大指數市盈率分別都是處於20倍以上,甚至有部分達到了25倍之高。那麼這樣來看,美股處於牛市的末端,並且馬上會進入熊市是沒跑了。

但是對於美聯儲來說,他們可不希望繼續刺激美股上漲。因為現在的美股雖然有風險,但是還遠遠未達到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50倍市盈率,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刻的100倍市盈率時期。

所以,美聯儲是能夠接受股市走熊的結果,並且不願意大幅度的降息,來刺激出另一個金融危機。這可比經濟衰退,股市走熊可怕的多!

結論:

綜合來看,現在的美聯儲其實真的是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不管是經濟衰退,管了不僅改變不了衰退的結果,還有可能刺激出一個更大的泡沫和金融危機。

所以,現在的美聯儲只能夠通過預防性降息的方法,在經濟衰退還沒有成型的時候,適當減弱它的力量,維穩市場的情緒和人心。

一旦未來美股步入熊市了,美國消費指數繼續下降了,美國的失業率攀升了,那麼美聯儲才會加強放水的頻率和幅度,甚至開啟QE4,用來縮短經濟衰退的時間和空間。

說的更簡單一些,美聯儲是能夠接受經濟衰退帶來的美國經濟低速增長結果,但是美聯儲絕對無法接受因為自己的過度放水而刺激出一個巨大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負增長的局面。

這就是他們心知肚明,但是必須要去做的事。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這個問題實際上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就是他們知不知道現在美國的經濟問題。

答案應該是不完全知道。舉個例子。這就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病人的症狀是瞭解的,但病因就不那麼容易確定了。美國經濟確實存在著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比如嚴重的雙赤字。門面上的東西大家都是能夠看到的,但是要挖掘其深層次的原因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雙赤字的形成和二戰以後美國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的構建有著密切的關係。要破除這樣一個嚴重性的根本問題,需要找到根源。但這個根源其實不好定,因為不完全是經濟方面的因素,還涉及到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問題。

很多人可以對這個問題講的頭頭是道,但回過頭來,又說不出哪一點是最關鍵的要害之處。理論看上去非常完美,但完全不具備實際操作性。

還有一個麻煩就是,自己給自己看病總是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不能給自己看病的原因。某些外國人很容易意識到的問題,美國人自己卻容易忽視。

第2個問題就是他們能否避免經濟上的這一些根本性困境,最後導致經濟上的嚴重衰退。答案很確定,不可以。

經濟雖然是一種社會事務,但是從本質上看,不受人力控制。無論是財政部還是美聯儲,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從本質上講只是經濟事務的管理機構,但並不能真正掌控經濟事務。

在經濟學領域當中,古典經濟學以及作為其繼承者的貨幣學派,從來都是反對進行經濟人為干預的,認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經濟波動更為嚴重,他們認為經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凱恩斯學派是和其對立的另一個學派,他們認為通過財政政策,輔之以貨幣政策能夠有效的對抗經濟衰退。這兩個學派的爭論至今沒有結果。

站在實用性的層面上看,其實兩者的差異不大。只是在現實當中,凱恩斯學派在面對經濟衰退的時候,通過財政政策進行干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中下層民眾的利益,所以在這個時候往往受到政府的青睞,因為這可以降低社會的動盪。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避免衰退的產生。

從歷史上看,經濟衰退是經濟活動中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避免,也不是任何一個經濟管理機構能夠避免的。

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其對於經濟的關注並不像我們很多人想的那麼宏觀,它主要的職能是通過保障美國國內信貸的穩定,也就是利率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來保障經濟發展。換句話說,他的直接目標更為簡單一些,就是利率和信貸的穩定,經濟發展是追求的這些直接目標之後的結果,而不是所追求的直接結果。至於商業性的金融機構,能力就更弱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多討論。


用戶4325101516


根據陳凱豐教授的研究,衡量美國經濟是否衰退,或者預測全球經濟是否進入衰退的指標有四個。 1,國債收益率曲線。如果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一般是2年期高於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那麼經濟一定是開始減速慢行了,很有可能進入衰退。現在這個是倒掛的。 2,美股指數期權蘊含波動率。波動率一旦很高,一般是熊市標誌,也是經濟出現衰退的信號。現在波動率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但是沒有到高位。 3,信用利差,特別是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如果這個拉大,一般是企業破產預期上升,經濟進入衰退。這個信號現在很窄,美國企業破產率極低。 4,金銅比。黃金是避險資產,銅是工業金屬。黃金價格上升,銅的價格下跌,一般是經濟衰退的標誌,現在處於歷史低位,可以說全球避險情緒極度敏感。 四大指標中,兩個指向衰退,一個正常,一個略有偏高。數量上看,全球目前經濟衰退的概率應該是60%左右。

具體到美國經濟: 宏觀經濟驅動相對積極;企業利潤在上升,但是增速放緩;貿易政策屬於不確定因素;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偏向寬鬆。最新的美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在2%,略高於之前預估的1.9%。企業盈利在一季度下降後,二季度開始反彈上升。這些數據印證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的是對的,現在美國經濟處於“中期調整”。(出於大選的考慮),川普連續壓迫美聯儲降息是沒有必要的。全球通貨膨脹慢慢已經起來了,歐洲的負利率肯定會成為將來歐盟徹底崩潰的導火線(就是散戶利益向機構利益的讓度,問題後續長期影響巨大),現在美聯儲的高官們比華爾街看的更長遠,但是美聯儲在強勢總統面前其獨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喪失。

總結:美國經濟在發達國家一枝獨秀,經濟增長速度雖有放緩但仍屬健康,美聯儲在頂住川普部分壓力下仍保留了相當的貨幣政策空間;另外,美國生產力自2017年以來進入了新的十年增長週期;加上中美貿易談判可持謹慎樂觀,沒有必要為美國經濟過多擔心。


妖帝


美國經濟的問題,美聯儲和大摩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它們可是掌握著大量的經濟數據與風險評估報告的,但他們避免不了美國經濟風險的產生,美聯儲在美國金融市場的調控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美聯儲的調控會使經濟結構更加趨於多元,週期性金融風險會一陣一陣的席捲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的強刺激和強收縮是美國經濟平衡的主要手段

降息:降息是指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並相應調整貼現率。降息後,存款利率減小,銀行裡的錢就會流入沒有降息的地方,比如股市,房地產。存款利率減小,那麼貸款利率也同樣減小,不用再大量貼補利息,那麼企業利潤就更多些,利潤高了,股價就會上漲,股價上漲就會瘋狂刺激投資。
加息:加息是指上調聯邦基金利率,通俗點就是銀行和銀行、銀行和美聯儲之間互相拆借資金的利率上調了,這個利率上調了,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也就提高了,大家從銀行貸款的利率也就提高了,這會在經濟生活中產生連鎖反應。

還有擴表和縮表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這些都是美聯儲加速減速美國經濟的最常見的手段之一,也一直在發揮著操縱美國經濟的重任。



既然操縱美國經濟發展可以人為干預,為什麼還會存在經濟問題

正是因為對經濟的人為干預太多,所以市場中隱藏的不確定性才會出現,比如:原本投資汽車和房地產的資本在美聯儲的反覆調整下,就會失去可投資的持續性,雖然這在某些領域階段性的調控是好事,但這個套路也會擴展到其他領域,那麼就會使整體經濟喪失永久性的活力,調控的本意是為了打擊不可取的經濟模式,但市場的不定期轉變 會使投機經濟變得更流行,投機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短期快速的意思,打一槍就跑,這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影響巨大,對於這種現象和模式,美國目前也沒辦法解決。


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不能朝令夕改

想要一次性解決不合理的經濟問題,需要一個主旨,這樣才能讓其他行業得到根本性發展的意願,在剛剛組建金融體質的國家,可以刺激社會進步與發展,但在老牌金融體制國家,金融體制反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阻礙,一切都在以數據支撐著,數據的支撐一定是會衍生投機資本的,就拿索羅斯和巴菲特來說,他們完全可以不依靠實體來獲得大量資本,因為在一切生意都不存在長久一詞後,投機就是長久的生意。

為何美國無法放棄金融體制主導的經濟

美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它的一切行為政策都必須要迎合資本家的運作,就拿美聯儲和大摩來講,他們本身就是資本家組合,背後坐擁無數資產,如果直接就放棄資本運作這條主線,那麼資本家就會完蛋,為了更好的穩定美國內部,達到自身不被削弱,美聯儲和大摩等機構制定金融政策體制來約束美國底層,造成底層富裕的假象。


美聯儲和大摩雖然知道本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出現在哪,但還真就沒辦法徹底解決掉,除非美國政治體制發生改變,否則經濟問題就永遠不能得到徹底根除。


餘家寧2


任何一種金融政策的實施目的是延緩危機的到來,或者是將危機的影響程度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或者有些國家的經濟學界還提倡更多的硬著陸,而不是軟著陸,而另一些國家比較喜歡軟著陸,通過延長蕭條時間來減緩蕭條的影響。美聯儲防範過很多次,華爾街也想避免經濟週期的發生。但是這個世界,有些事類似於自然規律,事緩則圓,也可以事急從權。但不可能一點事都沒有。就好像有天晴就有下雨,有黑夜就有白天。你不能指望每天陽光明媚。

早期的美國經濟週期,也就是“繁榮-衰退”普遍認為起源於美國的金融行業,也就是商業銀行。也就是1個半世紀前,美國有很多的銀行,這些銀行當然前提是民營的,他們大量的吸收儲蓄,為什麼吸收儲蓄?當然是可以利用這些資金放貸賺取差價。就出現了什麼情況呢?這些銀行都出現了活期存款過高的問題,也就是說,銀行挪走了資金去房貸,金庫裡面沒有足夠的錢去兌付所有存款人。由於存款人不會集中來提走資金,所以相安無事。可是,有一天可能是因為經濟不好,有可能就是趕巧,一大堆人來到銀行門口,說我要提走我的活期存款。這個時候就有銀行被擠兌倒閉。而倒閉之後清算債權和債務,可能還無法清償所有存款人。這種事件多了,就形成了恐慌。很多人一聽到哪家銀行支付異常,這家銀行門口就會排隊。而這種行為,加速了更多的銀行被擠兌,從而產生連鎖反應。

這種週而復始的恐慌,其實就是起源於人的行為偏差。情緒是會蔓延,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國家認為金融危機到來第一點:商業銀行,大,而不能倒了。如果一家銀行倒閉,那麼就會影響其他存款人的信心,他們會去自己存款的銀行擠兌。

為了應對擠兌,於是就有了地方聯儲行。這些聯儲行做法很簡單,各家小銀行將錢存在聯儲行,如果發生擠兌,聯儲行的職員第一時間押運錢幣往這家銀行敢,那時候的原則就是,所有聯儲行和其下屬商業銀行的距離不超過一天的火車。這樣一個電話,金幣就在路上,銀行可以先用盤庫等行為拖住儲戶。

問題解決了嗎?沒有解決,各地的聯儲銀行突然發現,週期只是被延長了。有時候聯儲銀行一天要應付多個銀行的擠兌。這實在是吃不消。這個時候,華爾街開始嶄露頭角。就是利弗莫爾《大作手回憶錄》寫的那個年代,美股一個投機倒把,全民炒股的年代。華爾街誕生了原生力量,一個是摩根財團,其整合了愛迪生公司,也就是現在的通用電氣,奠定了這家公司百年輝煌的基礎,也擁有雄厚的金融業為後盾。另一個是洛克菲勒財團。通過石油貿易,也就是普及汽車和煤油燈的業務,開始迅速壯大,並開始通過併購試圖壟斷整個石油貿易。

好在,這兩個財團不對付。他們在華爾街明爭暗鬥很多年。但是華爾街有錢,這是事實,摩根和洛克菲勒富可敵國。於是各地聯儲行通過合縱連橫各種博弈。最終所有的地方聯儲銀行都存錢到紐約聯儲行。如果商業銀行有事,那麼地方的聯儲銀行去救命,如果地方的聯儲銀行還有事。那麼紐約的聯儲銀行去救命。實際上,這等同於將華爾街和商業銀行的利益進行了捆綁。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1907年,又一次集中的緊縮來臨,所有的銀行發現,市場上資金太少,沒有錢給儲戶,各種擠兌盛行。史稱“1907大恐慌”。起因就是一次對銅股票的坐莊行為失敗,紐約第三大信託瞬間倒閉,人們擔心紐約華爾街可能要流動性危機,而紐約聯儲行又關係到美國全國的流動性,於是恐慌迅速蔓延,危機持續了三週。

JP摩根也算是一戰定乾坤,自掏腰包,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並且開始說服其他財團。並利用自己旗下的美國鋼鐵公司收購一家瀕臨倒閉的大型經紀公司,來提振市場信心。

死對頭洛克菲勒在這件事上,沒有和摩根唱對臺戲,洛克菲勒對國家城市銀行投入了1000萬美元(當時美元值錢),並打電話給美聯社經理,告訴他自己會用財富的半壁江山來保護金融業。

這事,就這麼了了。但是,習慣養成了。“繁榮-衰退”循環繼續,而且摩根和洛克菲勒立馬發現,他們雖然可以在商界騰挪自如,但是卻不得不背上了一個沉重的社會責任。那就是危機一旦來臨,他們就要表現出一種兜底狀態。金融業貪婪的本性,是一定會伸手要錢,在存亡的時刻。如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於是,1914年,這對冤家一起推動了美聯儲的形成。無非,是將責任推給一個機構。這就是現在美聯儲的早期形態。一部分權力來自華爾街,另一部分權力來自美國政府。救市不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嗎?華爾街推得乾乾淨淨,然後,轉頭又開始大肆投機,擴張信貸。

直到,1929大蕭條。當時的錯覺是,美國人民已經戰勝了週期,當時的真相是,週期永遠在,只要你有銀行在吸納資金。你就要承受這個問題。因為你無法遏制金融業對於利潤的貪婪,這種貪婪是資本主義本質的特徵。你若救了金融行業的銀行,他們就擴大規模,更多的投機,如果你不救,他們倒下的時候就會蒸發一大批普通人的存款。

接下來,美國人開始看到了這個本質。但是解決方法寥寥。第一個辦法,就是分業。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家。這樣商業銀行不會去冒險,老老實實吸收存款保護存款人的安全。投資銀行該怎麼折騰怎麼折騰。這似乎是個好辦法。但其實這個辦法最終在2000年以後被廢止。而在2008年,次貸危機讓前五大投行都哭出聲來。為什麼要廢止分業?本身就是因為投資銀行的風險過於放大,而美國經濟,逐漸從銀行提供貸款的間接融資為主,變為了股市和債市提供資金的直接融資的模式。也就是說,投資銀行從商業銀行分出來,結果最終成為了當年商業銀行的角色,他們的連鎖反應甚至比商業銀行還要大。比如次貸危機就是如此。誰也沒想到,次級債會如此多層嵌套和包裝。所以,商業銀行獨立規避風險的做法,反而助長了投行的無限擴張,金融業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老路。

第二個辦法,就是硬著陸。頭著地,撞一下又何妨?如果危機必然要來,那麼就拉長牛市,縮短熊市,長痛不如短痛,短痛之後繼續上路。代表人物就是里根,在1980年代先拉高利率,最高甚至突破20%,這種緊縮做法是毀滅性的,然後再逐步回血。

第三個辦法,就是寬鬆。這個辦法屬於有毒做法,但是美國相對於日本和歐盟,這方面還略微好一點,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尼克松寬鬆,把佈雷頓森林體系給毀了,小布什的寬鬆,最終是次貸危機的源頭,格林斯潘前腳演講“非理性繁榮”,後腳造了2000年科網大泡沫。然後,格林斯潘在退休的時候老老實實的說了句“我錯了”。寬鬆從來沒有治癒過美國經濟,但是美國經濟因此,而延長了牛市,縮短了熊市。

所有的方法,無論是金融分業限制監管,還是寬鬆和硬著陸,其核心都是認為金融週期無法避免,分業監管,比如奧巴馬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比如1933年《銀行法》,這是堵,硬著陸和寬鬆,則是疏。所以你不用指望美國經濟週期會消失,他一定會來,但是總體上你現在的感覺是,美國市場熊短牛長。


凱恩斯


美國經濟問題,美聯儲或者大摩等機構都是心知肚明的,或者說就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來為自己某福利的,至於美國經濟問題他們才不會操心,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認同,其實我們分析下美聯儲的構成就明白了。

美聯儲的內部構造

美聯儲的決議一共有19名議員組成,包括12名美聯儲分區的銀行主席和7名政府指定的成員。這12家銀行都是純私人性質的銀行,政府指定的7名成員是總統認命的,每兩年可以指定一名,意思是一界政府只能指定2名美聯儲的議員。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為什麼總是噴美聯儲,因為他在美聯儲根本就沒有發言權,這19名議員的權利對等,有什麼決議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換言之,只要12傢俬人銀行主席的意見一致,政府對美聯儲的決議根本沒有影響,更不用剛上任的總統的,在美聯儲議息會議上更是沒有發言權。

如果瞭解美聯儲由來的讀者就會知道,這些私人銀行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利益一致,可以這樣認為,這些私人銀行背後的大財閥才是美聯儲背後最大的股東,也是美聯儲決策的制定者。美聯儲利率變動,他們比美國政府都會先知道,因為他們才是美聯儲政策的制定者,議息會議的投票不過是對外的一場遊戲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大摩在90年代做利率衍生產品時的槓桿敢於用到626:1,可以說當時的摩根大通是所有對沖利率走高風險公司的對家,當大多數人認為利率會暴漲時,大摩敢於向所有人保證利率不會暴漲。因為摩根大通本身就是美聯儲紐約銀行最大的股東之一,而且與其它的美聯儲分行保持錯綜複雜的關係,他比所有人都會提前知道美聯儲利率變化的消息,因為他就是利率政策的制定者。

美國經濟問題美國經濟問題,美聯儲或者大摩等機構會想辦法避免嗎?

如上面描述的一樣,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銀行,利益高於一切,不像國家企業一樣,為了更大的國家利益可以犧牲自己,比如我國工業化的進程中,不少國工業基礎企業根本不盈利,但國家走工業化道路又少不了,這種沒利益的事民企是不會做的,只有國企來做。但美聯儲不同,它屬於私企,利益至上。

銀行的利潤和市場與利率差掛鉤,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個市場有多大可以想想一下了,當利率發生變動時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不可估量,能提前知道利率變動的信息,這消息蘊藏的利潤有多大更是不可估量的。

美聯儲背後的財團,如大摩等在加息前把財富提前埋伏在美元資產中,因為加息的消息一出,世界財富就會因為避險的需求迴流美元資產,從而抬高美元資產,提前埋伏在美元資產中的美聯儲背後的財團可以在高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前的一刻兌現;而大量財富從世界各國撤出,不少國家就會陷入美元荒,進而引發經濟危機,大量優質資產破發,這時美聯儲背後的大財閥再出手在低位撿便宜,等美元政策轉向時,他們已經把大量最優質的資產把握在自己手裡,隨後經濟復甦時,優質資產快速增值,但是最賺錢的是背後的美聯儲背後的大財團。如果盈利的模式下,美聯儲會在意美國經濟嗎,或者說,當美國經濟和美聯儲背後的財團發生矛盾時,美聯儲的政策會偏向誰不用多說了吧。

總結: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銀行,第一服務目標是背後的財團,不是美國經濟,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經濟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管是誰都難以預測,如果美聯儲和大摩等機構對美國的經濟問題心知肚明,就不會發生金融危機了,美國經濟發展史就是一個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歷史,

美國的經濟問題,不僅僅只是經濟,還涉及到政治,社會,國際關係,而且這幾個因素本身也是發展變化的,如此複雜的問題,遠遠超出人類的計算能力,

比如特朗普上臺之後,大幅度減稅,這刺激了美國經濟增長,同時特朗普又與主要貿易伙伴重新談判貿易條件,這個談判過程是一波三折,有的達成了協議,有的爭端不斷 ,雙方的態度是不斷反覆,而不管樂觀或者不樂觀的信息公佈後,往往會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而最終協議達成之前,誰也沒法判斷會發生什麼,

雖然美國經濟增長還不錯,但是世界經濟形勢卻不樂觀,歐洲日本經濟增長停滯,其他國家也不樂觀,2019年有幾十個國家先後降息,這又會反過來拖累美國經濟增長,美聯儲的前兩次降息就是受大環境影響,

還有國際關係,比如特朗普對伊朗實施新的石油禁令,這本身對美國經濟影響不大,但是萬一局勢失控,需要美國出兵,這又會造成連鎖反應,影響美國經濟,

對於美聯儲和主要金融企業,這些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的事件走向是無法預測的,充滿不確定,有可能發生有利因素,也有可能發生不利因素,只有是密切監視事件走向,同時參考美國經濟數據,保持最大限度的瞭解信息,即便如此也很難全面掌握經濟走勢,


萬事皆空70


可以理解為社會制度既社會治理手段都具有兩面性,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

美國經濟制度的好處是相對尊重經濟市場的自然規律,人為干預少,好的時候真好,差的時候真差,有周期性經濟危機,到一定時間必須深幅下跌擠泡沫。

因為美國經濟體量龐大沒有天敵,深度調整時,不會被競爭對手干擾,能跌到位洗乾淨盤子,漲的時候自然後勁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