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彈盡糧絕時,西方人投降,東方人死戰,這是什麼原因?

彈盡糧絕時,是死戰還是投降?到了近代,東西方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東方以中蘇日為代表,士兵們通常戰鬥至最後一人也不投降,成建制被殲滅屢見不鮮;西方人並不以投降為恥,糧盡援絕時往往成建制投降。這是為什麼呢?

彈盡糧絕時,西方人投降,東方人死戰,這是什麼原因?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公然違抗希特勒的命令,率領91000德軍士兵投降。保盧斯的投降令希特勒氣憤不已,公開表示,“他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他選擇了退卻”。但是,德國人並沒有因他投降而有所怨懟,反而積極策劃營救行動。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人為保盧斯舉行了葬禮,希特勒親自將準備授予他的鑲鑽元帥杖放入空棺材中。

彈盡糧絕時,西方人投降,東方人死戰,這是什麼原因?


西方其他國家對投降、被俘行為的態度大同小異。美國《軍人行為準則》規定,“如果你不幸成為戰俘,你可以放心政府將照顧你的家屬並永遠不會忘記你。政府將用各種方式聯繫、支援,促成你和所有戰俘的獲釋”。當然,這條規定也是有條件的。下面還有一條註釋,“當所有可能的抵抗手段都耗盡,而死亡是唯一的結局時,被俘不是恥辱。”

彈盡糧絕時,西方人投降,東方人死戰,這是什麼原因?


其實,西方人的戰鬥精神並不比東方人差,他們在戰鬥力完全喪失之前仍然保持極強的戰鬥精神。這是由於東西方經濟差異造成的。西方工業發達,軍隊戰鬥力主要來自於後勤補給,當補給斷絕時,軍隊也就到了強弩之末。東方工業落後,後勤不足,軍隊的戰鬥力主要取決於個人意志力。彈盡糧絕時,軍隊還保持著大部分戰鬥力,因此通常會死戰到底。

彈盡糧絕時,西方人投降,東方人死戰,這是什麼原因?


東西方在對待歸國戰俘的態度上是一致的。不管哪一國的戰俘,只要被遣返回國,都要接受隔離審查,這是世界上所有軍隊的常規做法。但是,官方態度不代表民間態度,民眾仍然把他們當英雄看待。而在東方國家,一旦有被俘經歷,就會失去從官方到民間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